唐書五 莊宗紀三
關燈
小
中
大
文禮。
帝因授習成德軍兵馬留後,以部下鎮、冀兵緻讨于文禮;又遣閻寶以助之,以史建瑭為前鋒。
甲子,攻趙州,刺史王铤送符印以迎,閻寶遂引軍至鎮州城下,營于西北隅。
是月,張文禮病疽而卒,其子處瑾代掌軍事。
九月,前鋒将史建瑭與鎮人戰于城下,為流矢所中而卒。
冬十月己未,梁将戴思遠攻德勝北城,帝命李嗣源設伏于戚城,令騎軍挑戰。
梁軍大至,帝禦中軍以禦之。
時李從珂僞為梁幟,奔入梁壘,斧其眺樓,持級而還。
梁軍愈恐,步兵漸至,李嗣源以鐵騎三千乘之,梁軍大敗,俘斬二萬計。
辛酉,閻寶上言,定州節度使王處直為其子都幽于别室,都自稱留後。
《歐陽史》:王處直叛附于契丹,其子都幽處直以來附。
十一月,帝至鎮州城下,張處瑾遣弟處琪、幕客齊儉等候帝乞降,言猶不遜,帝命囚之。
時王師築土山以攻其壘,城中亦起土山以拒之,旬日之間,機巧百變。
張處瑾令韓正時以千騎夜突圍,将入定州與王處直議事,為我遊軍追擊,破之;餘衆保衡唐,賊将彭赟斬正時以降。
十二月辛未,王郁誘契丹安巴堅寇幽州,《契丹國志》:王處直在定州,以鎮、定為脣齒,恐鎮亡而定孤,乃潛使人語其子王郁,使賂契丹,令犯塞以救鎮州之圍。
王郁說太祖曰:「鎮州美女如雲,金帛似山,天皇速往,則皆為己物也;不然,則為晉王所有矣。
」太祖以為然,率衆而南。
遂引軍涿州,陷之。
又寇定州,王都遣使告急,帝自鎮州率五千騎赴之。
天祐十九年春正月甲午,帝至新城,契丹前鋒三千騎至新樂。
是時,梁将戴思遠乘虛以寇魏州,軍至魏店,李嗣源自領兵馳入魏州。
梁人知其有備,乃西渡洹水,陷成安而去。
時契丹渡沙河,而諸将相顧失色;又聞梁人内侵,鄴城危急,皆請旋師,唯帝謂不可,乃率親騎至新城。
契丹萬餘騎,遽見帝軍,惶駭而退。
帝分軍為二廣,追蹑數十裡,獲安巴堅之子。
時沙河冰薄,橋梁隘狹,敵争踐而過,陷溺者甚衆。
安巴堅方在定州,聞前軍敗,退保望都。
帝至定州,王都迎谒。
是夜,宿于開元寺。
翼日,引軍至望都,契丹逆戰。
帝身先士伍,馳擊數四,敵退而結陣,帝之徒兵亦陣于水次。
李嗣昭躍馬奮擊,敵衆大潰,俘斬數千,追擊至易州,獲氈裘、毳幕、羊馬不可勝紀。
時歲且北至,大雪平地五尺,敵乏刍糧,人馬斃踣道路,累累不絕,帝乘勝追襲至幽州。
《契丹國志》:晉王趨望都,為契丹所圍,力戰,出入數四,不解。
李嗣昭引三百騎橫擊之,晉王始得出,因縱兵奮擊,太祖兵敗,遂北至易州。
會大雪彌旬,平地數尺,人馬死者相屬,太祖乃歸。
是月,梁将戴思遠寇德勝北城,築壘穿塹,地道雲梯,晝夜攻擊;李存審極力拒守,城中危急。
帝自幽州聞之,倍道兼行以赴,梁人聞帝至,燒營而遁。
三月丙午,王師敗于鎮州城下,閻寶退保趙州。
時鎮州累月受圍,城中艱食,王師築壘環之;又決滹沱水以絕城中出路。
是日,城中軍出,攻其長圍,皆奮力死戰,王師不能拒,引師而退。
鎮人壞其營壘,取其刍糧者累日。
帝聞失律,即以昭義節度使李嗣昭為北面招讨使,進攻鎮州。
夏四月,嗣昭為流矢所中,卒于師。
己卯,天平節度使閻寶卒。
以振武節度使李存進為北面招讨使。
是月,大同軍節度使李存璋卒。
五月乙酉,李存進圍鎮州,營于東渡。
八月,梁将段凝陷衛州,刺史李存儒被擒。
存儒,本俳優也,帝以其有膂力,故用為衛州刺史。
既而誅斂無度,人皆怨之,故為梁人所襲。
《九國志·趙季良傳》:莊宗入鄴,時兵革屢興,屬邑租賦逋久。
一日,莊宗召季良切責之,季良對曰:「殿下何時平河南?」莊宗正色曰:「爾掌輿賦而稽緩,安問我勝負乎!」季良曰:「殿下方謀攻守,複務急征,一旦衆心有變,恐河南非殿下所有。
」莊宗斂容前席曰:「微君之言,幾失吾大計!」梁将戴思遠又陷共城、新鄉等邑。
自是,澶淵之西,相州之南,皆為梁人所據。
九月戊寅朔,張處球悉城中兵奄至東垣渡,急攻我之壘門。
時騎軍已臨賊城,不覺其出,李存進惶駭,引十餘人鬥于橋上,賊退,我之騎軍前後夾擊之,賊衆大敗,步兵數千,殆無還者。
是役也,李存進戰殁于師
帝因授習成德軍兵馬留後,以部下鎮、冀兵緻讨于文禮;又遣閻寶以助之,以史建瑭為前鋒。
甲子,攻趙州,刺史王铤送符印以迎,閻寶遂引軍至鎮州城下,營于西北隅。
是月,張文禮病疽而卒,其子處瑾代掌軍事。
九月,前鋒将史建瑭與鎮人戰于城下,為流矢所中而卒。
冬十月己未,梁将戴思遠攻德勝北城,帝命李嗣源設伏于戚城,令騎軍挑戰。
梁軍大至,帝禦中軍以禦之。
時李從珂僞為梁幟,奔入梁壘,斧其眺樓,持級而還。
梁軍愈恐,步兵漸至,李嗣源以鐵騎三千乘之,梁軍大敗,俘斬二萬計。
辛酉,閻寶上言,定州節度使王處直為其子都幽于别室,都自稱留後。
《歐陽史》:王處直叛附于契丹,其子都幽處直以來附。
十一月,帝至鎮州城下,張處瑾遣弟處琪、幕客齊儉等候帝乞降,言猶不遜,帝命囚之。
時王師築土山以攻其壘,城中亦起土山以拒之,旬日之間,機巧百變。
張處瑾令韓正時以千騎夜突圍,将入定州與王處直議事,為我遊軍追擊,破之;餘衆保衡唐,賊将彭赟斬正時以降。
十二月辛未,王郁誘契丹安巴堅寇幽州,《契丹國志》:王處直在定州,以鎮、定為脣齒,恐鎮亡而定孤,乃潛使人語其子王郁,使賂契丹,令犯塞以救鎮州之圍。
王郁說太祖曰:「鎮州美女如雲,金帛似山,天皇速往,則皆為己物也;不然,則為晉王所有矣。
」太祖以為然,率衆而南。
遂引軍涿州,陷之。
又寇定州,王都遣使告急,帝自鎮州率五千騎赴之。
天祐十九年春正月甲午,帝至新城,契丹前鋒三千騎至新樂。
是時,梁将戴思遠乘虛以寇魏州,軍至魏店,李嗣源自領兵馳入魏州。
梁人知其有備,乃西渡洹水,陷成安而去。
時契丹渡沙河,而諸将相顧失色;又聞梁人内侵,鄴城危急,皆請旋師,唯帝謂不可,乃率親騎至新城。
契丹萬餘騎,遽見帝軍,惶駭而退。
帝分軍為二廣,追蹑數十裡,獲安巴堅之子。
時沙河冰薄,橋梁隘狹,敵争踐而過,陷溺者甚衆。
安巴堅方在定州,聞前軍敗,退保望都。
帝至定州,王都迎谒。
是夜,宿于開元寺。
翼日,引軍至望都,契丹逆戰。
帝身先士伍,馳擊數四,敵退而結陣,帝之徒兵亦陣于水次。
李嗣昭躍馬奮擊,敵衆大潰,俘斬數千,追擊至易州,獲氈裘、毳幕、羊馬不可勝紀。
時歲且北至,大雪平地五尺,敵乏刍糧,人馬斃踣道路,累累不絕,帝乘勝追襲至幽州。
《契丹國志》:晉王趨望都,為契丹所圍,力戰,出入數四,不解。
李嗣昭引三百騎橫擊之,晉王始得出,因縱兵奮擊,太祖兵敗,遂北至易州。
會大雪彌旬,平地數尺,人馬死者相屬,太祖乃歸。
是月,梁将戴思遠寇德勝北城,築壘穿塹,地道雲梯,晝夜攻擊;李存審極力拒守,城中危急。
帝自幽州聞之,倍道兼行以赴,梁人聞帝至,燒營而遁。
三月丙午,王師敗于鎮州城下,閻寶退保趙州。
時鎮州累月受圍,城中艱食,王師築壘環之;又決滹沱水以絕城中出路。
是日,城中軍出,攻其長圍,皆奮力死戰,王師不能拒,引師而退。
鎮人壞其營壘,取其刍糧者累日。
帝聞失律,即以昭義節度使李嗣昭為北面招讨使,進攻鎮州。
夏四月,嗣昭為流矢所中,卒于師。
己卯,天平節度使閻寶卒。
以振武節度使李存進為北面招讨使。
是月,大同軍節度使李存璋卒。
五月乙酉,李存進圍鎮州,營于東渡。
八月,梁将段凝陷衛州,刺史李存儒被擒。
存儒,本俳優也,帝以其有膂力,故用為衛州刺史。
既而誅斂無度,人皆怨之,故為梁人所襲。
《九國志·趙季良傳》:莊宗入鄴,時兵革屢興,屬邑租賦逋久。
一日,莊宗召季良切責之,季良對曰:「殿下何時平河南?」莊宗正色曰:「爾掌輿賦而稽緩,安問我勝負乎!」季良曰:「殿下方謀攻守,複務急征,一旦衆心有變,恐河南非殿下所有。
」莊宗斂容前席曰:「微君之言,幾失吾大計!」梁将戴思遠又陷共城、新鄉等邑。
自是,澶淵之西,相州之南,皆為梁人所據。
九月戊寅朔,張處球悉城中兵奄至東垣渡,急攻我之壘門。
時騎軍已臨賊城,不覺其出,李存進惶駭,引十餘人鬥于橋上,賊退,我之騎軍前後夾擊之,賊衆大敗,步兵數千,殆無還者。
是役也,李存進戰殁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