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五 莊宗紀三

關燈
天祐十六年春正月,李存審城德勝,夾河為栅。

    帝還魏州,命昭義軍節度使李嗣昭權知幽州軍府事。

    三月,帝兼領幽州,遣近臣李紹宏提舉府事。

     夏四月,梁将賀瑰圍德勝南城,百道攻擊,複以艨艟扼斷津渡。

    帝馳而往,陣于北岸。

    南城守将氏延賞告急,且言矢石将盡。

    帝以重賄召募能破賊艦者,于是獻技者數十,或言能吐火焚舟,或言能禁咒兵刃,悉命試之,無驗。

    帝憂形于色,親從都将王建及進曰:「臣請效命。

    」乃以巨索連舟十艘,選效節勇士三百人,持斧被铠,鼓枻而進,至中流。

    梁樓船三層,蒙以牛革,懸闆為楯。

    建及率持斧者入艨艟間,斬其竹笮,破其懸楯;又于上流取甕數百,用竹笮維之,積薪于上,灌以脂膏,火發亘空;又以巨艦載甲士,令乘煙鼓噪。

    梁之樓船斷绁而下,沈溺者殆半。

    軍既得渡,梁軍乃退。

    命騎軍追襲至濮陽,俘斬千計。

    賀瑰由此飲氣遘疾而卒。

     秋七月,帝歸晉陽。

    八月,梁将王瓚帥衆數萬自黎陽渡河,營于楊村,造舟為梁,以通津路。

    冬十月,帝自晉陽至魏州,發徒數萬以廣德勝北城,自是,日與梁軍接戰。

     十二月戊戌,帝軍于河南,夜伏步兵于潘張村梁軍寨下,以騎軍掠其饷運,擒其斥候。

    梁王瓚結陣以待,帝軍以鐵騎突之,諸軍繼進,梁軍大奔,赴水死者甚衆,瓚走保北城。

     天祐十七年春,幽州民于田中得金印,文曰:「關中龜印」,李紹宏獻于行台。

     秋七月,梁将劉鄩、尹皓寇同州。

    先是,河中節度使硃友謙取同州,以其子令德主留務,請梁主降節。

    梁主怒,不與,遂請旄節于帝。

    梁主乃遣劉鄩與華州節度使尹皓帥兵圍同州,友謙來告難,帝遣蕃漢總管李存審、昭義節度使李嗣昭、代州刺史王建及率師赴援。

     九月,師至河中,朝至夕濟,梁人不意王師之至,望之大駭。

    明日約戰,與硃友謙謀,遲明,進軍距梁壘;梁人悉衆以出,蒲人在南,王師在北。

    騎軍既接,蒲人小卻,李嗣昭以輕騎抗之,梁軍奔潰,追斬二千餘級。

    是夜,劉鄩收餘衆保營,自是閉壁不出。

    數日,鄩遂宵遁。

    王師追及于渭河,所棄兵仗辎重不可勝計,劉鄩、尹皓單騎獲免。

    未幾,鄩憂恚發病而卒。

    王師略地至奉先,嗣昭因谒唐帝諸陵而還。

     天祐十八年春正月,魏州開元寺僧傳真獲傳國寶,獻于行台。

    驗其文,即「受命于天,子孫寶之」八字也,群僚稱賀。

    傳真師于廣明中,遇京師喪亂得之,秘藏已四十年矣。

    篆文古體,人不之識,至是獻之。

    時淮南楊溥、四川王衍皆遣使緻書,勸帝嗣唐帝位,帝不從。

     二月,代州刺史王建及卒。

    是月,鎮州大将張文禮殺其帥王镕。

    時帝方與諸将宴,酒酣樂作,聞镕遇殺,遽投觯而泣曰:「趙王與吾把臂同盟,分如金石,何負于人,覆宗絕祀,冤哉!」先是,滹沱暴漲,漂關城之半,溺死者千計。

    是歲,天西北有赤昆如血,占者言趙分之災,至是果驗。

    時張文禮遣使請旄節于帝,帝曰:「文禮之罪,期于無赦,敢邀予旄節!」左右曰:「方今事繁,不欲與人生事。

    」帝不得已而從之,乃承制授文禮鎮州兵馬留後。

     三月,河中節度使硃友謙、昭義節度使李嗣昭、滄州節度使李存審、定州節度使王處直、邢州節度使李嗣源、成德軍兵馬留後張文禮、遙領天平軍節度使閻寶、大同軍節度使李存璋、新州節度使王郁、振武節度使李存進、同州節度使硃令德,各遣使勸進,請帝紹唐帝位,帝報書不允。

    自是,諸鎮凡三上章勸進,各獻貨币數十萬,以助即位之費,帝左右亦勸帝早副人望,帝捴挹久之。

    《九國志·趙季良傳》:季良嘗蘿手扶禦座,自謂輔佐之象,由是頗述天時人事以諷,莊宗深納其言。

    秋七月,河東節度副使盧汝弼卒。

     八月庚申,令天平節度使閻寶、成德兵馬留後符習率兵讨張文禮于鎮州。

    初,王镕令偏将符習以本部兵從帝屯于德勝。

    文禮既行弑逆,忌镕故将,多被誅戮,因遣使聞于帝,欲以他兵代習歸鎮,習等懼,請留。

    帝令傳旨于習及别将趙仁貞、烏震等,明正文禮弑逆之罪,且言:「爾等荷戟從征,蓋君父之故,銜冤報恩,誰人無心。

    吾當給爾資糧,助爾兵甲,爾試思之!」于是習等率諸将三十餘人,恸哭于牙門,請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