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四 莊宗紀二
關燈
小
中
大
,自邢州陳宋口渡漳水而東,駐于宗城。
時魏之軍儲已乏,臨清積粟所在,鄩欲引軍據之。
周德威初聞鄩軍之西,自幽州率千騎至土門。
及鄩軍東下,急趨南宮,知鄩軍在宗城,遣十餘騎迫其營,擒斥候者,斷其腕,令還。
德威至臨清,鄩起軍駐貝州。
帝率親騎次博州,鄩軍于堂邑,周德威自臨清率五百騎蹑之。
是日,鄩軍于莘縣,帝營于莘西一舍,城壘相望,日夕交鬥。
八月,梁将賀瑰襲取澶州,帝遣李存審率兵五千攻貝州,因塹而圍之。
冬十月,有軍士自鄩軍來奔,帝善待之,乃劉鄩密令赍鸩賂帝膳夫,欲置毒于食中,會有告者,索其黨誅之。
天祐十三年春二月,帝知劉鄩将謀速戰,乃聲言歸晉陽以誘之,實勞軍于貝州也;令李存審守其營。
鄩謂帝已臨晉陽,将乘虛襲鄴。
遣其将楊延直自澶州率兵萬人,會于城下。
夜半,至于南門之外。
城中潛出壯士五百人,突入延直之軍,噪聲動地,梁軍自亂。
遲明,鄩自莘引軍至城東,與延直兵會。
鄩之來也,李存審率兵踵其後,李嗣源自魏城出戰。
俄而帝自貝州至,鄩卒見帝,驚曰:「晉王耶!」因引軍漸卻,至故元城西,李存審大軍已成列矣。
軍前後為方陣,梁軍于其間為圓陣,四面受敵。
兩軍初合,梁軍稍衄;再合,鄩引騎軍突西南而走。
帝以騎軍追擊之,梁步兵合戰,短兵既接,帝軍鼓噪,圍之數重,埃塵漲天。
李嗣源以千騎突入其間,衆皆披靡,相躏如積。
帝軍四面斬擊,棄甲之聲,聞數十裡。
衆既奔潰,帝之騎軍追及于河上,十百為群,赴水而死,梁步兵七萬殲亡殆盡。
劉鄩自黎陽濟,奔滑州。
是月,梁主遣别将王檀率兵五萬,自陰地關趨晉陽,急攻其城,昭義李嗣昭遣将石嘉才率騎三百赴援。
時安金全、張承業堅守于内,嘉才救援于外,檀懼,乃燒營而遁,追擊至陰地關。
時鄩敗于莘縣,王檀遁于晉陽,梁主聞之,曰:「吾事去矣!」三月乙卯朔,分兵以攻衛州。
壬戌,刺史米昭以城降。
夏四月,攻洺州,下之。
五月,帝還晉陽。
六月,命偏師攻閻寶于邢州,梁主遣捉生都将張溫率步騎五百為援,至内黃,溫率衆來奔。
秋七月甲寅朔,帝自晉陽至魏州。
八月,大閱師徒,進攻邢州。
相州節度使張筠棄城遁去,以袁建豐為相州刺史,依舊隸魏州。
邢州節度使閻寶請以城降,以忻州刺史、蕃漢副總管李存審為邢州節度使,以閻寶為西南面招讨使,遙領天平軍節度使。
是月,契丹入蔚州,振武節度使李嗣本陷于契丹。
九月,帝還晉陽。
梁滄州節度使戴思遠棄城遁去,舊将毛璋入據其城。
李嗣源帥師招撫,璋以城降。
乃以李存審為滄州節度使,以李嗣源為邢州節度使。
時契丹犯塞,帝領親軍北征,至代州北,聞蔚州陷,乃班師。
《遼史·太祖紀》:十一月,攻蔚、新、武、妫、儒五州,自代北至河曲,逾陰山,盡有其地。
其圍蔚州,敵樓無故自壞,衆軍大噪,乘之,不逾時而破。
是月,貝州平,以向任滄州降将毛璋為貝州刺史。
自是,河朔悉為帝所有。
帝自晉陽複至于魏州。
天祐十四年二月,帝聞劉鄩複收殘兵保守黎陽,遂率師以攻之,不克而還。
是月甲午,新州将盧文進殺節度使李存矩,叛入契丹,遂引契丹之衆寇新州。
存矩,帝之諸弟也,治民失政,禦下無恩,故及于禍。
帝以契丹主安巴堅與武皇屢盟于雲中,既又約為兄弟,急難相救,至是容納叛将,違盟犯塞,乃馳書以讓之。
契丹攻新州甚急,刺史安金全棄城而遁,契丹以文進部将劉殷為刺史。
帝命周德威率兵三萬攻之,營于城東。
俄而文進引契丹大至,德威拔營而歸,因為契丹追蹑,師徒多喪。
契丹乘勝寇幽州。
是時言契丹者,或雲五十萬,或雲百萬,漁陽以北,山谷之間,氈車毳幕,羊馬彌漫。
盧文進招誘幽州亡命之人,教契丹為攻城之具,飛梯、沖車之類,畢陳于城下。
鑿地道,起土山,四面攻城,半月之間,機變百端,城中随機以應之,僅得保全,軍民困弊,上下恐懼。
德威間道馳使以聞,帝憂形于色,召諸将會議。
時李存審請急救燕、薊,且曰:「我若猶豫,未行,但恐城中生事!」李嗣源曰:「願假臣突騎五千,以破契丹。
」閻寶曰:「但當搜選銳兵,控制山險,強弓勁弩,設伏待之。
」帝曰:「吾有三将,無複憂矣!」 夏四月,命李嗣源率師赴援,次于涞水;又遣閻寶率師夜過祁溝,俘擒而還。
周德威遣人告李嗣源曰:「契丹三十萬,馬
時魏之軍儲已乏,臨清積粟所在,鄩欲引軍據之。
周德威初聞鄩軍之西,自幽州率千騎至土門。
及鄩軍東下,急趨南宮,知鄩軍在宗城,遣十餘騎迫其營,擒斥候者,斷其腕,令還。
德威至臨清,鄩起軍駐貝州。
帝率親騎次博州,鄩軍于堂邑,周德威自臨清率五百騎蹑之。
是日,鄩軍于莘縣,帝營于莘西一舍,城壘相望,日夕交鬥。
八月,梁将賀瑰襲取澶州,帝遣李存審率兵五千攻貝州,因塹而圍之。
冬十月,有軍士自鄩軍來奔,帝善待之,乃劉鄩密令赍鸩賂帝膳夫,欲置毒于食中,會有告者,索其黨誅之。
天祐十三年春二月,帝知劉鄩将謀速戰,乃聲言歸晉陽以誘之,實勞軍于貝州也;令李存審守其營。
鄩謂帝已臨晉陽,将乘虛襲鄴。
遣其将楊延直自澶州率兵萬人,會于城下。
夜半,至于南門之外。
城中潛出壯士五百人,突入延直之軍,噪聲動地,梁軍自亂。
遲明,鄩自莘引軍至城東,與延直兵會。
鄩之來也,李存審率兵踵其後,李嗣源自魏城出戰。
俄而帝自貝州至,鄩卒見帝,驚曰:「晉王耶!」因引軍漸卻,至故元城西,李存審大軍已成列矣。
軍前後為方陣,梁軍于其間為圓陣,四面受敵。
兩軍初合,梁軍稍衄;再合,鄩引騎軍突西南而走。
帝以騎軍追擊之,梁步兵合戰,短兵既接,帝軍鼓噪,圍之數重,埃塵漲天。
李嗣源以千騎突入其間,衆皆披靡,相躏如積。
帝軍四面斬擊,棄甲之聲,聞數十裡。
衆既奔潰,帝之騎軍追及于河上,十百為群,赴水而死,梁步兵七萬殲亡殆盡。
劉鄩自黎陽濟,奔滑州。
是月,梁主遣别将王檀率兵五萬,自陰地關趨晉陽,急攻其城,昭義李嗣昭遣将石嘉才率騎三百赴援。
時安金全、張承業堅守于内,嘉才救援于外,檀懼,乃燒營而遁,追擊至陰地關。
時鄩敗于莘縣,王檀遁于晉陽,梁主聞之,曰:「吾事去矣!」三月乙卯朔,分兵以攻衛州。
壬戌,刺史米昭以城降。
夏四月,攻洺州,下之。
五月,帝還晉陽。
六月,命偏師攻閻寶于邢州,梁主遣捉生都将張溫率步騎五百為援,至内黃,溫率衆來奔。
秋七月甲寅朔,帝自晉陽至魏州。
八月,大閱師徒,進攻邢州。
相州節度使張筠棄城遁去,以袁建豐為相州刺史,依舊隸魏州。
邢州節度使閻寶請以城降,以忻州刺史、蕃漢副總管李存審為邢州節度使,以閻寶為西南面招讨使,遙領天平軍節度使。
是月,契丹入蔚州,振武節度使李嗣本陷于契丹。
九月,帝還晉陽。
梁滄州節度使戴思遠棄城遁去,舊将毛璋入據其城。
李嗣源帥師招撫,璋以城降。
乃以李存審為滄州節度使,以李嗣源為邢州節度使。
時契丹犯塞,帝領親軍北征,至代州北,聞蔚州陷,乃班師。
《遼史·太祖紀》:十一月,攻蔚、新、武、妫、儒五州,自代北至河曲,逾陰山,盡有其地。
其圍蔚州,敵樓無故自壞,衆軍大噪,乘之,不逾時而破。
是月,貝州平,以向任滄州降将毛璋為貝州刺史。
自是,河朔悉為帝所有。
帝自晉陽複至于魏州。
天祐十四年二月,帝聞劉鄩複收殘兵保守黎陽,遂率師以攻之,不克而還。
是月甲午,新州将盧文進殺節度使李存矩,叛入契丹,遂引契丹之衆寇新州。
存矩,帝之諸弟也,治民失政,禦下無恩,故及于禍。
帝以契丹主安巴堅與武皇屢盟于雲中,既又約為兄弟,急難相救,至是容納叛将,違盟犯塞,乃馳書以讓之。
契丹攻新州甚急,刺史安金全棄城而遁,契丹以文進部将劉殷為刺史。
帝命周德威率兵三萬攻之,營于城東。
俄而文進引契丹大至,德威拔營而歸,因為契丹追蹑,師徒多喪。
契丹乘勝寇幽州。
是時言契丹者,或雲五十萬,或雲百萬,漁陽以北,山谷之間,氈車毳幕,羊馬彌漫。
盧文進招誘幽州亡命之人,教契丹為攻城之具,飛梯、沖車之類,畢陳于城下。
鑿地道,起土山,四面攻城,半月之間,機變百端,城中随機以應之,僅得保全,軍民困弊,上下恐懼。
德威間道馳使以聞,帝憂形于色,召諸将會議。
時李存審請急救燕、薊,且曰:「我若猶豫,未行,但恐城中生事!」李嗣源曰:「願假臣突騎五千,以破契丹。
」閻寶曰:「但當搜選銳兵,控制山險,強弓勁弩,設伏待之。
」帝曰:「吾有三将,無複憂矣!」 夏四月,命李嗣源率師赴援,次于涞水;又遣閻寶率師夜過祁溝,俘擒而還。
周德威遣人告李嗣源曰:「契丹三十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