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三 莊宗紀一
關燈
小
中
大
莊宗光聖神闵孝皇帝,諱存勖,武皇帝之長子也。
母曰貞簡皇後曹氏,以唐光啟元年歲在乙巳,冬十月二十二日癸亥,生帝于晉陽宮。
妊時,曹後嘗夢神人,黑衣擁扇,夾侍左右。
載誕之辰,紫氣出于窗戶。
及為嬰兒,體貌奇特,沈厚不群,武皇特所鐘愛。
及武皇之讨王行瑜,帝時年十一,從行。
初令入觐獻捷,迎駕還宮,昭宗一見駭之,曰:「此兒有奇表。
」因撫其背曰:「兒将來之國棟也,勿忘忠孝于予家。
」因賜鸂鶒酒卮、翡翠盤。
《北夢瑣言》雲:昭宗曰:「此子可亞其父。
」時人号曰「亞子」。
賊平,授檢校司空、隰州刺史,改汾、晉二郡,皆遙領之。
帝洞曉音律,常令歌舞于前。
十三習《春秋》,手自繕寫,略通大義。
及壯,便射騎,膽略絕人,其心豁如也。
武皇起義雲中,部下皆北邊勁兵,及破賊迎銮,功居第一。
由是稍優寵士伍,因多不法,或陵侮官吏,豪奪士民,白晝剽攘,酒博喧競。
武皇緩于禁制,惟帝不平之,因從容啟于武皇,武皇依違之。
及安塞不利之後,時事多難,梁将氏叔琮、康懷英頻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門之外,鞠為戰場,武皇憂形于色。
帝因啟曰:「夫盛衰有常理,禍福系神道。
家世三代,盡忠王室,勢窮力屈,無所愧心。
物不極則不反,惡不極則不亡。
今硃氏攻逼乘輿,窺伺神器,陷害良善,誣诳神祇。
以臣觀之,殆其極矣。
大人當遵養時晦,以待其衰,何事輕為沮喪!」太祖釋然,因奉觞作樂而罷。
及滄州劉守文為梁朝所攻,其父仁恭遣使乞師,武皇恨其翻覆,不時許之。
帝白曰:「此吾複振之道也,不得以嫌怨介懷。
且九分天下,硃氏今有六七,趙、魏、中山在他庑下,賊所憚者,惟我與仁恭爾;我之興衰,系此一舉,不可失也。
」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丁會果以城來降。
天祐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召監軍張承業、大将吳珙謂曰:「吾常愛此子志氣遠大,可付後事,惟卿等所教。
」及武皇厭代,帝乃嗣王位于晉陽,時年二十有四。
汴人方寇潞州,周德威宿兵于亂柳,以軍城易帥,竊議忷忷,訛言播于行路。
帝方居喪,将吏不得谒見,監軍使張承業排闼至廬所,言曰:「夫孝在不墜家業,不同匹夫之孝。
且君父厭世,嗣主未立,竊慮兇猾不逞之徒,有懷觊望。
又汴寇壓境,利我兇衰,苟或搖動,則倍張賊勢,訛言不息,懼有變生。
請依顧命,墨缞聽政,保家安親,此惟大孝。
」帝于是始聽斷大事, 時振武節度使克甯,即帝之季父也,為管内蕃漢馬步都知兵馬使,典握兵柄。
帝以軍府事讓季父,曰:「兒年幼稚,未通庶政,雖承遺命,恐未能彈壓。
季父勳德俱高,衆情推伏,且請制置軍府,俟兒有立,聽季父處分。
」克甯曰:「亡兄遺命,屬在我兒,孰敢異議!」因率先拜賀。
初,武皇獎勵戎功,多畜庶孽,衣服禮秩如嫡者六七輩,比之嗣王,年齒又長,部下各绾強兵,朝夕聚議,欲謀為亂。
及帝紹統,或強項不拜,郁郁憤惋,托疾廢事。
會李存颢以陰計幹克甯曰:「兄亡弟立,古今舊事,季父拜侄,理所未安。
」克甯妻素剛狠,因激怒克甯,陰圖禍亂。
存颢欲于克甯之第謀害張承業、李存璋等,以并、汾九州歸附于梁,送貞簡太後為質。
克甯意将激發,乃擅殺大将李存質,請授己雲州節度使,割蔚、朔、應三州為屬郡,帝悉俞允,然知其陰禍有日矣。
克甯俟帝過其第,則圖竊發。
時幸臣史敬熔者,亦為克甯所誘,盡得其情,乃來告帝。
帝謂張承業曰:「季父所為如此,無猶子之情,骨肉不可自相魚肉,予當避路,則禍亂不作矣!」承業曰:「臣受命先王,言猶在耳。
存颢輩欲以太原降賊,王欲何路求生?不即誅除,亡無日矣。
」因召吳珙、李存璋、李存敬、硃守殷谕其謀,衆鹹憤怒。
二月壬戌,命存璋伏甲以誅克甯,遂靖其難。
是月,唐少帝崩于曹州,梁祖使人鸩之也。
帝聞之,舉哀号恸。
三月,周德威尚在亂柳,梁将李思安屢為德威所敗,閉壁不出。
是時,梁祖自将兵至澤州,以劉知俊為招讨使以代思安,以範君實、劉重霸為先鋒,牛存節為撫遏,統大軍營于長子。
四月,帝召德威軍歸晉陽。
汴人既見班師,知我國禍,以為潞州必取,援軍無俟再舉,遂停斥候。
梁祖亦自澤州歸洛。
帝知其無備,乃謂将佐曰:「汴人聞我有喪,必謂不能興師,人以我少年嗣位,未習戎事,必有驕怠之心。
若簡練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憤激之衆,擊彼驕惰之師,拉朽摧枯,未雲其易,解圍定霸,在此一役。
」甲子,軍發自太原。
己巳,至潞州北黃碾下營。
五月辛未朔,晨霧晦暝,帝率親軍伏三垂崗下。
诘旦,天複昏霧,進軍直抵夾城。
時李嗣源總帳下親軍攻東北隅;李存璋、王霸率丁夫燒寨,劚夾城為二道;周德威、李存審各分道進攻,軍士鼓噪,三道齊進。
李嗣源壞夾城東北隅,率先掩擊,梁軍大恐,南向而奔,投戈委甲,噎塞行路,斬萬
母曰貞簡皇後曹氏,以唐光啟元年歲在乙巳,冬十月二十二日癸亥,生帝于晉陽宮。
妊時,曹後嘗夢神人,黑衣擁扇,夾侍左右。
載誕之辰,紫氣出于窗戶。
及為嬰兒,體貌奇特,沈厚不群,武皇特所鐘愛。
及武皇之讨王行瑜,帝時年十一,從行。
初令入觐獻捷,迎駕還宮,昭宗一見駭之,曰:「此兒有奇表。
」因撫其背曰:「兒将來之國棟也,勿忘忠孝于予家。
」因賜鸂鶒酒卮、翡翠盤。
《北夢瑣言》雲:昭宗曰:「此子可亞其父。
」時人号曰「亞子」。
賊平,授檢校司空、隰州刺史,改汾、晉二郡,皆遙領之。
帝洞曉音律,常令歌舞于前。
十三習《春秋》,手自繕寫,略通大義。
及壯,便射騎,膽略絕人,其心豁如也。
武皇起義雲中,部下皆北邊勁兵,及破賊迎銮,功居第一。
由是稍優寵士伍,因多不法,或陵侮官吏,豪奪士民,白晝剽攘,酒博喧競。
武皇緩于禁制,惟帝不平之,因從容啟于武皇,武皇依違之。
及安塞不利之後,時事多難,梁将氏叔琮、康懷英頻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門之外,鞠為戰場,武皇憂形于色。
帝因啟曰:「夫盛衰有常理,禍福系神道。
家世三代,盡忠王室,勢窮力屈,無所愧心。
物不極則不反,惡不極則不亡。
今硃氏攻逼乘輿,窺伺神器,陷害良善,誣诳神祇。
以臣觀之,殆其極矣。
大人當遵養時晦,以待其衰,何事輕為沮喪!」太祖釋然,因奉觞作樂而罷。
及滄州劉守文為梁朝所攻,其父仁恭遣使乞師,武皇恨其翻覆,不時許之。
帝白曰:「此吾複振之道也,不得以嫌怨介懷。
且九分天下,硃氏今有六七,趙、魏、中山在他庑下,賊所憚者,惟我與仁恭爾;我之興衰,系此一舉,不可失也。
」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丁會果以城來降。
天祐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召監軍張承業、大将吳珙謂曰:「吾常愛此子志氣遠大,可付後事,惟卿等所教。
」及武皇厭代,帝乃嗣王位于晉陽,時年二十有四。
汴人方寇潞州,周德威宿兵于亂柳,以軍城易帥,竊議忷忷,訛言播于行路。
帝方居喪,将吏不得谒見,監軍使張承業排闼至廬所,言曰:「夫孝在不墜家業,不同匹夫之孝。
且君父厭世,嗣主未立,竊慮兇猾不逞之徒,有懷觊望。
又汴寇壓境,利我兇衰,苟或搖動,則倍張賊勢,訛言不息,懼有變生。
請依顧命,墨缞聽政,保家安親,此惟大孝。
」帝于是始聽斷大事, 時振武節度使克甯,即帝之季父也,為管内蕃漢馬步都知兵馬使,典握兵柄。
帝以軍府事讓季父,曰:「兒年幼稚,未通庶政,雖承遺命,恐未能彈壓。
季父勳德俱高,衆情推伏,且請制置軍府,俟兒有立,聽季父處分。
」克甯曰:「亡兄遺命,屬在我兒,孰敢異議!」因率先拜賀。
初,武皇獎勵戎功,多畜庶孽,衣服禮秩如嫡者六七輩,比之嗣王,年齒又長,部下各绾強兵,朝夕聚議,欲謀為亂。
及帝紹統,或強項不拜,郁郁憤惋,托疾廢事。
會李存颢以陰計幹克甯曰:「兄亡弟立,古今舊事,季父拜侄,理所未安。
」克甯妻素剛狠,因激怒克甯,陰圖禍亂。
存颢欲于克甯之第謀害張承業、李存璋等,以并、汾九州歸附于梁,送貞簡太後為質。
克甯意将激發,乃擅殺大将李存質,請授己雲州節度使,割蔚、朔、應三州為屬郡,帝悉俞允,然知其陰禍有日矣。
克甯俟帝過其第,則圖竊發。
時幸臣史敬熔者,亦為克甯所誘,盡得其情,乃來告帝。
帝謂張承業曰:「季父所為如此,無猶子之情,骨肉不可自相魚肉,予當避路,則禍亂不作矣!」承業曰:「臣受命先王,言猶在耳。
存颢輩欲以太原降賊,王欲何路求生?不即誅除,亡無日矣。
」因召吳珙、李存璋、李存敬、硃守殷谕其謀,衆鹹憤怒。
二月壬戌,命存璋伏甲以誅克甯,遂靖其難。
是月,唐少帝崩于曹州,梁祖使人鸩之也。
帝聞之,舉哀号恸。
三月,周德威尚在亂柳,梁将李思安屢為德威所敗,閉壁不出。
是時,梁祖自将兵至澤州,以劉知俊為招讨使以代思安,以範君實、劉重霸為先鋒,牛存節為撫遏,統大軍營于長子。
四月,帝召德威軍歸晉陽。
汴人既見班師,知我國禍,以為潞州必取,援軍無俟再舉,遂停斥候。
梁祖亦自澤州歸洛。
帝知其無備,乃謂将佐曰:「汴人聞我有喪,必謂不能興師,人以我少年嗣位,未習戎事,必有驕怠之心。
若簡練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憤激之衆,擊彼驕惰之師,拉朽摧枯,未雲其易,解圍定霸,在此一役。
」甲子,軍發自太原。
己巳,至潞州北黃碾下營。
五月辛未朔,晨霧晦暝,帝率親軍伏三垂崗下。
诘旦,天複昏霧,進軍直抵夾城。
時李嗣源總帳下親軍攻東北隅;李存璋、王霸率丁夫燒寨,劚夾城為二道;周德威、李存審各分道進攻,軍士鼓噪,三道齊進。
李嗣源壞夾城東北隅,率先掩擊,梁軍大恐,南向而奔,投戈委甲,噎塞行路,斬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