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二 武皇紀下
關燈
小
中
大
,握手甚歡,結為兄弟,旬日而去,留馬千匹,牛羊萬計,期以冬初大舉渡河。
天祐三年正月,魏博既殺牙軍,魏将史仁遇據高唐以叛,遣人乞師于武皇,武皇遣李嗣昭率三千騎攻邢州以應之,遇汴将牛存節、張筠于青山口,嗣昭不利而還。
九月,汴帥親率兵攻滄州,幽州劉仁恭遣使來乞師,武皇乃征兵于仁恭,将攻潞州,以解滄州之圍。
仁恭遣掌書記馬郁、都指揮使李溥等将兵三萬,會于晉陽,武皇遣周德威、李嗣昭合燕軍以攻澤、潞。
十二月,潞州節度使丁會開門迎降,命李嗣昭為潞州節度使,以丁會歸于晉陽。
天祐四年正月甲申,汴帥聞潞州失守,自滄州燒營而遁。
四月,天子禅位于汴帥,奉天子為濟陰王。
改元為開平,國号大梁。
是歲,四川王建遣使至,勸武皇各王一方,俟破賊之後,訪唐朝宗室以嗣帝位,然後各歸籓守。
武皇不從,以書報之曰: 竊念本朝屯否,巨業淪胥,攀鼎駕以長違,撫彤弓而自咎,默默終占,悠悠彼蒼,生此厲階,永為痛毒,視橫流而莫救,徒誓楫以興言。
别捧函題,過垂獎谕,省覽周既,駭惕異常。
淚下沾衿,倍郁申胥之素;汗流浃背,如聞蔣濟之言。
仆經事兩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系宗枝,賜鈇钺以專征,征苞茅而問罪。
鏖兵校戰,二十餘年,竟未能斬新莽之頭顱,斷蚩尤之肩髀,以至廟朝颠覆,豺虎縱橫。
且授任分憂,叨榮冒寵,龜玉毀椟,誰之咎欤!俯閱指陳,不勝慚恧。
然則君臣無常位,陵谷有變遷,或箠塞長河,泥封函谷,時移事改,理有萬殊。
即如周末虎争,魏初鼎據。
孫權父子,不顯授于漢恩,劉備君臣,自微興于涿郡。
得之不謝于家世,失之無損于功名,适當逐鹿之秋,何惜華蟲之服。
惟仆累朝席寵,奕世輸忠,忝佩訓詞,粗存家法。
善博奕者惟先守道,治蹊田者不可奪牛。
誓于此生,靡敢失節,仰憑廟勝,早殄寇雠。
如其事與願違,則共臧洪遊于地下,亦無恨矣。
惟公社稷元勳,嵩、衡降祉,鎮九州之上地,負一代之鴻才,合于此時,自求多福。
所承良訊,非仆深心,天下其謂我何,有國非吾節也。
凄凄孤懇,此不盡陳。
五月,梁祖遣其将康懷英率兵十萬圍潞州,懷英驅率士衆,築壘環城,城中音信斷絕。
武皇遣周德威将兵赴援,德威軍于餘吾,率先鋒挑戰,日有俘獲,懷英不敢即戰。
梁祖以懷英無功,乃以李思安代之。
思安引軍将營于潞城,周德威以五千騎搏之,梁軍大敗,斬首千餘級。
思安退保堅壁,别築外壘,謂之「夾塞」,以抗我之援軍。
梁祖調發山東之民以供饋運,德威日以輕騎掩之,運路艱阻,衆心益恐。
李思安乃自東南山口築夾道,連接夾寨,以通饋運,自是梁軍堅保夾塞。
冬十月,武皇有疾,是時晉陽城無故自壞,占者惡之。
天祐五年正月戊子朔,武皇疾革。
辛卯,崩于晉陽,年五十三。
遣令薄葬,發喪後二十七日除服。
莊宗即位,追谥武皇帝,廟号太祖,陵在雁門。
《五代史補》:太祖武皇,本硃耶赤心之後,沙陀部人也。
其先生于雕窠中,酋長以其異生,諸族傳養之,遂以「諸爺」為氏,言非一父所養也。
其後言訛,以「諸」為「硃」,以「爺」為「耶」。
至太祖生,眇一目,長而骁勇,善騎射,所向無敵,時謂之「獨眼龍」,大為部落所疾。
太祖恐禍及,遂舉族歸唐,授雲州刺史,賜姓李,名克用。
黃巢犯長安,自北引兵赴難,功成,遂拜太原節度使,封晉王。
武皇之有河東也,威聲大振。
淮南楊行密常恨識其狀貌,因使畫工詐為商賈,往河東寫之。
畫工到,未幾,人有知其謀者,擒之。
武皇初甚怒,既而謂所親曰:「且吾素眇一目,試召之使寫,觀其所為如何。
」及至,武皇按膝厲聲曰:「淮南使汝來寫吾真,必畫工之尤也,寫吾不及十分,即價下便是死汝之所矣。
」畫工再拜下筆。
時方盛暑,武皇執八角扇,因寫扇角半遮其面。
武皇曰:「汝谄吾也。
」遽使别寫之,又應聲下筆,畫其臂弓撚箭之狀,仍微合一目以觀箭之曲直,武皇大喜,因厚賂金帛遣之。
《五代史阙文》:世傳武皇臨薨,以三矢付莊宗曰:「一矢讨劉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圖也。
一矢擊契丹,且曰安巴堅與吾把臂而盟,結為兄弟,誓複唐家社稷,今背約附賊,汝必伐之。
一矢滅硃溫,汝能成吾志,死無憾矣!」莊宗藏三矢于武皇廟庭。
及讨劉仁恭,命幕吏以少牢告廟,請一矢,盛以錦囊,使親将負之以為前驅。
凱旋之日,随俘馘納矢于太廟。
伐契丹,滅硃氏亦如之。
又,武皇眇一目,謂之「獨眼龍。
」性喜殺,左右有小過失,必置于死。
初諱眇,人無敢犯者,嘗令寫真,畫工即為撚箭之狀,微瞑一目,圖成而進,武皇大悅,賜予甚厚。
史臣曰:武皇肇迹陰山,赴難唐室,逐豺狼于魏阙,殄氛祲于秦川,賜姓受封,奄有汾、晉,可謂有功矣。
然雖茂勤王之績,而非無震主之威。
及硃旗屯渭曲之師,俾翠辇有石門之幸,比夫桓、文之輔周室,無乃有所愧乎!洎失援于蒲、绛,久垂翅于并、汾,若非嗣子之英才,豈有興王之茂業。
矧累功積德,未比于周文,創業開基,尚虧于魏祖。
追谥為「武」,斯亦幸焉!
天祐三年正月,魏博既殺牙軍,魏将史仁遇據高唐以叛,遣人乞師于武皇,武皇遣李嗣昭率三千騎攻邢州以應之,遇汴将牛存節、張筠于青山口,嗣昭不利而還。
九月,汴帥親率兵攻滄州,幽州劉仁恭遣使來乞師,武皇乃征兵于仁恭,将攻潞州,以解滄州之圍。
仁恭遣掌書記馬郁、都指揮使李溥等将兵三萬,會于晉陽,武皇遣周德威、李嗣昭合燕軍以攻澤、潞。
十二月,潞州節度使丁會開門迎降,命李嗣昭為潞州節度使,以丁會歸于晉陽。
天祐四年正月甲申,汴帥聞潞州失守,自滄州燒營而遁。
四月,天子禅位于汴帥,奉天子為濟陰王。
改元為開平,國号大梁。
是歲,四川王建遣使至,勸武皇各王一方,俟破賊之後,訪唐朝宗室以嗣帝位,然後各歸籓守。
武皇不從,以書報之曰: 竊念本朝屯否,巨業淪胥,攀鼎駕以長違,撫彤弓而自咎,默默終占,悠悠彼蒼,生此厲階,永為痛毒,視橫流而莫救,徒誓楫以興言。
别捧函題,過垂獎谕,省覽周既,駭惕異常。
淚下沾衿,倍郁申胥之素;汗流浃背,如聞蔣濟之言。
仆經事兩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系宗枝,賜鈇钺以專征,征苞茅而問罪。
鏖兵校戰,二十餘年,竟未能斬新莽之頭顱,斷蚩尤之肩髀,以至廟朝颠覆,豺虎縱橫。
且授任分憂,叨榮冒寵,龜玉毀椟,誰之咎欤!俯閱指陳,不勝慚恧。
然則君臣無常位,陵谷有變遷,或箠塞長河,泥封函谷,時移事改,理有萬殊。
即如周末虎争,魏初鼎據。
孫權父子,不顯授于漢恩,劉備君臣,自微興于涿郡。
得之不謝于家世,失之無損于功名,适當逐鹿之秋,何惜華蟲之服。
惟仆累朝席寵,奕世輸忠,忝佩訓詞,粗存家法。
善博奕者惟先守道,治蹊田者不可奪牛。
誓于此生,靡敢失節,仰憑廟勝,早殄寇雠。
如其事與願違,則共臧洪遊于地下,亦無恨矣。
惟公社稷元勳,嵩、衡降祉,鎮九州之上地,負一代之鴻才,合于此時,自求多福。
所承良訊,非仆深心,天下其謂我何,有國非吾節也。
凄凄孤懇,此不盡陳。
五月,梁祖遣其将康懷英率兵十萬圍潞州,懷英驅率士衆,築壘環城,城中音信斷絕。
武皇遣周德威将兵赴援,德威軍于餘吾,率先鋒挑戰,日有俘獲,懷英不敢即戰。
梁祖以懷英無功,乃以李思安代之。
思安引軍将營于潞城,周德威以五千騎搏之,梁軍大敗,斬首千餘級。
思安退保堅壁,别築外壘,謂之「夾塞」,以抗我之援軍。
梁祖調發山東之民以供饋運,德威日以輕騎掩之,運路艱阻,衆心益恐。
李思安乃自東南山口築夾道,連接夾寨,以通饋運,自是梁軍堅保夾塞。
冬十月,武皇有疾,是時晉陽城無故自壞,占者惡之。
天祐五年正月戊子朔,武皇疾革。
辛卯,崩于晉陽,年五十三。
遣令薄葬,發喪後二十七日除服。
莊宗即位,追谥武皇帝,廟号太祖,陵在雁門。
《五代史補》:太祖武皇,本硃耶赤心之後,沙陀部人也。
其先生于雕窠中,酋長以其異生,諸族傳養之,遂以「諸爺」為氏,言非一父所養也。
其後言訛,以「諸」為「硃」,以「爺」為「耶」。
至太祖生,眇一目,長而骁勇,善騎射,所向無敵,時謂之「獨眼龍」,大為部落所疾。
太祖恐禍及,遂舉族歸唐,授雲州刺史,賜姓李,名克用。
黃巢犯長安,自北引兵赴難,功成,遂拜太原節度使,封晉王。
武皇之有河東也,威聲大振。
淮南楊行密常恨識其狀貌,因使畫工詐為商賈,往河東寫之。
畫工到,未幾,人有知其謀者,擒之。
武皇初甚怒,既而謂所親曰:「且吾素眇一目,試召之使寫,觀其所為如何。
」及至,武皇按膝厲聲曰:「淮南使汝來寫吾真,必畫工之尤也,寫吾不及十分,即價下便是死汝之所矣。
」畫工再拜下筆。
時方盛暑,武皇執八角扇,因寫扇角半遮其面。
武皇曰:「汝谄吾也。
」遽使别寫之,又應聲下筆,畫其臂弓撚箭之狀,仍微合一目以觀箭之曲直,武皇大喜,因厚賂金帛遣之。
《五代史阙文》:世傳武皇臨薨,以三矢付莊宗曰:「一矢讨劉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圖也。
一矢擊契丹,且曰安巴堅與吾把臂而盟,結為兄弟,誓複唐家社稷,今背約附賊,汝必伐之。
一矢滅硃溫,汝能成吾志,死無憾矣!」莊宗藏三矢于武皇廟庭。
及讨劉仁恭,命幕吏以少牢告廟,請一矢,盛以錦囊,使親将負之以為前驅。
凱旋之日,随俘馘納矢于太廟。
伐契丹,滅硃氏亦如之。
又,武皇眇一目,謂之「獨眼龍。
」性喜殺,左右有小過失,必置于死。
初諱眇,人無敢犯者,嘗令寫真,畫工即為撚箭之狀,微瞑一目,圖成而進,武皇大悅,賜予甚厚。
史臣曰:武皇肇迹陰山,赴難唐室,逐豺狼于魏阙,殄氛祲于秦川,賜姓受封,奄有汾、晉,可謂有功矣。
然雖茂勤王之績,而非無震主之威。
及硃旗屯渭曲之師,俾翠辇有石門之幸,比夫桓、文之輔周室,無乃有所愧乎!洎失援于蒲、绛,久垂翅于并、汾,若非嗣子之英才,豈有興王之茂業。
矧累功積德,未比于周文,創業開基,尚虧于魏祖。
追谥為「武」,斯亦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