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二 武皇紀下
關燈
小
中
大
師攻之甚急,李茂貞遣兵萬餘來援行瑜,營于龍泉鎮,茂貞自率兵三萬迫鹹陽。
武皇奉請诏茂貞罷兵,兼請削奪茂貞官爵。
诏曰:「茂貞勒兵,蓋備非常,尋已發遣歸鎮。
」又言:「茂貞已誅李繼鵬、李繼晸,卿可切戒兵甲,無犯土疆。
」武皇請賜河中王珂旌節,三表許之。
又表李罕之為副都統。
十月丙戌,李存信于梨園寨北遇賊軍,斬首千餘級,自是賊閉壁不出。
戊子,天子賜武皇内弟子四人,又降硃書禦劄,賜魏國夫人陳氏。
是月,王行瑜因敗衄之後,閉壁自固,武皇令李罕之晝夜急攻,賊軍乏食,拔營而去。
李存信與罕之等先伏軍于厄路,俟賊軍之至,縱兵擊之,殺戮萬計。
是日,收梨園等三寨,生擒行瑜之子知進,并母丘氏、大将李元福等二百人,送赴阙庭。
庚寅,王行約、王行實燒劫甯州遁走,甯州守将徐景乞降。
武皇表蘇文建為邠州節度使,且于甯州為治所。
十一月丁巳,收龍泉寨。
時行瑜以精甲五千守之,李茂貞出兵來援,為李罕之所敗,邠賊遂棄龍泉寨而去。
行瑜複入邠州,大軍進逼其城,行瑜登城号哭曰:「行瑜無罪,昨殺南北司大臣,是岐帥将兵脅制主上,請治岐州,行瑜乞束身歸朝。
」武皇報曰:「王尚父何恭之甚耶!仆受命讨三賊臣,公其一也。
如能束身歸阙,老夫未敢專命,為公奏取進止。
」行瑜懼,棄城而遁。
武皇收其城,封府庫,遽以捷聞。
既而慶州奏,王行瑜将家屬五百人到州界,為部下所殺,傳首阙下。
武皇既平行瑜,還軍渭北。
十二月,武皇營于雲陽,候讨鳳翔進止。
乙未,天子賜武皇為忠貞平難功臣,進封晉王,加實封二百戶。
武皇複上表請讨李茂貞,天子不允。
武皇私謂诏使曰:「觀主上意,疑仆别有他腸,複何言哉!但禍不去胎,憂患未已。
」又奏:「臣統領大軍,不敢徑赴朝觐。
」遂班師。
乾甯三年正月,汴人大舉以攻兗、郓,硃瑄、硃瑾再乞師于武皇,假道于魏州,羅宏信許之。
乃令都指揮使李存信将步騎三萬與李承嗣、史俨會軍,以拒汴人。
存信軍于莘,與硃瑾合勢,頻挫汴軍,汴帥患之,乃間魏人。
存信禦兵無法,稍侵魏之刍牧者,宏信乃與汴帥通,出師三萬攻存信軍。
存信揭營而退,保于洺州。
三月,武皇大掠相、魏諸邑,攻李固、洹水,殺魏兵萬餘人,進攻魏州。
五月,汴将葛從周、氏叔琮引兵赴援。
六月,李茂貞舉兵犯京師。
七月,車駕幸華州。
是月,武皇與汴軍戰于洹水之上,鐵林指揮使落落被擒。
落落,武皇之長子也。
既戰,馬踣于坎,武皇馳騎以救之,其馬亦踣,汴之追兵将及,武皇背射一發而斃,乃退。
九月,李存信攻魏之臨清,汴将葛從周等引軍來援,大敗于宗城北。
存信進攻魏州。
十月,武皇敗魏軍于白龍潭,追擊至觀音門,汴軍救至,乃退。
十一月,武皇征兵于幽、鎮、定三州,将迎駕于華下,幽州劉仁恭托以契丹入寇,俟敵退聽命。
乾甯四年正月,汴軍陷兗、郓,騎将李承嗣、史俨與硃瑾同奔于淮南。
三月,陝帥王珙攻河中,王珂來告難;武皇遣李嗣昭率二千騎赴之,破陝軍于猗氏,乃解河中之圍。
至是,天子遣延王戒丕至晉陽,傳宣旨于武皇:「朕不取卿言,以及于此,苟非英賢竭力,朕何由再谒廟廷!在卿表率,予所望也。
」 七月,武皇複征兵于幽州,劉仁恭辭旨不遜,武皇以書讓之;仁恭捧書謾罵,抵之于地,仍囚武皇之行人。
八月,大舉以伐仁恭。
九月,師次蔚州。
戊寅,晨霧晦暝,占者雲不利深入。
辛巳,攻安塞,俄報「燕将單可及領騎軍至矣。
」武皇方置酒高會,前鋒又報「賊至矣」!武皇曰:「仁恭何在?」曰:「但見可及輩。
」武皇張目怒曰:「可及輩何足為敵!」仍促令出師。
燕軍已擊武皇軍寨,武皇乘醉擊賊,燕軍披靡。
時步兵望賊而退,為燕軍所乘,大敗于木瓜澗。
俄而大風雨震電,燕軍解去,武皇方醒。
甲午,師次代州,劉仁恭遣使謝罪于武皇,武皇亦以書報之,自此有檄十餘返。
光化元年春正月,鳳翔李茂貞、華州韓建皆緻書于武皇,乞修和好,同獎王室,兼乞助丁匠修繕秦宮,武皇許之。
四月,汴将葛從周寇邢、洺、磁等州,旬日之内,三州連陷。
汴人以葛從周為邢州節度使。
大将李存信收軍,自馬嶺而旋。
八月壬戌,天子自華還宮。
是時,車駕初複,而欲諸侯輯睦,賜武皇诏,令與汴帥通好。
武皇不欲先下汴帥,乃緻書于鎮州王镕,令導其意。
明年,汴帥遣使奉書币來修好,武皇亦報之。
自是使車交馳,朝野相賀。
九月,武皇遣周德威、李嗣昭率兵三萬出青山口,以迫邢、洺。
十月,遇汴将葛從周于張公橋,既戰,我軍大敗。
是月,河中王珂來告急,言王珙引汴軍來寇,武皇遣李嗣昭将兵三千以援之,屯于胡壁堡。
汴軍萬餘人來拒戰,嗣昭擊退之。
十二月,潞州節度使薛志勤卒,澤州刺史李罕之以本軍夜入潞州,據城以叛。
罕之報武皇曰:「薛鐵山新死,潞民無主,慮軍城有變,辄專命鎮撫。
」武皇令人讓之,罕之乃歸于汴。
武皇遣李嗣昭将兵讨之,下澤州,收罕之家屬,拘送晉陽。
光化二年春正月,李罕之陷沁州。
三月,汴将葛從周、氏叔琮自土
武皇奉請诏茂貞罷兵,兼請削奪茂貞官爵。
诏曰:「茂貞勒兵,蓋備非常,尋已發遣歸鎮。
」又言:「茂貞已誅李繼鵬、李繼晸,卿可切戒兵甲,無犯土疆。
」武皇請賜河中王珂旌節,三表許之。
又表李罕之為副都統。
十月丙戌,李存信于梨園寨北遇賊軍,斬首千餘級,自是賊閉壁不出。
戊子,天子賜武皇内弟子四人,又降硃書禦劄,賜魏國夫人陳氏。
是月,王行瑜因敗衄之後,閉壁自固,武皇令李罕之晝夜急攻,賊軍乏食,拔營而去。
李存信與罕之等先伏軍于厄路,俟賊軍之至,縱兵擊之,殺戮萬計。
是日,收梨園等三寨,生擒行瑜之子知進,并母丘氏、大将李元福等二百人,送赴阙庭。
庚寅,王行約、王行實燒劫甯州遁走,甯州守将徐景乞降。
武皇表蘇文建為邠州節度使,且于甯州為治所。
十一月丁巳,收龍泉寨。
時行瑜以精甲五千守之,李茂貞出兵來援,為李罕之所敗,邠賊遂棄龍泉寨而去。
行瑜複入邠州,大軍進逼其城,行瑜登城号哭曰:「行瑜無罪,昨殺南北司大臣,是岐帥将兵脅制主上,請治岐州,行瑜乞束身歸朝。
」武皇報曰:「王尚父何恭之甚耶!仆受命讨三賊臣,公其一也。
如能束身歸阙,老夫未敢專命,為公奏取進止。
」行瑜懼,棄城而遁。
武皇收其城,封府庫,遽以捷聞。
既而慶州奏,王行瑜将家屬五百人到州界,為部下所殺,傳首阙下。
武皇既平行瑜,還軍渭北。
十二月,武皇營于雲陽,候讨鳳翔進止。
乙未,天子賜武皇為忠貞平難功臣,進封晉王,加實封二百戶。
武皇複上表請讨李茂貞,天子不允。
武皇私謂诏使曰:「觀主上意,疑仆别有他腸,複何言哉!但禍不去胎,憂患未已。
」又奏:「臣統領大軍,不敢徑赴朝觐。
」遂班師。
乾甯三年正月,汴人大舉以攻兗、郓,硃瑄、硃瑾再乞師于武皇,假道于魏州,羅宏信許之。
乃令都指揮使李存信将步騎三萬與李承嗣、史俨會軍,以拒汴人。
存信軍于莘,與硃瑾合勢,頻挫汴軍,汴帥患之,乃間魏人。
存信禦兵無法,稍侵魏之刍牧者,宏信乃與汴帥通,出師三萬攻存信軍。
存信揭營而退,保于洺州。
三月,武皇大掠相、魏諸邑,攻李固、洹水,殺魏兵萬餘人,進攻魏州。
五月,汴将葛從周、氏叔琮引兵赴援。
六月,李茂貞舉兵犯京師。
七月,車駕幸華州。
是月,武皇與汴軍戰于洹水之上,鐵林指揮使落落被擒。
落落,武皇之長子也。
既戰,馬踣于坎,武皇馳騎以救之,其馬亦踣,汴之追兵将及,武皇背射一發而斃,乃退。
九月,李存信攻魏之臨清,汴将葛從周等引軍來援,大敗于宗城北。
存信進攻魏州。
十月,武皇敗魏軍于白龍潭,追擊至觀音門,汴軍救至,乃退。
十一月,武皇征兵于幽、鎮、定三州,将迎駕于華下,幽州劉仁恭托以契丹入寇,俟敵退聽命。
乾甯四年正月,汴軍陷兗、郓,騎将李承嗣、史俨與硃瑾同奔于淮南。
三月,陝帥王珙攻河中,王珂來告難;武皇遣李嗣昭率二千騎赴之,破陝軍于猗氏,乃解河中之圍。
至是,天子遣延王戒丕至晉陽,傳宣旨于武皇:「朕不取卿言,以及于此,苟非英賢竭力,朕何由再谒廟廷!在卿表率,予所望也。
」 七月,武皇複征兵于幽州,劉仁恭辭旨不遜,武皇以書讓之;仁恭捧書謾罵,抵之于地,仍囚武皇之行人。
八月,大舉以伐仁恭。
九月,師次蔚州。
戊寅,晨霧晦暝,占者雲不利深入。
辛巳,攻安塞,俄報「燕将單可及領騎軍至矣。
」武皇方置酒高會,前鋒又報「賊至矣」!武皇曰:「仁恭何在?」曰:「但見可及輩。
」武皇張目怒曰:「可及輩何足為敵!」仍促令出師。
燕軍已擊武皇軍寨,武皇乘醉擊賊,燕軍披靡。
時步兵望賊而退,為燕軍所乘,大敗于木瓜澗。
俄而大風雨震電,燕軍解去,武皇方醒。
甲午,師次代州,劉仁恭遣使謝罪于武皇,武皇亦以書報之,自此有檄十餘返。
光化元年春正月,鳳翔李茂貞、華州韓建皆緻書于武皇,乞修和好,同獎王室,兼乞助丁匠修繕秦宮,武皇許之。
四月,汴将葛從周寇邢、洺、磁等州,旬日之内,三州連陷。
汴人以葛從周為邢州節度使。
大将李存信收軍,自馬嶺而旋。
八月壬戌,天子自華還宮。
是時,車駕初複,而欲諸侯輯睦,賜武皇诏,令與汴帥通好。
武皇不欲先下汴帥,乃緻書于鎮州王镕,令導其意。
明年,汴帥遣使奉書币來修好,武皇亦報之。
自是使車交馳,朝野相賀。
九月,武皇遣周德威、李嗣昭率兵三萬出青山口,以迫邢、洺。
十月,遇汴将葛從周于張公橋,既戰,我軍大敗。
是月,河中王珂來告急,言王珙引汴軍來寇,武皇遣李嗣昭将兵三千以援之,屯于胡壁堡。
汴軍萬餘人來拒戰,嗣昭擊退之。
十二月,潞州節度使薛志勤卒,澤州刺史李罕之以本軍夜入潞州,據城以叛。
罕之報武皇曰:「薛鐵山新死,潞民無主,慮軍城有變,辄專命鎮撫。
」武皇令人讓之,罕之乃歸于汴。
武皇遣李嗣昭将兵讨之,下澤州,收罕之家屬,拘送晉陽。
光化二年春正月,李罕之陷沁州。
三月,汴将葛從周、氏叔琮自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