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一 武皇紀上
關燈
小
中
大
,每召其豪右射獵于野,或與之百步馳射馬鞭,或以懸針樹葉為的,中之如神,由是部人心伏,不敢竊發。
俄而黃巢自江、淮北渡,武皇椎牛酾酒,飨其酋首。
酒酣,谕之曰:「予父子為賊臣讒間,報國無由。
今聞黃巢北犯江、淮,必為中原之患。
一日天子赦宥,有诏征兵,仆與公等向南而定天下,是予心也。
人生世間,光景幾何,曷能終老沙堆中哉!公等勉之。
」達靼知無留意,皆釋然無間。
是歲十一月,黃巢寇潼關,天子令河東監軍陳景思為代北起軍使,收兵破賊。
十二月,黃巢犯長安,僖宗幸蜀,陳景思與李友金發沙陀諸部五千騎南赴京師。
友金即武皇之族父也。
《通鑒》:友金初與高文集并降于李琢,故得與陳景思南赴京師。
中和元年二月,友金軍至绛州,将渡河,刺史瞿稹謂陳景思曰:「巢賊方盛,不如且還代北,徐圖利害。
」四月,友金旋軍雁門,瞿稹至代州,半月之間,募兵三萬,營于崞縣之西。
其軍皆北邊五部之衆,不閑軍法,瞿稹、李友金不能制。
友金謂景思曰:「興大衆,成大事,當威名素著,則可以伏人。
今軍雖數萬,苟無善帥,進亦無功。
吾兄李司徒父子,去歲獲罪于國家,今寄北部,雄武之略,為衆所推。
若骠騎急奏召還,代北之人,一麾響應,則妖賊不足平也。
」景思然之,促奏行在。
天子乃以武皇為雁門節度使,仍令以本軍讨賊。
《新唐書·王重榮傳》:重榮懼黃巢複振,憂之,與複光計,複光曰:「我世與李克用共憂患,其人忠不顧難,死義如己,若乞師焉,事蔑不濟。
」乃遣使者約連和。
李友金發五百騎赍诏召武皇于達靼,武皇即率達靼諸部萬人趨雁門。
五月,整兵二萬,南向京師。
太原鄭從谠以兵守石嶺關,武皇乃引軍出他道;至太原城下,會大雨,班師于雁門。
中和二年八月,獻祖自達靼部率其族歸代州。
十月,武皇率忻、代、蔚、朔、達靼之軍三萬五千騎赴難于京師。
先移檄太原,鄭從谠拒關不納,武皇以兵擊之,進軍至城下,遣人赍币馬遺從谠;從谠亦遣人饋武皇貨币、飨饩、軍器。
武皇南去,自陰地趨晉、绛。
十二月,武皇至河中。
中和三年正月,晉國公王铎承制授武皇東北面行營都統。
武皇令其弟克修領前鋒五百騎渡河視賊,黃巢遣将米重威赍重賂及僞诏以賜武皇;武皇納其賂以給諸将,燔其僞诏。
是時,諸道勤王之師雲集京畿,然以賊勢尚熾,未敢争鋒。
及武皇将至,賊帥相謂曰:「鴉兒軍至,當避其鋒。
」武皇以兵自夏陽濟河。
二月,營于乾坑店。
黃巢大将尚讓、林言、王璠、趙璋等引軍十五萬屯于梁田坡。
翼日,大軍合戰,自午及晡,巢賊大敗。
是夜,賊衆遁據華州。
武皇進軍圍之,巢弟黃鄴、黃揆固守。
三月,尚讓引大軍赴援,武皇率兵萬餘逆戰于零口,巢軍大敗,武皇進軍渭橋。
翼日,黃揆棄華州而遁。
王铎承制授武皇雁門節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
四月,黃巢燔長安,收其餘衆,東走藍關。
武皇時收京師。
七月,天子授武皇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左仆射、河東節度使。
《舊唐書·僖宗紀》:五月,制以雁門以北行營節度、忻代蔚朔等州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尚書左仆射、代州刺史、上柱國、食邑七百戶李克用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充河東節度、管内觀察處置等使。
《新唐書·沙陀傳》雲:收京師功第一,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隴西郡公。
未幾,以克用領河東節度。
是時,武皇既收長安,軍勢甚雄,諸侯之師皆畏之。
武皇一目微眇,故其時号為「獨眼龍」。
是月,武皇仗節赴鎮。
遣使報鄭從谠,請治裝歸朝。
武皇次于郊外,因往赴雁門甯觐獻祖。
八月,自雁門赴鎮河東,時年二十有八。
十一月,平潞州,表其弟克修為昭義節度使。
潞帥孟方立退保于邢州。
十二月,許帥田從異、汴帥硃溫、徐帥時溥、陳州刺史趙犨各遣使來告,以巢、蔡合從,兇鋒尚熾,請武皇共力讨賊。
中和四年春,武皇率蕃漢之師五萬,自澤、潞将下天井關;河陽節度使諸葛爽辭以河橋不完,乃屯兵于萬善。
數日。
移軍自河中南渡,趨汝、洛。
四月,武皇合徐、汴之師破尚讓于太康,斬獲萬計,進攻賊于西華,賊将黃鄴棄營而遁。
是夜大雨,巢營中驚亂,乃棄西華之壘,退營陳州北故陽裡。
俄而黃巢自江、淮北渡,武皇椎牛酾酒,飨其酋首。
酒酣,谕之曰:「予父子為賊臣讒間,報國無由。
今聞黃巢北犯江、淮,必為中原之患。
一日天子赦宥,有诏征兵,仆與公等向南而定天下,是予心也。
人生世間,光景幾何,曷能終老沙堆中哉!公等勉之。
」達靼知無留意,皆釋然無間。
是歲十一月,黃巢寇潼關,天子令河東監軍陳景思為代北起軍使,收兵破賊。
十二月,黃巢犯長安,僖宗幸蜀,陳景思與李友金發沙陀諸部五千騎南赴京師。
友金即武皇之族父也。
《通鑒》:友金初與高文集并降于李琢,故得與陳景思南赴京師。
中和元年二月,友金軍至绛州,将渡河,刺史瞿稹謂陳景思曰:「巢賊方盛,不如且還代北,徐圖利害。
」四月,友金旋軍雁門,瞿稹至代州,半月之間,募兵三萬,營于崞縣之西。
其軍皆北邊五部之衆,不閑軍法,瞿稹、李友金不能制。
友金謂景思曰:「興大衆,成大事,當威名素著,則可以伏人。
今軍雖數萬,苟無善帥,進亦無功。
吾兄李司徒父子,去歲獲罪于國家,今寄北部,雄武之略,為衆所推。
若骠騎急奏召還,代北之人,一麾響應,則妖賊不足平也。
」景思然之,促奏行在。
天子乃以武皇為雁門節度使,仍令以本軍讨賊。
《新唐書·王重榮傳》:重榮懼黃巢複振,憂之,與複光計,複光曰:「我世與李克用共憂患,其人忠不顧難,死義如己,若乞師焉,事蔑不濟。
」乃遣使者約連和。
李友金發五百騎赍诏召武皇于達靼,武皇即率達靼諸部萬人趨雁門。
五月,整兵二萬,南向京師。
太原鄭從谠以兵守石嶺關,武皇乃引軍出他道;至太原城下,會大雨,班師于雁門。
中和二年八月,獻祖自達靼部率其族歸代州。
十月,武皇率忻、代、蔚、朔、達靼之軍三萬五千騎赴難于京師。
先移檄太原,鄭從谠拒關不納,武皇以兵擊之,進軍至城下,遣人赍币馬遺從谠;從谠亦遣人饋武皇貨币、飨饩、軍器。
武皇南去,自陰地趨晉、绛。
十二月,武皇至河中。
中和三年正月,晉國公王铎承制授武皇東北面行營都統。
武皇令其弟克修領前鋒五百騎渡河視賊,黃巢遣将米重威赍重賂及僞诏以賜武皇;武皇納其賂以給諸将,燔其僞诏。
是時,諸道勤王之師雲集京畿,然以賊勢尚熾,未敢争鋒。
及武皇将至,賊帥相謂曰:「鴉兒軍至,當避其鋒。
」武皇以兵自夏陽濟河。
二月,營于乾坑店。
黃巢大将尚讓、林言、王璠、趙璋等引軍十五萬屯于梁田坡。
翼日,大軍合戰,自午及晡,巢賊大敗。
是夜,賊衆遁據華州。
武皇進軍圍之,巢弟黃鄴、黃揆固守。
三月,尚讓引大軍赴援,武皇率兵萬餘逆戰于零口,巢軍大敗,武皇進軍渭橋。
翼日,黃揆棄華州而遁。
王铎承制授武皇雁門節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
四月,黃巢燔長安,收其餘衆,東走藍關。
武皇時收京師。
七月,天子授武皇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左仆射、河東節度使。
《舊唐書·僖宗紀》:五月,制以雁門以北行營節度、忻代蔚朔等州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尚書左仆射、代州刺史、上柱國、食邑七百戶李克用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充河東節度、管内觀察處置等使。
《新唐書·沙陀傳》雲:收京師功第一,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隴西郡公。
未幾,以克用領河東節度。
是時,武皇既收長安,軍勢甚雄,諸侯之師皆畏之。
武皇一目微眇,故其時号為「獨眼龍」。
是月,武皇仗節赴鎮。
遣使報鄭從谠,請治裝歸朝。
武皇次于郊外,因往赴雁門甯觐獻祖。
八月,自雁門赴鎮河東,時年二十有八。
十一月,平潞州,表其弟克修為昭義節度使。
潞帥孟方立退保于邢州。
十二月,許帥田從異、汴帥硃溫、徐帥時溥、陳州刺史趙犨各遣使來告,以巢、蔡合從,兇鋒尚熾,請武皇共力讨賊。
中和四年春,武皇率蕃漢之師五萬,自澤、潞将下天井關;河陽節度使諸葛爽辭以河橋不完,乃屯兵于萬善。
數日。
移軍自河中南渡,趨汝、洛。
四月,武皇合徐、汴之師破尚讓于太康,斬獲萬計,進攻賊于西華,賊将黃鄴棄營而遁。
是夜大雨,巢營中驚亂,乃棄西華之壘,退營陳州北故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