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一 武皇紀上
關燈
小
中
大
太祖武皇帝,諱克用,本姓硃耶氏,其先隴右金城人也。
始祖拔野,唐貞觀中為墨離軍使,從太宗讨高麗、薛延陀有功,為金方道副都護,因家于瓜州。
太宗平薛延陀諸部,于安西、北庭置都護屬之,分同羅、仆骨之人,置沙陀督府。
蓋北庭有碛曰沙陀,故因以為名焉。
永徽中,以拔野為都督,其後子孫五世相承。
曾祖盡忠,貞元中,繼為沙陀府都督。
既而為吐蕃所陷,乃舉其族七千帳徙于甘州。
盡忠尋率部衆三萬東奔,俄而吐蕃追兵大至,盡忠戰殁。
祖執宜,即盡忠之長子也,收合餘衆,至于靈州,德宗命為陰山府都督。
元和初,入為金吾将軍,遷蔚州刺史、代北行營招撫使。
《新唐書·沙陀傳》:元和三年,盡忠款靈州塞,诏處其部鹽州置陰山府,以執宜為府兵馬使。
朝長安,授特進、金吾衛将軍。
從攻鎮州,進蔚州刺史。
破吳元濟,授檢校刑部尚書。
長慶初,破賊深州,入朝留宿衛,拜金吾衛将軍。
太和中,授陰山府都督、代北行營招撫使。
莊宗即位,追谥為昭烈皇帝,廟号懿祖。
烈考國昌,本名赤心,唐朔州刺史。
鹹通中,讨龐勳有功,入為金吾上将軍,賜姓李氏,名國昌,代州有《唐故龍武軍統軍檢校司徒贈太保隴四李公神道碑》雲:公諱國昌,字德興。
仍系鄭王房。
出為振武節度使,尋為吐渾所襲,退保于神武川。
武皇鎮太原,表為代北軍節度使。
中和三年薨。
莊宗即位,追谥為文皇,廟号獻祖。
武皇即獻祖之第三子也。
母秦氏,以大中十年丙子歲九月二十二日,生于神武川之新城。
在妊十三月,載誕之際,母艱危者竟夕。
族人憂駭,市藥于雁門,遇神叟告曰:「非巫醫所及,可馳歸,盡率部人,被甲持旄,擊钲鼓,躍馬大噪,環所居三周而止。
」族人如其教,果無恙而生。
是時,虹光燭室,白氣充庭,井水暴溢。
武皇始言,喜軍中語,龆龀善騎射,與侪類馳騁嬉戲,必出其右。
年十三,見雙凫翔于空,射之連中,衆皆臣伏。
新城北有毗沙天王祠,祠前井一日沸溢,武皇因持酒而奠曰:「予有尊主濟民之志,無何井溢,故未察其禍福,惟天王若有神奇,可與仆交卮談。
」奠酒未已,有神人被金甲持戈,隐然出于壁間,見者大驚走,惟武皇從容而退,由是益自負。
獻祖之讨龐勳也,武皇年十五,從征,摧鋒陷陣,出諸将之右,軍中目為「飛虎子」。
賊平,獻祖授振武節度使,武皇為雲中牙将。
嘗在雲中,宿于别館,擁妓醉寝,有俠兒持刃欲害武皇;及突入曲室,但見烈火熾赫于帳中,俠兒駭異而退。
又嘗與達靼部人角勝,達靼指雙雕于空曰:「公能一發中否?」武皇即彎弧發矢,連貫雙雕,邊人拜伏。
及壯,為雲中守捉使,事防禦使支谟,與同列晨集廨舍,因戲升郡閣,踞谟之座,谟亦不敢诘。
乾符三年,朝廷以段文楚為代北水陸發運、雲州防禦使。
時歲薦饑,文楚稍削軍食,諸軍鹹怨。
武皇為雲中防邊督将,部下争訴以軍食不充,邊校程懷素、王行審、蓋寓、李存璋、薛鐵山、康君立等,即擁武皇入雲州,衆且萬人,營于鬥雞台,城中械文楚出,以應于外。
諸将列狀以聞,請授武皇旄钺,朝廷不允,征諸道兵以讨之。
乾符五年,黃巢渡江,其勢滋蔓,天子乃悟其事,以武皇為大同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
冬,獻祖出師讨黨項,吐渾赫連铎乘虛陷振武,舉族為吐渾所擄。
武皇至定邊軍迎獻祖歸雲州,雲州守将拒關不納。
武皇略蔚、朔之地,得三千人,屯神武川之新城。
赫邊铎晝夜攻圍,武皇昆弟三人四面應賊,俄而獻祖自蔚州引軍至,吐渾退走,自是軍勢複振。
天子以赫連铎為大同軍節度使,仍命進軍以讨武皇。
乾符六年春,朝廷以昭義節度使李鈞充北面招讨使,将上黨、太原之師過石嶺關,屯于代州,與幽州李可舉會赫連铎同攻蔚州。
獻祖以一軍禦之,武皇以一軍南抵遮虜城以拒李鈞。
是冬大雪,弓弩弦折,南軍苦寒,臨戰大敗,奔歸代州,李鈞中流矢而卒。
廣明元年春,天子複命元帥李涿率兵數萬屯代州。
武皇令軍使傅文達起兵于蔚州,朔州刺史高文集與薛葛、安慶等部将縛文達送于李涿。
六月,李涿引大軍攻蔚州,獻祖戰不利,乃率其族奔于達靼部。
居數月,吐渾赫連铎密遣人賂達靼以離間獻祖,既而漸生猜阻。
武皇知之
始祖拔野,唐貞觀中為墨離軍使,從太宗讨高麗、薛延陀有功,為金方道副都護,因家于瓜州。
太宗平薛延陀諸部,于安西、北庭置都護屬之,分同羅、仆骨之人,置沙陀督府。
蓋北庭有碛曰沙陀,故因以為名焉。
永徽中,以拔野為都督,其後子孫五世相承。
曾祖盡忠,貞元中,繼為沙陀府都督。
既而為吐蕃所陷,乃舉其族七千帳徙于甘州。
盡忠尋率部衆三萬東奔,俄而吐蕃追兵大至,盡忠戰殁。
祖執宜,即盡忠之長子也,收合餘衆,至于靈州,德宗命為陰山府都督。
元和初,入為金吾将軍,遷蔚州刺史、代北行營招撫使。
《新唐書·沙陀傳》:元和三年,盡忠款靈州塞,诏處其部鹽州置陰山府,以執宜為府兵馬使。
朝長安,授特進、金吾衛将軍。
從攻鎮州,進蔚州刺史。
破吳元濟,授檢校刑部尚書。
長慶初,破賊深州,入朝留宿衛,拜金吾衛将軍。
太和中,授陰山府都督、代北行營招撫使。
莊宗即位,追谥為昭烈皇帝,廟号懿祖。
烈考國昌,本名赤心,唐朔州刺史。
鹹通中,讨龐勳有功,入為金吾上将軍,賜姓李氏,名國昌,代州有《唐故龍武軍統軍檢校司徒贈太保隴四李公神道碑》雲:公諱國昌,字德興。
仍系鄭王房。
出為振武節度使,尋為吐渾所襲,退保于神武川。
武皇鎮太原,表為代北軍節度使。
中和三年薨。
莊宗即位,追谥為文皇,廟号獻祖。
武皇即獻祖之第三子也。
母秦氏,以大中十年丙子歲九月二十二日,生于神武川之新城。
在妊十三月,載誕之際,母艱危者竟夕。
族人憂駭,市藥于雁門,遇神叟告曰:「非巫醫所及,可馳歸,盡率部人,被甲持旄,擊钲鼓,躍馬大噪,環所居三周而止。
」族人如其教,果無恙而生。
是時,虹光燭室,白氣充庭,井水暴溢。
武皇始言,喜軍中語,龆龀善騎射,與侪類馳騁嬉戲,必出其右。
年十三,見雙凫翔于空,射之連中,衆皆臣伏。
新城北有毗沙天王祠,祠前井一日沸溢,武皇因持酒而奠曰:「予有尊主濟民之志,無何井溢,故未察其禍福,惟天王若有神奇,可與仆交卮談。
」奠酒未已,有神人被金甲持戈,隐然出于壁間,見者大驚走,惟武皇從容而退,由是益自負。
獻祖之讨龐勳也,武皇年十五,從征,摧鋒陷陣,出諸将之右,軍中目為「飛虎子」。
賊平,獻祖授振武節度使,武皇為雲中牙将。
嘗在雲中,宿于别館,擁妓醉寝,有俠兒持刃欲害武皇;及突入曲室,但見烈火熾赫于帳中,俠兒駭異而退。
又嘗與達靼部人角勝,達靼指雙雕于空曰:「公能一發中否?」武皇即彎弧發矢,連貫雙雕,邊人拜伏。
及壯,為雲中守捉使,事防禦使支谟,與同列晨集廨舍,因戲升郡閣,踞谟之座,谟亦不敢诘。
乾符三年,朝廷以段文楚為代北水陸發運、雲州防禦使。
時歲薦饑,文楚稍削軍食,諸軍鹹怨。
武皇為雲中防邊督将,部下争訴以軍食不充,邊校程懷素、王行審、蓋寓、李存璋、薛鐵山、康君立等,即擁武皇入雲州,衆且萬人,營于鬥雞台,城中械文楚出,以應于外。
諸将列狀以聞,請授武皇旄钺,朝廷不允,征諸道兵以讨之。
乾符五年,黃巢渡江,其勢滋蔓,天子乃悟其事,以武皇為大同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
冬,獻祖出師讨黨項,吐渾赫連铎乘虛陷振武,舉族為吐渾所擄。
武皇至定邊軍迎獻祖歸雲州,雲州守将拒關不納。
武皇略蔚、朔之地,得三千人,屯神武川之新城。
赫邊铎晝夜攻圍,武皇昆弟三人四面應賊,俄而獻祖自蔚州引軍至,吐渾退走,自是軍勢複振。
天子以赫連铎為大同軍節度使,仍命進軍以讨武皇。
乾符六年春,朝廷以昭義節度使李鈞充北面招讨使,将上黨、太原之師過石嶺關,屯于代州,與幽州李可舉會赫連铎同攻蔚州。
獻祖以一軍禦之,武皇以一軍南抵遮虜城以拒李鈞。
是冬大雪,弓弩弦折,南軍苦寒,臨戰大敗,奔歸代州,李鈞中流矢而卒。
廣明元年春,天子複命元帥李涿率兵數萬屯代州。
武皇令軍使傅文達起兵于蔚州,朔州刺史高文集與薛葛、安慶等部将縛文達送于李涿。
六月,李涿引大軍攻蔚州,獻祖戰不利,乃率其族奔于達靼部。
居數月,吐渾赫連铎密遣人賂達靼以離間獻祖,既而漸生猜阻。
武皇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