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二十二 列傳十二

關燈
卒也,于私庭受賀,乃議裂魏州為兩鎮。

    既而所樹親軍,果為叛亂,以招外寇,緻使河朔淪陷,宗社覆滅,由師厚兆之也。

     牛存節,字贊貞,青州博昌人也。

    本名禮,太祖改而字之。

    少以雄勇自負。

    唐乾符末,鄉人諸葛爽為河陽節度使,存節往從之。

    爽卒,存節謂同輩曰:「天下洶洶,當擇英主事之,以圖富貴。

    」遂歸于太祖。

    初授宣義軍小将。

    屬蔡寇至金堤驿,犯酸棗、靈昌,存節日與之鬥,凡二十餘往,每往必執俘而還,前後斬首二十餘級,獲孳畜甚衆。

    太祖擊蔡賊于闆橋、赤岡、酸棗門、封禅寺、枯河北,存節皆預其行,與諸将于濮州南劉橋、範縣大破郓衆,自此深為太祖獎遇。

      文德元年夏,李罕之以并軍圍張宗奭于河陽,太祖遣存節率軍赴之。

    屬歲歉,饷饋不至,村民有儲幹椹者,存節以器用、錢帛易之,以給軍食。

    大破賊于浿河,罕之引衆北走。

    又預讨徐、宿有功。

    及讨河北,存節前鋒下黎陽,收臨河,至内黃西,以兵千餘人當魏人萬二千衆,大破其陣,僵仆蔽野。

    太祖深所歎激,謂有神兵之助。

    大順元年,改滑州左右廂牢城使。

    與諸将讨時溥,累破賊軍。

    景福元年秋,改遏後都指揮使。

    攻濮之役,領軍先登,遂拔其壘。

    二年四月,下徐州,枭時溥,存節力戰,其功居多。

    乾甯二年,授檢校工部尚書。

    三年夏,太祖東讨郓州,存節領軍次故樂亭,扼其要路,都指揮使龐師古屯馬頰,存節密與都将王言謀入郓壘。

    十二月,存節遣王言夜伏勇士于州西北,以船逾濠,舉梯登陴。

    既而王言不克入,存節獨率伏軍負梯?童破其西甕城,奪其濠橋,諸軍俱進。

    四年四月,陷其城,尋與葛從周降下兗州,加檢校右仆射。

     其年秋,大舉以伐淮南,至濠州東,聞前軍失利于清口,諸軍退至瞷河,無複隊伍。

    存節遏其後,諸将釋騎步鬥,諸軍稍得濟,收合所部并敗兵共八千餘人,至于淮涘,時不食已四日矣。

    存節訓勵部分,以禦追寇,遂得旋師。

    五年,除亳州刺史,俄遷宣武軍都指揮使,改宿州刺史。

    明年,淮賊大至彭城,存節乃以部下兵夜發,直趣彭門;淮人訝其神速,震恐而退,諸将服其智識。

     光化二年,罷歸,複為左衙都将兼馬步教練使。

    天複元年,授潞州馬步都指揮使,法令嚴整,士庶安之。

    及追赴行在,士卒泣送者不絕于道,加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改滑州左衙步軍指揮使,知邢州軍州事。

    天祐元年,授邢州團練使。

    時州兵才及二百人,晉人知之,以大軍來寇。

    太祖在鄴,發長直兵二千人赴援,存節率壯健出鬥,以家财賞激戰士,并軍急攻,七日不能克而去。

    太祖召至,勞慰久之,厚赉金帛鞍馬,加檢校司徒。

    冬,罷軍,署為元帥府左都押衙。

    四年,太祖受禅,除右千牛衛上将軍。

    其秋,攻潞州,以存節為行營馬步軍都排陣使。

      開平二年二月,自右監門衛上将軍轉右龍虎統軍,駐留洛下。

    是歲,王師敗于上黨,晉人乘勝進迫澤州,州城将陷。

    河南留守張全義召存節謀,遂以本軍及右龍虎、羽林等軍往應接上黨。

    師至天并關,存節謂諸将曰:「是行也,雖不奉诏旨,然要害之地,不可緻失。

    」時晉人新勝,其鋒甚盛,存節引從而前,銜枚夜至澤州,适遇守埤者已縱火鼓噪,以應外軍,刺史保衙城,不知所為。

    存節才入,晉軍已至矣,乃分布守禦。

    晉軍四面攻鬥,開地道以入城,存節亦以隧道應之,逆戰于地中,晉軍不能進;又以勁弩射之,中者人馬皆洞,經十三日,晉軍死傷者甚衆,焚營而退,郡以獲全,太祖屢歎賞之。

    五月,遷左龍虎統軍,充六軍馬步都指揮使。

    十月,授绛州刺史。

      三年四月,除鄜州留後。

    六月,劉知俊以同州叛,尋授同州留後,未幾,加檢校太保、同州節度使。

    乾化二年,加檢校太傅,進封開國公。

    存節戒嚴軍旅,常若敵至。

    先是,州中井水鹹苦,人不可飲。

    及并人、岐人來迫州城,或以為兵士渴乏,陷在旦夕。

    存節及肅拜虔祝,擇地鑿八十餘井,其味皆甘淡,由是人馬汲濯有餘,衆以為至誠之感。

    自八月至三年春末,人馬未嘗釋甲,以至寇退。

    尋加同平章事,诏赴阙。

    末帝召慰勉,賞賜甚厚。

    十一月,加開府儀同三司,食邑一千戶,授郓州節度使。

    四年,加淮南西北面行營招讨使,控扼淮濆,邊境安之。

     其冬,蔣殷據徐州逆命,存節方以大衆戍颍州,得殷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