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二十二 列傳十二

關燈
密以上聞,遽奉诏與劉鄩同讨之,頓于埇上。

    淮賊硃瑾以兵救殷,距宿之兩舍,聞存節兵大至,即委糧棄甲而遁,竟平徐州。

    诏加太尉。

    夏中病渴且痟,屬河北用軍,末帝令率軍屯陽留以張劉鄩之勢。

    存節忠憤彌笃,未嘗言病,料敵治戎,旦夕愈厲。

    病革,诏歸汶陽,翼日而卒。

    将終,戒其子知業、知讓等以忠孝,言不及他。

    冊贈太師。

    存節武鸷慷慨,有大節,野戰壁守,皆其所長,威名聞于境外,深為末帝所重,而木強忠厚,有賈複之風焉。

     王檀,字衆美,京兆人也。

    曾祖泚,唐左金吾衛将軍、隴州防禦使。

    祖曜,定難功臣、渭橋鎮遏使。

    父環,鴻胪卿,以檀貴,累贈左仆射。

    檀少英悟,美形儀,好讀兵書,洞曉韬略。

    唐中和中,太祖鎮大梁,檀為小将。

    四年,汴将楊彥洪破巢将尚讓、李谠于尉氏門外,檀在戰中,摧鋒陷陣,遂為太祖所知,稍蒙擢用。

    預破蔡賊于斤溝、淝河、八角,遷踏白都副将。

    光啟二年,從胡真擊淮西之衆,解河陽之圍。

    蔡賊張存敢乘亂據洛陽,檀與勇士數十人潛入賊栅,邀其辎重,存敢遁走。

    胡真至陝州,開通貢路,遣檀攻玉山寨,降賊帥石令殷。

    從擊秦宗賢于鄭州西北河灘之上,于太祖馬前射賊将孫安,應弦而斃。

    三年,佐都指揮使硃珍敗徐戎于孫師陂,獲其将孫用和、束诩以獻。

    從擊蔡賊于闆橋,偏将李重裔追賊馬踬,為蔡人所擒,檀奪取而旋,獲賊将薛注。

    太祖破硃瑾于劉橋,檀盡收其軍實。

    文德元年三月,讨羅宏信,敗魏人于内黃,檀獲其将周儒、邵神劍以歸,補沖山都虞候。

    是歲,與諸軍平蔡州。

    明年,佐硃珍大破時溥之衆,檀獲賊将何肱,改左踏白馬軍副将。

    預征兗、郓,累立戰功。

      大順元年,從龐師古渡淮深入,讨孫儒之亂,奪邵伯堰,破高郵軍。

    檀奮命擊賊,刃傷左臂。

    未幾,遷順義都将。

    天複中,從太祖率四鎮之師圍鳳翔,以迎昭宗。

    屢立戎效,遷左踏白指揮使。

    從攻王師範于青州,檀以偏師收複密郡,《永陽志》雲:張訓守密州刺史,硃全忠至青州,訓謂諸将曰:「汴人将至,何以禦之?」諸将請焚城大掠而歸。

    訓曰:「不可。

    」乃封府庫,植旗幟于城上,遣羸弱居前,自以精兵殿其後而去。

    全忠遣王檀攻密州,數日乃敢入城。

    遂權知軍州事,充本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尋表授檢校右仆射,守密州刺史。

    郡接淮戎,舊無壁壘,乃率夫修築羅城,六旬而畢,居民賴之,加檢校司空。

    開平二年六月,授邢州保義軍節度使、檢校司徒。

    三年,加檢校太保,充潞州東北面行營招讨使。

    乾化元年正月,王景仁與晉人戰于柏鄉,王師敗績,河朔大震。

    景仁與衆為敵騎所追,檀嚴設備,應接敗軍,助以資裝,獲濟者甚衆。

    俄而晉軍大至,重圍四合,土山地穴,晝夜攻擊,太祖憂之。

    檀密上表,請駕不親征,而悉力枝梧,竟全城壘。

    三月,以功就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七月,又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進封琅琊郡王,命宣徽使趙殷衡赉诏慰谕,賜絹千匹、銀千兩,賞守禦邢州之功也。

    庶人友珪僭位,授鄧州宣化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

     末帝即位,移授許州匡國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師。

    五年,蔡州刺史王彥溫作亂,檀受诏讨平之,加兼中書令。

    貞明元年三月,魏博軍亂。

    六月,晉王入魏州,分兵收下屬郡,河北大擾,檀受诏與開封尹劉鄩犄角進師,以援河北。

    檀攻澶州魏縣,下之,擒賊将李岩、王開關以獻。

    頃之,檀密疏請以奇兵西趣河中,自陰地關襲取晉陽,末帝許之,即馳兵而去。

    二年二月,師至晉陽,晝夜急攻其壘,并州幾陷。

    既而蕃将石家才自潞州以援兵至,檀引軍大掠而還。

    尋授天平軍副大使,知節度使事,棄郓、齊、曹等州觀察等使。

    先是,檀招誘群盜,選其勁悍者置于帳下,以為爪牙。

    至是,數輩竊發,突入府第,檀素不為備,遂為所害,時年五十一。

    節度副使裴彥聞變,率府兵盡擒諸賊,州城帖然。

    尋冊贈太師,谥曰忠毅,葬于開封縣之臯門原。

    有子六人,皆升朝列。

     史臣曰:夫大都偶國,《春秋》所非。

    當師厚之據鄴城也,绾數萬之甲兵,擅六州之輿賦,名既震主,勢亦滔天。

    逮其喪亡,須議分割。

    由茲以失河朔,因是以啟晉人,《詩》所謂「誰生厲階」者,師厚之謂欤!存節、王檀俱出身事主,底力圖功,觀其方略,皆将帥之良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