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二十二 列傳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楊師厚,颍州斤溝人也。
為李罕之部将,以猛決聞,尤善騎射。
及罕之敗,退保澤州,師厚與李铎、何絪等來降,太祖署為忠武軍牙将,繼曆軍職,累遷檢校右仆射,表授曹州刺史。
唐天複三年,從太祖迎昭宗于岐下,李茂貞以勁兵出戰,為師厚所敗。
及王師範以青州叛,太祖遣師厚率兵東讨,時淮賊王景仁以衆二萬來援師範,師厚逆擊,破之,追至輔唐縣,斬數百級,授齊州刺史。
将之任,太祖急召見于郓西境,遣師厚率步騎屯于臨朐,而聲言欲東援密州,留辎重于臨朐。
師範果出兵來擊,師厚設伏于野,追擊至聖王山,殺萬餘衆,擒都将八十人。
未幾,萊州刺史王師誨以兵救師範,又大敗之。
自是,師範不複敢戰。
師厚移軍寨于城下,師範力屈,竟降。
天複四年三月,加檢校司徒、徐州節度使。
天祐元年,加諸軍行營馬步都指揮使。
二年八月,太祖讨趙匡凝于襄陽,命師厚統前軍以進,趙匡凝嚴兵以備。
師厚至谷城西童山,刊材造浮橋,引軍過漢水。
一戰,趙匡凝敗散,攜妻子沿漢遁去。
翼日,表師厚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
《舊唐書》:天祐三年六月甲申,敕:「襄州近因趙匡凝作帥,請别立忠義軍額,既非往制,固是縱權,忠義軍額宜停廢,依舊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即令南讨荊州,留後趙匡明亦棄軍上峽,不浃旬,并下兩鎮,乃正授襄州節度使。
先是,漢南無羅城,師厚始興闆築,周十餘裡,郛郭完壯。
開平元年,加檢校太保、同平章事。
明年,又加檢校太傅。
三年三月,入朝,诏兼潞州行營都招讨使。
無何,劉知俊據同州叛,師厚與劉鄩率軍西讨,至潼關,擒知俊弟知浣以獻。
知俊聞師厚至,即西走鳳翔,師厚進攻,至長安。
時知俊已引岐寇據其城,師厚以奇兵傍南山急行,自西門而入,賊将王建驚愕,不知所為,遽出降。
制加師厚檢校太尉。
頃之,晉王與周德威、丁會、符存審等以大衆攻晉州甚急,太祖遣師厚帥兵援之。
軍至绛州,晉軍扼蒙坑之險,師厚整衆而前,晉人乃徹圍而遁。
四年二月,移授陝州節度使。
五年正月,王景仁敗于柏鄉,晉人乘勝圍邢州,掠魏博,南至黎陽。
師厚受诏以兵屯衛州,晉軍攻魏州,不克而退;師厚追襲,過漳河,解邢州之圍,改授滑州節度使。
明年,太祖北征,令師厚以大軍攻棗強,逾旬不能克,太祖屢加督責,師厚晝夜奮擊,乃破之,盡屠其城。
車駕還,師厚屯魏州。
及庶人友珪篡位,魏州衙内都指揮使潘晏與大将臧延範、趙訓謀變,有密告者,師厚布兵擒捕,斬之。
《歐陽史》雲:師厚乘間殺魏牙将潘晏、臧延範等,逐出節度使羅周翰。
越二日,又有指揮使趙賓夜率部軍擐甲,俟旦為亂。
師厚以衙兵圍捕,賓不能起,乃越城而遁;師厚遣騎追至肥鄉,擒其黨百餘人,歸斬于府門。
友珪即以師厚為魏博節度使、檢校侍中。
未幾,鎮人、晉人侵魏之北鄙,師厚率軍至唐店,破之,斬首五千級,擒其都将三十餘人。
是時師厚握河朔兵,威望振主,友珪患之,诏師厚赴阙。
師厚乃率精甲萬人至洛陽,嚴兵于都外,自以十餘人入谒,友珪懼,厚禮而遣之。
及末帝将圖友珪,遣使謀于師厚,深陳款效,且馳書于侍衛軍使袁象先及主軍大将;又遣都指揮使硃漢賓率兵至滑州以應禁旅。
友珪既誅,末帝即位于東京,首封師厚為鄴王,加檢校太師、中書令。
每下诏不名,以官呼之,事無巨細,必先謀于師厚,師厚頗亦驕誕。
先是,鎮人以我柏鄉不利之後,屢擾邊境,師厚總大軍直抵鎮州城下,焚蕩闾舍,移軍掠藁城、束鹿,至深州而歸。
乾化五年三月,卒于鎮。
廢朝三日,贈太師。
師厚純謹敏幹,深為太祖知遇,委以重兵劇鎮,他莫能及。
然而末年矜功恃衆,驟萌不軌之意,于是專割财賦,置銀槍效節軍凡數千人,皆選摘骁銳,縱恣豢養,複故時牙軍之态,時人病之。
《清異錄》雲:槍材難得十全,魏州石屋材多可用。
楊師厚時銀槍效節,都皆采于此。
承前河朔之俗,上元比屋夜遊,及師厚作鎮,乃課魏人戶立燈竿,千釭萬炬,洞照一城,縱士女嬉遊。
複彩畫舟舫,令女妓棹歌于禦河,縱酒彌日。
又于黎陽采巨石,将紀德政,以鐵車負載,驅牛數百以拽之,所至之處,丘墓廬舍悉皆毀壞,百姓望之,皆曰「碑來」。
及碑石才至,而師厚卒,魏人以為「悲來」之應。
末帝聞其
為李罕之部将,以猛決聞,尤善騎射。
及罕之敗,退保澤州,師厚與李铎、何絪等來降,太祖署為忠武軍牙将,繼曆軍職,累遷檢校右仆射,表授曹州刺史。
唐天複三年,從太祖迎昭宗于岐下,李茂貞以勁兵出戰,為師厚所敗。
及王師範以青州叛,太祖遣師厚率兵東讨,時淮賊王景仁以衆二萬來援師範,師厚逆擊,破之,追至輔唐縣,斬數百級,授齊州刺史。
将之任,太祖急召見于郓西境,遣師厚率步騎屯于臨朐,而聲言欲東援密州,留辎重于臨朐。
師範果出兵來擊,師厚設伏于野,追擊至聖王山,殺萬餘衆,擒都将八十人。
未幾,萊州刺史王師誨以兵救師範,又大敗之。
自是,師範不複敢戰。
師厚移軍寨于城下,師範力屈,竟降。
天複四年三月,加檢校司徒、徐州節度使。
天祐元年,加諸軍行營馬步都指揮使。
二年八月,太祖讨趙匡凝于襄陽,命師厚統前軍以進,趙匡凝嚴兵以備。
師厚至谷城西童山,刊材造浮橋,引軍過漢水。
一戰,趙匡凝敗散,攜妻子沿漢遁去。
翼日,表師厚為山南東道節度留後。
《舊唐書》:天祐三年六月甲申,敕:「襄州近因趙匡凝作帥,請别立忠義軍額,既非往制,固是縱權,忠義軍額宜停廢,依舊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即令南讨荊州,留後趙匡明亦棄軍上峽,不浃旬,并下兩鎮,乃正授襄州節度使。
先是,漢南無羅城,師厚始興闆築,周十餘裡,郛郭完壯。
開平元年,加檢校太保、同平章事。
明年,又加檢校太傅。
三年三月,入朝,诏兼潞州行營都招讨使。
無何,劉知俊據同州叛,師厚與劉鄩率軍西讨,至潼關,擒知俊弟知浣以獻。
知俊聞師厚至,即西走鳳翔,師厚進攻,至長安。
時知俊已引岐寇據其城,師厚以奇兵傍南山急行,自西門而入,賊将王建驚愕,不知所為,遽出降。
制加師厚檢校太尉。
頃之,晉王與周德威、丁會、符存審等以大衆攻晉州甚急,太祖遣師厚帥兵援之。
軍至绛州,晉軍扼蒙坑之險,師厚整衆而前,晉人乃徹圍而遁。
四年二月,移授陝州節度使。
五年正月,王景仁敗于柏鄉,晉人乘勝圍邢州,掠魏博,南至黎陽。
師厚受诏以兵屯衛州,晉軍攻魏州,不克而退;師厚追襲,過漳河,解邢州之圍,改授滑州節度使。
明年,太祖北征,令師厚以大軍攻棗強,逾旬不能克,太祖屢加督責,師厚晝夜奮擊,乃破之,盡屠其城。
車駕還,師厚屯魏州。
及庶人友珪篡位,魏州衙内都指揮使潘晏與大将臧延範、趙訓謀變,有密告者,師厚布兵擒捕,斬之。
《歐陽史》雲:師厚乘間殺魏牙将潘晏、臧延範等,逐出節度使羅周翰。
越二日,又有指揮使趙賓夜率部軍擐甲,俟旦為亂。
師厚以衙兵圍捕,賓不能起,乃越城而遁;師厚遣騎追至肥鄉,擒其黨百餘人,歸斬于府門。
友珪即以師厚為魏博節度使、檢校侍中。
未幾,鎮人、晉人侵魏之北鄙,師厚率軍至唐店,破之,斬首五千級,擒其都将三十餘人。
是時師厚握河朔兵,威望振主,友珪患之,诏師厚赴阙。
師厚乃率精甲萬人至洛陽,嚴兵于都外,自以十餘人入谒,友珪懼,厚禮而遣之。
及末帝将圖友珪,遣使謀于師厚,深陳款效,且馳書于侍衛軍使袁象先及主軍大将;又遣都指揮使硃漢賓率兵至滑州以應禁旅。
友珪既誅,末帝即位于東京,首封師厚為鄴王,加檢校太師、中書令。
每下诏不名,以官呼之,事無巨細,必先謀于師厚,師厚頗亦驕誕。
先是,鎮人以我柏鄉不利之後,屢擾邊境,師厚總大軍直抵鎮州城下,焚蕩闾舍,移軍掠藁城、束鹿,至深州而歸。
乾化五年三月,卒于鎮。
廢朝三日,贈太師。
師厚純謹敏幹,深為太祖知遇,委以重兵劇鎮,他莫能及。
然而末年矜功恃衆,驟萌不軌之意,于是專割财賦,置銀槍效節軍凡數千人,皆選摘骁銳,縱恣豢養,複故時牙軍之态,時人病之。
《清異錄》雲:槍材難得十全,魏州石屋材多可用。
楊師厚時銀槍效節,都皆采于此。
承前河朔之俗,上元比屋夜遊,及師厚作鎮,乃課魏人戶立燈竿,千釭萬炬,洞照一城,縱士女嬉遊。
複彩畫舟舫,令女妓棹歌于禦河,縱酒彌日。
又于黎陽采巨石,将紀德政,以鐵車負載,驅牛數百以拽之,所至之處,丘墓廬舍悉皆毀壞,百姓望之,皆曰「碑來」。
及碑石才至,而師厚卒,魏人以為「悲來」之應。
末帝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