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十七 列傳七
關燈
小
中
大
匡凝表其弟匡明為荊南留後。
是時唐室微弱,諸道常賦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雖強據江山,然盡忠帝室,貢賦不絕。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據籓鎮,乃遣使先谕旨焉。
匡凝對使者流涕,答以受國恩深,豈敢随時妄有他志。
使者複命,太祖大怒。
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楊師厚率師讨之。
八月,太祖親領大軍南征,仍請削匡凝在身官爵。
及師厚濟江,匡凝以兵數萬逆戰,大為師厚所敗,匡凝乃燔其舟,單舸急棹,沿漢而遁于金陵。
後卒于淮南。
《新唐書》雲:師厚由陰谷伐木為梁,匡凝以兵二萬瀕江戰,大敗,乃燔州,單舸夜奔揚州。
行密見之,曰:「君在鎮,輕車重馬輸于賊,今敗,乃歸我邪!」匡明亦謀奔淮南,子承規谏曰:「昔諸葛兄弟分仕二國,若适揚州,是自取疑也。
」匡明謂然,乃趨成都。
《歐陽史》雲:行密厚遇匡凝,其後行密死,楊渥稍不禮之。
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顧渥曰:「勿多食,發小兒熱。
」諸将以為慢,渥遣匡凝海陵,後為徐溫所殺。
初,匡凝好聚書,及敗,楊師厚獲數千卷于第,悉以來獻。
匡凝弟匡明,字贊堯,幼以父貴,一子出身,為江陵府文學。
及壯,以軍功曆繡、峽二州刺史。
成汭之敗,其兄匡凝表為荊南留後。
未至鎮,而朗、陵之兵先據其城矣。
匡明領兵逐之,遂鎮于渚宮。
天祐二年秋,太祖既平襄州,遣楊師厚乘勝以趨荊門。
匡明懼,乃舉族上峽奔蜀,王建待以賓禮。
及建稱帝,用為大理卿、工部尚書。
久之,卒于蜀。
張佶,不知何郡人也。
《九國志》,佶,京兆長安人。
乾甯初,以明經中第,累遷宣州從事,複為秦宗權行軍司馬。
後與劉建峰據湖南,推建峰為帥。
唐乾甯初,劉建峰據湖南,獨邵州不賓,命都将馬殷讨之,期歲未克,而建峰為部下所殺,軍亂,鄰寇且至。
是時,佶為行軍司馬,屬潭人謀帥,曰:「張行軍即所奉也。
」佶不得已而視事,旬日之間,威聲大振,寇亦解去。
《九國志》,建峰将吏推佶為帥,佶将入府,常所乘馬忽爾踶齧不止,正中佶髀。
佶謂将吏曰:「吾非汝主,當迎馬公為之。
」乃謂将吏曰:「佶才能不如馬公,況朝廷重籓,非其人不可。
」因以牍召,殷亦不疑,禀命而至。
佶受拜谒,禮畢,命升階讓殷為帥。
佶即趨下率衆抃賀。
乃自請率師代殷攻邵州,下之。
複為行軍司馬,垂二十年。
殷果立勳,甚德佶。
開平初,殷表佶為朗州永順軍節度使,累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乾化元年夏四月,卒于位。
《九國志》:乾化初,移鎮桂林,卒于治所。
诏贈侍中。
雷滿,《新唐書》:滿字秉仁。
武陵洞蠻也。
始為朗州小校,唐廣明初,王仙芝焚劫江陵。
是時,朝廷以高骈為節度使,骈擢滿為裨将,以領蠻軍。
骈移鎮淮南,複隸部曲,以悍犷趫健知名。
中和初,擅率部兵自廣陵逃歸于朗,沿江恣殘暴,始為荊人大患矣。
率一歲中三四移,兵入其郛,焚蕩驅掠而去。
唐朝姑務息兵,即以澧朗節度使授之。
累官至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滿貪穢慘毒,蓋非人類。
又嘗于府署浚一深潭,構大亭于其上,每鄰道使車經由,必召宴于中,且言:「此水府也,中有蛟龍,奇怪萬态,惟餘能遊焉。
」或酒酣對客,即取筵中寶器亂擲于潭中,因自褫其衣,裸露其文身,遽躍入水底,遍取所擲寶器,戲弄于水面,久之方出,複整衣就坐,其詭誕如此。
及死,子彥恭繼之。
《新唐書》:滿以天複元年卒,子彥威自立,弟彥恭結忠義節度使趙匡凝以逐彥威。
蠻蜒狡狯,深有父風,燼墟落,榜舟楫,上下于南郡、武昌之間,殆無人矣。
又與淮、蜀結連,阻絕王命。
太祖诏湖南節度使馬殷、荊南節度使高季昌練精兵五千,遣将倪可福統之,下澧州,與潭兵合。
先是,滿塹沅江,以周其壘,門臨長橋,勢不可入。
殷極其兵力,攻圍周歲,彥恭食盡兵敗,間使求救于淮夷。
及淮軍來援,高季昌逆戰于治津馬頭岸,大破之,俄而攻陷朗州,彥恭單棹遁去。
馬殷擒其弟彥雄及逆黨七人,械送至阙,皆斬于汴橋下,時開平二年十一月也。
史臣曰:成汭、鐘、杜、田、硃之流,皆因否運,雄據大籓,雖無濟代之勞,且有勤王之節,功雖不就,志亦可嘉,若較其誠明,則田頵、延壽斯為優矣。
匡凝一門昆仲,千裡江山,失守籓垣,不克負荷,斯乃劉景升之子之徒欤!張佶有讓帥之賢,雷滿辱俾侯之寄,優劣可知矣。
是時唐室微弱,諸道常賦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雖強據江山,然盡忠帝室,貢賦不絕。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據籓鎮,乃遣使先谕旨焉。
匡凝對使者流涕,答以受國恩深,豈敢随時妄有他志。
使者複命,太祖大怒。
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楊師厚率師讨之。
八月,太祖親領大軍南征,仍請削匡凝在身官爵。
及師厚濟江,匡凝以兵數萬逆戰,大為師厚所敗,匡凝乃燔其舟,單舸急棹,沿漢而遁于金陵。
後卒于淮南。
《新唐書》雲:師厚由陰谷伐木為梁,匡凝以兵二萬瀕江戰,大敗,乃燔州,單舸夜奔揚州。
行密見之,曰:「君在鎮,輕車重馬輸于賊,今敗,乃歸我邪!」匡明亦謀奔淮南,子承規谏曰:「昔諸葛兄弟分仕二國,若适揚州,是自取疑也。
」匡明謂然,乃趨成都。
《歐陽史》雲:行密厚遇匡凝,其後行密死,楊渥稍不禮之。
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顧渥曰:「勿多食,發小兒熱。
」諸将以為慢,渥遣匡凝海陵,後為徐溫所殺。
初,匡凝好聚書,及敗,楊師厚獲數千卷于第,悉以來獻。
匡凝弟匡明,字贊堯,幼以父貴,一子出身,為江陵府文學。
及壯,以軍功曆繡、峽二州刺史。
成汭之敗,其兄匡凝表為荊南留後。
未至鎮,而朗、陵之兵先據其城矣。
匡明領兵逐之,遂鎮于渚宮。
天祐二年秋,太祖既平襄州,遣楊師厚乘勝以趨荊門。
匡明懼,乃舉族上峽奔蜀,王建待以賓禮。
及建稱帝,用為大理卿、工部尚書。
久之,卒于蜀。
張佶,不知何郡人也。
《九國志》,佶,京兆長安人。
乾甯初,以明經中第,累遷宣州從事,複為秦宗權行軍司馬。
後與劉建峰據湖南,推建峰為帥。
唐乾甯初,劉建峰據湖南,獨邵州不賓,命都将馬殷讨之,期歲未克,而建峰為部下所殺,軍亂,鄰寇且至。
是時,佶為行軍司馬,屬潭人謀帥,曰:「張行軍即所奉也。
」佶不得已而視事,旬日之間,威聲大振,寇亦解去。
《九國志》,建峰将吏推佶為帥,佶将入府,常所乘馬忽爾踶齧不止,正中佶髀。
佶謂将吏曰:「吾非汝主,當迎馬公為之。
」乃謂将吏曰:「佶才能不如馬公,況朝廷重籓,非其人不可。
」因以牍召,殷亦不疑,禀命而至。
佶受拜谒,禮畢,命升階讓殷為帥。
佶即趨下率衆抃賀。
乃自請率師代殷攻邵州,下之。
複為行軍司馬,垂二十年。
殷果立勳,甚德佶。
開平初,殷表佶為朗州永順軍節度使,累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乾化元年夏四月,卒于位。
《九國志》:乾化初,移鎮桂林,卒于治所。
诏贈侍中。
雷滿,《新唐書》:滿字秉仁。
武陵洞蠻也。
始為朗州小校,唐廣明初,王仙芝焚劫江陵。
是時,朝廷以高骈為節度使,骈擢滿為裨将,以領蠻軍。
骈移鎮淮南,複隸部曲,以悍犷趫健知名。
中和初,擅率部兵自廣陵逃歸于朗,沿江恣殘暴,始為荊人大患矣。
率一歲中三四移,兵入其郛,焚蕩驅掠而去。
唐朝姑務息兵,即以澧朗節度使授之。
累官至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滿貪穢慘毒,蓋非人類。
又嘗于府署浚一深潭,構大亭于其上,每鄰道使車經由,必召宴于中,且言:「此水府也,中有蛟龍,奇怪萬态,惟餘能遊焉。
」或酒酣對客,即取筵中寶器亂擲于潭中,因自褫其衣,裸露其文身,遽躍入水底,遍取所擲寶器,戲弄于水面,久之方出,複整衣就坐,其詭誕如此。
及死,子彥恭繼之。
《新唐書》:滿以天複元年卒,子彥威自立,弟彥恭結忠義節度使趙匡凝以逐彥威。
蠻蜒狡狯,深有父風,燼墟落,榜舟楫,上下于南郡、武昌之間,殆無人矣。
又與淮、蜀結連,阻絕王命。
太祖诏湖南節度使馬殷、荊南節度使高季昌練精兵五千,遣将倪可福統之,下澧州,與潭兵合。
先是,滿塹沅江,以周其壘,門臨長橋,勢不可入。
殷極其兵力,攻圍周歲,彥恭食盡兵敗,間使求救于淮夷。
及淮軍來援,高季昌逆戰于治津馬頭岸,大破之,俄而攻陷朗州,彥恭單棹遁去。
馬殷擒其弟彥雄及逆黨七人,械送至阙,皆斬于汴橋下,時開平二年十一月也。
史臣曰:成汭、鐘、杜、田、硃之流,皆因否運,雄據大籓,雖無濟代之勞,且有勤王之節,功雖不就,志亦可嘉,若較其誠明,則田頵、延壽斯為優矣。
匡凝一門昆仲,千裡江山,失守籓垣,不克負荷,斯乃劉景升之子之徒欤!張佶有讓帥之賢,雷滿辱俾侯之寄,優劣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