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十七 列傳七
關燈
小
中
大
,本揚府之大校也。
《九國志》:頵字德臣,廬州合肥人。
硃延壽,不知何許人。
《九國志》:延壽,廬州舒城人。
唐天祐初,楊行密雄據淮海,時頵為宣州節度使,延壽為壽州刺史。
頵以行密專恣跋扈,嘗移書諷之曰:「侯王守方,以奉天子,古之制也。
其或逾越者,譬如百川不朝于海,雖狂奔猛注,澶漫遐廣,終為涸土,不若恬然順流,淼茫無窮也。
況東南之鎮,楊為大,塵賤刀布,阜積金玉,願公上恆賦,頵将悉儲峙,具單車從。
」行密怒曰:「今财賦之行,必由于汴,适足以資于敵也。
」不從。
時延壽方守壽春,《九國志》:天複初,北司擁駕西幸,昭宗聞延壽有武幹,遣李俨間道赍诏授延壽蔡州節度使。
直頵之事,密遣人告于頵曰:「公有所欲為者,願為公執鞭。
」頵聞之,頗會其志,乃召進士杜荀鶴具述其意,複語曰:「昌本朝,奉盟主,在斯一舉矣。
」即遣荀鶴具述密議,自間道至大梁。
太祖大悅,遽屯兵于宿州,以會其變。
不數月,事微洩,行密乃先以公牒征延壽,《新唐書》:行密妻,延壽姊也,遣辯士召延壽。
疑不肯赴,姊遣婢報,故延壽疾走揚州。
次悉兵攻宣城,頵戎力寡薄,棄壁走,不能越境,為行密軍所得。
《九國志》:行密别遣台濛、王茂章率步騎以往,頵委舟師于汪建、王壇,自出廣德迎戰,大為濛所敗,遂率殘衆遁保宛陵。
壇、建聞其敗,因盡以舟師歸款于行密。
十二月,頵出外州栅疾戰,橋陷馬墜,為外軍所殺。
延壽飛騎赴命,迩揚州一舍,行密使人殺之。
其後,延壽部曲有逸境至者,具言其事。
又雲:延壽之将行也,其室王氏勉延壽曰:「今若得兵柄,果成大志,是吉兇系乎時,非系于吾家也。
然願日緻一介,以甯所懷。
」一日,介不至,王氏曰:「事可知矣!」乃部分家仆,悉授兵器,遽阖中扉,而捕騎已至,不得入。
遂集家屬,阜私帑,發百燎,合州廨焚之。
既而稽首上告曰:「妾誓不以皎然之軀,為仇者所辱。
」乃投火而死。
《五代史補》:楊行密據淮南,以妻弟硃氏衆謂之硃三郎者,行密署為泗州防禦使。
泗州素屯軍,硃氏骁勇,到任恃衆自負,行密雖悔,度力未能制,但姑息之,時議以謂行密事勢去矣。
居無何,行密得目疾,雖愈,且詐稱失明,其出入皆以人扶策,不爾則觸牆抵柱,至于流血,姬妾仆隸以為實然,往往無禮,首尾僅三年。
硃氏聞之,信而少懈馳,行密度其計必中,謂妻曰:「吾不幸臨老兩目如此,男女卑幼,苟不諱,則國家為他人所有。
今晝夜思忖,不如召泗州三舅來,使管勾軍府事,則吾雖死無恨。
」妻以為然,遽發使述其意而召之。
硃氏大喜,倍道而至。
及入谒,行密恐其覺,坐于中堂,以家人禮見。
硃氏頗有德色,方設拜,行密奮袖中鐵槌以擊之,正中其首,然猶宛轉号叫,久而方斃。
行密内外不測,即時升堂?,召将吏等謂之曰:「吾所以稱兩目失明者,蓋為硃三。
此賊今擊殺,兩目無事矣,諸公知之否!」于是軍府大駭,其仆妾嘗所無禮者皆自殺。
初,行密之在民間也,嘗為合肥縣手力,有過,縣令将鞭之,行密懼且拜。
會有客自外入,見行密每拜,則?之前檐皆叩地,而令不之覺。
客知其非常,乃遽升?揖令于他處,告以所見,令驚,遂恕之,且勸事郡以自奮。
行密度本郡不足依,乃投高骈。
骈死,秦彥、孫儒等作亂,行密連誅之,遂有淮南之地。
趙匡凝,《新唐書》:匡凝字光儀。
蔡州人也。
父德諲,初事秦宗權為列校,當宗權強暴時,表為襄州留後。
唐光啟四年夏六月,德諲審宗權必敗,乃舉漢南之地以歸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權。
時太祖為蔡州四面行營都統使,乃表德諲為副,仍領襄州節度使。
蔡州平,以功累加官爵,封淮安王。
匡凝以父功為唐州刺史兼七州馬步軍都校。
及德諲卒,匡凝自為襄州留後,朝廷即以旄钺授之。
作鎮數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匡凝氣貌甚偉,好自修飾,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鑒前後照之。
對客之際,烏巾上微覺有塵,即令侍妓持紅拂以去之。
人有誤犯其家諱者,往往遭其木槚楚,其方嚴也如是。
光化初,匡凝以太祖有清口之敗,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師伐之。
未幾,其泌州刺史趙璠越墉來降,随州刺史趙匡璘臨陣就擒。
俄而康懷英攻下鄧州,匡凝懼,遣使乞盟,太祖許之,自是附庸于太祖。
及成汭敗于鄂州,
《九國志》:頵字德臣,廬州合肥人。
硃延壽,不知何許人。
《九國志》:延壽,廬州舒城人。
唐天祐初,楊行密雄據淮海,時頵為宣州節度使,延壽為壽州刺史。
頵以行密專恣跋扈,嘗移書諷之曰:「侯王守方,以奉天子,古之制也。
其或逾越者,譬如百川不朝于海,雖狂奔猛注,澶漫遐廣,終為涸土,不若恬然順流,淼茫無窮也。
況東南之鎮,楊為大,塵賤刀布,阜積金玉,願公上恆賦,頵将悉儲峙,具單車從。
」行密怒曰:「今财賦之行,必由于汴,适足以資于敵也。
」不從。
時延壽方守壽春,《九國志》:天複初,北司擁駕西幸,昭宗聞延壽有武幹,遣李俨間道赍诏授延壽蔡州節度使。
直頵之事,密遣人告于頵曰:「公有所欲為者,願為公執鞭。
」頵聞之,頗會其志,乃召進士杜荀鶴具述其意,複語曰:「昌本朝,奉盟主,在斯一舉矣。
」即遣荀鶴具述密議,自間道至大梁。
太祖大悅,遽屯兵于宿州,以會其變。
不數月,事微洩,行密乃先以公牒征延壽,《新唐書》:行密妻,延壽姊也,遣辯士召延壽。
疑不肯赴,姊遣婢報,故延壽疾走揚州。
次悉兵攻宣城,頵戎力寡薄,棄壁走,不能越境,為行密軍所得。
《九國志》:行密别遣台濛、王茂章率步騎以往,頵委舟師于汪建、王壇,自出廣德迎戰,大為濛所敗,遂率殘衆遁保宛陵。
壇、建聞其敗,因盡以舟師歸款于行密。
十二月,頵出外州栅疾戰,橋陷馬墜,為外軍所殺。
延壽飛騎赴命,迩揚州一舍,行密使人殺之。
其後,延壽部曲有逸境至者,具言其事。
又雲:延壽之将行也,其室王氏勉延壽曰:「今若得兵柄,果成大志,是吉兇系乎時,非系于吾家也。
然願日緻一介,以甯所懷。
」一日,介不至,王氏曰:「事可知矣!」乃部分家仆,悉授兵器,遽阖中扉,而捕騎已至,不得入。
遂集家屬,阜私帑,發百燎,合州廨焚之。
既而稽首上告曰:「妾誓不以皎然之軀,為仇者所辱。
」乃投火而死。
《五代史補》:楊行密據淮南,以妻弟硃氏衆謂之硃三郎者,行密署為泗州防禦使。
泗州素屯軍,硃氏骁勇,到任恃衆自負,行密雖悔,度力未能制,但姑息之,時議以謂行密事勢去矣。
居無何,行密得目疾,雖愈,且詐稱失明,其出入皆以人扶策,不爾則觸牆抵柱,至于流血,姬妾仆隸以為實然,往往無禮,首尾僅三年。
硃氏聞之,信而少懈馳,行密度其計必中,謂妻曰:「吾不幸臨老兩目如此,男女卑幼,苟不諱,則國家為他人所有。
今晝夜思忖,不如召泗州三舅來,使管勾軍府事,則吾雖死無恨。
」妻以為然,遽發使述其意而召之。
硃氏大喜,倍道而至。
及入谒,行密恐其覺,坐于中堂,以家人禮見。
硃氏頗有德色,方設拜,行密奮袖中鐵槌以擊之,正中其首,然猶宛轉号叫,久而方斃。
行密内外不測,即時升堂?,召将吏等謂之曰:「吾所以稱兩目失明者,蓋為硃三。
此賊今擊殺,兩目無事矣,諸公知之否!」于是軍府大駭,其仆妾嘗所無禮者皆自殺。
初,行密之在民間也,嘗為合肥縣手力,有過,縣令将鞭之,行密懼且拜。
會有客自外入,見行密每拜,則?之前檐皆叩地,而令不之覺。
客知其非常,乃遽升?揖令于他處,告以所見,令驚,遂恕之,且勸事郡以自奮。
行密度本郡不足依,乃投高骈。
骈死,秦彥、孫儒等作亂,行密連誅之,遂有淮南之地。
趙匡凝,《新唐書》:匡凝字光儀。
蔡州人也。
父德諲,初事秦宗權為列校,當宗權強暴時,表為襄州留後。
唐光啟四年夏六月,德諲審宗權必敗,乃舉漢南之地以歸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權。
時太祖為蔡州四面行營都統使,乃表德諲為副,仍領襄州節度使。
蔡州平,以功累加官爵,封淮安王。
匡凝以父功為唐州刺史兼七州馬步軍都校。
及德諲卒,匡凝自為襄州留後,朝廷即以旄钺授之。
作鎮數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匡凝氣貌甚偉,好自修飾,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鑒前後照之。
對客之際,烏巾上微覺有塵,即令侍妓持紅拂以去之。
人有誤犯其家諱者,往往遭其木槚楚,其方嚴也如是。
光化初,匡凝以太祖有清口之敗,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師伐之。
未幾,其泌州刺史趙璠越墉來降,随州刺史趙匡璘臨陣就擒。
俄而康懷英攻下鄧州,匡凝懼,遣使乞盟,太祖許之,自是附庸于太祖。
及成汭敗于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