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十六 列傳六
關燈
小
中
大
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也。
曾祖阮,祖遇賢,父簡,累贈兵部尚書。
從周少豁達,有智略,初入黃巢軍,漸至軍校。
唐中和四年三月,太祖大破巢軍于王滿渡,從周與霍存、張歸霸昆弟相率來降。
七月,從太祖屯兵于西華,破蔡賊王夏寨。
太祖臨陣馬踣,賊衆來追甚急,從周扶太祖上馬,與賊軍格鬥,傷面,矢中于肱,身被數槍,奮命以衛太祖。
賴張延壽回馬轉鬥,從周與太祖俱免,退軍溵水。
諸将并削職,惟擢從周、延壽為大校。
其從入長葛、靈井,大敗蔡賊,至斤溝、淝河,殺鐵林三千人,獲九寨都虞候王涓。
太祖遣郭言募兵于陝州,有黃花子賊據于溫谷,從周擊破之。
又破秦賢之衆于荥陽,尋佐硃珍收兵于淄、青間。
時兗州齊克護軍于任城,從周敗之,擒其将呂全真。
淄人不受制,複與之戰,獲其骁将鞏約。
會青州以步騎萬餘人列三寨于金嶺,以厄要害,從周與硃珍大殲其衆,擄其将楊昭範五人而還。
至大梁,不解甲,徑至闆橋擊蔡賊,破盧瑭寨;瑭自溺而死,又于赤岡殺蔡軍二萬餘人。
從讨謝殷于亳州,擒之。
回襲曹州,擄刺史丘宏禮以歸。
與兗、郓軍遇于臨濮之劉橋,殺數萬人,硃瑄、硃瑾僅以身免,擒都将鄒務卿已下五十人。
從太祖至範縣,複與硃瑄戰,擄尹萬榮等三人,遂平濮州。
未幾,與硃珍擊蔡賊于陳、亳間,獲都将石璠。
文德元年,魏博軍亂,樂從訓來告急,從太祖渡河,拔黎陽、李固、臨河等鎮,至内黃,破魏軍萬餘衆,獲其将周儒等十人。
李罕之引并人圍張全義于河陽,從周與丁會、張存敬、牛存節率兵赴援,大破并軍,殺蕃漢二萬人,解河陽之圍,以功表授檢校工部尚書。
從硃珍讨徐州,撥豐縣,敗時溥于吳康,得其辎重,加檢校刑部尚書。
佐龐師古讨孫儒于淮南,略地至廬、壽、滁等州,下天長、高郵,破邵伯堰。
回軍攻濠州,殺刺史魏勳,得饷船十艘。
大順元年八月,并帥圍潞州,太祖遣從周率敢死之士,夜銜枚犯圍而入,會王師不利于馬牢川,即棄上黨而歸。
其年十二月,與丁會諸将讨魏州,連收十邑。
明年正月,大破魏軍于永定橋,魏軍五敗,斬首萬餘級。
十月,佐丁會攻宿州,從周壅水灌其城,刺史張筠以郡降。
從讨兗州,破硃瑾之軍于馬溝。
景福二年二月,與諸将大破徐、兗之兵于石佛山。
八月,與龐師古同攻兗州。
乾甯元年三月,軍至新泰縣,硃瑾令都将張約、李胡椒率三千人來拒戰,師古遣從周、張存敬掩襲,生擒張約、李胡椒等都将數十人。
二年十月,圍兗州,兗人不出,從周詐揚言并人、郓人來救,即引軍趨高吳,夜半卻潛歸寨。
硃瑾果出兵攻外壕,我軍士突出,掩殺千餘人,生擒都将張漢筠。
從周累立戰功,自懷州刺史曆曹、宿二州刺史,累遷檢校左仆射。
三年五月,并帥以大軍侵魏,遣其子落落率二千騎屯洹水,從周以馬步二千人擊之,殺戮殆盡,擒落落于陣,并帥号泣而去。
遂自洹水與龐師古渡河擊郓。
四年正月,下之。
從周乘勝伐兗,會硃瑾出師在徐境,其将康懷英以城降。
以功授兗州留後、檢校司空。
《玉堂閑話》雲:葛侍中鎮兗之日,威名著于敵中。
河北諺曰:「山東一條葛,無事可撩撥。
」複領兵萬餘人渡淮讨楊行密,至濠州,聞龐師古清口之敗,遽班師。
光化元年四月,率師經略山東,時并帥以大軍屯邢、洺,從周至钜鹿與并軍遇,大破之,并帥遁走。
我軍追襲至青山口,數日之内,邢、洺、磁三州連下,斬首二萬級,獲将吏一百五十人,即以從周兼領邢州留後。
十月,複破并軍五千騎于張公橋。
晉将李嗣昭急攻邢州,陣于城門外,從周大破之,擒蕃将贲金鐵、慕容騰百餘人。
二年春,幽州劉仁恭率軍十萬寇魏州,屠貝郡。
從周自邢台馳入魏州,燕軍突上水關,攻館陶門。
從周與賀德倫率五百騎出戰,謂門者曰:「前有敵,不可返顧!」命阖其門。
從周等極力死戰,大敗燕人,擒都将薛突厥、王郃郎等。
翼日,破其八寨,追擊至臨清,劉仁恭走滄州,從周授宣義軍行軍司馬。
五月,并人讨李罕之于潞州,太祖以丁會代罕之,令從周馳入上黨。
七月,并人陷澤州,太祖召從周,令賀德倫守潞州,德倫等尋棄城而歸。
三年四月,領軍讨滄州,先攻德州,下之。
及進攻浮陽,幽州劉仁恭大舉來援。
時都監蔣元晖謂諸将曰:「吾王命我護軍,志在攻取,今燕帥來赴,不可迎戰,當縱其入壁,聚食囷廪,力屈糧盡,必可取也。
」從周對曰:「兵在機,機在上将,非督護所言也。
」乃令張存敬、氏叔琮守其寨。
從周逆戰于乾甯軍老鴉堤,大破燕軍,斬首三萬,獲将佐馬慎交已下百餘人,奪馬
曾祖阮,祖遇賢,父簡,累贈兵部尚書。
從周少豁達,有智略,初入黃巢軍,漸至軍校。
唐中和四年三月,太祖大破巢軍于王滿渡,從周與霍存、張歸霸昆弟相率來降。
七月,從太祖屯兵于西華,破蔡賊王夏寨。
太祖臨陣馬踣,賊衆來追甚急,從周扶太祖上馬,與賊軍格鬥,傷面,矢中于肱,身被數槍,奮命以衛太祖。
賴張延壽回馬轉鬥,從周與太祖俱免,退軍溵水。
諸将并削職,惟擢從周、延壽為大校。
其從入長葛、靈井,大敗蔡賊,至斤溝、淝河,殺鐵林三千人,獲九寨都虞候王涓。
太祖遣郭言募兵于陝州,有黃花子賊據于溫谷,從周擊破之。
又破秦賢之衆于荥陽,尋佐硃珍收兵于淄、青間。
時兗州齊克護軍于任城,從周敗之,擒其将呂全真。
淄人不受制,複與之戰,獲其骁将鞏約。
會青州以步騎萬餘人列三寨于金嶺,以厄要害,從周與硃珍大殲其衆,擄其将楊昭範五人而還。
至大梁,不解甲,徑至闆橋擊蔡賊,破盧瑭寨;瑭自溺而死,又于赤岡殺蔡軍二萬餘人。
從讨謝殷于亳州,擒之。
回襲曹州,擄刺史丘宏禮以歸。
與兗、郓軍遇于臨濮之劉橋,殺數萬人,硃瑄、硃瑾僅以身免,擒都将鄒務卿已下五十人。
從太祖至範縣,複與硃瑄戰,擄尹萬榮等三人,遂平濮州。
未幾,與硃珍擊蔡賊于陳、亳間,獲都将石璠。
文德元年,魏博軍亂,樂從訓來告急,從太祖渡河,拔黎陽、李固、臨河等鎮,至内黃,破魏軍萬餘衆,獲其将周儒等十人。
李罕之引并人圍張全義于河陽,從周與丁會、張存敬、牛存節率兵赴援,大破并軍,殺蕃漢二萬人,解河陽之圍,以功表授檢校工部尚書。
從硃珍讨徐州,撥豐縣,敗時溥于吳康,得其辎重,加檢校刑部尚書。
佐龐師古讨孫儒于淮南,略地至廬、壽、滁等州,下天長、高郵,破邵伯堰。
回軍攻濠州,殺刺史魏勳,得饷船十艘。
大順元年八月,并帥圍潞州,太祖遣從周率敢死之士,夜銜枚犯圍而入,會王師不利于馬牢川,即棄上黨而歸。
其年十二月,與丁會諸将讨魏州,連收十邑。
明年正月,大破魏軍于永定橋,魏軍五敗,斬首萬餘級。
十月,佐丁會攻宿州,從周壅水灌其城,刺史張筠以郡降。
從讨兗州,破硃瑾之軍于馬溝。
景福二年二月,與諸将大破徐、兗之兵于石佛山。
八月,與龐師古同攻兗州。
乾甯元年三月,軍至新泰縣,硃瑾令都将張約、李胡椒率三千人來拒戰,師古遣從周、張存敬掩襲,生擒張約、李胡椒等都将數十人。
二年十月,圍兗州,兗人不出,從周詐揚言并人、郓人來救,即引軍趨高吳,夜半卻潛歸寨。
硃瑾果出兵攻外壕,我軍士突出,掩殺千餘人,生擒都将張漢筠。
從周累立戰功,自懷州刺史曆曹、宿二州刺史,累遷檢校左仆射。
三年五月,并帥以大軍侵魏,遣其子落落率二千騎屯洹水,從周以馬步二千人擊之,殺戮殆盡,擒落落于陣,并帥号泣而去。
遂自洹水與龐師古渡河擊郓。
四年正月,下之。
從周乘勝伐兗,會硃瑾出師在徐境,其将康懷英以城降。
以功授兗州留後、檢校司空。
《玉堂閑話》雲:葛侍中鎮兗之日,威名著于敵中。
河北諺曰:「山東一條葛,無事可撩撥。
」複領兵萬餘人渡淮讨楊行密,至濠州,聞龐師古清口之敗,遽班師。
光化元年四月,率師經略山東,時并帥以大軍屯邢、洺,從周至钜鹿與并軍遇,大破之,并帥遁走。
我軍追襲至青山口,數日之内,邢、洺、磁三州連下,斬首二萬級,獲将吏一百五十人,即以從周兼領邢州留後。
十月,複破并軍五千騎于張公橋。
晉将李嗣昭急攻邢州,陣于城門外,從周大破之,擒蕃将贲金鐵、慕容騰百餘人。
二年春,幽州劉仁恭率軍十萬寇魏州,屠貝郡。
從周自邢台馳入魏州,燕軍突上水關,攻館陶門。
從周與賀德倫率五百騎出戰,謂門者曰:「前有敵,不可返顧!」命阖其門。
從周等極力死戰,大敗燕人,擒都将薛突厥、王郃郎等。
翼日,破其八寨,追擊至臨清,劉仁恭走滄州,從周授宣義軍行軍司馬。
五月,并人讨李罕之于潞州,太祖以丁會代罕之,令從周馳入上黨。
七月,并人陷澤州,太祖召從周,令賀德倫守潞州,德倫等尋棄城而歸。
三年四月,領軍讨滄州,先攻德州,下之。
及進攻浮陽,幽州劉仁恭大舉來援。
時都監蔣元晖謂諸将曰:「吾王命我護軍,志在攻取,今燕帥來赴,不可迎戰,當縱其入壁,聚食囷廪,力屈糧盡,必可取也。
」從周對曰:「兵在機,機在上将,非督護所言也。
」乃令張存敬、氏叔琮守其寨。
從周逆戰于乾甯軍老鴉堤,大破燕軍,斬首三萬,獲将佐馬慎交已下百餘人,奪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