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十四 列傳四
關燈
小
中
大
羅紹威,《舊唐書》雲:紹威,字端己。
魏州貴鄉人。
父宏信,本名宗弁,初為馬牧監,事節度使樂彥貞。
光啟末,彥貞子從訓驕盈太橫,招聚兵甲,欲誅牙軍。
牙軍怒,聚噪攻之,從訓出據相州。
牙軍廢彥貞,囚于龍興寺,逼令為僧,尋殺之,推小校趙文建為留後。
先是,宏信自言,于所居遇一白須翁,謂之曰:「爾當為土地主。
」如是者再,心竊異之。
既而文建不洽軍情,牙軍聚呼曰:「孰願為節度使者?」宏信即應曰:「白須翁早以命我,可以君長爾曹。
」唐文德元年四月,牙軍推宏信為留後。
朝廷聞之,即正授節旄。
乾甯中,太祖急攻兗、郓,硃瑄求援于太原。
時李克用遣大将李存信率師赴之,假道于魏,屯于莘縣。
存信禦軍無法,稍侵魏之刍牧,宏信不平之。
太祖因遣使謂宏信曰:「太原志吞河朔,回戈之日,貴道堪憂。
」宏信懼,乃歸款于太祖,仍出師三萬攻李存信,敗之。
未幾,李克用領兵攻魏,營于觀音門外,屬邑多拔。
太祖遣葛從周援之,戰于洹水,擒克用男落落以獻。
太祖令送于宏信,斬之,晉軍乃退。
是時,太祖方圖兗、郓,慮宏信離貳,每歲時賂遺,必卑辭厚禮。
宏信每有答贶,太祖必對魏使北面拜而受之,曰:「六兄比予有倍年之長,兄弟之國,安得以常鄰遇之。
」故宏信以為厚己。
其後,宏信累官至檢校太尉,封臨清王。
光化元年八月,薨于位。
紹威襲父位為留後,《舊唐書》:紹威自文德初授左散騎常侍,充天雄軍節度副使,自龍紀至乾甯,十年之中,累加官爵。
朝廷因而命之,尋正授旄钺,累加檢校太尉、兼侍中,封長沙郡王。
昭宗東遷,命諸道修洛邑,紹威獨營太廟,制加守侍中,進封鄴王。
初,至德中,田承嗣盜據相、魏、澶、博、衛、貝等六州,召募軍中子弟,置之部下,号曰「牙軍」,皆豐給厚賜,不勝驕寵。
年代浸遠,父子相襲,親黨膠固,其兇戾者,強賈豪奪,逾法犯令,長吏不能禁。
變易主帥,有同兒戲,自田氏已後,垂二百年。
主帥廢置,出于其手,如史憲誠、何全皞、韓君雄、樂彥貞,皆為其所立。
優獎小不如意,則舉族被誅。
紹威懲其往弊,雖以貨賂姑息,而心銜之。
紹威嗣世之明年正月,幽州劉仁恭擁兵十萬,謀亂河朔,進陷貝州,長驅攻魏。
紹威求援于太祖,太祖遣李思安援之,屯于洹水。
葛從周自邢、洺引軍入魏州。
燕将劉守文、單可及與王師戰于内黃,大敗之,乘勝追蹑。
會從周亦出軍掩擊,又敗燕軍,斬首三萬餘級。
三年,紹威遣使會軍,同攻滄州以報之。
自是紹威感太祖援助之恩,深加景附。
紹威見唐祚衰淩,群雄交亂,太祖兵強天下,必知有禅代之志,故傾心附結,贊成其事,每慮牙軍變易,心不自安。
天祐初,州城地無故自陷,俄而小校李公牷謀變,紹威愈懼,乃定計圖牙軍,遣使告太祖,求為外援。
太祖許之,遣李思安會魏博軍再攻滄州。
先是,安陽公主薨于魏,太祖因之遣長直軍校馬嗣勳選兵千人,伏兵仗于巨橐中,肩舁以入魏州,言助女葬事。
天祐三年正月五日,太祖親率大軍濟河,聲言視行營于滄、景,牙軍頗疑其事。
是月十六日,紹威率奴客數百與嗣勳同攻之,時宿于牙城者千餘人,遲明盡誅之,凡八千家,皆赤其族,州城為之一空。
翼日,太祖自内黃馳至鄴。
時魏軍二萬,方與王師同圍滄州,聞城中有變,乃擁大将史仁遇保于高唐,六州之内,皆為勍敵,太祖遣諸将分讨之,半歲方平。
自是紹威雖除其逼,然尋有自弱之悔。
不數月,複有浮陽之役,紹威飛挽饋運,自鄴至長蘆五百裡,疊迹重軌,不絕于路。
又于魏州建元帥府署,沿道置亭候,供牲牢、酒備、軍幕、什器,上下數十萬人,一無阙者。
及太祖回自長蘆,複過魏州,紹威乘間謂太祖曰:「邠、岐、太原終有狂谲之志,各以興複唐室為詞,王宜自取神器,以絕人望。
天與不取,古人所非。
」太祖深感之。
及登極,加守太傅、兼中書令,賜号扶天啟運竭節功臣。
車駕将入洛,奉诏重修五鳳樓、朝元殿,巨木良匠非當時所有,倏架于地,溯流西立于舊址之上,張設绨繡,皆有副焉。
太祖甚喜,以寶帶、名馬賜之。
先是,河朔三鎮司
魏州貴鄉人。
父宏信,本名宗弁,初為馬牧監,事節度使樂彥貞。
光啟末,彥貞子從訓驕盈太橫,招聚兵甲,欲誅牙軍。
牙軍怒,聚噪攻之,從訓出據相州。
牙軍廢彥貞,囚于龍興寺,逼令為僧,尋殺之,推小校趙文建為留後。
先是,宏信自言,于所居遇一白須翁,謂之曰:「爾當為土地主。
」如是者再,心竊異之。
既而文建不洽軍情,牙軍聚呼曰:「孰願為節度使者?」宏信即應曰:「白須翁早以命我,可以君長爾曹。
」唐文德元年四月,牙軍推宏信為留後。
朝廷聞之,即正授節旄。
乾甯中,太祖急攻兗、郓,硃瑄求援于太原。
時李克用遣大将李存信率師赴之,假道于魏,屯于莘縣。
存信禦軍無法,稍侵魏之刍牧,宏信不平之。
太祖因遣使謂宏信曰:「太原志吞河朔,回戈之日,貴道堪憂。
」宏信懼,乃歸款于太祖,仍出師三萬攻李存信,敗之。
未幾,李克用領兵攻魏,營于觀音門外,屬邑多拔。
太祖遣葛從周援之,戰于洹水,擒克用男落落以獻。
太祖令送于宏信,斬之,晉軍乃退。
是時,太祖方圖兗、郓,慮宏信離貳,每歲時賂遺,必卑辭厚禮。
宏信每有答贶,太祖必對魏使北面拜而受之,曰:「六兄比予有倍年之長,兄弟之國,安得以常鄰遇之。
」故宏信以為厚己。
其後,宏信累官至檢校太尉,封臨清王。
光化元年八月,薨于位。
紹威襲父位為留後,《舊唐書》:紹威自文德初授左散騎常侍,充天雄軍節度副使,自龍紀至乾甯,十年之中,累加官爵。
朝廷因而命之,尋正授旄钺,累加檢校太尉、兼侍中,封長沙郡王。
昭宗東遷,命諸道修洛邑,紹威獨營太廟,制加守侍中,進封鄴王。
初,至德中,田承嗣盜據相、魏、澶、博、衛、貝等六州,召募軍中子弟,置之部下,号曰「牙軍」,皆豐給厚賜,不勝驕寵。
年代浸遠,父子相襲,親黨膠固,其兇戾者,強賈豪奪,逾法犯令,長吏不能禁。
變易主帥,有同兒戲,自田氏已後,垂二百年。
主帥廢置,出于其手,如史憲誠、何全皞、韓君雄、樂彥貞,皆為其所立。
優獎小不如意,則舉族被誅。
紹威懲其往弊,雖以貨賂姑息,而心銜之。
紹威嗣世之明年正月,幽州劉仁恭擁兵十萬,謀亂河朔,進陷貝州,長驅攻魏。
紹威求援于太祖,太祖遣李思安援之,屯于洹水。
葛從周自邢、洺引軍入魏州。
燕将劉守文、單可及與王師戰于内黃,大敗之,乘勝追蹑。
會從周亦出軍掩擊,又敗燕軍,斬首三萬餘級。
三年,紹威遣使會軍,同攻滄州以報之。
自是紹威感太祖援助之恩,深加景附。
紹威見唐祚衰淩,群雄交亂,太祖兵強天下,必知有禅代之志,故傾心附結,贊成其事,每慮牙軍變易,心不自安。
天祐初,州城地無故自陷,俄而小校李公牷謀變,紹威愈懼,乃定計圖牙軍,遣使告太祖,求為外援。
太祖許之,遣李思安會魏博軍再攻滄州。
先是,安陽公主薨于魏,太祖因之遣長直軍校馬嗣勳選兵千人,伏兵仗于巨橐中,肩舁以入魏州,言助女葬事。
天祐三年正月五日,太祖親率大軍濟河,聲言視行營于滄、景,牙軍頗疑其事。
是月十六日,紹威率奴客數百與嗣勳同攻之,時宿于牙城者千餘人,遲明盡誅之,凡八千家,皆赤其族,州城為之一空。
翼日,太祖自内黃馳至鄴。
時魏軍二萬,方與王師同圍滄州,聞城中有變,乃擁大将史仁遇保于高唐,六州之内,皆為勍敵,太祖遣諸将分讨之,半歲方平。
自是紹威雖除其逼,然尋有自弱之悔。
不數月,複有浮陽之役,紹威飛挽饋運,自鄴至長蘆五百裡,疊迹重軌,不絕于路。
又于魏州建元帥府署,沿道置亭候,供牲牢、酒備、軍幕、什器,上下數十萬人,一無阙者。
及太祖回自長蘆,複過魏州,紹威乘間謂太祖曰:「邠、岐、太原終有狂谲之志,各以興複唐室為詞,王宜自取神器,以絕人望。
天與不取,古人所非。
」太祖深感之。
及登極,加守太傅、兼中書令,賜号扶天啟運竭節功臣。
車駕将入洛,奉诏重修五鳳樓、朝元殿,巨木良匠非當時所有,倏架于地,溯流西立于舊址之上,張設绨繡,皆有副焉。
太祖甚喜,以寶帶、名馬賜之。
先是,河朔三鎮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