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十三 列傳三

關燈
硃瑄,宋州下邑人也。

    父慶,裡之豪右,以攻剽販鹽為事,吏捕之伏法。

    瑄坐父罪以笞免。

    因入王敬武軍為小校。

    唐中和二年,谏議大夫張浚征兵于青州,敬武遣将曹全晸率軍赴之,以瑄隸焉。

    以戰功累遷列校。

    賊敗出關,全晸以本軍還鎮。

    會郓帥薛崇卒,部将崔君預據城叛,全晸攻之,殺君預自為留後。

    瑄以功授濮州刺史、郓州馬步軍都将。

    光啟初,魏博韓允中攻郓,全晸為其所害。

    瑄據城自若。

    三軍推為留後。

    允中敗,朝廷以瑄為天平軍節度使,累加官至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祖初鎮大梁,兵威未振,連歲為秦宗權所圍,士不解甲,危殆日數四。

    太祖以瑄同宗,早兄事之,乃遣使求援于瑄。

    光啟末,宗權急攻大梁,瑄與弟瑾率兗、郓之師來援,大敗蔡賊,解圍而遁。

    太祖感其力,厚禮以歸之。

    先是,瑄、瑾駐于大梁,睹太祖軍士骁勇,私心愛之。

    及歸,厚懸金帛于界上以誘焉。

    諸軍貪其厚利,私遁者甚衆。

    太祖移牒以讓之,瑄來詞不遜,由是始構隙焉。

    及秦宗權敗,太祖移軍攻時溥于徐州。

    時瑄方右溥,乃遣使來告太祖曰:「巢、權繼為蛇虺,毒螫中原,與君把臂同盟,輔車相依。

    今賊已平殄,人粗聊生,吾弟宜念遠圖,不可自相魚肉。

    或行人之失辭,疆吏之逾法,可以理遣,未得便睽和好。

    投鼠忌器,弟幸思之。

    」太祖方怒時溥通于孫儒,不從其言。

    及龐師古攻徐州,瑄出師來援,太祖深銜之。

    徐既平,太祖并兵以攻郓,自景福元年冬遣硃友裕領軍渡濟,至乾甯三年宿軍齊、郓間,大小凡數十戰,語在《太祖紀》中。

    自是野無人耕,屬城悉為我有。

    瑄乃遣人求救于太原,李克用遣其将李承嗣、史俨等援之。

    尋為羅宏信所扼,援路既絕,瑄、瑾竟敗。

    乾甯四年正月,龐師古攻陷郓州,遁至中都北,匿于民家,為其所箠,并妻榮氏擒之來獻,俱斬于汴橋下。

     硃瑾,瑄從父弟。

    雄武絕倫,性頗殘忍。

    光啟中,瑾與兗州節度使齊克讓婚,瑾自郓盛飾車服,私藏兵甲,以赴禮會。

    親迎之夜,甲士竊發,擄克讓,自稱留後。

    及蔡賊鸱張,瑾與太祖連衡,同讨宗權,前後屢捷,以功正授兗州節度使。

    既得士心,有兼并天下之意,太祖亦忌之。

    瑾以厚利招誘太祖軍士,以為間諜。

    及太祖攻郓,瑾出師來援,累與太祖接戰。

    乾甯二年春,太祖令大将硃友恭攻瑾,掘塹栅以環之。

    硃瑄遣将賀瑰及蕃将何懷寶赴援,為友恭所擒。

    十一月,瑾從兄齊州刺史瓊以州降。

    太祖令執賀瑰、懷寶及瓊以徇于城下,語曰:「卿兄已敗,早宜效順。

    」瑾僞遣牙将瑚兒持書币送降,太祖自至延壽門外,與瑾交語。

    瑾謂太祖曰:「欲令大将送符印,願得兄瓊來押領,所貴骨肉,盡布腹心也。

    」太祖遣瓊與客将劉捍取符笥,瑾單馬立于橋上,揮手謂捍曰:「可令兄來,餘有密款。

    」即令瓊往。

    瑾先令騎士董懷進伏于橋下,及瓊至,懷進突出,擒瓊而入,俄而斬瓊首投于城外,太祖乃班師。

     及郓州陷,龐師古乘勝攻兗,瑾與李承嗣方出兵求刍粟于豐沛間,瑾之二子及大将康懷英、判官辛绾、小校閻寶以城降師古。

    瑾無歸,即與承嗣将麾下士将保沂州,刺史尹處賓拒關不納,乃保海州。

    為師古所迫,遂擁州民渡淮依楊行密。

    行密表瑾領徐州節度使。

    龐師古渡淮,行密令瑾率師以禦之,清口之敗,瑾有力焉。

    自是瑾率淮軍連歲北寇徐、宿,大為東南之患。

      及行密卒,子渭繼立,以徐溫子知訓為行軍副使,寵遇頗深。

    後楊溥僭号,知訓為樞密使,知政事,以瑾為同平章事,仍督親軍。

    時徐溫父子恃寵專政,慮瑾不附己。

    陳彭年《江南别錄》雲:徐知訓初學兵法于硃瑾,瑾悉心教之。

    後與瑾有隙,夜遣壯士殺瑾,瑾手刃數人,埋于舍後。

    貞明四年六月,出瑾為淮甯軍節度使。

    知訓設家宴以餞瑾,瑾事之逾遜。

    翼日,詣知訓第謝,留門久之,知訓家僮私謂瑾曰:「政事相公此夕在白牡丹妓院,侍者無得往。

    」瑾謂典谒曰:「吾不奈朝饑,且歸。

    」既而知訓聞之,愕然曰:「晚當過瑾。

    」瑾厚備供帳。

    瑾有所乘名馬,冬以錦帳貯之,夏以羅帱護之。

    愛妓桃氏,有絕色,善歌舞。

    及知訓至,奉卮酒為壽,初以名馬奉,知訓喜而言曰:「相公出鎮,與吾暫别,離恨可知,願此盡歡。

    」瑾即延知訓于中堂,出桃氏,酒既醉,瑾斬知訓首,示其部下。

    馬令《南唐書》雲:知訓因求馬于瑾,瑾不與,遂有隙。

    俄出瑾為靜淮節度使。

    瑾詣知訓别,且願獻前馬。

    知訓喜,往谒瑾家。

    瑾妻出拜,知訓答拜,瑾以笏擊踣,遂斬知訓。

    因以其衆急趨衙城,知訓之黨已阖門矣,唯瑾得獨入,與衙兵戰。

    複逾城而出,傷足,求馬不獲,遂自刎。

    暴其屍于市,盛夏無蠅蛆,徐溫令投之于江,部人竊收葬之。

    溫疾亟,夢瑾被發引滿将射之。

    溫乃為之禮葬,立祠以祭之。

    馬令《南唐書》雲:初,宿衛将李球、馬謙挾楊隆演登樓,取庫兵以誅知訓,陣于門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