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十三 列傳三
關燈
小
中
大
。
知訓與戰,頻卻。
硃瑾适自外來,以一騎前視其陣,曰:「不足為也。
」因反顧一麾,外兵争進,遂斬球、謙,亂兵皆潰。
瑾嘗有德于知訓者也,及其兇終,吳人皆謂曲在知訓。
《五代史補》:瑾之奔淮南也,時行密方圖霸,其為禮待,有加于諸将數等。
瑾感行密見知,欲立奇功為報,但憾無入陣馬,忽忽不樂。
一日晝寝,夢老叟,眉發皓然,謂謹曰:「君長憾無入陣馬,今馬生矣!」及廄隸報,适退槽馬生一駒,見卧未能起。
瑾驚曰:「何應之速也!」行往視之,見骨目皆非常馬,大喜曰:「事辦矣!」其後破杜洪,取鐘傳,未嘗不得力焉。
初,瑾之來也,徐溫睹其英烈,深忌之,故瑾不敢預政。
及行密死,子溥嗣位,溫與張鎬争權,襲殺鎬,自是事無大小,皆決于溫。
既而溫複為自安之計,乃以子知訓自代,然後引兵出居金陵,實欲控制中外。
知訓尤恣橫,瑾居常嫉之。
一旦知訓欲得瑾所乘馬,瑾怒,遂擊殺知訓,提其首請溥起兵誅溫。
溥素怯懦,見之掩面而走。
瑾曰:「老婢兒不足為計!」亦自殺,中外大駭且懼。
溫至,遽以瑾屍暴之市中。
時盛暑,肌肉累 日不壞,至青蠅無敢辄泊。
人有病者,或于暴屍處取土煎而服之,無不愈。
時溥,徐州人,初為州之骁将。
唐中和初,秦宗權據蔡州,侵寇鄰籓,節度使支詳命溥率師以讨之,徐軍屢捷,軍情歸順,以節钺授之。
《舊唐書》列傳雲:時溥,彭城人,徐之牙将。
黃巢據長安,诏征天下兵進讨。
中和二年,武甯軍節度使支詳遣溥與副将陳璠率師五千赴難,行至河陰,軍亂,剽河陰縣回。
溥招合撫谕,其衆複集,懼罪,屯于境上。
詳遣人迎犒,悉恕之,溥乃移軍向徐州。
既入,軍人大呼,推溥為留後。
送詳于大彭館。
溥大出資裝,遣陳璠援詳歸京。
詳宿七裡亭,其夜為璠所殺,舉家屠害。
溥以璠為宿州刺史,竟以違命殺詳,溥誅璠,又令别将帥軍三千赴難京師。
天子還宮,授之節钺。
及黃巢攻陳州,秦宗權據蔡州,與賊連結,徐、蔡相近,溥出師讨之,軍鋒益盛,每戰屢捷。
黃巢之敗也,其将尚讓以數千人降溥。
後林言又斬黃巢首歸徐州。
時溥功居第一,诏授檢校太尉、中書令、钜鹿郡王。
宗權未平,仍授溥徐州行營兵馬都統。
蔡賊平,硃全忠與之争功,遂相嫌怨。
淮南亂,朝廷以全忠遙領淮南節度,以平孫儒、行密之亂。
汴人應援,路出徐方,溥阻之。
全忠怒,出師攻徐。
自光啟至大順,六七年間,汴軍四集,徐、泗三郡,民無耕稼,頻歲水災,人喪十六七。
溥窘蹙,求和于汴,全忠曰:「移鎮則可。
」朝廷以尚書劉崇望代溥,以溥為太子太師。
溥懼出城見害,不受代。
汴将龐師古陳兵于野,溥求援于兗州,硃瑾出兵救之;值大雪,糧盡而還。
城中守陴者饑甚,加之疾疫,汴将王重師、牛存節夜乘梯而入,溥與妻子登樓自焚而卒,實景福二年也。
地入于汴。
王師範,青州人。
父敬武,初為平盧牙将。
唐廣明元年,無棣人洪霸郎合群盜于齊、棣間,節度使安師儒遣敬武讨平之。
及巢賊犯長安,諸籓擅易主帥,敬武乃逐師儒,自為留後。
王铎承制授以節钺,後以出師勤王功,加太尉、平章事。
龍紀中,敬武卒,師範年幼,三軍推之為帥,棣州刺史張蟾叛于師範,不受節度,朝廷乃以崔安潛為平盧帥,師範拒命。
張蟾迎安潛至郡,同讨師範。
師範遣将盧宏将兵攻蟾,宏複叛,與蟾通謀,僞旋軍将襲青州。
師範知之,遣重賂迎宏,謂之曰:「吾以先人之故,為軍府所推,年方幼少,未能幹事。
如公以先人之故,令不乏祀,公之仁也。
如以為難與成事,乞保首領,以守先人墳墓,亦惟命。
」宏以師範年幼,必無能為,不為之備。
師範伏兵要路,迎而享之,預謂紀綱劉鄩曰:「翼日盧宏至,爾即斬之,酬爾以軍校。
」鄩如其言,斬宏于座上,及同亂者數人。
因戒厲士衆,大行頒賞,與之誓約,自率之以攻棣州,擒張蟾,斬之。
安潛遁還長安。
師範雅好儒術,少負縱橫之學,故安民禁暴,各有方略,當時籓翰鹹稱之。
及太祖平兗、郓,遣硃友恭攻之,師範乞盟,遂與通好。
天複元年冬,李茂貞劫遷車駕幸鳳翔,韓全誨矯诏加罪于太祖,令方鎮出師赴難。
诏至青州,師範承诏泣下曰:「吾輩為天子籓籬,君父有難,略無奮力者,皆強兵自衛,縱賊如此,使上失守宗祧,危而不持,是誰之過,吾今日成敗以之!」乃發使通楊行密,遣将劉鄩襲兗州,别将襲齊。
時太祖方圍鳳翔,師範遣将張居厚部輿夫二百,言有獻于太祖。
至華州城東,華将婁敬思疑其有異,剖輿視之,乃兵仗也。
居厚等因呼,殺敬思,聚衆攻西城。
時崔允在華州,遣部下閉關拒之,遂遁去。
是日,劉鄩下兗州,河南數十郡同日發。
太祖怒,遣硃友甯率軍讨之。
既而友甯為青軍所敗,臨陣被擒,傳首于淮南。
天複三年七月,太祖複令楊師厚進攻,屯于臨朐。
師
知訓與戰,頻卻。
硃瑾适自外來,以一騎前視其陣,曰:「不足為也。
」因反顧一麾,外兵争進,遂斬球、謙,亂兵皆潰。
瑾嘗有德于知訓者也,及其兇終,吳人皆謂曲在知訓。
《五代史補》:瑾之奔淮南也,時行密方圖霸,其為禮待,有加于諸将數等。
瑾感行密見知,欲立奇功為報,但憾無入陣馬,忽忽不樂。
一日晝寝,夢老叟,眉發皓然,謂謹曰:「君長憾無入陣馬,今馬生矣!」及廄隸報,适退槽馬生一駒,見卧未能起。
瑾驚曰:「何應之速也!」行往視之,見骨目皆非常馬,大喜曰:「事辦矣!」其後破杜洪,取鐘傳,未嘗不得力焉。
初,瑾之來也,徐溫睹其英烈,深忌之,故瑾不敢預政。
及行密死,子溥嗣位,溫與張鎬争權,襲殺鎬,自是事無大小,皆決于溫。
既而溫複為自安之計,乃以子知訓自代,然後引兵出居金陵,實欲控制中外。
知訓尤恣橫,瑾居常嫉之。
一旦知訓欲得瑾所乘馬,瑾怒,遂擊殺知訓,提其首請溥起兵誅溫。
溥素怯懦,見之掩面而走。
瑾曰:「老婢兒不足為計!」亦自殺,中外大駭且懼。
溫至,遽以瑾屍暴之市中。
時盛暑,肌肉累 日不壞,至青蠅無敢辄泊。
人有病者,或于暴屍處取土煎而服之,無不愈。
時溥,徐州人,初為州之骁将。
唐中和初,秦宗權據蔡州,侵寇鄰籓,節度使支詳命溥率師以讨之,徐軍屢捷,軍情歸順,以節钺授之。
《舊唐書》列傳雲:時溥,彭城人,徐之牙将。
黃巢據長安,诏征天下兵進讨。
中和二年,武甯軍節度使支詳遣溥與副将陳璠率師五千赴難,行至河陰,軍亂,剽河陰縣回。
溥招合撫谕,其衆複集,懼罪,屯于境上。
詳遣人迎犒,悉恕之,溥乃移軍向徐州。
既入,軍人大呼,推溥為留後。
送詳于大彭館。
溥大出資裝,遣陳璠援詳歸京。
詳宿七裡亭,其夜為璠所殺,舉家屠害。
溥以璠為宿州刺史,竟以違命殺詳,溥誅璠,又令别将帥軍三千赴難京師。
天子還宮,授之節钺。
及黃巢攻陳州,秦宗權據蔡州,與賊連結,徐、蔡相近,溥出師讨之,軍鋒益盛,每戰屢捷。
黃巢之敗也,其将尚讓以數千人降溥。
後林言又斬黃巢首歸徐州。
時溥功居第一,诏授檢校太尉、中書令、钜鹿郡王。
宗權未平,仍授溥徐州行營兵馬都統。
蔡賊平,硃全忠與之争功,遂相嫌怨。
淮南亂,朝廷以全忠遙領淮南節度,以平孫儒、行密之亂。
汴人應援,路出徐方,溥阻之。
全忠怒,出師攻徐。
自光啟至大順,六七年間,汴軍四集,徐、泗三郡,民無耕稼,頻歲水災,人喪十六七。
溥窘蹙,求和于汴,全忠曰:「移鎮則可。
」朝廷以尚書劉崇望代溥,以溥為太子太師。
溥懼出城見害,不受代。
汴将龐師古陳兵于野,溥求援于兗州,硃瑾出兵救之;值大雪,糧盡而還。
城中守陴者饑甚,加之疾疫,汴将王重師、牛存節夜乘梯而入,溥與妻子登樓自焚而卒,實景福二年也。
地入于汴。
王師範,青州人。
父敬武,初為平盧牙将。
唐廣明元年,無棣人洪霸郎合群盜于齊、棣間,節度使安師儒遣敬武讨平之。
及巢賊犯長安,諸籓擅易主帥,敬武乃逐師儒,自為留後。
王铎承制授以節钺,後以出師勤王功,加太尉、平章事。
龍紀中,敬武卒,師範年幼,三軍推之為帥,棣州刺史張蟾叛于師範,不受節度,朝廷乃以崔安潛為平盧帥,師範拒命。
張蟾迎安潛至郡,同讨師範。
師範遣将盧宏将兵攻蟾,宏複叛,與蟾通謀,僞旋軍将襲青州。
師範知之,遣重賂迎宏,謂之曰:「吾以先人之故,為軍府所推,年方幼少,未能幹事。
如公以先人之故,令不乏祀,公之仁也。
如以為難與成事,乞保首領,以守先人墳墓,亦惟命。
」宏以師範年幼,必無能為,不為之備。
師範伏兵要路,迎而享之,預謂紀綱劉鄩曰:「翼日盧宏至,爾即斬之,酬爾以軍校。
」鄩如其言,斬宏于座上,及同亂者數人。
因戒厲士衆,大行頒賞,與之誓約,自率之以攻棣州,擒張蟾,斬之。
安潛遁還長安。
師範雅好儒術,少負縱橫之學,故安民禁暴,各有方略,當時籓翰鹹稱之。
及太祖平兗、郓,遣硃友恭攻之,師範乞盟,遂與通好。
天複元年冬,李茂貞劫遷車駕幸鳳翔,韓全誨矯诏加罪于太祖,令方鎮出師赴難。
诏至青州,師範承诏泣下曰:「吾輩為天子籓籬,君父有難,略無奮力者,皆強兵自衛,縱賊如此,使上失守宗祧,危而不持,是誰之過,吾今日成敗以之!」乃發使通楊行密,遣将劉鄩襲兗州,别将襲齊。
時太祖方圍鳳翔,師範遣将張居厚部輿夫二百,言有獻于太祖。
至華州城東,華将婁敬思疑其有異,剖輿視之,乃兵仗也。
居厚等因呼,殺敬思,聚衆攻西城。
時崔允在華州,遣部下閉關拒之,遂遁去。
是日,劉鄩下兗州,河南數十郡同日發。
太祖怒,遣硃友甯率軍讨之。
既而友甯為青軍所敗,臨陣被擒,傳首于淮南。
天複三年七月,太祖複令楊師厚進攻,屯于臨朐。
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