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十三 列傳三
關燈
小
中
大
厚屢敗青軍,遂進寨于城下。
師範懼,乃令副使李嗣業詣師厚乞降,《新唐書》雲:師厚圍青州,敗師範兵于臨朐,執諸将,又獲其弟師克。
是時師範衆尚十餘萬,諸将請決戰,而師範以弟故,乃請降。
太祖許之。
歲餘,遣李振權典青州事,因令師範舉家徙汴。
師範将至,缟素乘驢,請罪于太祖。
太祖以禮待之,尋表為河陽節度使。
會韓建移鎮青州,太祖帳餞于郊,師範預焉。
太祖謂建曰:「公頃在華陰,政事之暇,省覽經籍,此亦士君子之大務。
今之青土,政簡務暇,可複修華陰之故事。
」建捴謙而已。
太祖又曰:「公讀書必須精意,勿錯用心。
」太祖以師範好儒,前以青州叛,故以此言譏之。
及太祖即位,征為金吾上将軍。
開平初,太祖封諸子為王,友甯妻号訴于太祖曰:「陛下化家為國,人人皆得封崇。
妾夫早預艱難,粗立勞效,不幸師範反逆,亡夫橫屍疆場。
冤仇尚在朝廷,受陛下恩澤,亡夫何罪!」太祖凄然泣下曰:「幾忘此賊。
」即遣人族師範于洛陽。
先掘坑于第側,乃告之,其弟師誨、兄師悅及兒侄二百口,鹹盡戮焉。
時使者宣诏訖,師範盛啟宴席,令昆仲子弟列座,謂使者曰:「死者人所不能免,況有罪乎!然予懼坑屍于下,少長失序,有愧于先人。
」行酒之次,令少長依次于坑所受戮,人士痛之。
後唐同光三年三月,诏贈太尉。
劉知俊,字希賢,徐州沛縣人也。
姿貌雄傑,倜傥有大志。
始事徐帥時溥,為列校,溥甚器之,後以勇略見忌。
唐大順二年冬,率所部二千人來降,即署為軍校。
知俊披甲上馬,輪劍入敵,勇冠諸将。
太祖命左右義勝兩軍隸之,尋用為左開道指揮使,故當時人謂之「劉開道」。
後讨秦宗權及攻徐州,皆有功,尋補徐州馬步軍都指揮使。
攻海州下之,遂奏授刺史。
天複初,曆典懷、鄭二州,從平青州,以功奏授同州節度使。
天祐三年冬,以兵五千破岐軍六萬于美原。
自是連克鄜、延等五州,乃加檢校太傅、平章事。
開平二年春三月,命為潞州行營招讨使。
知俊未至潞,夾寨已陷,晉人引軍方攻澤州,聞知俊至,乃退。
尋改西路招讨使。
六月,大破岐軍于幕谷,俘斬千計,李茂貞僅以身免。
三年五月,加檢校太尉、兼侍中,封大彭郡王。
時知俊威望益隆,太祖雄猜日甚,會佑國軍節度使王重師無罪見誅,知俊居不自安,乃據同州叛,《鑒戒錄》雲:彭城王劉知俊鎮同州日,因築營牆,掘得一物,重八十餘斤,狀若油囊,召賓幕将校問之。
劉源曰:「此是冤氣所結,古來囹圄之地或有焉。
昔王充據洛陽,修河南府獄,亦獲此物。
源聞酒能忘憂,奠以醇醪,或可消釋耳。
然此物之出,亦非吉征也。
」知俊命具酒馔祝酹,複瘗之。
尋有叛城背主之事。
送款于李茂貞。
又分兵以襲雍、華,雍州節度使劉捍被擒,送鳳翔害之,華州蔡敬思被傷獲免。
太祖聞知俊叛,遣近臣谕之曰:「朕待卿甚厚,何相負耶?」知俊報曰:「臣非背德,但畏死耳!王重師不負陛下,而緻族滅!」太祖複遣使謂知俊曰:「朕不料卿為此。
昨重師得罪,蓋劉捍言陰結邠、鳳,終不為國家用。
我今雖知枉濫,悔不可追,緻卿如斯,我心恨恨,蓋劉捍誤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責。
」知俊不報,遂分兵以守潼關。
太祖命劉鄩率兵進讨,攻潼關,下之。
時知俊弟知浣為親衛指揮使,聞知俊叛,自洛奔至潼關,為鄩所擒,害之。
尋而王師繼至,知俊乃舉族奔于鳳翔;李茂貞厚待之,僞加檢校太尉、兼中書令,以土疆不廣,無籓鎮以處之,但厚給俸祿而已。
尋命率兵攻圍靈武,且圖牧圉之地。
靈武節度使韓遜遣使來告急,太祖令康懷英率師救之,師次邠州長城嶺,為知俊邀擊,懷英敗歸。
《九國志》雲:李彥琦、劉知俊自靈武班師,塗經長城嶺,梁師率精銳數萬蹑其後,彥琦與知俊同設方略,擊敗之。
茂貞悅,署為泾州節度使。
複命率衆攻興元,進圍西縣,會蜀軍救至,乃退。
《九國志·王宗钅歲傳》雲:岐将劉知俊等領大軍分路來攻,由階、成路奪固鎮糧,王宗侃、唐襲等禦之,至青泥嶺,為知俊所敗,退保西縣。
會大雨,漢江漲,宗钅歲自羅村得鄉導,緣山而行數百裡,與宗播遇于鐵谷,合軍出湯頭。
時知俊自斜谷山南直抵興州,圍西縣,軍人散掠巴中,宗钅歲與宗播襲之。
會王建亦至,遂解西縣之圍。
既而為茂貞左右石簡颙等間之,免其軍政,寓于岐下,掩關曆年。
茂貞猶子繼崇鎮秦州,因來甯觐,言知俊途窮至此,不宜以讒嫉見疑,茂貞乃誅簡颙等以安其心。
繼崇又請令知俊挈家居秦州,以就豐給,茂貞從之。
未幾,邠州亂,茂貞命知俊讨之。
時邠州都校李保衡納款于朝廷,末帝遣霍彥威率衆先入于邠,知俊遂圍其城,半載不能下。
會李繼崇以秦州降于蜀,知俊妻孥皆遷于成都,遂解邠州之圍而歸岐陽。
以舉家入蜀,終慮猜忌,因與親信百餘人夜斬關奔蜀。
師範懼,乃令副使李嗣業詣師厚乞降,《新唐書》雲:師厚圍青州,敗師範兵于臨朐,執諸将,又獲其弟師克。
是時師範衆尚十餘萬,諸将請決戰,而師範以弟故,乃請降。
太祖許之。
歲餘,遣李振權典青州事,因令師範舉家徙汴。
師範将至,缟素乘驢,請罪于太祖。
太祖以禮待之,尋表為河陽節度使。
會韓建移鎮青州,太祖帳餞于郊,師範預焉。
太祖謂建曰:「公頃在華陰,政事之暇,省覽經籍,此亦士君子之大務。
今之青土,政簡務暇,可複修華陰之故事。
」建捴謙而已。
太祖又曰:「公讀書必須精意,勿錯用心。
」太祖以師範好儒,前以青州叛,故以此言譏之。
及太祖即位,征為金吾上将軍。
開平初,太祖封諸子為王,友甯妻号訴于太祖曰:「陛下化家為國,人人皆得封崇。
妾夫早預艱難,粗立勞效,不幸師範反逆,亡夫橫屍疆場。
冤仇尚在朝廷,受陛下恩澤,亡夫何罪!」太祖凄然泣下曰:「幾忘此賊。
」即遣人族師範于洛陽。
先掘坑于第側,乃告之,其弟師誨、兄師悅及兒侄二百口,鹹盡戮焉。
時使者宣诏訖,師範盛啟宴席,令昆仲子弟列座,謂使者曰:「死者人所不能免,況有罪乎!然予懼坑屍于下,少長失序,有愧于先人。
」行酒之次,令少長依次于坑所受戮,人士痛之。
後唐同光三年三月,诏贈太尉。
劉知俊,字希賢,徐州沛縣人也。
姿貌雄傑,倜傥有大志。
始事徐帥時溥,為列校,溥甚器之,後以勇略見忌。
唐大順二年冬,率所部二千人來降,即署為軍校。
知俊披甲上馬,輪劍入敵,勇冠諸将。
太祖命左右義勝兩軍隸之,尋用為左開道指揮使,故當時人謂之「劉開道」。
後讨秦宗權及攻徐州,皆有功,尋補徐州馬步軍都指揮使。
攻海州下之,遂奏授刺史。
天複初,曆典懷、鄭二州,從平青州,以功奏授同州節度使。
天祐三年冬,以兵五千破岐軍六萬于美原。
自是連克鄜、延等五州,乃加檢校太傅、平章事。
開平二年春三月,命為潞州行營招讨使。
知俊未至潞,夾寨已陷,晉人引軍方攻澤州,聞知俊至,乃退。
尋改西路招讨使。
六月,大破岐軍于幕谷,俘斬千計,李茂貞僅以身免。
三年五月,加檢校太尉、兼侍中,封大彭郡王。
時知俊威望益隆,太祖雄猜日甚,會佑國軍節度使王重師無罪見誅,知俊居不自安,乃據同州叛,《鑒戒錄》雲:彭城王劉知俊鎮同州日,因築營牆,掘得一物,重八十餘斤,狀若油囊,召賓幕将校問之。
劉源曰:「此是冤氣所結,古來囹圄之地或有焉。
昔王充據洛陽,修河南府獄,亦獲此物。
源聞酒能忘憂,奠以醇醪,或可消釋耳。
然此物之出,亦非吉征也。
」知俊命具酒馔祝酹,複瘗之。
尋有叛城背主之事。
送款于李茂貞。
又分兵以襲雍、華,雍州節度使劉捍被擒,送鳳翔害之,華州蔡敬思被傷獲免。
太祖聞知俊叛,遣近臣谕之曰:「朕待卿甚厚,何相負耶?」知俊報曰:「臣非背德,但畏死耳!王重師不負陛下,而緻族滅!」太祖複遣使謂知俊曰:「朕不料卿為此。
昨重師得罪,蓋劉捍言陰結邠、鳳,終不為國家用。
我今雖知枉濫,悔不可追,緻卿如斯,我心恨恨,蓋劉捍誤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責。
」知俊不報,遂分兵以守潼關。
太祖命劉鄩率兵進讨,攻潼關,下之。
時知俊弟知浣為親衛指揮使,聞知俊叛,自洛奔至潼關,為鄩所擒,害之。
尋而王師繼至,知俊乃舉族奔于鳳翔;李茂貞厚待之,僞加檢校太尉、兼中書令,以土疆不廣,無籓鎮以處之,但厚給俸祿而已。
尋命率兵攻圍靈武,且圖牧圉之地。
靈武節度使韓遜遣使來告急,太祖令康懷英率師救之,師次邠州長城嶺,為知俊邀擊,懷英敗歸。
《九國志》雲:李彥琦、劉知俊自靈武班師,塗經長城嶺,梁師率精銳數萬蹑其後,彥琦與知俊同設方略,擊敗之。
茂貞悅,署為泾州節度使。
複命率衆攻興元,進圍西縣,會蜀軍救至,乃退。
《九國志·王宗钅歲傳》雲:岐将劉知俊等領大軍分路來攻,由階、成路奪固鎮糧,王宗侃、唐襲等禦之,至青泥嶺,為知俊所敗,退保西縣。
會大雨,漢江漲,宗钅歲自羅村得鄉導,緣山而行數百裡,與宗播遇于鐵谷,合軍出湯頭。
時知俊自斜谷山南直抵興州,圍西縣,軍人散掠巴中,宗钅歲與宗播襲之。
會王建亦至,遂解西縣之圍。
既而為茂貞左右石簡颙等間之,免其軍政,寓于岐下,掩關曆年。
茂貞猶子繼崇鎮秦州,因來甯觐,言知俊途窮至此,不宜以讒嫉見疑,茂貞乃誅簡颙等以安其心。
繼崇又請令知俊挈家居秦州,以就豐給,茂貞從之。
未幾,邠州亂,茂貞命知俊讨之。
時邠州都校李保衡納款于朝廷,末帝遣霍彥威率衆先入于邠,知俊遂圍其城,半載不能下。
會李繼崇以秦州降于蜀,知俊妻孥皆遷于成都,遂解邠州之圍而歸岐陽。
以舉家入蜀,終慮猜忌,因與親信百餘人夜斬關奔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