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十三 列傳三

關燈
王建待之甚至,即授僞武信軍節度使,尋命将兵伐岐,不克,班師,因圍隴州,獲其帥桑宏志以歸。

    久之,複命為都統,再領軍伐岐。

    時部将皆王建舊人,多違節度,不成功而還,蜀人因而毀之。

    先是,王建雖加寵待,然亦忌之,嘗謂近侍曰:「吾漸衰耗,恆思身後。

    劉知俊非爾輩能駕馭,不如早為之所。

    」又嫉其名者于裡巷間作謠言雲:「黑牛出圈棕繩斷。

    」知俊色黔而醜生,棕繩者,王氏子孫皆以「宗」、「承」為名,故以此構之。

    僞蜀天漢元年冬十二月,建遣人捕知俊,斬于成都府之炭市。

    及王衍嗣僞位,以其子嗣禋尚僞峨眉長公主,拜驸馬都尉。

    後唐同光末,随例遷于洛,卒。

      知俊族子嗣彬,幼從知俊征行,累遷為軍校。

    及知俊叛,以不預其謀,得不坐。

    貞明末,大軍與晉王對壘于德勝,久之,嗣彬率數騎奔于晉,具言朝廷軍機得失;又以家世仇怨,将以報之。

    晉王深信之,即厚給田宅,仍賜錦衣玉帶,軍中目為「劉二哥」。

    居一年,複來奔,當時晉人謂是刺客,以晉王恩澤之厚,故不竊發。

    龍德三年冬,從王彥章戰于中都,軍敗,為晉人所擒。

    晉王見之,笑謂嗣彬曰:「爾可還予玉帶。

    」嗣彬惶恐請死,遂誅之。

     楊崇本,不知何許人,幼為李茂貞之假子,因冒姓李氏,名繼徽。

    唐光化中,茂貞表為邠州節度使。

    天複元年冬,太祖自鳳翔移軍北伐,駐旆于邠郊,命諸軍攻其城。

    崇本懼,出城請降。

    太祖複置為邠州節度使,仍令複其本姓名焉。

    及師還,遷其族于河中。

    其後,太祖因統戎往來由于蒲津,以崇本妻素有姿色,嬖之于别館。

    其婦素剛烈,私懷愧恥,遣侍者讓崇本曰:「丈夫擁旄仗钺,不能庇其伉俪,我已為硃公婦,今生無面目對卿,期于刀繩而已。

    」崇本聞之,但灑淚含怒。

    及昭宗自鳳翔回京,崇本之家得歸邠州。

    崇本恥其妻見辱,因茲複貳于太祖。

    乃遣使告茂貞曰:「硃氏兆亂,謀危唐祚,父為國家磐石,不可坐觀其禍,宜于此時畢命興複,事苟不濟,死為社稷可也。

    」茂貞乃遣使會兵于太原。

    時西川王建亦令大将出師以助之,岐、蜀連兵以攻雍、華,關西大震。

    太祖遣郴王友裕帥師禦之,會友裕卒于行,乃班師。

    天祐三年冬十月,崇本複領鳳翔、邠、泾、秦、隴之師,會延州胡章之衆,合五六萬,屯于美原,列栅十五,其勢甚盛。

    太祖命同州節度使劉知俊及康懷英帥師拒之,崇本大敗,複歸于邠州,自是垂翅久之。

    乾化元年冬,為其子彥魯所毒而死。

     彥魯自稱留後,領其軍事,凡五十餘日,為崇本養子李保衡所殺。

    保衡舉其城來降,末帝命霍彥威為邠帥,由是邠、甯複為末帝所有。

     蔣殷,不知何許人。

    幼孤,随其母适于河中節度使王重盈之家,重盈憐之,畜為己子。

    唐天複初,太祖既平蒲、陝,殷與從兄珂舉族遷于大梁。

    太祖感王重榮之舊恩,凡王氏諸子,皆錄用焉,殷由是繼曆内職,累遷至宣徽院使。

    殷素與庶人友珪善,友珪篡立,命為徐州節度使。

    乾化四年秋,末帝以福王友璋鎮徐方,殷自以為友珪之黨,懼不受代,遂堅壁以拒命。

    時華州節度使王瓚,殷之從弟也,懼其連坐,上章言殷本姓蔣,非王氏之子也。

    末帝乃下诏削奪殷在身官爵,仍令卻還本姓,命牛存節、劉鄩等率軍讨之。

    是時,殷求救于淮南,楊溥遣硃瑾率衆來援,存節等逆擊,敗之。

    貞明元年春,存節、劉鄩攻下徐州,殷舉族自燔而死,于火中得其屍,枭首以獻之。

     張萬進,雲州人。

    初為本州小校,亡命投幽州,劉守光厚遇之,任為裨将。

    滄州劉守文,以弟守光囚父而竊據其位,自領兵問罪,尋敗于雞蘇。

    守光遂兼有滄、景之地,令其子繼威主留務。

    繼威年幼,未能政事,以萬進佐之,凡關軍政,一皆委任。

    繼威兇虐類父,嘗淫亂于萬進之家,萬進怒而殺之,《通鑒》雲:乾化二年九月庚子,萬進遣使奉表降于梁。

    辛醜,以萬進為義昌留後。

    甲辰,改義昌為順化軍,以萬進為節度使。

    此傳疑有阙文。

    又遣使歸于晉。

    既而末帝遣楊師厚、劉守奇潛兵掠鎮、冀,因東攻滄州,萬進乞降。

    師厚表青州節度使,俄遷兗州,仍賜名守進。

    萬進性既輕險,專圖反側。

    貞明四年冬,據城叛命,遣使送款于晉王。

    末帝降制削其官爵,仍複其本名,遣劉鄩讨之,晉人不能救。

    五年冬,萬進危蹙,小将邢師遇潛謀内應,開門以納王師,遂拔其城,萬進族誅。

     史臣曰:夫雲雷構屯,龍蛇起陸,勢均者交鬥,力敗者先亡,故瑄、瑾、時溥之流,皆梁之吞噬,斯亦理之常也。

    惟瑾始以竊發有土,終以竊發亡身,《傳》所謂「君以此始,必以此終」者乎!師範屬衰季之運,以興複為謀,事雖不成,忠則可尚,雖贻族滅之禍,亦可以與臧洪遊于地下矣。

    知俊骁武有餘,奔亡不暇,六合雖大,無所容身,夫如是則豈若義以為勇者乎!崇本而下,俱以叛滅,又何足以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