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十 末帝紀下

關燈
軍節度、陳許蔡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以北面行營副招讨使、匡國軍節度、陳許蔡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太傅王彥章為宣義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鄭、滑、濮等州觀察處置等使,依前北面副招讨使。

     二月己未,以權知靜勝軍節度觀察留後、前汝州防禦使華溫琪為靜勝軍節度觀察留後,依前檢校太傅。

    丙寅,以荊南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渤海郡王高季昌為守中書令,依前荊南節度使。

    庚午,以晉州建甯軍節度觀察留後劉?為晉州節度使、檢校太保。

    壬申,史館上言:“伏見北齊文士魏收著《後魏書》,于時自魏太武之初,至于北齊,書不獲就,乃大征百官家傳,刊總斟酌,随條甄舉,搜訪遺亡,數年之間,勒為一代典籍,編在北史,固非虛言。

    臣今請明下制,敕内外百官及前資士子、帝戚勳家,并各納家傳,具述父祖事行源流及才術德業灼然可考者,并纂述送史館。

    如記得前朝會昌已後公私,亦任抄錄送官,皆須直書,不用文藻。

    兼以兵火之後,簡牍罕存,應内外臣僚,曾有奏行公事,關涉制置,或讨論沿革,或章疏文詞,有可采者,并許編錄送納。

    候史館修撰之日,考其所上公事,與中書門下文案事相符會,或格言正辭詢訪不謬者,并與編載。

    所冀忠臣名士,共流家國之耿光;孝子順孫,獲記祖先之丕烈。

    而且周德見乎殷紀,舜典存乎禹功,非唯十世可知,庶成一朝大典。

    臣叨庸委任,獲領監修,将贖素食,辄幹元覽。

    ”诏從之。

    鹽鐵轉運使敬翔奏:“請于雍州、河陽、徐州三處重置場院稅茶。

    ”從之。

    己卯,禮部尚書、充西都副留守兼判尚書省事崔沂奏:“西京都省,凡有公事奏聞,常須借印施行,伏請鑄尚事省分司印一面。

    ”從之。

    是月,鎮州大将王德明殺其帥王熔,自稱留後,遣使來求援。

    宰臣敬翔請許之,租庸使趙岩等以為不可,乃止。

      三月丁亥朔,祠部員外郎李樞上言:“請禁天下私度僧尼,及不許妄求師号紫衣。

    如願出家受戒者,皆須赴阙比試藝業施行,願歸俗者一聽自便。

    ”诏曰:“兩都左右街賜紫衣及師号僧,委功德使具名聞奏。

    今後有阙,方得奏薦,仍須道行精至,夏臘高深,方得補填。

    每遇明聖節,兩街各許官壇度七人。

    諸道如要度僧,亦仰就京官壇,仍令祠部給牒。

    今後隻兩街置僧錄,道錄僧正并廢。

    ”己醜,以前兵部郎中杜光乂為左谏議大夫緻仕。

    壬寅,改襄州鄢縣為沿夏縣,亳州焦夷縣為夷父縣,密州漢諸縣為膠源縣,從中書舍人馬缟請也。

     夏四月,陳州刺史惠王友能反,舉兵向阙。

    帝命将出師逆擊,敗之。

    友能走保陳州,诏張漢傑率兵進讨。

    敕開封府太康、襄邑、雍丘三縣,遭陳州賊軍奔沖,其夏稅隻據見苗輸納。

     五月丙戌朔,制曰: 朕聞惟辟動天,惟聖時憲,故君為善則天降之以福,為不善則降之以災。

    朕以眇末之身,托于王公之上,不能荷先帝艱難之運,所以緻蒼生塗炭之危。

    兵革薦興,災害仍集,内省厥咎,蓋由朕躬。

    故北有邊裔狡逞之師,西有蒲、同亂常之旅,連年戰伐,積歲轉輸,虔劉我士民,侵據我郡邑。

    師無宿飽之饋,家無擔石之儲,而又水潦為災,蟲蝗作沴,戒譴作于上,怨咨聞于下。

    而況骨肉之内,竊弄幹戈,畿甸之中,辄為陵暴。

    但責躬而罪己,敢怨天以尤人。

    蓋朕無德以事上穹,無功以及兆庶,不便于時者未能去,有益于民者未能行。

    處事昧于酌中,發令乖于至當,招緻災患,引翼禍殃。

    罪在朕躬,不敢自赦。

    夙夜是懼,寝食靡甯,将勵己以息災,爰布澤而從欲。

    今以薰風方扇,旭日初升,朔既視于正陽,曆宜更于嘉号。

    庶惟新之令,敷華夏以同歡;期克念之心,與皇王而合道。

    其貞明七年,宜改為龍德元年,應天下見禁罪人,除大辟罪外,遞減一等。

    德音到後,三日内疏理訖奏。

    應欠貞明三年、四年諸色殘欠,五年、六年夏稅殘稅,并放。

    侍衛親軍及諸道行營将士等第頒賜優賞,已從别敕處分。

    左降官與量移,已經量移者與複資。

    長流人各移近地,已經移者許歸鄉裡,前資朝官,寄寓遠方,仰長吏津置赴阙。

    内外文武常參官、節度使、留後、刺史、父母亡殁者并與封贈。

    公私債負,納利及一倍已上者,不得利上生利。

    先經陣殁将校,各與追贈雲。

     以宣和庫使、守右領衛将軍李嚴權知兗州軍州事。

    丁亥,诏曰:“郊禋大禮,舊有渥恩,禦殿改元,比無賞給。

    今則不循舊例,别示特恩。

    其行營将士賞赉已給付本家,宜令招讨使霍彥威、副招讨使王彥章、陳州行營都指揮張漢傑曉示諸軍知委。

    是月,兗州節度使、充河東道行營都招讨使劉鄩卒。

     六月己亥,以都檢點諸司法物使、檢校司徒、行左骁衛大将軍李肅為右威衛上将軍。

     秋七月,陳州硃友能降。

    庚子,诏曰:“朕君臨四海,子育兆民,惟持不黨之心,庶葉無私之運。

    其有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