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十 末帝紀下

關燈
貞明六年春正月戊子,以曹州刺史硃漢賓為安州宣威軍節度使;以許州匡國軍節度觀察留後、充散指揮都軍使、檢校太傅王彥章為匡國軍節度使,進封開國侯,軍職如故。

     二月癸醜,宣州節度使錢傳璟起複,依前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宣州節度使,以其丁内艱故也。

    三月丁亥,以前申州刺史張紹圭為大理卿。

     夏四月己亥,制曰:  王者愛育萬方,慈養百姓,恨不驅之仁壽,撫以淳和。

    而炎、黃有戰伐之師,堯、舜有幹戈之用,諒不獲已,其猶病諸。

    然則去害除妖,興兵動衆,殺黑龍而濟中土,刑白馬而誓諸侯,終能永逸暫勞,以至同文共軌,古今無異,方冊具存。

    朕以眇末之身,托億兆之上,四海未乂,八年于茲,業業兢兢,日慎一日。

    雖逾山越海,肅慎方來,而召雨征風,蚩尤尚在。

    顧茲殘孽,勞我大邦,将士久于戰征,黎庶疲于力役。

    木牛暫息,則師人有乏爨之憂;流馬盡行,則丁壯有無聊之苦。

    況青春告謝,硃夏已臨,妨我農時,迫我戎事。

    永言大計,思緻小康,宜覃在宥之恩,稍示殷憂之旨。

    用兵之地,賦役實煩,不有蠲除,何使存濟。

    除兩京已放免外,應宋、亳、颍、郓、齊、魏、滑、鄭、濮、沂、密、青、登、萊、淄、陳、許、均、房、襄、鄧、泌、随、陝、華、雍、晉、绛、懷、汝、商等三十二州,應欠貞明四年終已前夏秋兩稅,并郓、齊、滑、濮、襄、晉、輝等七州,兼欠貞明四年已前營田課利物色等,并委租庸使逐州據其名額數目矜放。

    所在官吏,不得淹停制命,征督下民,緻恩澤不及于鄉闾,租稅虛捐于帳籍。

    其有私放遠年債負,生利過倍,自違格條,所在州縣,不在更興征理之限。

    兗州城内,自張守進違背朝廷,結連蕃寇,久勞攻讨,頗困生靈,言念傷殘,尋加給複。

    應天下見禁罪人,如犯大辟合抵極刑者,宜示好生,特令減死。

    除準格律常赦不原外,徒流已下,遞減一等。

    除降官未經量移者與量移,已量移者便與複資雲。

     庚子,宗正卿硃守素上言:“請依前朝置匦院,令谏議大夫專判。

    ”從之,乃以右谏議大夫鄭韬光充知匦使。

    乙巳,以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判度支、開國公敬翔為宏文館大學士、延質庫使、諸道鹽鐵轉運等使,餘如故。

    以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判戶部事鄭珏為監修國史、判度支。

    以中書侍郎、平章事蕭頃為集賢殿大學士、判戶部事。

    以尚書左丞李琪為中書侍郎、平章事。

    丙午,吏部侍朗趙光允為尚書左丞。

    己酉,以河中護國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制置度支解縣池場等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太保、兼中書令、冀王友謙依前守太保、兼中書令,兼同州節度使,餘如故。

    癸醜,鄜延節度使兼西面招讨接應等使、檢校太保、兼中書令、渤海郡王高萬興進封延安王,賜号匡時定節功臣。

    前衡州長史劉骘進所撰《地理手鏡》十卷。

    己未,以租庸判官、尚書工部郎中張銳為戶部郎中,充崇政院學士。

    辛酉,以前吏部侍郎盧協為禮部侍郎。

     五月乙醜,故左衛上将軍齊奉國贈太傅。

    诏曰:“應文武朝官,或有替罷多年,漂流在外者,宜令中書門下量才除授,勿使栖遲。

    或有進士策名、累年未釋褐者,與初任一官;已釋褐者,依前資叙用。

    ”乙酉,升宋州為大都督府,其餘廢大都督府額。

      六月,遣兗州節度使劉鄩、華州節度使尹皓、崇州節度使溫昭圖、莊宅使段凝領軍攻同州。

    先是,河中硃友謙襲陷同州,節度使程全晖單騎奔京師。

    友謙以其子令德為同州留後,表求節旄,不允;既而帝慮友謙怨望,遂命兼鎮同州,制命将下而友謙已叛,遣使求援于晉,故命将讨之。

     九月庚寅,以供奉官郎公遠充契丹歡好使。

    晉王遣都将李嗣昭、李存審、王建及率師來援同州,戰于城下。

    我師敗績,諸将以餘衆退保華州羅文寨。

     冬十月,陳州妖賊毋乙、董乙伏誅。

    陳州裡俗之人,喜習左道,依浮屠氏之教,自立一宗,号曰“上乘”。

    不食葷茹,誘化庸民,揉雜淫穢,宵聚晝散。

    州縣因循,遂緻滋蔓。

    時刺史惠王友能恃戚籓之寵,動多不法,故奸惹之徒,望風影附。

    毋乙數輩,漸及千人,攻掠鄉社,長吏不能诘。

    是歲秋,其衆益盛,南通淮夷,朝廷累發州兵讨捕,反為賊所敗。

    陳、颍、蔡三州,大被其毒。

    群賊乃立毋乙為天子,其餘豪首,各有樹置。

    至是,發禁軍及數郡兵合勢追擊,賊潰,生擒毋乙等首領八十餘人,械送阙下,并斬于都市。

     龍德元年春正月癸巳,诏諸道入奏判官,宜令禦史台點檢,合從正衙退後,便于中書門下公參辭謝。

    如有違越,具名銜聞奏。

    應面賜章服,仍令閣門使取本官狀申中書門下,受敕牒後,方可結入新銜。

    甲辰,以河東道行營西面應接使、前靜勝軍節度、崇裕等州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溫昭圖為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