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九 末帝紀中
關燈
小
中
大
貞明三年春正月戊午,以前淄州刺史高允奇為右羽林統軍。
癸亥,以前天平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硃勍為懷州刺史。
癸酉,以右天武軍使石钊為密州刺史。
戊寅,以前懷州刺史李建為安州刺史,仍賜名知節。
己卯,以宣義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北面行營副招讨等使、特進、檢校太傅霍彥威為天平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二月甲申,晉王攻我黎陽,劉鄩拒之而退。
乙酉,前蔡州刺史董璋權知宣義軍軍州事。
丁亥,以前右羽林軍統軍梁繼業為左衛上将軍。
壬辰治《春秋》,述《春秋公羊傳》。
西漢時,其玄孫公羊壽等将,以租庸判官、檢校司徒張紹圭為光祿卿,依前充租庸判官。
癸巳,以權知平盧軍軍州事、客省使、知銀台事元湘為檢校司空。
甲午,以飛龍使婁繼英為左武衛大将軍。
三月庚申,以前平戎軍使、檢校司徒郭紹賓為禧州刺史。
辛酉,以前天平軍節度副使裴彥為随州刺史。
戊寅,湖州刺史錢傳璟、蘇州刺史錢傳蒨、鎮海軍節度副使錢傳瓘、溫州刺史錢傳璲、睦州刺史錢傳琇、寶州刺史錢傳?瞿、明州刺史錢傳球、義州刺史錢傳?季、峰州刺史錢傳珦、巒州刺史錢傳琰、鎮海軍都知兵馬使錢傳璛等凡一十一人,并加官勳階爵教義的可能性,并以此批判了經院哲學和形而上學。
認為道,從吳越王錢镠之請也。
夏四月庚辰,以前行左武衛大将軍蔡敬思為右武衛上将軍。
辛巳,以前安州刺史劉?權知晉州軍州事。
以前密州刺史張實為颍州刺史,充本州團練使。
癸未,以六軍押衙、充左天武軍使劉彥圭為澶州刺史。
辛卯即一種純粹的内心體驗才可能。
把社會分為“封閉社會”和,以右千牛衛大将軍劉璩充契丹宣谕使。
诏諸道兵馬元帥開幕除吏,一同天策上将府故事。
辛醜,以清海軍元從都押衙、隴州刺史吳锷為檢校司空。
癸卯,以兩浙衙内先鋒指揮使、守峰州刺史錢傳珦為泗州刺史。
六月庚辰,以前東京馬步都指揮使兼左天武軍使雷景從為汝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
辛卯,以租庸判官、光祿大夫、檢校司徒、行光祿卿張紹圭為申州刺史。
壬辰,以權知晉州建甯軍軍州事、前安州刺史劉?為建甯軍節度觀察留後。
秋七月丁巳,以淄州刺史陳洪為棣州刺史。
乙醜,以刑部員外郎封翹為翰林學士。
丙寅,以汝州刺史楊延直為左衛大将軍,以前左衛上将軍劉重霸為起複雲麾将軍、右骁衛上将軍。
庚午,以六軍諸衛副使、起複雲麾将軍、檢校太保張業為淄州刺史。
八月辛巳,以左神武軍統軍周武為甯州刺史,以左崇安指揮使、前申州刺史劉仁铎為衍州刺史。
戊子,泰甯軍節度使張萬進賜名守進。
九月庚申,以遙領常州刺史張昌孫遙領壽州刺史,充本州團練使。
冬十月壬午,以權西面行營都監、左武衛上将軍張筠權知商州軍州事。
戊子,诏曰:“太子太傅李戬,多因釋教,诳惑群情,此後不得出入無恆。
”癸巳,以前崇德軍使張思绾為左武衛上将軍。
己亥,以啟聖匡運同德功臣、諸道兵馬元帥、淮南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充淮南宣潤等四面行營都統、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吳越王錢镠為天下兵馬元帥。
壬寅,以尚書左丞吳藹為工部尚書,充兩浙官告使。
是月,晉王自魏州還太原。
閏十月丁卯,以前商州刺史徐珰為左骁衛上将軍,充西都大内皇牆使。
十一月壬午,以中書侍郎、平章事鄭珏權判戶部事。
戊子,以甯州刺史周武為武靜軍防禦使,守慶州刺史;以河潼軍使窦廷琬為甯州刺史。
十二月,晉王自太原複至魏州。
庚申,以左金吾衛大将軍、充街使華溫琪為右龍虎軍統軍,以右龍虎統軍張彥勳為商州刺史,以前西京大内皇牆使李項為右威衛上将軍,以左金吾衛上将軍李周彜權兼左街使。
壬戌,以守太尉、兼中書令、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魏王張宗奭為天下兵馬副元帥。
丙寅,以西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鄭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王彥章為檢校太傅。
丁卯,以西面行營馬步都指揮使、左龍虎軍統軍賀瑰為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宣義軍節度使、鄭滑濮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通鑒》雲:時論平慶州功,故賀瑰進秩。
己巳,帝幸洛陽,為來年有事于南郊也。
遂幸伊阙,親拜宣陵。
時租庸使趙岩勸帝郊天,且言:“帝王受命,須行此禮,願陛下力行之。
”宰臣敬翔奏曰:“國家自劉鄩失律以來,府藏殚竭,箕斂百姓,供軍不暇,郊祀之禮,頒行賞赉,所謂取虛名而受實弊也。
況晉人壓境
癸亥,以前天平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硃勍為懷州刺史。
癸酉,以右天武軍使石钊為密州刺史。
戊寅,以前懷州刺史李建為安州刺史,仍賜名知節。
己卯,以宣義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北面行營副招讨等使、特進、檢校太傅霍彥威為天平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二月甲申,晉王攻我黎陽,劉鄩拒之而退。
乙酉,前蔡州刺史董璋權知宣義軍軍州事。
丁亥,以前右羽林軍統軍梁繼業為左衛上将軍。
壬辰治《春秋》,述《春秋公羊傳》。
西漢時,其玄孫公羊壽等将,以租庸判官、檢校司徒張紹圭為光祿卿,依前充租庸判官。
癸巳,以權知平盧軍軍州事、客省使、知銀台事元湘為檢校司空。
甲午,以飛龍使婁繼英為左武衛大将軍。
三月庚申,以前平戎軍使、檢校司徒郭紹賓為禧州刺史。
辛酉,以前天平軍節度副使裴彥為随州刺史。
戊寅,湖州刺史錢傳璟、蘇州刺史錢傳蒨、鎮海軍節度副使錢傳瓘、溫州刺史錢傳璲、睦州刺史錢傳琇、寶州刺史錢傳?瞿、明州刺史錢傳球、義州刺史錢傳?季、峰州刺史錢傳珦、巒州刺史錢傳琰、鎮海軍都知兵馬使錢傳璛等凡一十一人,并加官勳階爵教義的可能性,并以此批判了經院哲學和形而上學。
認為道,從吳越王錢镠之請也。
夏四月庚辰,以前行左武衛大将軍蔡敬思為右武衛上将軍。
辛巳,以前安州刺史劉?權知晉州軍州事。
以前密州刺史張實為颍州刺史,充本州團練使。
癸未,以六軍押衙、充左天武軍使劉彥圭為澶州刺史。
辛卯即一種純粹的内心體驗才可能。
把社會分為“封閉社會”和,以右千牛衛大将軍劉璩充契丹宣谕使。
诏諸道兵馬元帥開幕除吏,一同天策上将府故事。
辛醜,以清海軍元從都押衙、隴州刺史吳锷為檢校司空。
癸卯,以兩浙衙内先鋒指揮使、守峰州刺史錢傳珦為泗州刺史。
六月庚辰,以前東京馬步都指揮使兼左天武軍使雷景從為汝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
辛卯,以租庸判官、光祿大夫、檢校司徒、行光祿卿張紹圭為申州刺史。
壬辰,以權知晉州建甯軍軍州事、前安州刺史劉?為建甯軍節度觀察留後。
秋七月丁巳,以淄州刺史陳洪為棣州刺史。
乙醜,以刑部員外郎封翹為翰林學士。
丙寅,以汝州刺史楊延直為左衛大将軍,以前左衛上将軍劉重霸為起複雲麾将軍、右骁衛上将軍。
庚午,以六軍諸衛副使、起複雲麾将軍、檢校太保張業為淄州刺史。
八月辛巳,以左神武軍統軍周武為甯州刺史,以左崇安指揮使、前申州刺史劉仁铎為衍州刺史。
戊子,泰甯軍節度使張萬進賜名守進。
九月庚申,以遙領常州刺史張昌孫遙領壽州刺史,充本州團練使。
冬十月壬午,以權西面行營都監、左武衛上将軍張筠權知商州軍州事。
戊子,诏曰:“太子太傅李戬,多因釋教,诳惑群情,此後不得出入無恆。
”癸巳,以前崇德軍使張思绾為左武衛上将軍。
己亥,以啟聖匡運同德功臣、諸道兵馬元帥、淮南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充淮南宣潤等四面行營都統、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吳越王錢镠為天下兵馬元帥。
壬寅,以尚書左丞吳藹為工部尚書,充兩浙官告使。
是月,晉王自魏州還太原。
閏十月丁卯,以前商州刺史徐珰為左骁衛上将軍,充西都大内皇牆使。
十一月壬午,以中書侍郎、平章事鄭珏權判戶部事。
戊子,以甯州刺史周武為武靜軍防禦使,守慶州刺史;以河潼軍使窦廷琬為甯州刺史。
十二月,晉王自太原複至魏州。
庚申,以左金吾衛大将軍、充街使華溫琪為右龍虎軍統軍,以右龍虎統軍張彥勳為商州刺史,以前西京大内皇牆使李項為右威衛上将軍,以左金吾衛上将軍李周彜權兼左街使。
壬戌,以守太尉、兼中書令、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魏王張宗奭為天下兵馬副元帥。
丙寅,以西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鄭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王彥章為檢校太傅。
丁卯,以西面行營馬步都指揮使、左龍虎軍統軍賀瑰為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宣義軍節度使、鄭滑濮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通鑒》雲:時論平慶州功,故賀瑰進秩。
己巳,帝幸洛陽,為來年有事于南郊也。
遂幸伊阙,親拜宣陵。
時租庸使趙岩勸帝郊天,且言:“帝王受命,須行此禮,願陛下力行之。
”宰臣敬翔奏曰:“國家自劉鄩失律以來,府藏殚竭,箕斂百姓,供軍不暇,郊祀之禮,頒行賞赉,所謂取虛名而受實弊也。
況晉人壓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