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三 太祖紀三

關燈
,百官從其後,至金祥殿前陳之。

    王被衮冕,即皇帝位。

    張文蔚、蘇循奉冊升殿進讀,楊涉、張策、薛贻矩、趙光逢以次奉寶升殿,讀已,降,帥百官舞蹈稱駕。

    帝遂與文蔚等宴于元德殿。

    帝舉酒曰:“朕輔政未久,此皆諸公推戴之力。

    ”文蔚等慚懼,俯伏不能對,獨蘇循、薛贻矩及刑部尚書張祎盛稱帝功德,宜應天順人。

    宋州刺史王臯進兩岐麥,陳州袁象先進白兔一,付史館編錄,兼示百官。

    诏在京司及諸軍州縣印一例鑄換,其篆文則各如舊。

    辛未,武安軍節度使馬殷進封楚王。

    以太府卿敬翔知崇政院,翔與帷幄之謀,故首擢焉。

    追尊四代廟号:高祖妫州府君上谥曰宣元皇帝,廟号肅祖,太廟第一室,陵号興極陵,祖妣高平縣君範氏追谥宣僖皇後;皇曾祖宣惠王上谥曰光獻皇帝,廟号敬祖,第二室,陵号永安,祖妣秦國夫人楊氏追谥光孝皇後;皇祖武元王上谥曰昭武皇帝,廟号憲祖,第三室,陵号光天,祖妣吳國夫人劉氏追谥昭懿皇後;皇考文明王上谥曰文穆皇帝,廟号烈祖,第四室,陵号鹹甯,皇妣晉國太夫人王氏追谥文惠皇後。

    以宣武節度副使皇子友文為開封尹,判建昌院事。

    友文,本康氏子也,帝養以為子。

    是月,制宮殿門及都門名額:正殿為崇元殿,東殿為元德殿,内殿為金祥殿,萬歲堂為萬歲殿,門如殿名。

    帝自謂以金德王,又以福建上獻鹦鹉,諸州相繼上白烏、白兔洎白蓮之合蒂者,以為金行應運之兆,故名殿曰金祥。

    以大内正門為元化門,皇牆南門為建國門,滴漏門為啟運門,下馬門為升龍門,元德殿前門為崇明門,正殿東門為金烏門,西門為玉兔門,正衙東門為崇禮門,東偏門為銀台門,宴堂門為德陽門,天王門為賓天門,皇牆東門為寬仁門,浚儀門為厚載門,皇牆西門為神獸門,望京門為金鳳門,宋門為觀化門,尉氏門為高明門,鄭門為開明門,梁門為乾象門,酸棗門為興和門,封丘門為含耀門,曹門為建陽門。

    升開封、浚儀為赤縣,尉氏、封丘、雍丘、陳留為畿縣。

    《五代會要》:四月,改左右長直為左右龍虎軍,左右内衙為左右羽林軍,左右堅銳夾馬突将為左右神武軍,左右親随軍将馬軍為左右龍骧軍。

     五月,以唐朝宰臣張文蔚、楊涉并為門下侍郎、平章事;以禦史大夫薛贻矩為中書侍郎、平章事。

    帝初受禅,求理尤切,委宰臣搜訪賢良。

    或有在下位抱負器業久不得伸者,特加擢用;有明政理得失之道規救時病者,可陳章疏,當親鑒擇利害施行,然後賞以爵秩;有晦迹丘園不求聞達者,令彼長吏備禮邀緻,冀無遺逸之恨。

    進封河南尹兼河陽節度使張全義為魏王,兩浙節度使錢镠進封吳越王。

    辛巳,有司奏,以降誕之日為大明節,休假前後各一日。

    壬午,保義軍節度使朱友謙進百官衣二百副。

    乙酉,立皇兄全昱為廣王,皇子友文為博王,友珪為郢王,友璋為福王,友雍為賀王,友徽為建王。

    辛卯,以東都舊第為建昌宮,改判建昌院事為建昌宮使。

    初,帝創業之時,以四鎮兵馬倉庫籍繁,因總置建昌院以領之,至是改為宮,蓋重其事也。

    甲午,诏天下管屬及州縣官名犯廟諱者,各宜改換:城門郎改為門局郎,茂州改為汶州,桂州慕化縣改為歸化縣,潘州茂名縣改為越裳縣。

    魏泰《東軒筆錄》:京師呼城外為州東、州西、州南、州北,而韋城、相城、胙城等縣,但呼韋縣、相縣、胙縣,蓋沿梁時避諱之舊也。

    诏樞密院宜改為崇政院,以知院事敬翔為院使。

    改文思院為乾文院,同和院改為佐鸾院。

    《五代會要》:五月,改禦食使為司膳使,小馬坊使為天骥使。

    以西都水北宅為大昌宮,廢雍州太清宮,改西都太微宮,亳州太清宮皆為觀,諸州紫極宮皆為老君廟。

    泉州僧智宣自西域回,進辟支佛骨及梵夾經律。

    丙申,禦元德殿,宴犒諸軍使劉捍、符道昭已下,賜物有差。

     是月,青州、許州、定州三鎮節度使請開内宴,各賜方物。

    以青州節度使韓建守司徒、平章事。

    帝以建有文武材,且詳于稼穑利害、軍旅之事、籌度經費,欲盡詢焉,恩澤特異于時,罕有比者;随拜為上相,賜赉甚厚。

    宿州刺史王儒進白兔一,濮州刺史圖嘉禾瑞麥以進。

    廣州進奇寶名藥,品類甚多。

    河南尹張全義進開平元年已前羨餘錢十萬貫、綢六千匹、綿三十萬兩,仍請每年上供定額每歲貢絹三萬匹,以為常式。

    荊南高季昌進瑞橘數十顆,質狀百味,倍勝常貢。

    且橘當冬熟,今方仲夏,時人鹹異其事,因稱為瑞。

    六月,幸乾元院,宴召宰臣、學士及諸道入貢陪臣。

    己亥,帝禦崇元殿,内出追尊四廟上谥号玉冊寶共八副,宰臣文武百官儀仗鼓吹導引至太廟行事。

    癸卯,司天監奏:“日辰内有‘戊’字,請改為‘武’。

    ”從之。

    癸亥,诏以前朝官僚,譴逐南荒,積年未經昭雪,其間有懷抱材器為時所嫉者,深負冤抑。

    仍令錄其名姓,盡複官資,兼告谕諸道令津緻赴阙。

    如已亡殁,并許歸葬,以明恩蕩。

    以西都徽安門北路逼近大内宮垣,兼非民便,令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