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三 太祖紀三

關燈
榆林直趨端門之南。

    改耀州報恩禅院為興國寺。

    馬殷奏破淮寇;靜海軍節度使曲裕卒。

    七月丙申,以靜海軍行營司馬權知留後曲颢起複為安南都護,充節度使。

    《五代會要》:七月,敕雲:“建國遷都,俾新其制,況山河之險,表裡為防。

    今二京俱在關東以内,仍以潼關隸陝州,複置河潼軍使,命虢州刺史兼領之。

    ”其月,敕改虎牢關為軍,仍置虎牢關軍使。

    己亥,追尊皇妣為皇太後。

     八月,以潞州軍前屯師旅,壁壘未收,乃别議戎帥,于是以亳州刺史李思安充潞州行營都統。

    敕:“朝廷之儀,封冊為重,用報勳烈,以隆恩榮,固合親臨,式光典禮。

    舊章久缺,自我複行。

    今後每封冊大臣,宜令有司備臨軒之禮。

    ”《五代會要》:八月,敕雲:“諸道所有軍事申奏,令直至右銀台門,委客省使畫時引進,尋常公事依前四方館收接。

    ”甲子平明前,老人星見于南極。

    壬申,密州進嘉禾,又有合歡榆樹,并圖形以獻。

    是月,隰州奏,大甯縣至固鎮上下二百裡,今月八日,黃河清,至十月如故。

     九月辛醜,西京大内放出兩宮内人及前朝宮人,任其所适。

    敕以近年文武官諸道奉使,皆于所在分外停住,逾年涉歲,未聞歸阙。

    非惟勞費州郡,抑且侮慢國經。

    臣節既虧,憲章安在。

    自今後兩浙、福建、廣州、安南、邕、容等道使到發許住一月;湖南、洪、鄂、黔、桂許住二十日;荊、襄、同、雍、鎮、定、青、滄許住十日;其餘側近不過三五日。

    凡往來道路,據遠近裡數,日行兩驿。

    如遇疾患及江河阻隔,委所在長吏具事由奏聞。

    如或有違,當行朝典,命禦史點檢糾察,以亻敬慢官。

    魏博羅紹威二男廷望、廷矩,年在幼稚,皆有材器,帝以其籓屏勳臣之胄,宜受非次之用,皆擢為郎。

    恩命既行之後,二子亦就班列。

    紹威乃上章,以齒幼未任公事,乞免主印、宿直。

    從之。

    封鎮東軍神祠為崇福侯。

    浙西奏,道門威儀鄭章、道士夏隐言,焚修精志,妙達希夷,推諸輩流實有道業。

    鄭章宜賜号貞一大師,仍名元章,隐言賜紫衣。

    《五代會要》:九月,置左右天興、左右廣勝軍,仍以親王為軍使。

    十月,帝以用軍,未暇西幸,文武百官等久居東京,漸及疑訝,令就便各許歸安,隻留韓建、薛贻矩,翰林學士張策、韋郊、杜曉,中書舍人封舜聊、張衮并左右禦史、司天監、宗正寺,兼要當諸司節級外,其宰臣張文蔚已下文武百官,并先于西京祗候。

    庚午,大明節,内外臣僚各以奇貨良馬上壽。

    故事,内殿開宴,召釋、道二教對禦談論,宣旨罷之。

    命閣門使以香合賜宰臣佛寺行香。

    駕幸繁台講武。

    癸酉,禦史司憲薛廷圭奏請文武百官仍舊朝參。

    先是,帝欲親征河東,命朝臣先赴洛都,至是緩其期,乃允所奏。

    宰臣請每月初入閣,望日延英聽政,永為常式。

    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進納越匡凝東第書籍。

    先是,收複襄、漢,帝閱其圖書,至是命師厚進焉。

    廣州進獻助軍錢二十萬,又進龍腦、腰帶、珍珠枕、玳瑁、香藥等。

     十一月壬寅,帝以征讨未罷,調補為先,遂命盡赦逃亡背役髡黥之人,各許歸鄉裡。

    廣州進龍形通犀腰帶、金托裡含稜玳瑁器百餘副,香藥珍巧甚多。

    廣南管内獲白鹿,并圖形來獻,耳有兩缺。

    按《符瑞圖》,鹿壽千歲變白,耳一缺。

    今驗此鹿耳有二缺,其獸與色皆應金行,實表嘉瑞。

     十二月辛亥,诏曰:“潞寇未平,王師在野。

    攻戰之勢,難緩于寇圍;飛?免之勤,實勞于人力。

    永言辍耒,深用轸懷。

    宜令長吏,丁甯布告,期以兵罷之日,給複賦租。

    ”于是人戶聞之,皆忘其倦。

    诏故荊南節度使、守中書令、上谷王周汭贈太師,故武昌軍節度使、兼中書令、西平王杜洪贈太傅。

    先是,鄂渚再為淮夷所侵,攻圍甚急,杜洪以兵食将盡,繼來乞師。

    帝料其隔越大江,難以赴援,兼以荊州據上遊,多戰艦,去江夏甚迩,因命周汭舉舟師沿流以救之。

    汭于是引兵東下,才及鄂界,遇朗州背盟作亂,乘江陵之虛,縱兵襲破之,俘掠且盡。

    既而汭士卒知之,皆顧其家,鹹無鬥志,遂為淮寇所敗,将卒潰散,汭忿恚自投于江。

    汭之本姓犯文穆皇帝廟諱,至是因追贈,以其系出周文,故賜姓周氏。

    及汭兵敗之後,武昌以重圍經年,糧盡力困,救援不至,訖為淮寇所陷,載洪以送淮師,遂殺之。

    此二鎮,皆以忠貞殁于王事。

    帝每言諸籓屏翰經綸之業,必首痛汭、洪之薨,至是追贈之,深加轸悼,各以其子孫宗屬錄用焉。

    棣州蒲台縣百姓王知嚴妹,以亂離并失怙恃,因舉哀追感,自截兩指以祭父母。

    帝以遺體之重,不合毀傷,言念村闾,何知禮教。

    自今後所在郡縣,如有截指割股,不用奏聞。

    是年,諸道多奏軍人百姓割股,青、齊、河朔尤多。

    帝曰:“此若因心,亦足為孝。

    但苟免徭役,自殘肌膚,欲以庇身,何能療疾?并宜止絕。

    ”《五代會要》:十二月,于輝州砀山縣置崇德軍。

    太祖榆社在砀山,置使以領之,始命朱彥讓為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