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八宦者四

關燈
○邵成章藍珪康履附馮益張去為陳源甘昪王德謙關禮董宋臣 邵成章,欽宗朝内侍也。

    帝入青城,命成章衛皇太子赴宣德門稱制行事。

    太子北去,成章留于汴。

    康王将即位,元祐太後遣成章奉乘輿、服禦至南京,從幸揚州。

     金人掠陝西、京東諸郡,群盜起山東,黃潛善、汪伯彥匿不以聞。

    及張遇焚真州,去行在六十裡,帝亦不之知也。

    成章上疏條具潛善、伯彥之罪曰,必誤國,且申潛善等使聞之。

    帝怒,除名,南雄州編管。

    侍禦史馬伸言:“成章緣上書得罪,今是何時,以言為諱?”  久之,帝思成章忠直,召赴行在,其徒忌之,谮于帝曰:“邵九百來,陛下無歡樂矣!”遂止之于洪州。

    金人入洪,聞其名,訪求得之,謂之曰:“知公忠正,能事吾主,可坐享富貴。

    ”成章不應,脅之以威,亦不從。

    金人曰:“忠臣也,吾不忍殺。

    ”遺之金帛而去。

     藍珪、康履,初皆為康王府都監、入内東頭供奉官,嘗從康王使金人行營。

    及開元帥府,并主管機宜文字。

    朝廷遣人趣師入援,履等請王留相州,王叱之而行。

    既即位,二人俱恃恩用事,履尤妄作威福,大将如劉光世等多曲意事之。

    帝知之,诏内侍不許與統兵官相見,違者停官編隸。

    履終無所忌憚,與内侍曾擇淩忽諸将,或踞坐洗足,立諸将于左右,聲喏甚至馬前,故疾之者衆。

    俄遷内侍省押班、金州觀察使。

     帝在揚州,金兵卒至,帝馳馬出門,百官不戒備,從行者惟履等五六人。

    自是履等益自衒,愈有輕外朝心。

    及幸浙,道吳江,其黨競以射鴨為樂。

    比至杭州,江下觀潮,中官供帳,赫然遮道。

    統制苗傅等切齒曰:“此輩使天子至此,猶敢爾邪?”傅幕客王世修亦疾中官恣橫,以告武功大夫劉正彥,正彥曰:“會當共除之。

    ”王淵跻樞筦,正彥以為由宦者所薦,愈不平,謀遂決。

    伏兵斬淵,遣兵圍履家,分捕中官,凡無須者皆殺之。

      履馳入白帝,傅等至,厲聲曰:“陛下信任中官,凡中官所主者皆得美官。

    王淵遇賊不戰,交康履得樞密。

    中官在外者已誅,更乞康履、藍珪、曾擇等誅之,以謝三軍。

    ”帝不忍,除傅等官以安之。

    傅等曰:“欲遷官,第須控兩匹馬與内侍,何必至此!”帝問百官:“策安出?”主管浙西機宜文字時希孟曰:“中官之為患,至此極矣。

    不除之,天下之患未已。

    ”軍器監葉宗谔言:“陛下何惜一康履,不以慰三軍?”帝不得已,遣人執履至,履望帝呼曰:“大家何獨殺臣?”遂以付傅,即腰斬之。

    枭其首。

    帝幸睿聖宮,傅等留内侍十五人奉左右。

    尋捕珪、擇等,皆編置遠州;擇,昭州,行一程,追還斬之。

     傅等誅,贈履官,谥榮節,召珪等還。

    中書舍人季陵言:“中官複召,其黨與相賀,氣焰益張,中外切齒。

    ”不報。

    珪至,自武功大夫擢内侍省押班。

    慈甯宮建,命提點事務,尋升内侍省都知。

    及迎太後,命充都大主管。

    太後既還宮,珪奏應幹補授恩,乞聽慈甯宮施行。

    從之。

    珪初與履同進,而驕橫不及履,故幸以壽終。

     有安石者,與同姓,為内侍省副都知,至景福殿使、湖州觀察使。

    卒,贈保甯軍節度使,谥良恪。

    渡江後,中官贈谥自安石始。

     又有與履同姓者名谞,為内侍省押班,亦親幸用事,與知閣門事藍公佐善,每邀公佐至其直舍,必縱飲大醉,薄莫乃歸,嘗漏洩禁中語。

    劉光遠被劾,谞與内侍陳永錫受其金,力為營救。

    言官劾之,帝诏永錫與祠,谞送吏部。

    後累官至均州觀察使。

    卒,贈保信軍節度使,谥忠定。

     馮益,康王邸舊人也。

    王即位,自入内東頭供奉官遷至幹辦禦藥院,尋兼幹辦皇城司。

    恃舊恩驕恣。

    帝幸浙東,益與禦前右軍都統制張俊争渡,以語侵俊,且訴于帝。

    事下禦史台,侍禦史趙鼎言:“明受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