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
關燈
小
中
大
,乘虛擊之,命惟吉募并、汾骁勇,副以土兵,輕赍赴河外。
惟吉以為我師當持重伺變,不宜馳赴不測以自困,已而元昊果引去。
還奏稱旨,領皇城司,遷内侍省押班、群牧都監,簡陝西冗兵,領軍頭引見司,遷供備庫使,盡汰軍頭司軍校之罷癃者。
同提舉在京諸司庫務,領恩州刺史,為入内都知。
商胡決,為澶州修河都钤轄。
轉運使施昌言請亟塞,崔峄以為歲災民困,役宜緩。
命惟吉按視,言河可塞而民誠困,财用不足,宜少待之。
從其議。
遷如京使、果州團練使,複領皇城司,卒。
惟吉任事久。
頗見親信,而言弗阿徇。
張貴妃薨,将治喪皇儀殿,諸宦官皆以為可,獨惟吉曰:“此事幹典禮,須翌日問宰相。
”既而宰相不能執議,惟吉深以為非。
贈昭信軍節度觀察留後。
逾月,又贈保順軍節度使,谥忠安。
養子若水,字益之,以惟吉奏補小黃門,給事章惠太後殿,轉入内高品。
王師平貝州,征侬賊,皆以幹敏選為走馬承受。
賊平,以勞進官,三遷環慶路钤轄。
讨環州解乜臼族複有功,曆帶禦器械、内侍押班、副都知。
熙甯初,造神臂弓成,神宗禦延和殿臨閱,置鐵甲七十步,俾衛士射,未有中者。
若水自請射,連中徹劄。
建慶壽、寶慈兩宮,典領工作,再遷嘉州防禦使。
以病蕲解職,領輝州觀察使,提舉四園苑諸司庫務。
卒,贈天平軍留後。
甘昭吉,字祐之,開封人。
初以内侍殿頭為英、韶州巡檢,捕盜有功,再遷内殿崇班、京東路都巡檢。
齊州武衛小校馮坦率營卒二百突入州廳事,欲為變,昭吉單騎馳往,戒所從将士操兵在外,先獨見亂卒,谕以福禍,令推首惡自贖,衆疑沮不敢動。
已而操兵者皆入,即共執十餘人,告曰:“此誘我者也。
”昭吉立殺之,縱其餘去,州以無事。
特廷供備庫副使、帶禦器械。
後内侍省押班阙,仁宗記前功,特以授之。
遷入内副都知。
英宗即位之夕,昭吉直禁中,翊衛有勞,自文思副使超遷供備庫使、康州刺史。
昭吉奏曰:“臣本孤微,無左右之舉,而先帝知臣樸直,自小官拔用至此,分當從葬,今願得灑掃陵寝足矣。
”帝愛其忠,特授永昭陵使,加如京使。
還朝,表辭職,以左龍武軍大将軍緻仕,卒。
昭吉敦實慎密,人士稱之。
盧守勤,字君錫,開封祥符人。
自入内内品累遷禮賓使、邠甯環慶路钤轄,還為入内内侍省押班、領昌州刺史。
明道中,改葬章懿太後,而舊藏有水,以守勤嘗典葬事,罷為永興軍兵馬钤轄,徙鄜延路。
再遷六宅使,加貴州團練使,進榮州防禦使兼邠甯環慶路安撫都監。
元昊寇保安軍,守勤率兵擊走之,特遷左骐骥使,移陝西钤轄。
初,劉平、石元孫被執,守勤撫膺涕泣不敢出,又嘗易蕃官馬。
延州通判計用章勸範雍棄城,将保鄜州,雍欲遣安撫都監李康伯往說賊,不肯行,賊去而守勤、用章更相論奏。
知制诰葉清臣以守勤擁兵觀望,請正其罪,并按二人。
守勤奪防禦使,為湖北都監;用章除籍,配雷州本城;康伯,均州都監。
久之,複恩州防禦使,遷利州觀察使,曆真定府、定州、北京路钤轄。
以左衛大将軍緻事,卒,贈保順軍節度使,谥安恪。
養子昭序。
王守規,真定栾城人,入内都都知守忠之弟。
守忠事真宗,謹願慎密,眷遇最厚。
明道時,守規為小黃門,禁中夜半火,守規先覺,自寝殿至後苑皆擊去其鎖,乃奉仁宗及皇太後至延福宮,回視所經處已成煨燼。
翌日,執政候起居,帝曰:“非王守規導朕至此,幾不與卿等相見。
”以功遷入内殿頭。
選治京城水,決汴河于公賈村,決蔡河于四裡橋,水患以息。
加帶禦器械。
積官至宣慶使、康州防禦使、内侍右班副都知。
卒,年六十七,贈昭武軍留後。
李憲,字子範,開封祥符人。
皇祐中,補入内黃門,稍遷供奉官。
神宗即位,曆永興、太原府路走馬承受,數論邊事合旨,幹當後苑。
王韶上書請複河湟,命憲往視師,與韶進收河州,加東染院使,幹當禦藥院。
複戰牛精谷,拔珂諾城,為熙河經略安撫司幹當公事。
按視鄜延軍制,行至蒲中,會木征合董氈、鬼章之兵攻破踏白城,殺景思立,圍河州,诏趣赴之,憲馳至軍。
先是,朝廷出黃旗書敕谕将士,如用命破賊者倍賞。
于是憲晨起帳中,張以示衆曰:“此旗,天子所賜也,視此以戰,帝實臨之。
”士争呼用命以進。
督諸将傍山焚族帳,即日通路至河州。
賊餘衆保踏白,官軍出與戰,大破之。
進至餘川,又破賊堡十餘,木征率酋長八十餘人詣軍門降。
捷聞,以功加昭宣使、嘉州防禦使。
還,為入内内侍省押班、幹當皇城司。
安南叛,副趙UK招讨,未行,UK建言:“朝廷置招讨副使,軍事須共議,至節制号令即宜歸一。
”憲銜之。
由是屢紛辨,遂罷憲而令乘驿計議秦鳳、熙河邊事,諸
惟吉以為我師當持重伺變,不宜馳赴不測以自困,已而元昊果引去。
還奏稱旨,領皇城司,遷内侍省押班、群牧都監,簡陝西冗兵,領軍頭引見司,遷供備庫使,盡汰軍頭司軍校之罷癃者。
同提舉在京諸司庫務,領恩州刺史,為入内都知。
商胡決,為澶州修河都钤轄。
轉運使施昌言請亟塞,崔峄以為歲災民困,役宜緩。
命惟吉按視,言河可塞而民誠困,财用不足,宜少待之。
從其議。
遷如京使、果州團練使,複領皇城司,卒。
惟吉任事久。
頗見親信,而言弗阿徇。
張貴妃薨,将治喪皇儀殿,諸宦官皆以為可,獨惟吉曰:“此事幹典禮,須翌日問宰相。
”既而宰相不能執議,惟吉深以為非。
贈昭信軍節度觀察留後。
逾月,又贈保順軍節度使,谥忠安。
養子若水,字益之,以惟吉奏補小黃門,給事章惠太後殿,轉入内高品。
王師平貝州,征侬賊,皆以幹敏選為走馬承受。
賊平,以勞進官,三遷環慶路钤轄。
讨環州解乜臼族複有功,曆帶禦器械、内侍押班、副都知。
熙甯初,造神臂弓成,神宗禦延和殿臨閱,置鐵甲七十步,俾衛士射,未有中者。
若水自請射,連中徹劄。
建慶壽、寶慈兩宮,典領工作,再遷嘉州防禦使。
以病蕲解職,領輝州觀察使,提舉四園苑諸司庫務。
卒,贈天平軍留後。
甘昭吉,字祐之,開封人。
初以内侍殿頭為英、韶州巡檢,捕盜有功,再遷内殿崇班、京東路都巡檢。
齊州武衛小校馮坦率營卒二百突入州廳事,欲為變,昭吉單騎馳往,戒所從将士操兵在外,先獨見亂卒,谕以福禍,令推首惡自贖,衆疑沮不敢動。
已而操兵者皆入,即共執十餘人,告曰:“此誘我者也。
”昭吉立殺之,縱其餘去,州以無事。
特廷供備庫副使、帶禦器械。
後内侍省押班阙,仁宗記前功,特以授之。
遷入内副都知。
英宗即位之夕,昭吉直禁中,翊衛有勞,自文思副使超遷供備庫使、康州刺史。
昭吉奏曰:“臣本孤微,無左右之舉,而先帝知臣樸直,自小官拔用至此,分當從葬,今願得灑掃陵寝足矣。
”帝愛其忠,特授永昭陵使,加如京使。
還朝,表辭職,以左龍武軍大将軍緻仕,卒。
昭吉敦實慎密,人士稱之。
盧守勤,字君錫,開封祥符人。
自入内内品累遷禮賓使、邠甯環慶路钤轄,還為入内内侍省押班、領昌州刺史。
明道中,改葬章懿太後,而舊藏有水,以守勤嘗典葬事,罷為永興軍兵馬钤轄,徙鄜延路。
再遷六宅使,加貴州團練使,進榮州防禦使兼邠甯環慶路安撫都監。
元昊寇保安軍,守勤率兵擊走之,特遷左骐骥使,移陝西钤轄。
初,劉平、石元孫被執,守勤撫膺涕泣不敢出,又嘗易蕃官馬。
延州通判計用章勸範雍棄城,将保鄜州,雍欲遣安撫都監李康伯往說賊,不肯行,賊去而守勤、用章更相論奏。
知制诰葉清臣以守勤擁兵觀望,請正其罪,并按二人。
守勤奪防禦使,為湖北都監;用章除籍,配雷州本城;康伯,均州都監。
久之,複恩州防禦使,遷利州觀察使,曆真定府、定州、北京路钤轄。
以左衛大将軍緻事,卒,贈保順軍節度使,谥安恪。
養子昭序。
王守規,真定栾城人,入内都都知守忠之弟。
守忠事真宗,謹願慎密,眷遇最厚。
明道時,守規為小黃門,禁中夜半火,守規先覺,自寝殿至後苑皆擊去其鎖,乃奉仁宗及皇太後至延福宮,回視所經處已成煨燼。
翌日,執政候起居,帝曰:“非王守規導朕至此,幾不與卿等相見。
”以功遷入内殿頭。
選治京城水,決汴河于公賈村,決蔡河于四裡橋,水患以息。
加帶禦器械。
積官至宣慶使、康州防禦使、内侍右班副都知。
卒,年六十七,贈昭武軍留後。
李憲,字子範,開封祥符人。
皇祐中,補入内黃門,稍遷供奉官。
神宗即位,曆永興、太原府路走馬承受,數論邊事合旨,幹當後苑。
王韶上書請複河湟,命憲往視師,與韶進收河州,加東染院使,幹當禦藥院。
複戰牛精谷,拔珂諾城,為熙河經略安撫司幹當公事。
按視鄜延軍制,行至蒲中,會木征合董氈、鬼章之兵攻破踏白城,殺景思立,圍河州,诏趣赴之,憲馳至軍。
先是,朝廷出黃旗書敕谕将士,如用命破賊者倍賞。
于是憲晨起帳中,張以示衆曰:“此旗,天子所賜也,視此以戰,帝實臨之。
”士争呼用命以進。
督諸将傍山焚族帳,即日通路至河州。
賊餘衆保踏白,官軍出與戰,大破之。
進至餘川,又破賊堡十餘,木征率酋長八十餘人詣軍門降。
捷聞,以功加昭宣使、嘉州防禦使。
還,為入内内侍省押班、幹當皇城司。
安南叛,副趙UK招讨,未行,UK建言:“朝廷置招讨副使,軍事須共議,至節制号令即宜歸一。
”憲銜之。
由是屢紛辨,遂罷憲而令乘驿計議秦鳳、熙河邊事,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