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
關燈
小
中
大
○楊守珍韓守英藍繼宗張惟吉甘昭吉盧守勤王守規李憲張茂則宋用臣王中正李舜舉石得一梁從吉劉惟簡
楊守珍,字仲寶,開封祥符人。
為入内黃門,習書史,學兵家方略。
善射,家僮過堂下,一發貫髻,人服其精。
選為環慶路走馬承受公事。
契丹謀入塞,為鎮、定、高陽關行營同押先鋒事。
會許民周繼宗為人誣告與外夷交通,幹證者六十人,辭服,遣守珍覆問,悉辦理出之。
徙真定、保、趙等州駐泊都監,邕、桂等十州安撫都監。
從曹克明降撫水州蠻,築二栅以扼其要。
天禧初,擒盜于青灰山。
累遷西京作坊使、帶禦器械、永興軍兵馬钤轄,徙真定、邠甯路。
為内侍省内侍押班,提點内弓箭軍器庫。
進内園使、右班都知、領端州刺史。
嘗侍仁宗苑中,命乘馬馳射,賞其便習,賜錦袍UJ酒。
卒,贈原州防禦使。
韓守英,字德華,開封祥符人。
初為入内高品,從征河東,數奉诏至石嶺關督戰,取隆州,遷殿頭。
久之,以西頭供奉官擢入内内侍押班,遷副都知。
随王繼恩招安西川,為先鋒,戰于劍門有功,遷西京作坊使、劍門都監。
還,勾當三班院,進入内内侍都知。
曆定州、鎮定高陽關、并代路兵馬钤轄。
契丹圍岢岚軍,守英與钤轄張志言、知府州折惟昌帥所部渡河,抵朔州,以牽賊勢。
遂破狼水砦,俘數百人,獲馬牛羊铠甲以數萬計,賊為解去。
賜錦袍、金帶。
俄領會州刺史,解都知。
再遷昭宣使,複領三班。
出為鄜延路都钤轄,徙并代路。
建言:“本路宿兵多,百姓困于飛挽,今幸邊鄙無事,請留騎軍千,餘人悉徙内地。
”真宗曰:“邊臣能體朝廷恤民之意,宜诏諸路視此行之。
” 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勾當皇城司,為趙德明官告使。
曆宣政、宣慶二使,内侍左班都知,領獎州團練使、雅州防禦使,入内都知,管勾修國史。
書成,進景福殿使,又為延福宮使、入内都知,複提舉諸司庫務。
卒贈定國軍節度觀察留後。
藍繼宗,字承祖,廣州南海人。
事劉鋹為宦者,歸朝,年十二,遷為中黃門。
從征太原,傳诏營陳間,多稱旨。
秦州并邊有大、小洛門砦,自唐末陷西羌。
雍熙中,溫仲舒谕酋豪使獻其地,徒衆渭北。
言者以為生事,請罷仲舒。
太宗遣繼宗往按視,還奏二砦據要害,産良木,不可棄。
帝悅,複使繼宗勞賜仲舒。
累遷西京作坊副使、勾當内東門。
元德太後、章穆皇後葬,為按行園陵使。
車駕北征,勾當留司、皇城司。
車駕谒諸陵,近陵舊乏水,繼宗疏泉陵下,百司從官皆取以濟。
擢入内副都知,為天書扶侍都監。
诏與李神祐第東封扈從内臣之勞,而入内供奉官範守遜等訴其不公,罷都知。
祀汾脽,複為天書扶侍都監,再遷東染院使。
明年,領會州刺史,進崇儀使、勾當皇城司。
修玉清昭應宮,與劉承珪典工作。
宮成,遷洛苑使、高州團練使,充都監。
坐章穆皇後陵隧墊,貶如京使。
典修景靈宮,進南作坊使,複修會靈、祥源觀。
車駕幸亳州,管勾留司、大内公事,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勾當三班院,修國史院。
為趙德明加恩使,德明與繼宗射,繼宗每發必中,德明遺以所乘名馬。
為内侍省右班都知,遷入内都知。
仁宗即位,遷左骐骥使、忠州防禦使、永定陵修奉钤轄。
曆昭宣、宣政、宣慶使。
累上章求緻仕,特免入朝拜舞及從行幸。
頃之,複固請罷都知,以景福殿使、邕州觀察使家居養疾。
卒,贈安德軍節度使,谥僖靖。
繼宗事四朝,謙謹自持,每領職未久,辄請罷。
家有園池,退朝即亟歸,同列或留之,繼宗曰:“我欲歸種花卉、弄遊魚為樂爾。
”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間至繼宗,授者才三人。
養子元用、元震。
元用終左藏庫使、梓州觀察使。
元震以兄蔭補入内黃門,轉高班,給事明肅太後。
禁中夜火,後擁仁宗登西華門,左右未集,元震獨傳呼宿衛,以功遷高品。
為三陵都監,條列防守法,其後諸陵以為式。
曆群牧都監,監三館秘閣,積官皇城使。
累遷入内副都知、忠州防禦使。
仙韶院火,元震救護,火以時息。
诏褒之,賜襲衣、金帶。
卒,贈鎮海軍留後。
元震養子五人,不畜閹子。
張惟吉,字佑之,開封人。
初補入内黃門,遷殿頭、高陽關路走馬承受公事。
護塞滑州天台埽役,遷西頭供奉官,監在京榷貨務。
知嘉州張約以贓敗,诏與禦史王轸往劾其獄。
還,領内東門司,為修奉章獻、章懿太後二陵承受。
時議複用李谘榷茶算缗法,乃以惟吉為内殿崇班,複監榷貨務。
凡内侍領内東門,次遷勾當禦藥院,而惟吉才進官,衆以為薄,惟吉欣然就職。
再期,以羨餘遷承制。
為趙元昊官告使,還,言元昊驕僭,勢必叛,請預饬邊備。
及元昊寇延州,遣按視鄜延、環慶兩路器甲,并訪攻守利害。
敵既退,夏竦、韓琦謀自鄜延深入
為入内黃門,習書史,學兵家方略。
善射,家僮過堂下,一發貫髻,人服其精。
選為環慶路走馬承受公事。
契丹謀入塞,為鎮、定、高陽關行營同押先鋒事。
會許民周繼宗為人誣告與外夷交通,幹證者六十人,辭服,遣守珍覆問,悉辦理出之。
徙真定、保、趙等州駐泊都監,邕、桂等十州安撫都監。
從曹克明降撫水州蠻,築二栅以扼其要。
天禧初,擒盜于青灰山。
累遷西京作坊使、帶禦器械、永興軍兵馬钤轄,徙真定、邠甯路。
為内侍省内侍押班,提點内弓箭軍器庫。
進内園使、右班都知、領端州刺史。
嘗侍仁宗苑中,命乘馬馳射,賞其便習,賜錦袍UJ酒。
卒,贈原州防禦使。
韓守英,字德華,開封祥符人。
初為入内高品,從征河東,數奉诏至石嶺關督戰,取隆州,遷殿頭。
久之,以西頭供奉官擢入内内侍押班,遷副都知。
随王繼恩招安西川,為先鋒,戰于劍門有功,遷西京作坊使、劍門都監。
還,勾當三班院,進入内内侍都知。
曆定州、鎮定高陽關、并代路兵馬钤轄。
契丹圍岢岚軍,守英與钤轄張志言、知府州折惟昌帥所部渡河,抵朔州,以牽賊勢。
遂破狼水砦,俘數百人,獲馬牛羊铠甲以數萬計,賊為解去。
賜錦袍、金帶。
俄領會州刺史,解都知。
再遷昭宣使,複領三班。
出為鄜延路都钤轄,徙并代路。
建言:“本路宿兵多,百姓困于飛挽,今幸邊鄙無事,請留騎軍千,餘人悉徙内地。
”真宗曰:“邊臣能體朝廷恤民之意,宜诏諸路視此行之。
” 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勾當皇城司,為趙德明官告使。
曆宣政、宣慶二使,内侍左班都知,領獎州團練使、雅州防禦使,入内都知,管勾修國史。
書成,進景福殿使,又為延福宮使、入内都知,複提舉諸司庫務。
卒贈定國軍節度觀察留後。
藍繼宗,字承祖,廣州南海人。
事劉鋹為宦者,歸朝,年十二,遷為中黃門。
從征太原,傳诏營陳間,多稱旨。
秦州并邊有大、小洛門砦,自唐末陷西羌。
雍熙中,溫仲舒谕酋豪使獻其地,徒衆渭北。
言者以為生事,請罷仲舒。
太宗遣繼宗往按視,還奏二砦據要害,産良木,不可棄。
帝悅,複使繼宗勞賜仲舒。
累遷西京作坊副使、勾當内東門。
元德太後、章穆皇後葬,為按行園陵使。
車駕北征,勾當留司、皇城司。
車駕谒諸陵,近陵舊乏水,繼宗疏泉陵下,百司從官皆取以濟。
擢入内副都知,為天書扶侍都監。
诏與李神祐第東封扈從内臣之勞,而入内供奉官範守遜等訴其不公,罷都知。
祀汾脽,複為天書扶侍都監,再遷東染院使。
明年,領會州刺史,進崇儀使、勾當皇城司。
修玉清昭應宮,與劉承珪典工作。
宮成,遷洛苑使、高州團練使,充都監。
坐章穆皇後陵隧墊,貶如京使。
典修景靈宮,進南作坊使,複修會靈、祥源觀。
車駕幸亳州,管勾留司、大内公事,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勾當三班院,修國史院。
為趙德明加恩使,德明與繼宗射,繼宗每發必中,德明遺以所乘名馬。
為内侍省右班都知,遷入内都知。
仁宗即位,遷左骐骥使、忠州防禦使、永定陵修奉钤轄。
曆昭宣、宣政、宣慶使。
累上章求緻仕,特免入朝拜舞及從行幸。
頃之,複固請罷都知,以景福殿使、邕州觀察使家居養疾。
卒,贈安德軍節度使,谥僖靖。
繼宗事四朝,謙謹自持,每領職未久,辄請罷。
家有園池,退朝即亟歸,同列或留之,繼宗曰:“我欲歸種花卉、弄遊魚為樂爾。
”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間至繼宗,授者才三人。
養子元用、元震。
元用終左藏庫使、梓州觀察使。
元震以兄蔭補入内黃門,轉高班,給事明肅太後。
禁中夜火,後擁仁宗登西華門,左右未集,元震獨傳呼宿衛,以功遷高品。
為三陵都監,條列防守法,其後諸陵以為式。
曆群牧都監,監三館秘閣,積官皇城使。
累遷入内副都知、忠州防禦使。
仙韶院火,元震救護,火以時息。
诏褒之,賜襲衣、金帶。
卒,贈鎮海軍留後。
元震養子五人,不畜閹子。
張惟吉,字佑之,開封人。
初補入内黃門,遷殿頭、高陽關路走馬承受公事。
護塞滑州天台埽役,遷西頭供奉官,監在京榷貨務。
知嘉州張約以贓敗,诏與禦史王轸往劾其獄。
還,領内東門司,為修奉章獻、章懿太後二陵承受。
時議複用李谘榷茶算缗法,乃以惟吉為内殿崇班,複監榷貨務。
凡内侍領内東門,次遷勾當禦藥院,而惟吉才進官,衆以為薄,惟吉欣然就職。
再期,以羨餘遷承制。
為趙元昊官告使,還,言元昊驕僭,勢必叛,請預饬邊備。
及元昊寇延州,遣按視鄜延、環慶兩路器甲,并訪攻守利害。
敵既退,夏竦、韓琦謀自鄜延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