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
關燈
小
中
大
○窦神寶王仁睿王繼恩李神福弟神祐劉承規閻承翰秦翰周懷政張崇貴張繼能衛紹欽石知颙孫全彬鄧守恩
宋世待宦者甚嚴。
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給事不過五十人,宦寺中年方許養子為後。
又诏臣僚家毋私蓄閹人,民間有閹童孺為貨鬻者論死。
去唐未遠,有所懲也。
厥後,太宗卻宰相之請,不授王繼恩宣徽;真宗欲以劉承規為節度使,宰相持不可而止。
中更主幼母後聽政者凡三朝,在于前代,豈非宦者用事之秋乎!祖宗之法嚴,宰相之權重,貂珰有懷奸慝,旋踵屏除,君臣相與防微杜漸之慮深矣。
然而宣政間童貫、梁師成之禍,亦豈細哉!南渡苗、劉之逆,亦宦者所激也。
《坊記》曰:“君子之道,辟則坊與!大為之坊,民猶逾之。
”可不戒哉!作《宦者傳》。
窦神寶,父思俨,五代時為内侍,宋初皇城使。
兄神興,左領軍衛大将軍緻仕。
神寶初為黃門,太平興國中,從征太原,擐甲登城,中流矢,稍遷入内高品,監并州戍兵。
屢出襲賊,前後破砦三十六,斬千餘級,大獲铠甲、牛馬、橐駝,因築三砦。
诏褒之。
九年,命與尹憲屯夏州,時岌伽羅膩等十四族久叛,神寶率兵大破之,焚其廬帳,斬千餘級,虜獲甚衆。
雍熙中,朝廷遣使綏、宥、麟、府州,募邊部願攻契丹者,賜以金帛。
神寶上言:“狼子野心,由此或生邊隙。
”乃止。
俄轉殿頭高品。
淳化中,使河東,閱視堡栅兵騎。
慕容德豐自邢台徙延州,未至郡,诏神寶乘傳權州事。
環州近邊内擾,與陳德玄讨之,破牛家族二十八部,且規度通遠入靈武路,就命環慶同駐泊。
牛家族複結衆叛,又破之,殲餘黨于極泉鎮,獲其渠帥九人。
西戎寇鄜,以援之之勞,遷供奉官,與田紹斌部送靈州刍糧,即命駐泊。
李繼遷入寇,與慕容德豐襲破其堡砦,焚帳幕,獲人畜數萬計。
連诏嘉獎,遷内殿崇班。
至道初,繼遷再寇靈武,神寶遣人間道告急阙下。
賊圍之歲餘,地震二百餘日,城中糧糗皆竭,潛遣人市籴河外,宵運以入。
間出兵擊賊,賊引去,以功拜西京作坊副使。
又命于浦洛河、清遠軍援刍糧,與楊允恭議造小車三千,運糧至環州。
三年,遷西京左藏庫副使。
出使靈武,還,奏對稱旨,面授供備庫使。
鹹平中出為高陽關钤轄,徙貝、冀巡檢。
會原州野狸族三千餘衆徙帳于順成谷,大蟲堪與熟魏族接戰,诏神寶和洽之,至則定其經界,遣悉還舊地。
入為内侍右班副都知。
真宗朝陵,留與劉承珪同掌大内事。
大中祥符初,勾當三班院,又掌諸王宮事。
遷西京左藏庫使、領密州刺史兼掌往來國信。
神寶莅職精恪,性吝啬,畜貨钜萬。
天禧初,以皇城使罷内職。
三年,卒,年七十一。
錄其子守志為入内供奉官。
王仁睿,不知何許人。
年十餘歲,事太宗于晉邸,服勤左右,甚淳謹。
及即位,宣傳指揮頗稱旨。
曆入内小底都知、洛苑副使。
命典宮闱出納之命,最居親近。
嘗與柴禹錫等發秦邸陰事。
雍熙四年被疾,遣太醫診視。
卒,年四十一,特贈内侍省内侍。
國朝以來,内侍都知、押班不領他職。
淳化、至道後,皆内殿崇班以上兼充,多至諸司使,有領觀察使者,沒皆有贈官,官給葬事。
舊制,内侍人許養一子,以充繼嗣。
開寶四年,以其争财起訟,诏自今滿三十無養父者,始聽養子,仍以其名上宣徽院,違者準前诏抵死。
鹹平中,徐志通為溫、台等州巡檢,坐取李歡男四人為假子,又縱卒略民家小兒,緻其母抱兒投海死,決杖配掃灑班,複申前诏以戒厲之。
王繼恩,陝州陝人。
周顯德中為内班高品。
初養于張氏,名德鈞。
開寶中求複本宗,太祖召見,許之,因賜名焉。
累為内侍行首。
會讨江南,與窦神興等部禁兵及戰船抵采石。
九年春,改裡面内班小底都知,賜金紫。
十月,加武德使。
太祖崩,副杜彥圭案行陵地,尋充永昌陵使。
太平興國三年,遷宮苑使。
久之,領河州刺史,掌軍器弓槍庫。
雍熙中,王師克雲、朔,命繼恩率師屯易州,又為天雄軍駐泊都監。
自岐溝關、君子館敗績之後,河朔諸路為契丹所擾,城壘多圮。
四年,诏繼恩與翟守素、田仁朗、郭延濬分路按行增築之。
及遣将北伐,又為排陣都監,屯中山,改皇城使。
端拱初,領本州團練使,又為鎮、定、高陽關三路排陣钤轄。
淳化初,賜甲第一區。
五年,加昭宣使,勾當皇城司。
李順亂成都,命為劍南兩川招安使,率兵讨之。
軍事委其制置,不從中覆。
管内諸州系囚,非十惡正贓,悉得以便宜決遣。
二月,命馬步軍都軍頭王杲趣劍門、崇儀使尹元由峽路分遣讨賊,并受繼恩節度。
诏前軍所至,其賊黨敢抗王師者,即須殺戮;如本非同惡,受制兇徒,先被脅從今能歸順者,悉釋其罪。
四月,繼恩由小劍門路入研石砦破賊,斬首五百級,逐北過青強嶺,平劍州,進破賊五千于柳池驿,斬千六百級,賊衆望風奔走,殺戮溺死者不可勝計。
又克阆、綿二州。
五月,至成都,破賊十萬餘,斬首三萬級,獲順及铠甲、僭僞服用甚衆。
朝議賞功,中書欲除宣徽使。
太宗曰:“朕讀前代史書,不欲令宦官預政事。
宣徽使,執政之漸也,止可授以他官。
”宰相力言繼恩有大功,非此任無足以為賞典。
上怒,深責相臣,命學士張洎、錢若水議别立宣政使,序位昭宣使上以授之。
進領順州防禦使。
繼恩握重兵,久留成都,轉饷不給,專以宴飲為務。
每出入,前後奏音樂。
又令騎兵執博局棋枰自随,威振郡縣。
仆使輩用事恣橫,縱所部剽掠子女金帛,軍士亦無鬥志。
餘賊迸伏山谷間,州縣有複陷者。
太宗知之,乃命入内押班衛紹欽同領其事。
又遣樞密直學士張鑒、西京作坊副使馮守規乘傳督其捕賊。
議分減師徒出蜀境,以便糧運。
高品王文壽者,隸繼恩麾下,繼恩遣領虎翼卒二千,分遂州路追讨。
文壽禦下嚴急,士卒皆怨。
一夕卧帳中,指揮使張嶙遣卒排闼入,斬文壽首以出。
會夜昏黑,嶙猶疑其非,然炬照之,曰:“是也。
”時嘉州賊帥張餘有衆萬餘,嶙即以所部與之合,賊勢甚盛。
初奏至,太宗欲盡誅軍人妻子,近臣或請勿殺,悉索營中書,遣帥招撫,谕以釋罪,親屬皆全,必自引來歸,因可破賊。
上然之,令巡檢程道符谕旨。
亡卒斬嶙,函首送繼恩,皆自拔來歸。
因使為鄉導擊賊,悉平之。
至道二年春,布衣韓拱辰詣阙上言:“繼恩有平賊大功,當秉機務,今止得防禦使,賞甚薄,無以慰中外之望。
”上大怒,以拱辰惑衆,杖脊黥面配崖州。
俄召繼恩。
太宗崩,命與李神福按行山陵,加領桂州觀察使。
繼恩初事太祖,特承恩顧。
及崩夕,太宗在南府,繼恩中夜馳詣府邸,請太宗入,太宗忠之,自是寵遇莫比。
喜結黨邀名譽,乘間或敢言薦外朝臣,由是士大夫之輕薄好進者從之交往,每以多寶院僧舍為期。
有潘阆者能詩詠,賣藥京師,繼恩薦之,召見,賜進士第。
尋察其狂妄,追還诏書。
及真宗初,繼恩益豪橫,頗欺罔,漏洩機事,與參知政事李昌齡緘題往來,多請托,至有連宮禁者。
素與胡旦善,時将加恩,密诿其為褒辭。
又士人詩頌盈門。
上惡其朋結,黜為右監門衛将軍、均州安置,籍沒赀産,多得蜀土僭拟之物。
昌齡責忠武軍節度行軍司馬,旦削籍,長流尋州。
诏中外臣僚曾與繼恩交識及通書尺者,一切不問。
鹹平二年,卒于貶所,遣使将其家屬還京師,假官舍處之。
四年,聽歸葬。
大中祥符三年,特诏追複官爵,以白金千兩賜其家。
子懷珪,轉入内高班。
李神福,開封人。
父繼美,仕後唐為内侍,顯德初為禦廚都監。
時内臣止以服色為貴,太祖特賜紫,後至右領軍衛将軍。
神福少給事晉王府,謹恪解上意,未嘗少怠。
太宗即位,授入内高品。
從征太原,攻城之際,往來梯沖間宣傳诏命,即行在
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給事不過五十人,宦寺中年方許養子為後。
又诏臣僚家毋私蓄閹人,民間有閹童孺為貨鬻者論死。
去唐未遠,有所懲也。
厥後,太宗卻宰相之請,不授王繼恩宣徽;真宗欲以劉承規為節度使,宰相持不可而止。
中更主幼母後聽政者凡三朝,在于前代,豈非宦者用事之秋乎!祖宗之法嚴,宰相之權重,貂珰有懷奸慝,旋踵屏除,君臣相與防微杜漸之慮深矣。
然而宣政間童貫、梁師成之禍,亦豈細哉!南渡苗、劉之逆,亦宦者所激也。
《坊記》曰:“君子之道,辟則坊與!大為之坊,民猶逾之。
”可不戒哉!作《宦者傳》。
窦神寶,父思俨,五代時為内侍,宋初皇城使。
兄神興,左領軍衛大将軍緻仕。
神寶初為黃門,太平興國中,從征太原,擐甲登城,中流矢,稍遷入内高品,監并州戍兵。
屢出襲賊,前後破砦三十六,斬千餘級,大獲铠甲、牛馬、橐駝,因築三砦。
诏褒之。
九年,命與尹憲屯夏州,時岌伽羅膩等十四族久叛,神寶率兵大破之,焚其廬帳,斬千餘級,虜獲甚衆。
雍熙中,朝廷遣使綏、宥、麟、府州,募邊部願攻契丹者,賜以金帛。
神寶上言:“狼子野心,由此或生邊隙。
”乃止。
俄轉殿頭高品。
淳化中,使河東,閱視堡栅兵騎。
慕容德豐自邢台徙延州,未至郡,诏神寶乘傳權州事。
環州近邊内擾,與陳德玄讨之,破牛家族二十八部,且規度通遠入靈武路,就命環慶同駐泊。
牛家族複結衆叛,又破之,殲餘黨于極泉鎮,獲其渠帥九人。
西戎寇鄜,以援之之勞,遷供奉官,與田紹斌部送靈州刍糧,即命駐泊。
李繼遷入寇,與慕容德豐襲破其堡砦,焚帳幕,獲人畜數萬計。
連诏嘉獎,遷内殿崇班。
至道初,繼遷再寇靈武,神寶遣人間道告急阙下。
賊圍之歲餘,地震二百餘日,城中糧糗皆竭,潛遣人市籴河外,宵運以入。
間出兵擊賊,賊引去,以功拜西京作坊副使。
又命于浦洛河、清遠軍援刍糧,與楊允恭議造小車三千,運糧至環州。
三年,遷西京左藏庫副使。
出使靈武,還,奏對稱旨,面授供備庫使。
鹹平中出為高陽關钤轄,徙貝、冀巡檢。
會原州野狸族三千餘衆徙帳于順成谷,大蟲堪與熟魏族接戰,诏神寶和洽之,至則定其經界,遣悉還舊地。
入為内侍右班副都知。
真宗朝陵,留與劉承珪同掌大内事。
大中祥符初,勾當三班院,又掌諸王宮事。
遷西京左藏庫使、領密州刺史兼掌往來國信。
神寶莅職精恪,性吝啬,畜貨钜萬。
天禧初,以皇城使罷内職。
三年,卒,年七十一。
錄其子守志為入内供奉官。
王仁睿,不知何許人。
年十餘歲,事太宗于晉邸,服勤左右,甚淳謹。
及即位,宣傳指揮頗稱旨。
曆入内小底都知、洛苑副使。
命典宮闱出納之命,最居親近。
嘗與柴禹錫等發秦邸陰事。
雍熙四年被疾,遣太醫診視。
卒,年四十一,特贈内侍省内侍。
國朝以來,内侍都知、押班不領他職。
淳化、至道後,皆内殿崇班以上兼充,多至諸司使,有領觀察使者,沒皆有贈官,官給葬事。
舊制,内侍人許養一子,以充繼嗣。
開寶四年,以其争财起訟,诏自今滿三十無養父者,始聽養子,仍以其名上宣徽院,違者準前诏抵死。
鹹平中,徐志通為溫、台等州巡檢,坐取李歡男四人為假子,又縱卒略民家小兒,緻其母抱兒投海死,決杖配掃灑班,複申前诏以戒厲之。
王繼恩,陝州陝人。
周顯德中為内班高品。
初養于張氏,名德鈞。
開寶中求複本宗,太祖召見,許之,因賜名焉。
累為内侍行首。
會讨江南,與窦神興等部禁兵及戰船抵采石。
九年春,改裡面内班小底都知,賜金紫。
十月,加武德使。
太祖崩,副杜彥圭案行陵地,尋充永昌陵使。
太平興國三年,遷宮苑使。
久之,領河州刺史,掌軍器弓槍庫。
雍熙中,王師克雲、朔,命繼恩率師屯易州,又為天雄軍駐泊都監。
自岐溝關、君子館敗績之後,河朔諸路為契丹所擾,城壘多圮。
四年,诏繼恩與翟守素、田仁朗、郭延濬分路按行增築之。
及遣将北伐,又為排陣都監,屯中山,改皇城使。
端拱初,領本州團練使,又為鎮、定、高陽關三路排陣钤轄。
淳化初,賜甲第一區。
五年,加昭宣使,勾當皇城司。
李順亂成都,命為劍南兩川招安使,率兵讨之。
軍事委其制置,不從中覆。
管内諸州系囚,非十惡正贓,悉得以便宜決遣。
二月,命馬步軍都軍頭王杲趣劍門、崇儀使尹元由峽路分遣讨賊,并受繼恩節度。
诏前軍所至,其賊黨敢抗王師者,即須殺戮;如本非同惡,受制兇徒,先被脅從今能歸順者,悉釋其罪。
四月,繼恩由小劍門路入研石砦破賊,斬首五百級,逐北過青強嶺,平劍州,進破賊五千于柳池驿,斬千六百級,賊衆望風奔走,殺戮溺死者不可勝計。
又克阆、綿二州。
五月,至成都,破賊十萬餘,斬首三萬級,獲順及铠甲、僭僞服用甚衆。
朝議賞功,中書欲除宣徽使。
太宗曰:“朕讀前代史書,不欲令宦官預政事。
宣徽使,執政之漸也,止可授以他官。
”宰相力言繼恩有大功,非此任無足以為賞典。
上怒,深責相臣,命學士張洎、錢若水議别立宣政使,序位昭宣使上以授之。
進領順州防禦使。
繼恩握重兵,久留成都,轉饷不給,專以宴飲為務。
每出入,前後奏音樂。
又令騎兵執博局棋枰自随,威振郡縣。
仆使輩用事恣橫,縱所部剽掠子女金帛,軍士亦無鬥志。
餘賊迸伏山谷間,州縣有複陷者。
太宗知之,乃命入内押班衛紹欽同領其事。
又遣樞密直學士張鑒、西京作坊副使馮守規乘傳督其捕賊。
議分減師徒出蜀境,以便糧運。
高品王文壽者,隸繼恩麾下,繼恩遣領虎翼卒二千,分遂州路追讨。
文壽禦下嚴急,士卒皆怨。
一夕卧帳中,指揮使張嶙遣卒排闼入,斬文壽首以出。
會夜昏黑,嶙猶疑其非,然炬照之,曰:“是也。
”時嘉州賊帥張餘有衆萬餘,嶙即以所部與之合,賊勢甚盛。
初奏至,太宗欲盡誅軍人妻子,近臣或請勿殺,悉索營中書,遣帥招撫,谕以釋罪,親屬皆全,必自引來歸,因可破賊。
上然之,令巡檢程道符谕旨。
亡卒斬嶙,函首送繼恩,皆自拔來歸。
因使為鄉導擊賊,悉平之。
至道二年春,布衣韓拱辰詣阙上言:“繼恩有平賊大功,當秉機務,今止得防禦使,賞甚薄,無以慰中外之望。
”上大怒,以拱辰惑衆,杖脊黥面配崖州。
俄召繼恩。
太宗崩,命與李神福按行山陵,加領桂州觀察使。
繼恩初事太祖,特承恩顧。
及崩夕,太宗在南府,繼恩中夜馳詣府邸,請太宗入,太宗忠之,自是寵遇莫比。
喜結黨邀名譽,乘間或敢言薦外朝臣,由是士大夫之輕薄好進者從之交往,每以多寶院僧舍為期。
有潘阆者能詩詠,賣藥京師,繼恩薦之,召見,賜進士第。
尋察其狂妄,追還诏書。
及真宗初,繼恩益豪橫,頗欺罔,漏洩機事,與參知政事李昌齡緘題往來,多請托,至有連宮禁者。
素與胡旦善,時将加恩,密诿其為褒辭。
又士人詩頌盈門。
上惡其朋結,黜為右監門衛将軍、均州安置,籍沒赀産,多得蜀土僭拟之物。
昌齡責忠武軍節度行軍司馬,旦削籍,長流尋州。
诏中外臣僚曾與繼恩交識及通書尺者,一切不問。
鹹平二年,卒于貶所,遣使将其家屬還京師,假官舍處之。
四年,聽歸葬。
大中祥符三年,特诏追複官爵,以白金千兩賜其家。
子懷珪,轉入内高班。
李神福,開封人。
父繼美,仕後唐為内侍,顯德初為禦廚都監。
時内臣止以服色為貴,太祖特賜紫,後至右領軍衛将軍。
神福少給事晉王府,謹恪解上意,未嘗少怠。
太宗即位,授入内高品。
從征太原,攻城之際,往來梯沖間宣傳诏命,即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