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

關燈
所遷殿頭。

    太平興國六年,擢入内高品押班,遷副都知、勾當翰林司,轉入内内班都知。

    兼勾當祗候内品班。

    淳化四年,遷崇儀副使、勾當皇城司。

    屬初易黃門之号,轉入内黃門都知,俄加宮苑使。

    太宗好筆劄,神福每侍側,多獲别本之賜。

    及不豫,神福朝夕左右,躬侍藥膳。

     真宗即位,遷皇城使、内侍省入内内侍都知,領恩州團練使、勾當永熙陵行宮事。

    時模寫太宗聖容,以神福立侍。

    未幾,求罷都知,加昭宣使、勾當皇城司,賜第宮城側,遣修内工為葺之。

    鹹平二年秋,閱兵東郊,以神福為大内都部署。

    是冬,幸大名,與王繼英并為行宮使。

    四年,勾當三班,部修含光殿,賜赉甚優。

    景德初,兼領親王諸宮使。

    三年,改宣政使。

    從谒諸陵,複為行宮使。

    進幸西京,賜酺,命神福主其事。

     大中祥符初,天書降夕,神福與劉承珪、鄧永遷、李神祐、石知颙、張景宗、藍繼宗同直禁中,賜以器币、缗錢。

    京師酺會,又令神福與白文肇、閻承翰同典之。

    是歲封泰山,與曹利用同經度行宮道路。

    及車駕進發,又為行宮使。

    禮畢,授宣慶使,領昭州防禦使,整肅禁衛。

    先是,諸司使止于宣政,故特置使額以寵之。

    三年,卒,年六十四。

    贈潤州觀察使。

     神福性恭願和易,每為衛紹欽所诟罵,皆引避不校。

    在禁闼五十年,稱為長者。

    然久掌三班,無規制,遠近失叙,有請托者不能拒之,人譏其所守。

    子懷斌、懷赟。

    弟神祐。

     神祐,初以父任授殿頭高品。

    太祖将納孝章皇後,命神祐奉聘禮于華州。

    乾德五年,征太原,負禦寶從行。

    開寶二年,又從征太原,時有诏緣邊和市軍儲,車駕在潞州聞之,且慮擾民,令神祐馳驿止之。

    時诏下已五日,神祐一夕而及晉陽。

    一日,甲士既陣,賊潛縱火焚梯沖,亟命神祐部衛兵為援,斬賊甚衆,餘悉潰去。

    王師伐廣州,随軍賞給。

    劉鋹平,先部帑藏之物赴京師。

    及土寇周瓊等叛,又副尹崇珂讨平之。

    六年,随曹彬南征。

    克關城,擒僞将朱令赟,命神祐馳入獻捷書,賜錦袍、金帶。

      太宗即位,遷南作坊副使。

    錢俶歸朝,命神祐往按府藏之積。

    再征太原,領工徒千人随駕,以備繕完甲兵。

    劉繼元表納降款,太宗陳儀衛城北台以受之,繼元移時未至,神祐馳單騎入城,俄頃,引繼元至。

    及北伐燕薊,命與劉廷翰統精騎為大陣之援。

    車駕還,又令率兵屯定州以備契丹。

    太平興國六年,滑州治河防,材葦未具,命神祐馳往垣曲,伐薪蒸四百萬以濟其用。

    七年,契丹寇邊,命領兵屯瀛州,俄改崇儀使,提點左右藏庫,遷洛苑使。

    至道初,西鄙不甯,命為靈、環排陣都監,率衆至烏白池而還。

    俄駐永興,複護糧運抵朔方。

     真宗嗣位,轉内園使、邠州都監。

    車駕北巡,改天雄軍都監、子城内巡檢。

    時北兵充斥,道途阻塞,命神祐單騎谕密旨于諸将。

    敵騎數百忽至,神祐乃周麾而呼,若召伏兵,敵懼而逃,遂達其命。

    俄充邢州排陣都監,勾當西八作司。

    景德初,上幸澶州,領随駕壕砦。

     三年,遷入内都知。

    從東封還,遷南作坊使。

    時内侍将遷秩,有扈從升山、不升山或不預從祀者,令神祐第其勤狀,上親閱而叙遷之。

    有範守遜、皇甫文、史崇貴、張延訓等,皆嘗有譴累而互陳勞效,且言神祐等品第非當,泣訴于上,止而複來者數四。

    守遜等先改内常侍,上怒,悉停其官。

    神祐洎石知颙、副都知張景宗、藍繼宗并坐削職。

    尋掌禦廚七年,卒,年六十六。

    大中祥符六年,錄其孫永和為三班奉職。

    神祐性謹願,曉音律,頗好篇詠。

      子懷岊,太宗時嘗請為道士,後複内侍。

    多屯邊郡,常持大鐵鞭以鬥賊,屢中流矢,至供奉官。

    懷俨為内殿崇班。

     劉承規,字大方,楚州山陽人。

    父延韬,内班都知。

    承規,建隆中補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

    時泉帥陳洪進歸朝,遣承規疾置封其府庫。

    會土民嘯聚為寇,承規與知州喬維嶽率兵讨定之。

    太平興國四年,命與内衣庫使張紹勍等六人率師屯定州,以備契丹,又護滑州決河。

    雍熙中,勾當内藏庫兼皇城司,出為鄜延路排陣都監,改崇儀使,遷洛苑使。

    至道中,與周瑩同簽書提點樞密、宣徽諸房公事,仍加六宅使。

    承規懇辭,帝雖不許而嘉其退讓。

      真宗立,瑩為宣徽使,以承規領勝州刺史、簽書宣徽院公事。

    尋讓宣徽之務,加莊宅使。

    鹹平三年,遷北作坊使。

    時邊境未甯,議修天雄軍城壘,命承規乘傳經畫,又命提舉内東、崇政殿等諸門,遷宮苑使。

    上詢承規西事,請益環州木波鎮戍兵,以為諸路之援,從之。

    俄兼勾當群牧司。

     景德二年,與李允則使河間,按視嘗經戰陣等處将卒之勞。

    是歲,置官提舉京師諸司庫務,以承規領之。

    所創局署,多所規制。

    改皇城使。

    與林特、李溥議更茶法。

    四年,三司上言新課增羨,承規以勞加領昭州團練使。

     大中祥符初,議封泰山,以掌發運使遷昭宣使、長州防禦使。

    會修玉清昭應宮,以承規為副使。

    祀汾陰,複命督運。

    議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陸則山險,具舟則湍悍,承規決議水運,凡百供應,悉安流而達。

    自朝陵、東封及是皆留掌大内。

    禮成,當進秩,表求休緻,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詩賜之。

    拜宣政使、應州觀察使。

     五年,以疾求緻仕。

    修宮使丁謂言承規領宮職,藉其督轄,望勿許所請,第優賜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寵之,班在客省使上。

    仍改新州觀察使,上作歌以賜。

    承規以廉使月禀歸于有司,手诏褒美,複定殿使奉以給之。

    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義,改珪為規。

    疾甚,請解務還私第,聽之。

    仍許皇城常務上印日,内藏庫有創制,就取商度。

    又再表求罷,官檢校太傅、左騎衛上将軍、安遠軍節度觀察留後緻仕。

    七月卒,年六十四。

    廢朝,贈左衛上将軍、鎮江軍節度,谥曰忠肅。

     承規事三朝,以精力聞,樂較簿領,孜孜無倦。

    自掌内藏僅三十年,檢察精密,動著條式。

    又制定權衡法,語在《律曆志》。

    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

    上崇瑞命,修祠祀,飾宮觀,承規悉預聞。

    作玉清昭應宮,尤為精麗。

    屋室有少不中程,雖金碧已具,必毀而更造,有司不敢計所費。

    二聖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側。

    承規遇事亦或寬恕,鑄錢工常訴本監前後盜銅瘗地數千斤,承規佯為不納,因密遣人發取還官,不問其罪。

    鹹平中,朱昂、杜鎬編次館閱書籍,錢若水修祖宗實錄,其後修《冊府元龜》、國史及編著雠校之事,承規悉典領之。

    頗好儒學,喜聚書,間接文士質訪故實,其有名于朝者多見禮待,或密為延薦。

      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務為念,遺奏求免贈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與鴻胪典喪,親為祭文。

    玉清昭應宮成,加贈侍中,遣内侍鄧守恩就墓告祭。

    子從願,為西染院使。

     閻承翰,真定人。

    周顯德中為内侍。

    入宋事太祖,以謹願稱。

    太宗時擢為殿頭高品,稍遷内侍供奉官、内殿崇班。

    先是,八作司材木頗有隐弊,承翰建議于都城西置事材場,治材以給之。

    雍熙中,知廣州徐休複奏轉運使王延範不軌狀,遣承翰馳往同逮捕下獄,就鞫之,考掠過苦,延範遂坐誅。

    李順亂蜀,命為川峽招安都監。

    賊平,授西京作坊副使。

    會增募金吾兵,以承翰及劉承蘊分充左右金吾都監兼街仗司事。

    俄罷之。

     真宗即位,改西京作坊使、内侍左班副都知。

    鹹平三年,河決郓州王陵埽,遣承翰護塞。

    時議徙郓州以避河患,又诏承翰與工部郎中陳若拙乘傳規度,徙于舊治之東南。

    五年,入内都知韓守英為鎮、定、高陽關三路排陣都钤轄,上以其素無執守,議别擇人,因謂宰相曰:“承翰雖無武勇,然涖事勤恪。

    ”乃令代守英。

    時中山屯兵甚衆,艱于飛挽,承翰請鑿渠,計引唐河水自嘉山至定州三十二裡,又至蒲陰東六十二裡,合沙河經邊吳泊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