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
關燈
小
中
大
河以濟饋運,亦可旁為方田,上嘉而從之。
渠成,人以為便,優诏褒之。
景德初,契丹謀寇順安軍,承翰奉诏發雄、霸精兵,與荊嗣、張延同築壘禦之,俄又遣詣德清軍規度重修城壘。
車駕北征,承翰先在澶州北城,奏契丹兵在近,請不度河,上不聽,促駕度浮橋。
二年,加領廉州刺史,勾當群牧司,多條上馬政,遂兼群牧副使。
時契丹結好,始置國信司主交聘之事,以承翰領之,多所規置。
大中祥符初,改西京左藏庫使,充夏州趙德明加恩官告使。
還,請于浦洛河置館,以待夏台進奉使,上以荒夐勞役,不許。
四年,遷内園使、左班都知,領獎州團練使。
有西京左藏庫副使趙守倫久典廄牧,至是又掌估馬,與承翰聯職任,雖素為姻家,然不相得,遂各訟訴,并付禦史台。
承翰坐擅用群牧司錢,當贖金三十斤;守倫坐違制移估馬司,當免所居官;典吏當杖脊。
诏寬其罰:承翰贖金十斤,守倫贖金二十斤,典吏亦降從杖。
群牧都監張繼能、判官陳越田?、勾當骐骥院楊保用、估馬楊繼凝皆釋之,制置使陳堯叟特免按問。
六年,上制《内侍箴》賜之,承翰表請刻石省中。
明年,建應天府為南京,作鴻慶宮,設太祖、太宗像,遣承翰自京奉往。
授南作坊使、入内都知。
未幾,卒,年六十八。
贈懷州防禦使。
承翰性剛強,所至過于檢察,乏和懿之譽。
子文應,西京左藏庫使。
秦翰,字仲文,真定獲鹿人。
十三為黃門,開寶中遷高品。
太平興國四年,崔彥進領衆數萬擊契丹,翰為都監,以善戰聞。
太宗因加賞異,謂可屬任。
雍熙中,出為瀛州駐泊,仍管先鋒事,遷入内殿頭高品、鎮、定、高陽關三路排陣都監。
淳化四年,補入内押班。
趙保忠叛,命李繼隆率師問罪,翰監護其軍。
次延州,翰慮保忠遁逸,即乘驿先往,矯诏安撫以緩其陰計。
王師至,翰又諷保忠以地主之禮郊迎,因并驅而出,保忠遂就擒,以功加崇儀副使。
至道初,為靈、環、慶州、清遠軍四路都監。
真宗即位,加洛苑使、入内副都知。
鹹平中,河朔用兵,以為鎮、定、高陽關排陣都監,敗契丹于莫州東,追斬數萬,盡奪所掠老幼。
诏褒之,徙定州行營钤轄。
王均之亂,為川峽招安巡檢使。
時上官正與石普不協,翰恐生事,為曉譬和解之。
親督衆擊賊,中流矢不卻,五戰五捷,遂克益州,上手劄勞問。
翼日,進至廣都,斬首千餘級,獲馬數千匹。
歸朝,遷内園使,領恩州刺史。
出為鎮、定、高陽關前陣钤轄,又徙後陣。
破契丹二萬衆于威虜軍西,俘其鐵林大将等十五人。
又為邠甯、泾原路钤轄兼安撫都監,率所部按行山外,召戎落酋帥,谕以恩信,凡三千餘帳相率内附。
未幾,康奴族拒命,翰與陳興、許均深入擊之,斬級數千,焚其廬帳,獲牛馬甚衆。
複與陳興、曹玮襲殺童埋軍主于武延鹹泊川。
诏書加獎,賜錦袍、金帶、白金五百兩、帛五百匹。
景德初,車駕将北巡,先遣翰乘傳往澶、魏裁制兵要,許便宜從事。
俄充邢洺路钤轄,與大軍會德清軍,張掎角之勢。
又召為駕前西面排陣钤轄,管勾大陣。
翰即督衆環城浚溝洫以拒契丹。
功畢,契丹兵果暴至,翰不脫甲胄七十餘日,契丹乞和,凱旋,留泊澶州。
月餘,令率所部兵還京師,加宮苑使、入内都知。
出為泾、原、儀、渭钤轄。
先是,西鄙無藩籬之蔽,翰規度要害,鑿巨塹,計工三十萬,役卒數年而成,不煩于民。
就遷皇城使、入内都知。
以翰在邊久,宣力勤盡,特置是名以寵異焉。
翰表讓,不聽。
大中祥符初,求從東封,手诏谕以西垂委任之異。
改昭宣使,又為群牧副使,祀汾陰。
是歲,夏州屬戶有擾境上者,即日遣翰往脽上按視,遍巡邊部。
及翰至,事甯,複還扈從,凡行在諸司細務,悉令裁決,不須中覆。
禮畢,加領平州團練使,奉祀毫州,掌如汾陰。
八年,營葺大内,诏翰參領其事。
閏六月,暴卒于内庭之廨,年六十四。
上甚悼惜,為之泣下。
贈貝州觀察使,赙襚加等。
修内畢,诏遣使以襲衣、金帶賜其家。
翰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
前後戰鬥,身被四十九創。
李繼遷之未賓也,翰因使常出入其帳中,無疑間,嘗白太宗言:“臣一内官不足惜,願手刺此賊,死無所恨。
”太宗深嘉其忠。
翰性溫良謙謹,接人以誠信,群帥有剛狠不和者,翰皆得其歡心。
輕财好施,與将士同休戚,能得衆心,皆樂為用。
其殁也,禁旅有泣下者。
九年,重贈彰國軍節度,诏楊億撰碑文,億以其不蓄财,表辭所贽物,雖朝廷不許,而時論美之。
子懷志,内殿崇班。
周懷政,并州人。
父紹忠,以黃門事太宗,從征河東,得懷政于亂屍間,養為子。
給事禁中,累至入内高品。
大中祥符初,真宗東封,命修行宮頓遞。
及奉泰山天書馳驿赴阙,轉殿頭。
天書每出宮,與皇甫繼明并為夾侍。
東封禮成,與内殿崇班康宗元留泰山,修圜台,轉入内西頭供奉官。
祀汾陰,轉東頭。
六年,劉承規卒,擢内殿崇班、入内押班、勾當皇城司。
會朝谒太清宮,與閻承翰等同管勾大内事。
七年,奉天書摹刻于乾元殿,為刻玉都監,又為修兖州景靈宮、太極觀都監,俄遷内殿承制。
是冬,命起居舍人、知制诰盛度為會真宮醮告使,懷政為都監。
還,為玉清昭應宮都監兼掌景靈宮、會靈觀使。
刻玉成,遷如京副使。
九年,建資善堂,以懷政為都監。
壽丘宮觀成,優賜襲衣、金帶,遷崇儀使。
天禧大禮,又為修奉寶冊都監,加領長州刺史,是冬,遷洛苑使。
二年春,遷左藏庫使。
仁宗為皇太子,命為入内副都知、管勾左右春坊,轉左骐骥使。
三年,領英州團練使,加昭宣使。
懷政日侍内廷,權任尤盛,于是附會者頗衆,,往往言事獲從,同列位望居右者,必排抑之。
中外帑庫皆得專取,因多入其家。
性識凡近,酷信妖妄。
有朱能者,本單州團練使田敏厮養,為人兇狡,遂賂懷政親信,得見,因與侍卒姚斌妄談神怿以訹之。
懷政大惑,援能至禦藥使、領階州刺史。
俄于終南山修道觀,與劉益輩造符命,托神言國家休咎,否臧大臣。
時寇準鎮永興,能為巡檢,倚準舊望,欲實其事。
準好勝,喜其附己,多依違之。
朝臣屢言懷政之妄,真宗含忍不斥,然漸疏遠之。
懷政憂懼,時使小黃門自禁中出,詐稱宣召,入内東門,坐别室,久之而還,以欺同類。
會準為相,逾年而罷,懷政愈畏獲譴,不自安。
四年七月,與弟禮賓副使懷信謀潛召客省使楊崇勳、内殿承制楊懷吉、閣門祗候楊懷玉會皇城司,期以二十五日竊發,殺丁謂等,複相寇準,奉真宗為太上皇,傳位太子。
前夕,崇勳、懷吉詣丁謂第密告之,謂即夜偕崇勳、懷吉至曹利用第計議,翌日,利用入奏,真宗怒,命收懷政。
令宣徽北院使曹玮與崇勳于禦藥院鞫訊,具伏。
帝坐承明殿臨問,懷政但祈哀而已,命斬于城西普安寺。
父内殿承制紹忠及懷信并杖配複嶽州,子侄勒停,赀産沒官。
朱能父左武衛将軍緻仕谔、母周氏,罰銅百斤,子守昱、守吉分配邵、蔡、道州。
懷政仆使、親從并杖配海島、遠州,部下使臣貶秩有差。
懷政之未敗也,紹忠嘗诟之曰:“斫頭豎子終累我!”懷信謂之曰:“兄前事必敗,宜早詣上首實,庶獲輕典。
”及其謀亂,又泣拜止之,不聽,故皆得免死。
右街僧錄澄遠以預聞妖詐,決杖黥配郴州。
内供奉官譚元吉、高品王德信、高班胡允則、黃門楊允文與懷政協同妖妄,皆杖配遠州。
入内押班鄭志誠與能書問往還,削兩任,配房州。
入内供奉官石承慶嘗為懷政所召,夜二鼓不下皇城門鑰以待,黃門黃守忠見之,戒門卒勿納,至是言其事,承慶坐削兩任,配宿州。
楊懷玉次日始詣樞密院自陳,責授侍禁、杭州都監。
擢崇勳内客省使、桂州觀察使,懷吉如京使,賜以金帶、金銀。
渠成,人以為便,優诏褒之。
景德初,契丹謀寇順安軍,承翰奉诏發雄、霸精兵,與荊嗣、張延同築壘禦之,俄又遣詣德清軍規度重修城壘。
車駕北征,承翰先在澶州北城,奏契丹兵在近,請不度河,上不聽,促駕度浮橋。
二年,加領廉州刺史,勾當群牧司,多條上馬政,遂兼群牧副使。
時契丹結好,始置國信司主交聘之事,以承翰領之,多所規置。
大中祥符初,改西京左藏庫使,充夏州趙德明加恩官告使。
還,請于浦洛河置館,以待夏台進奉使,上以荒夐勞役,不許。
四年,遷内園使、左班都知,領獎州團練使。
有西京左藏庫副使趙守倫久典廄牧,至是又掌估馬,與承翰聯職任,雖素為姻家,然不相得,遂各訟訴,并付禦史台。
承翰坐擅用群牧司錢,當贖金三十斤;守倫坐違制移估馬司,當免所居官;典吏當杖脊。
诏寬其罰:承翰贖金十斤,守倫贖金二十斤,典吏亦降從杖。
群牧都監張繼能、判官陳越田?、勾當骐骥院楊保用、估馬楊繼凝皆釋之,制置使陳堯叟特免按問。
六年,上制《内侍箴》賜之,承翰表請刻石省中。
明年,建應天府為南京,作鴻慶宮,設太祖、太宗像,遣承翰自京奉往。
授南作坊使、入内都知。
未幾,卒,年六十八。
贈懷州防禦使。
承翰性剛強,所至過于檢察,乏和懿之譽。
子文應,西京左藏庫使。
秦翰,字仲文,真定獲鹿人。
十三為黃門,開寶中遷高品。
太平興國四年,崔彥進領衆數萬擊契丹,翰為都監,以善戰聞。
太宗因加賞異,謂可屬任。
雍熙中,出為瀛州駐泊,仍管先鋒事,遷入内殿頭高品、鎮、定、高陽關三路排陣都監。
淳化四年,補入内押班。
趙保忠叛,命李繼隆率師問罪,翰監護其軍。
次延州,翰慮保忠遁逸,即乘驿先往,矯诏安撫以緩其陰計。
王師至,翰又諷保忠以地主之禮郊迎,因并驅而出,保忠遂就擒,以功加崇儀副使。
至道初,為靈、環、慶州、清遠軍四路都監。
真宗即位,加洛苑使、入内副都知。
鹹平中,河朔用兵,以為鎮、定、高陽關排陣都監,敗契丹于莫州東,追斬數萬,盡奪所掠老幼。
诏褒之,徙定州行營钤轄。
王均之亂,為川峽招安巡檢使。
時上官正與石普不協,翰恐生事,為曉譬和解之。
親督衆擊賊,中流矢不卻,五戰五捷,遂克益州,上手劄勞問。
翼日,進至廣都,斬首千餘級,獲馬數千匹。
歸朝,遷内園使,領恩州刺史。
出為鎮、定、高陽關前陣钤轄,又徙後陣。
破契丹二萬衆于威虜軍西,俘其鐵林大将等十五人。
又為邠甯、泾原路钤轄兼安撫都監,率所部按行山外,召戎落酋帥,谕以恩信,凡三千餘帳相率内附。
未幾,康奴族拒命,翰與陳興、許均深入擊之,斬級數千,焚其廬帳,獲牛馬甚衆。
複與陳興、曹玮襲殺童埋軍主于武延鹹泊川。
诏書加獎,賜錦袍、金帶、白金五百兩、帛五百匹。
景德初,車駕将北巡,先遣翰乘傳往澶、魏裁制兵要,許便宜從事。
俄充邢洺路钤轄,與大軍會德清軍,張掎角之勢。
又召為駕前西面排陣钤轄,管勾大陣。
翰即督衆環城浚溝洫以拒契丹。
功畢,契丹兵果暴至,翰不脫甲胄七十餘日,契丹乞和,凱旋,留泊澶州。
月餘,令率所部兵還京師,加宮苑使、入内都知。
出為泾、原、儀、渭钤轄。
先是,西鄙無藩籬之蔽,翰規度要害,鑿巨塹,計工三十萬,役卒數年而成,不煩于民。
就遷皇城使、入内都知。
以翰在邊久,宣力勤盡,特置是名以寵異焉。
翰表讓,不聽。
大中祥符初,求從東封,手诏谕以西垂委任之異。
改昭宣使,又為群牧副使,祀汾陰。
是歲,夏州屬戶有擾境上者,即日遣翰往脽上按視,遍巡邊部。
及翰至,事甯,複還扈從,凡行在諸司細務,悉令裁決,不須中覆。
禮畢,加領平州團練使,奉祀毫州,掌如汾陰。
八年,營葺大内,诏翰參領其事。
閏六月,暴卒于内庭之廨,年六十四。
上甚悼惜,為之泣下。
贈貝州觀察使,赙襚加等。
修内畢,诏遣使以襲衣、金帶賜其家。
翰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
前後戰鬥,身被四十九創。
李繼遷之未賓也,翰因使常出入其帳中,無疑間,嘗白太宗言:“臣一内官不足惜,願手刺此賊,死無所恨。
”太宗深嘉其忠。
翰性溫良謙謹,接人以誠信,群帥有剛狠不和者,翰皆得其歡心。
輕财好施,與将士同休戚,能得衆心,皆樂為用。
其殁也,禁旅有泣下者。
九年,重贈彰國軍節度,诏楊億撰碑文,億以其不蓄财,表辭所贽物,雖朝廷不許,而時論美之。
子懷志,内殿崇班。
周懷政,并州人。
父紹忠,以黃門事太宗,從征河東,得懷政于亂屍間,養為子。
給事禁中,累至入内高品。
大中祥符初,真宗東封,命修行宮頓遞。
及奉泰山天書馳驿赴阙,轉殿頭。
天書每出宮,與皇甫繼明并為夾侍。
東封禮成,與内殿崇班康宗元留泰山,修圜台,轉入内西頭供奉官。
祀汾陰,轉東頭。
六年,劉承規卒,擢内殿崇班、入内押班、勾當皇城司。
會朝谒太清宮,與閻承翰等同管勾大内事。
七年,奉天書摹刻于乾元殿,為刻玉都監,又為修兖州景靈宮、太極觀都監,俄遷内殿承制。
是冬,命起居舍人、知制诰盛度為會真宮醮告使,懷政為都監。
還,為玉清昭應宮都監兼掌景靈宮、會靈觀使。
刻玉成,遷如京副使。
九年,建資善堂,以懷政為都監。
壽丘宮觀成,優賜襲衣、金帶,遷崇儀使。
天禧大禮,又為修奉寶冊都監,加領長州刺史,是冬,遷洛苑使。
二年春,遷左藏庫使。
仁宗為皇太子,命為入内副都知、管勾左右春坊,轉左骐骥使。
三年,領英州團練使,加昭宣使。
懷政日侍内廷,權任尤盛,于是附會者頗衆,,往往言事獲從,同列位望居右者,必排抑之。
中外帑庫皆得專取,因多入其家。
性識凡近,酷信妖妄。
有朱能者,本單州團練使田敏厮養,為人兇狡,遂賂懷政親信,得見,因與侍卒姚斌妄談神怿以訹之。
懷政大惑,援能至禦藥使、領階州刺史。
俄于終南山修道觀,與劉益輩造符命,托神言國家休咎,否臧大臣。
時寇準鎮永興,能為巡檢,倚準舊望,欲實其事。
準好勝,喜其附己,多依違之。
朝臣屢言懷政之妄,真宗含忍不斥,然漸疏遠之。
懷政憂懼,時使小黃門自禁中出,詐稱宣召,入内東門,坐别室,久之而還,以欺同類。
會準為相,逾年而罷,懷政愈畏獲譴,不自安。
四年七月,與弟禮賓副使懷信謀潛召客省使楊崇勳、内殿承制楊懷吉、閣門祗候楊懷玉會皇城司,期以二十五日竊發,殺丁謂等,複相寇準,奉真宗為太上皇,傳位太子。
前夕,崇勳、懷吉詣丁謂第密告之,謂即夜偕崇勳、懷吉至曹利用第計議,翌日,利用入奏,真宗怒,命收懷政。
令宣徽北院使曹玮與崇勳于禦藥院鞫訊,具伏。
帝坐承明殿臨問,懷政但祈哀而已,命斬于城西普安寺。
父内殿承制紹忠及懷信并杖配複嶽州,子侄勒停,赀産沒官。
朱能父左武衛将軍緻仕谔、母周氏,罰銅百斤,子守昱、守吉分配邵、蔡、道州。
懷政仆使、親從并杖配海島、遠州,部下使臣貶秩有差。
懷政之未敗也,紹忠嘗诟之曰:“斫頭豎子終累我!”懷信謂之曰:“兄前事必敗,宜早詣上首實,庶獲輕典。
”及其謀亂,又泣拜止之,不聽,故皆得免死。
右街僧錄澄遠以預聞妖詐,決杖黥配郴州。
内供奉官譚元吉、高品王德信、高班胡允則、黃門楊允文與懷政協同妖妄,皆杖配遠州。
入内押班鄭志誠與能書問往還,削兩任,配房州。
入内供奉官石承慶嘗為懷政所召,夜二鼓不下皇城門鑰以待,黃門黃守忠見之,戒門卒勿納,至是言其事,承慶坐削兩任,配宿州。
楊懷玉次日始詣樞密院自陳,責授侍禁、杭州都監。
擢崇勳内客省使、桂州觀察使,懷吉如京使,賜以金帶、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