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
關燈
小
中
大
懷政既誅,亟遣入内供奉官盧守明、鄧文慶馳驿永興,捕朱能。
劉益、李貴、康玉、唐信,道士王先、張用和悉免死,配遠州。
能偵知使者至,衷甲出,殺守明以叛。
诏遣内殿承制江德明、入内供奉官于德潤發兵捕之,能入桑林自缢死。
永興、乾耀都巡檢供奉官李興、本軍十将張順斷能及其子首以獻,補興閣門祗候,順牢城都頭。
以劉益等十一人黨能害中使,磔于市。
王先、李貴、唐信、張用和八人皆處斬。
能母妻子弟皆決杖配隸,閣門祗候穆介、知永興軍府朱巽、轉運使梅詢劉楚、知鳳翔府臧奎等坐與懷政、能交結相稱薦,皆論罪。
降寇準太常卿,再貶道州。
凡朝士及永興、鳳翔官吏與準厚善者,悉降黜焉。
張崇貴,真定人。
太祖時為内中高品,稍遷殿頭。
太平興國中,以善射遷為禦帶。
錢俶納土,命馳往閱城防儲偫之數。
親征太原,從崔彥進、李漢瓊先路視水草。
端拱初,補内供奉官。
淳化四年,命乘傳之延州招羌戎之内附者,發庫錢犒給,以金币賜酋領。
将行,轉内班右班押班,就命管勾鄜延屯兵,李繼隆讨李繼遷,诏崇貴以延安兵掎角進讨。
及擒趙保忠,留崇貴與石霸守綏州,徙平夏民以實之。
繼遷扼橐駝路,驅脅内屬戎人,崇貴與田敏率熟倉族??遇戰于雙塠,殺二千餘級,掠牛羊、橐駝、铠甲甚衆,連诏褒谕。
繼遷走漠中,遣其将佐趙光祚、張浦求納款,會于石堡砦,崇貴椎牛酾酒犒谕之,給以錦袍帶。
會改内班為黃門,命為黃門右班押班,仍加内殿崇班,又改黃門為内侍,職随易焉。
既而繼遷貢橐駝、名馬待罪,遣崇貴往賜器币、茶藥、衣物。
至道元年,進崇儀副使、内侍右班副都知。
時繼遷複叛,劫刍饋于浦洛河。
二年,诏李繼隆大發師進讨。
賊圍靈州急,太宗将棄之,廷議未決,命崇貴與馮納乘傳往議其事,乃益兵固守,就命為靈、環、慶州、清遠軍路監軍,又為排陣都監。
真宗立,拜洛苑使、右班都知、管勾并州軍馬。
自至道後,五路讨賊,兵戰相繼,卒無成功。
及是,保吉複修貢,诏以定難節度授之,命崇貴持诏命、衣帶、器币以賜。
使還,加六宅使。
鹹平元年,又命管勾鄜延屯兵,泊延安,改駐泊都監,又為钤轄。
其後繼遷複與熟戶李繼福為隙,因緣内擾,崇貴與張守恩擊之,焚廬舍,獲赀畜、器甲、生口甚衆。
又與王榮禦賊,獲具裝馬數十匹,再诏褒饬。
四年,诏歸。
俄領獎州刺史,複涖鄜延,仍制置沿邊青白鹽事。
與衛超領軍入敵境,焚廬舍帳幕,獲廪糗、牛羊,複被诏獎。
崇貴屢诇契丹事傳遞以聞,願身當一隊為前鋒,诏不允。
景德元年,保吉死,其子德明尚幼,崇貴移書谕朝廷恩信,德明請俟釋服禀命。
诏書慰撫,以向敏中為緣邊安撫使。
自是邊防事宜,經制小大,皆崇貴專主之。
築台保安北十裡許,召戎人會議,與之盟約。
二年春,召赴阙面授方略,許德明以定難節度、西平王,賜金帛缗錢各四萬、茶二萬斤,給内地節度奉,聽回圖往來,放青鹽禁,凡五事。
而令德明納靈州土疆,止居平夏,遣子弟入宿衛,送略去官吏,盡散蕃漢兵及質口,封境之上有侵擾者禀朝旨,凡七事。
德明悉如約,惟以子弟入質及納靈州為難,故亦禁鹽如舊,不許回圖。
三年九月,以德明誓表來上,崇貴因請入朝,許之。
以功拜皇城使、内侍左右班都知,領誠州團練使。
又持旌節诰命授德明,太常博士趙湘為之副。
四年,使還,會車駕上陵,次瓊林苑,崇貴對于苑中,即命為行宮使。
是秋,複還延安。
供奉官曹信時監邊軍,信善琴,崇貴與石普軍中宴集,令信奏之,信以久廢為辭。
崇貴與普因摭其他過以聞,真宗知其誣奏,不問。
大中祥符元年,加昭宣使。
崇貴久在邊,善識羌戎情僞,西人畏服。
每德明有所論述及境上交侵,皆先付裁制。
夏州趣邊有二路,其文移至環慶者,皆付延州議焉。
嘗請置緣邊安撫使,如北面之制。
上曰:“西鄙别無經營,苟德明能守富貴,無慮朝廷失恩信也。
增置署局,徒為張皇,不若委卿靜制之。
”二年,上言久去鄉裡,願得告歸葬父母。
許之,錫與甚厚。
複命為都钤轄,提舉榷場。
崇貴乞留京師,面谕委屬之意,聽歲入奏事。
四年八月,卒,年五十七。
帝悼惜之,贈豐州觀察使,内侍護喪還京師。
子承素,東染院副使。
張繼能,字守拙,并州太原人。
父贊,晉末為内班。
繼能,建隆初以黃門事禁中,太平興國初為内品。
從征河東,命主城南洞屋,以勞遷高品。
契丹入寇,命為高陽、鎮、定路先鋒都監,從崔彥進戰長城口,多所俘馘。
明年,又與彥進敗契丹于唐興口,轉殿頭高品。
雍熙中,夏州叛命李繼隆為銀、夏都部署,以繼能監軍。
俄徙護定州屯兵,領骁捷卒三千,屯五回嶺。
端拱初,遷入内殿頭,從趙保忠讨李繼遷。
保忠薦其有材,命與保忠同經略其事。
代還,掌内弓箭庫。
淳化三年,與白承睿護刍粟入靈武。
會繼遷複寇邊,命繼能、承睿與知靈州侯延廣領骁卒五千,同主軍務,俄留為本州都監。
及鄭文寶議城威州、清遠軍,繼能護其役。
工畢,命與西京作坊副使張延洲同知軍事,又與田紹斌同掌積石砦。
就遷内供奉官、靈環慶、清遠軍後陣都監,與西人轉鬥,敗走之。
複還清遠。
詣阙奏事,遷内殿崇班。
未幾,拜供備庫副使,複遣護環州屯兵,徙泾、原、儀、渭都巡檢使。
真宗即位,遷崇儀使、靈、環十州軍兵馬都監兼巡檢安撫使。
鹹平三年王均之亂,命為川峽兩路招安巡檢使。
成都平,留為利州招安巡檢,尋召歸。
會銀、夏寇警,複為邠甯駐泊都監。
夏人寇清遠軍,營于積石河,繼能與楊瓊、馮守規在慶州逗留,不時赴援,緻陷城堡,又焚棄青岡砦,特诏下禦史府,免死,長流儋州。
景德二年,會赦,還為内侍省内常侍,又為陝西捕賊巡檢,獲千餘人,改内殿崇班。
從朝陵,為行宮四面巡檢。
四年,宜州卒陳進為亂。
初,知州劉永規馭下嚴酷,課澄海卒伐木葺州廨,數不中程即杖之,至有率妻孥趣山林以采者,雖甚風雨,不停其役。
故進因衆怨,殺永規及監軍國鈞,擁判官盧成均為帥,據其城。
七月,奏至,诏東上閣門使忠州刺史曹利用、供備庫使賀州刺史張煦為廣南東、西路安撫使,如京副使張從古及繼能副之,虞部員外郎薛顔同勾當轉運事,發荊湖蕲黃州兵讨之。
上語近臣曰:“番禺寶貨雄富,賊若募骁果,立謀主,沿流東下趣廣州,則為患深矣。
”遣内侍高品周文質使廣州,監屯兵,會鄰路巡檢使控要路,集東西海戰棹,扼端州峽口。
賊悉衆來攻柳城縣,殿直韓明、許貴、郝惟和以所部兵千餘禦敵,明、貴死之,惟和僅以身免,成均奉宜州印遣使詣舒贲求赦罪。
是夕,進複陷柳城,官軍退保象州。
賊又寇懷遠軍,知軍殿直任吉與邕桂巡檢、殿直張崇寶、侍禁張守榮擊走之。
賊退而複集者累日,吉輩固守,屢與鬥,大獲其器甲。
又攻天河砦,砦兵甚少,監軍奉職錢吉部分嚴整,一戰敗之。
賊衆屢衄,頗潰去,衆心的攜貳,将棄宜州,以家屬之悼耄者五百人隕江中,率其衆裁三千趣柳、象,将入容管。
初至柳州,限江不能渡。
知州王昱望賊遁走,城遂陷。
朝廷以诏書四十分揭要路,谕賊歸順者悉釋其罪。
賊挈族居思順州,分兵攻象州。
利用命入内高班于德潤以千兵倍道襲逐,利用等繼至,遇賊武仙縣之李練鋪。
賊初不知覺,惟進率衆來拒,直犯前軍,前軍寄班侍班郭志言麾騎士左右縱擊。
賊衣順水甲、執标牌以進,飛矢攢鋒不能卻,前軍即持棹刀巨斧破其牌,史崇貴登山大呼曰:“賊走矣,急殺之!”賊心動,衆遂潰。
逐北至象州城下,賊砦猶有據長竿瞰城中者,成均始挈其族以诏書來降,乃斬進并其黨,生擒賊帥六十餘人,斬首級、獲器甲戰馬甚衆。
利用分兵捕餘寇,遣于德
劉益、李貴、康玉、唐信,道士王先、張用和悉免死,配遠州。
能偵知使者至,衷甲出,殺守明以叛。
诏遣内殿承制江德明、入内供奉官于德潤發兵捕之,能入桑林自缢死。
永興、乾耀都巡檢供奉官李興、本軍十将張順斷能及其子首以獻,補興閣門祗候,順牢城都頭。
以劉益等十一人黨能害中使,磔于市。
王先、李貴、唐信、張用和八人皆處斬。
能母妻子弟皆決杖配隸,閣門祗候穆介、知永興軍府朱巽、轉運使梅詢劉楚、知鳳翔府臧奎等坐與懷政、能交結相稱薦,皆論罪。
降寇準太常卿,再貶道州。
凡朝士及永興、鳳翔官吏與準厚善者,悉降黜焉。
張崇貴,真定人。
太祖時為内中高品,稍遷殿頭。
太平興國中,以善射遷為禦帶。
錢俶納土,命馳往閱城防儲偫之數。
親征太原,從崔彥進、李漢瓊先路視水草。
端拱初,補内供奉官。
淳化四年,命乘傳之延州招羌戎之内附者,發庫錢犒給,以金币賜酋領。
将行,轉内班右班押班,就命管勾鄜延屯兵,李繼隆讨李繼遷,诏崇貴以延安兵掎角進讨。
及擒趙保忠,留崇貴與石霸守綏州,徙平夏民以實之。
繼遷扼橐駝路,驅脅内屬戎人,崇貴與田敏率熟倉族??遇戰于雙塠,殺二千餘級,掠牛羊、橐駝、铠甲甚衆,連诏褒谕。
繼遷走漠中,遣其将佐趙光祚、張浦求納款,會于石堡砦,崇貴椎牛酾酒犒谕之,給以錦袍帶。
會改内班為黃門,命為黃門右班押班,仍加内殿崇班,又改黃門為内侍,職随易焉。
既而繼遷貢橐駝、名馬待罪,遣崇貴往賜器币、茶藥、衣物。
至道元年,進崇儀副使、内侍右班副都知。
時繼遷複叛,劫刍饋于浦洛河。
二年,诏李繼隆大發師進讨。
賊圍靈州急,太宗将棄之,廷議未決,命崇貴與馮納乘傳往議其事,乃益兵固守,就命為靈、環、慶州、清遠軍路監軍,又為排陣都監。
真宗立,拜洛苑使、右班都知、管勾并州軍馬。
自至道後,五路讨賊,兵戰相繼,卒無成功。
及是,保吉複修貢,诏以定難節度授之,命崇貴持诏命、衣帶、器币以賜。
使還,加六宅使。
鹹平元年,又命管勾鄜延屯兵,泊延安,改駐泊都監,又為钤轄。
其後繼遷複與熟戶李繼福為隙,因緣内擾,崇貴與張守恩擊之,焚廬舍,獲赀畜、器甲、生口甚衆。
又與王榮禦賊,獲具裝馬數十匹,再诏褒饬。
四年,诏歸。
俄領獎州刺史,複涖鄜延,仍制置沿邊青白鹽事。
與衛超領軍入敵境,焚廬舍帳幕,獲廪糗、牛羊,複被诏獎。
崇貴屢诇契丹事傳遞以聞,願身當一隊為前鋒,诏不允。
景德元年,保吉死,其子德明尚幼,崇貴移書谕朝廷恩信,德明請俟釋服禀命。
诏書慰撫,以向敏中為緣邊安撫使。
自是邊防事宜,經制小大,皆崇貴專主之。
築台保安北十裡許,召戎人會議,與之盟約。
二年春,召赴阙面授方略,許德明以定難節度、西平王,賜金帛缗錢各四萬、茶二萬斤,給内地節度奉,聽回圖往來,放青鹽禁,凡五事。
而令德明納靈州土疆,止居平夏,遣子弟入宿衛,送略去官吏,盡散蕃漢兵及質口,封境之上有侵擾者禀朝旨,凡七事。
德明悉如約,惟以子弟入質及納靈州為難,故亦禁鹽如舊,不許回圖。
三年九月,以德明誓表來上,崇貴因請入朝,許之。
以功拜皇城使、内侍左右班都知,領誠州團練使。
又持旌節诰命授德明,太常博士趙湘為之副。
四年,使還,會車駕上陵,次瓊林苑,崇貴對于苑中,即命為行宮使。
是秋,複還延安。
供奉官曹信時監邊軍,信善琴,崇貴與石普軍中宴集,令信奏之,信以久廢為辭。
崇貴與普因摭其他過以聞,真宗知其誣奏,不問。
大中祥符元年,加昭宣使。
崇貴久在邊,善識羌戎情僞,西人畏服。
每德明有所論述及境上交侵,皆先付裁制。
夏州趣邊有二路,其文移至環慶者,皆付延州議焉。
嘗請置緣邊安撫使,如北面之制。
上曰:“西鄙别無經營,苟德明能守富貴,無慮朝廷失恩信也。
增置署局,徒為張皇,不若委卿靜制之。
”二年,上言久去鄉裡,願得告歸葬父母。
許之,錫與甚厚。
複命為都钤轄,提舉榷場。
崇貴乞留京師,面谕委屬之意,聽歲入奏事。
四年八月,卒,年五十七。
帝悼惜之,贈豐州觀察使,内侍護喪還京師。
子承素,東染院副使。
張繼能,字守拙,并州太原人。
父贊,晉末為内班。
繼能,建隆初以黃門事禁中,太平興國初為内品。
從征河東,命主城南洞屋,以勞遷高品。
契丹入寇,命為高陽、鎮、定路先鋒都監,從崔彥進戰長城口,多所俘馘。
明年,又與彥進敗契丹于唐興口,轉殿頭高品。
雍熙中,夏州叛命李繼隆為銀、夏都部署,以繼能監軍。
俄徙護定州屯兵,領骁捷卒三千,屯五回嶺。
端拱初,遷入内殿頭,從趙保忠讨李繼遷。
保忠薦其有材,命與保忠同經略其事。
代還,掌内弓箭庫。
淳化三年,與白承睿護刍粟入靈武。
會繼遷複寇邊,命繼能、承睿與知靈州侯延廣領骁卒五千,同主軍務,俄留為本州都監。
及鄭文寶議城威州、清遠軍,繼能護其役。
工畢,命與西京作坊副使張延洲同知軍事,又與田紹斌同掌積石砦。
就遷内供奉官、靈環慶、清遠軍後陣都監,與西人轉鬥,敗走之。
複還清遠。
詣阙奏事,遷内殿崇班。
未幾,拜供備庫副使,複遣護環州屯兵,徙泾、原、儀、渭都巡檢使。
真宗即位,遷崇儀使、靈、環十州軍兵馬都監兼巡檢安撫使。
鹹平三年王均之亂,命為川峽兩路招安巡檢使。
成都平,留為利州招安巡檢,尋召歸。
會銀、夏寇警,複為邠甯駐泊都監。
夏人寇清遠軍,營于積石河,繼能與楊瓊、馮守規在慶州逗留,不時赴援,緻陷城堡,又焚棄青岡砦,特诏下禦史府,免死,長流儋州。
景德二年,會赦,還為内侍省内常侍,又為陝西捕賊巡檢,獲千餘人,改内殿崇班。
從朝陵,為行宮四面巡檢。
四年,宜州卒陳進為亂。
初,知州劉永規馭下嚴酷,課澄海卒伐木葺州廨,數不中程即杖之,至有率妻孥趣山林以采者,雖甚風雨,不停其役。
故進因衆怨,殺永規及監軍國鈞,擁判官盧成均為帥,據其城。
七月,奏至,诏東上閣門使忠州刺史曹利用、供備庫使賀州刺史張煦為廣南東、西路安撫使,如京副使張從古及繼能副之,虞部員外郎薛顔同勾當轉運事,發荊湖蕲黃州兵讨之。
上語近臣曰:“番禺寶貨雄富,賊若募骁果,立謀主,沿流東下趣廣州,則為患深矣。
”遣内侍高品周文質使廣州,監屯兵,會鄰路巡檢使控要路,集東西海戰棹,扼端州峽口。
賊悉衆來攻柳城縣,殿直韓明、許貴、郝惟和以所部兵千餘禦敵,明、貴死之,惟和僅以身免,成均奉宜州印遣使詣舒贲求赦罪。
是夕,進複陷柳城,官軍退保象州。
賊又寇懷遠軍,知軍殿直任吉與邕桂巡檢、殿直張崇寶、侍禁張守榮擊走之。
賊退而複集者累日,吉輩固守,屢與鬥,大獲其器甲。
又攻天河砦,砦兵甚少,監軍奉職錢吉部分嚴整,一戰敗之。
賊衆屢衄,頗潰去,衆心的攜貳,将棄宜州,以家屬之悼耄者五百人隕江中,率其衆裁三千趣柳、象,将入容管。
初至柳州,限江不能渡。
知州王昱望賊遁走,城遂陷。
朝廷以诏書四十分揭要路,谕賊歸順者悉釋其罪。
賊挈族居思順州,分兵攻象州。
利用命入内高班于德潤以千兵倍道襲逐,利用等繼至,遇賊武仙縣之李練鋪。
賊初不知覺,惟進率衆來拒,直犯前軍,前軍寄班侍班郭志言麾騎士左右縱擊。
賊衣順水甲、執标牌以進,飛矢攢鋒不能卻,前軍即持棹刀巨斧破其牌,史崇貴登山大呼曰:“賊走矣,急殺之!”賊心動,衆遂潰。
逐北至象州城下,賊砦猶有據長竿瞰城中者,成均始挈其族以诏書來降,乃斬進并其黨,生擒賊帥六十餘人,斬首級、獲器甲戰馬甚衆。
利用分兵捕餘寇,遣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