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
關燈
小
中
大
潤馳奏其事。
授利用引進使,煦如京使,從古莊宅副使,繼能供備庫使,志言供備庫使。
又以禦前忠佐馬步軍副都軍頭郭全豐為都軍頭,領勤州刺史。
歸遠軍士手殺進者李昊、劉宗、趙敏并補本軍都頭,張守榮為供奉官、閣門祗候,張崇寶、任吉并為供奉官,錢吉為右侍禁。
又以知象州大理寺丞何邴最有勞,優拜祠部員外郎,賜绯。
又賜邴三子知道、知古、知常出身,邴之親屬同扞寇者悉甄叙之。
升象州為防禦使。
初,賊攻象州,城在高丘上,素無井,閉壘之日,皆以乏水為慮。
賴天雨,停水将竭而雨複下,如是者兩月,汲之以濟。
山中無烽候,每欲破賊,即禱于城西神祠,或見巨蟒吞龜,是日果有克獲,衆以為神靈助順之應。
張守榮俄病瘴,遣尚醫馳往視之,未至而卒,贈如京使,錄其子官。
十二月,餘寇悉平。
東封,留繼能為京舊城内巡檢钤轄,俄加東染院使。
大中祥符二年,入内都知李神祐等坐事悉罷,擢繼能入内内侍省副都知。
時宗室多召侍講說書,上嘉其勤學,令講誦日别給公膳,專遣繼能主之。
俄又與内殿承制岑保正提點郡縣主諸院事。
三年,兼群牧都監。
祀汾陰,留掌大内兼舊城内巡檢钤轄,俄領會州刺史。
谒太清宮,為天書扶侍都監。
七年,以疾求解職,不許。
命為泾原儀渭、鎮戎軍兩路钤轄。
未幾,徙鄜延都钤轄。
先是,内屬戶殺漢口者止罰孳畜,繼能則麗于常法,由是西人畏而不敢犯。
德明雖受朝命,而羌部不絕寇境。
繼能日課卒截竹為簽,署字其上,且言以備将士記殺獲功狀,賊聞之甚懼。
歸朝,複涖群牧。
仁宗在儲宮,嘗親書一幅賜之。
繼能以聞,真宗亦為标題其末,人以為榮。
九年,坐前護修莊穆皇後陵摧陷,左授西染院使,掌往來國信。
天禧初,複西京左藏庫使。
國信司吏陳誠者,頗巧黠,繼能欲援置群牧司,而誠先隸群牧,坐事停職。
至是,群牧吏左宗抉其宿負,白制置使曹利用,故誠不遂所求。
繼能怒宗之沮己,密遣親事卒偵宗。
會宗弟元喪妻,宗嘗為假敦駿軍校馬送葬,及還,元抵飲肆與酒保相毆,系府中,而假馬之事未發。
誠即白繼能,請屬府中并劾其事。
知府樂黃目受屬,獄未就,為群牧副使楊崇勳所發,繼能坐罷内職,降授西京作坊使,出為邠甯钤轄。
繼能自陳不願外任,得掌瑞聖園,尋領往來國信所。
三年,複為西京左藏庫使、内侍右班副都知。
未幾,遷崇儀使,以衰老求解職,轉内園使,掌瓊林苑。
五年,卒,年六十五。
特贈汀州團練使,錄其子懷忠為大理寺丞,孫逖為三班奉職,遜為借職、春坊祗候。
繼能性沉密知兵,頗勇敢,喜讀書,然好治生。
晚年急于聚蓄,衆以此少之。
何邴後歸朝,知磁州而卒。
一子知崇裁十餘歲,特補太廟齋郎。
又徙其侄平夷尉知古為滏陽尉。
省郎無賞延之例,猶以城守勞,故甄錄焉。
衛紹欽,開封人。
父漢超,内侍高品。
紹欽始以中黃門給事晉邸,太宗即位,補入内高品,甚被親倚。
從征太原,命督諸将攻城。
劉繼元降,命領骁卒先入城,燒其營栅,遷殿頭高品。
雍熙二年,擢入内西頭供奉官。
淳化中,部修皇城,功畢,授入内押班。
五年,加崇儀副使。
李順之亂,王師緻讨,與王繼恩同領招安捉賊事,遇賊,鬥學射山南。
又攻清水埧,破雙流砦,招降數萬衆,斬千餘級。
順死,餘黨保險為寇,又與楊瓊先扼要路以邀之,擒斬萬餘人,獲器甲槍槊千餘。
遣别将曹習領兵捕餘賊于安國鎮,斬三百級。
時嘉、眉二州賊尚擾城郭,又遣内殿崇班宿翰讨之。
兩川平,召還,深被褒勞。
真宗嗣位,拜宮苑使,領愛州刺史,充入内副都知、修奉永熙陵都監,即複土,遂為陵使。
景德二年,改皇城使。
從幸河朔,命為車駕前後行宮四面都巡檢。
次澶淵,命領扈駕兵守河橋。
三年,加昭宣使。
朝諸陵,複為行宮巡檢。
駐洛陽,命為皇城内外都巡檢。
曆掌三班院、皇城儀鸾翰林司。
卒,年五十六。
紹欽苛愎少恩,不為衆所附。
太平興國中,江東有僧詣阙請修天台壽昌寺,且言寺成願焚身以報。
太宗允其請,命紹欽往督營繕。
既訖役,遽積薪于廷,請僧如願,僧言欲見至尊面謝,紹欽曰:“昨朝辭日,親奉德音,不煩緻謝。
”僧惴怖偃蹇,顧道俗望有救之者,紹欽即促令跻薪上,火既盛,僧欲投下,紹欽遣左右以叉抑按而焚之。
子承慶,至内殿承制。
石知颙,真定人。
曾祖承渥,梁尚食使。
祖守忠,晉内供奉官。
父希铎,高品。
知颙形貌甚偉,建隆中授内中高品。
太宗即位,改供奉官。
雍熙中,諸将征幽薊,以知颙随軍。
歸,掌儀鸾司。
淳化中,明州初置市舶司,與蕃商貿易,命知颙往經制之。
轉内殿崇班、親王諸宮都監。
從王繼恩平蜀寇,就遷西京作坊副使。
鹹平初,遷正使、帶禦器械。
契丹犯邊,上北巡,命為天雄軍、澶州巡檢使,俄改德、博等州緣河巡檢使兼安撫,加領長州刺史。
三年,戍鎮、定、高陽關三路,押大陣。
是冬,改高陽關駐泊行營钤轄。
歸朝,複掌親王諸宮事。
景德中,自京抵泗,遣徒治河堤,命總其役。
初計工累月,及是,浃日而畢。
上面加褒谕,賜白金千兩,授入内都知。
大中祥符初,遷内園使。
俄以定内侍遷秩品第不當,為其列所誣,坐罷都知。
三年,為并、代州钤轄,遷莊宅使,徙鎮、定、高陽關钤轄。
四年,命與内殿崇班張繼能、供奉官侍其旭同修太祖神禦殿。
上封求觐阙下,複掌群牧司、三班院、親王諸宮事。
天禧二年,為并、代州钤轄兼管勾麟府路軍馬事。
三年,卒,年六十九。
孫全彬。
全彬字長卿,以知颙奏補入内小黃門,累遷西頭供奉官。
仁宗使緻香币于南海,密诏察所過州縣吏治民俗,還,具以對,帝以為忠謹。
陝右群盜殺鳳州巡檢,遣往擒滅之。
元昊叛,全彬監鄜州兵救延州,解圍去。
經略使明鎬言其勇略善将,得邊人情,除并、代州都監,加内侍押班。
進钤轄,徙鄜延,還,為押班。
侬智高寇廣南,以為湖南、江西路安撫副使。
出桂林,請于宣撫使狄青,願獨當一隊以自效。
于是使将左方兵,力戰于邕州。
南方平,領綿州防禦使。
張貴妃居甯華殿閣,命全彬提舉。
妃薨,治喪過制,皆劉沆、王洙與全彬共為之。
數月,進宮苑使、利州觀察使,給兩使留後奉。
俄為入内副都知,知制诰劉敞封還詞命,居三月,複授之。
轉領信武軍留後,為永昭陵钤轄。
時去永定複土四十二年,有司多亡其籍,全彬以心計辦治。
遷福延宮使,提點奉先院。
熙甯中,卒,年七十六。
贈太尉、定武軍節度使,谥曰恭僖。
鄧守恩,并州人。
十歲以黃門事太宗。
淳化中,盜起成都,從王繼恩往讨之。
至道初,就護西蜀屯兵。
鹹平初,為入内高班。
契丹入寇,命石保吉為鎮、定都部署,以守恩為都監。
逾年,入掌骐骥院。
會龍騎叛卒剽劫環、慶,遣守恩擒翦之。
景德初,為澶、濮都巡檢。
又使環、慶及戎、泸等州巡察邊事。
大中祥符初,按獄于濮州,雪冤人十餘。
預監修玉清昭應宮、會靈觀。
七年,又兼修真遊殿、景靈宮。
累遷入内高品、供奉官。
宮成,遷内殿承制。
八年,預修大内,改西京作坊副使。
九年,營造皆畢,授東染院使,充會靈觀都監。
天禧二年,掌軍頭引見司,又修祥源觀成,遷崇儀使。
三年,授入内押班。
河決滑州,命為修河钤轄。
郊祀,召為行宮使,改如京使,複還本任。
四年春,河複故道,遷文思院使。
歸朝,加領昭州刺史。
是秋,掌皇城、國信二司,整肅禁衛,遷入内副都知。
會建天章閣,命領其事。
又勾當資善堂兼太子左右春坊司。
守恩長七尺餘,狀貌甚偉,涖事幹敏,以強果稱于時。
五年,卒,年四十八。
贈淄州防禦使。
錄其子官。
授利用引進使,煦如京使,從古莊宅副使,繼能供備庫使,志言供備庫使。
又以禦前忠佐馬步軍副都軍頭郭全豐為都軍頭,領勤州刺史。
歸遠軍士手殺進者李昊、劉宗、趙敏并補本軍都頭,張守榮為供奉官、閣門祗候,張崇寶、任吉并為供奉官,錢吉為右侍禁。
又以知象州大理寺丞何邴最有勞,優拜祠部員外郎,賜绯。
又賜邴三子知道、知古、知常出身,邴之親屬同扞寇者悉甄叙之。
升象州為防禦使。
初,賊攻象州,城在高丘上,素無井,閉壘之日,皆以乏水為慮。
賴天雨,停水将竭而雨複下,如是者兩月,汲之以濟。
山中無烽候,每欲破賊,即禱于城西神祠,或見巨蟒吞龜,是日果有克獲,衆以為神靈助順之應。
張守榮俄病瘴,遣尚醫馳往視之,未至而卒,贈如京使,錄其子官。
十二月,餘寇悉平。
東封,留繼能為京舊城内巡檢钤轄,俄加東染院使。
大中祥符二年,入内都知李神祐等坐事悉罷,擢繼能入内内侍省副都知。
時宗室多召侍講說書,上嘉其勤學,令講誦日别給公膳,專遣繼能主之。
俄又與内殿承制岑保正提點郡縣主諸院事。
三年,兼群牧都監。
祀汾陰,留掌大内兼舊城内巡檢钤轄,俄領會州刺史。
谒太清宮,為天書扶侍都監。
七年,以疾求解職,不許。
命為泾原儀渭、鎮戎軍兩路钤轄。
未幾,徙鄜延都钤轄。
先是,内屬戶殺漢口者止罰孳畜,繼能則麗于常法,由是西人畏而不敢犯。
德明雖受朝命,而羌部不絕寇境。
繼能日課卒截竹為簽,署字其上,且言以備将士記殺獲功狀,賊聞之甚懼。
歸朝,複涖群牧。
仁宗在儲宮,嘗親書一幅賜之。
繼能以聞,真宗亦為标題其末,人以為榮。
九年,坐前護修莊穆皇後陵摧陷,左授西染院使,掌往來國信。
天禧初,複西京左藏庫使。
國信司吏陳誠者,頗巧黠,繼能欲援置群牧司,而誠先隸群牧,坐事停職。
至是,群牧吏左宗抉其宿負,白制置使曹利用,故誠不遂所求。
繼能怒宗之沮己,密遣親事卒偵宗。
會宗弟元喪妻,宗嘗為假敦駿軍校馬送葬,及還,元抵飲肆與酒保相毆,系府中,而假馬之事未發。
誠即白繼能,請屬府中并劾其事。
知府樂黃目受屬,獄未就,為群牧副使楊崇勳所發,繼能坐罷内職,降授西京作坊使,出為邠甯钤轄。
繼能自陳不願外任,得掌瑞聖園,尋領往來國信所。
三年,複為西京左藏庫使、内侍右班副都知。
未幾,遷崇儀使,以衰老求解職,轉内園使,掌瓊林苑。
五年,卒,年六十五。
特贈汀州團練使,錄其子懷忠為大理寺丞,孫逖為三班奉職,遜為借職、春坊祗候。
繼能性沉密知兵,頗勇敢,喜讀書,然好治生。
晚年急于聚蓄,衆以此少之。
何邴後歸朝,知磁州而卒。
一子知崇裁十餘歲,特補太廟齋郎。
又徙其侄平夷尉知古為滏陽尉。
省郎無賞延之例,猶以城守勞,故甄錄焉。
衛紹欽,開封人。
父漢超,内侍高品。
紹欽始以中黃門給事晉邸,太宗即位,補入内高品,甚被親倚。
從征太原,命督諸将攻城。
劉繼元降,命領骁卒先入城,燒其營栅,遷殿頭高品。
雍熙二年,擢入内西頭供奉官。
淳化中,部修皇城,功畢,授入内押班。
五年,加崇儀副使。
李順之亂,王師緻讨,與王繼恩同領招安捉賊事,遇賊,鬥學射山南。
又攻清水埧,破雙流砦,招降數萬衆,斬千餘級。
順死,餘黨保險為寇,又與楊瓊先扼要路以邀之,擒斬萬餘人,獲器甲槍槊千餘。
遣别将曹習領兵捕餘賊于安國鎮,斬三百級。
時嘉、眉二州賊尚擾城郭,又遣内殿崇班宿翰讨之。
兩川平,召還,深被褒勞。
真宗嗣位,拜宮苑使,領愛州刺史,充入内副都知、修奉永熙陵都監,即複土,遂為陵使。
景德二年,改皇城使。
從幸河朔,命為車駕前後行宮四面都巡檢。
次澶淵,命領扈駕兵守河橋。
三年,加昭宣使。
朝諸陵,複為行宮巡檢。
駐洛陽,命為皇城内外都巡檢。
曆掌三班院、皇城儀鸾翰林司。
卒,年五十六。
紹欽苛愎少恩,不為衆所附。
太平興國中,江東有僧詣阙請修天台壽昌寺,且言寺成願焚身以報。
太宗允其請,命紹欽往督營繕。
既訖役,遽積薪于廷,請僧如願,僧言欲見至尊面謝,紹欽曰:“昨朝辭日,親奉德音,不煩緻謝。
”僧惴怖偃蹇,顧道俗望有救之者,紹欽即促令跻薪上,火既盛,僧欲投下,紹欽遣左右以叉抑按而焚之。
子承慶,至内殿承制。
石知颙,真定人。
曾祖承渥,梁尚食使。
祖守忠,晉内供奉官。
父希铎,高品。
知颙形貌甚偉,建隆中授内中高品。
太宗即位,改供奉官。
雍熙中,諸将征幽薊,以知颙随軍。
歸,掌儀鸾司。
淳化中,明州初置市舶司,與蕃商貿易,命知颙往經制之。
轉内殿崇班、親王諸宮都監。
從王繼恩平蜀寇,就遷西京作坊副使。
鹹平初,遷正使、帶禦器械。
契丹犯邊,上北巡,命為天雄軍、澶州巡檢使,俄改德、博等州緣河巡檢使兼安撫,加領長州刺史。
三年,戍鎮、定、高陽關三路,押大陣。
是冬,改高陽關駐泊行營钤轄。
歸朝,複掌親王諸宮事。
景德中,自京抵泗,遣徒治河堤,命總其役。
初計工累月,及是,浃日而畢。
上面加褒谕,賜白金千兩,授入内都知。
大中祥符初,遷内園使。
俄以定内侍遷秩品第不當,為其列所誣,坐罷都知。
三年,為并、代州钤轄,遷莊宅使,徙鎮、定、高陽關钤轄。
四年,命與内殿崇班張繼能、供奉官侍其旭同修太祖神禦殿。
上封求觐阙下,複掌群牧司、三班院、親王諸宮事。
天禧二年,為并、代州钤轄兼管勾麟府路軍馬事。
三年,卒,年六十九。
孫全彬。
全彬字長卿,以知颙奏補入内小黃門,累遷西頭供奉官。
仁宗使緻香币于南海,密诏察所過州縣吏治民俗,還,具以對,帝以為忠謹。
陝右群盜殺鳳州巡檢,遣往擒滅之。
元昊叛,全彬監鄜州兵救延州,解圍去。
經略使明鎬言其勇略善将,得邊人情,除并、代州都監,加内侍押班。
進钤轄,徙鄜延,還,為押班。
侬智高寇廣南,以為湖南、江西路安撫副使。
出桂林,請于宣撫使狄青,願獨當一隊以自效。
于是使将左方兵,力戰于邕州。
南方平,領綿州防禦使。
張貴妃居甯華殿閣,命全彬提舉。
妃薨,治喪過制,皆劉沆、王洙與全彬共為之。
數月,進宮苑使、利州觀察使,給兩使留後奉。
俄為入内副都知,知制诰劉敞封還詞命,居三月,複授之。
轉領信武軍留後,為永昭陵钤轄。
時去永定複土四十二年,有司多亡其籍,全彬以心計辦治。
遷福延宮使,提點奉先院。
熙甯中,卒,年七十六。
贈太尉、定武軍節度使,谥曰恭僖。
鄧守恩,并州人。
十歲以黃門事太宗。
淳化中,盜起成都,從王繼恩往讨之。
至道初,就護西蜀屯兵。
鹹平初,為入内高班。
契丹入寇,命石保吉為鎮、定都部署,以守恩為都監。
逾年,入掌骐骥院。
會龍騎叛卒剽劫環、慶,遣守恩擒翦之。
景德初,為澶、濮都巡檢。
又使環、慶及戎、泸等州巡察邊事。
大中祥符初,按獄于濮州,雪冤人十餘。
預監修玉清昭應宮、會靈觀。
七年,又兼修真遊殿、景靈宮。
累遷入内高品、供奉官。
宮成,遷内殿承制。
八年,預修大内,改西京作坊副使。
九年,營造皆畢,授東染院使,充會靈觀都監。
天禧二年,掌軍頭引見司,又修祥源觀成,遷崇儀使。
三年,授入内押班。
河決滑州,命為修河钤轄。
郊祀,召為行宮使,改如京使,複還本任。
四年春,河複故道,遷文思院使。
歸朝,加領昭州刺史。
是秋,掌皇城、國信二司,整肅禁衛,遷入内副都知。
會建天章閣,命領其事。
又勾當資善堂兼太子左右春坊司。
守恩長七尺餘,狀貌甚偉,涖事幹敏,以強果稱于時。
五年,卒,年四十八。
贈淄州防禦使。
錄其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