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三外戚中

關燈
○王贻永李昭亮李用和子璋玮珣李遵勖子端懿端願端悫端願子評曹佾從弟偕子評誘高遵裕弟遵惠從侄士林士林子公紀公紀子世則向傳範從侄經綜經子宗回宗良張敦禮任澤 王贻永字季長,溥之孫也。

    性清慎寡言,頗通書,不好聲技。

    初生十餘歲時,其舅魏鹹信見而奇之,曰:“後當類我。

    ” 鹹平中,尚鄭國公主,授右衛将軍、驸馬都尉。

    從封泰山,領高州刺史,再遷右監門衛大将軍、獎州團練使。

    求外補,得知單州。

    真宗戒之曰:“和衆靜治,卿所當先也。

    ”真拜洺州團練使、徙徐州。

    河決滑州,徐大水,贻永作堤城南以禦之。

    改衛州團練使,進懷州防禦使,知澶、定二州,徙成德軍。

     會有告曹讷變者,贻永奏治之。

    遷耀州觀察使,複知澶州。

    曆彰化、武定軍節度使觀察留後,拜安德軍節度使。

    出知天雄軍,徙保甯軍節度使、知郓州。

    州自鹹平中徙城,而故治為通衢,介梁山,春夏多水患,贻永相度地勢,為築東西道三十餘裡,民便之。

    複徙定州,又徙成德軍。

    擢同知樞密院事,改副使,加宣徽南院使,進樞密院使。

    久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遂加兼侍中。

     徙節鎮海,以疾求罷,手诏撫谕,遣上醫診視。

    帝臨問,頒尚方珍藥,手取糜粥食之。

    贻永自言寵祿過盛,願罷樞筦,解使相還第。

    帝冀其愈也,乃聽罷侍中,徙彰德節度使,同平章事、樞密使如故。

    疾稍間,入見,命其子道卿掖登垂拱殿。

    仍賜五日一朝,遇朝參起居,許休于殿側。

    至和初,複以疾辭,拜尚書右仆射、檢校太師兼侍中、景靈宮使。

    卒,贈太師、中書令,谥康靖。

     當時無外姻輔政者,贻永能遠權勢,在樞密十五年,迄無過失,人稱其謙靜。

     子道卿,西上閣門使。

     李昭亮,字晦之,明德太後兄繼隆子也。

    四歲,補東頭供奉官,許出入禁中。

    繼隆北征契丹,遣昭亮持诏軍中。

    問方略及營陣衆寡之勢,昭亮年雖少,還奏稱旨。

    累遷西上閣門使。

    出為潞州兵馬钤轄,徙領麟府路軍馬事,尋為管勾軍頭引見司兼三司衙司。

    軍士有逃死而冒請官廪者數百人,昭亮按發之。

    領高州刺史,知代州。

    以四方館使複領麟府路軍馬事。

    遷引進使,領賀州團練使。

    曆知瀛定二州、成州團練使、甯州防禦使、延州觀察使、感德軍節度觀察留後。

    擢殿前都虞候、秦鳳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經略招讨副使。

    徙永興路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并代州路副都總管、安撫招讨副使。

    未幾,守代州,再徙真定路都總管。

      保州兵叛,殺官吏,诏遣王果招降之,叛者乘埤呼曰:“得李步軍來,我降矣。

    ”于是遣昭亮,昭亮從輕騎數十人,不持甲盾弓矢,叩城門呼城上曰:“爾輩第來降,我保其無虞也。

    不爾,幾無噍類矣。

    ”卒稍稍缒城下。

    明日,相率開城門降。

    改淮康軍節度觀察留後,複知定州,敕使存勞,賜黃金三百兩,給節度使奉,以褒其功。

    都轉運使歐陽修言:“昭亮入保州,以叛卒女口分隸諸軍,有辄私入其家者。

    ”置不問。

     明年,拜武甯軍節度使,代李用和為殿前副都指揮使。

    時承平久,将士多因循樂縱弛。

    昭亮本将家子,雖以恩澤進,然習軍中事,既統宿衛,政尚嚴,多所建請。

    萬勝、龍猛軍蒲博争勝負,徹屋椽相擊,士皆惶駭,昭亮捕斬之,杖其主者,諸軍為之股忄栗。

    帝祠南郊,有騎卒亡所挾弓,會赦,當釋去,昭亮曰:“宿衛不謹,不可貸。

    ”卒配隸下軍,禁兵自是頓肅。

     以宣徽北院使判河陽,徙延州。

    以南院使判澶州,徙并州、成德軍,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

    仁宗以塗金紋羅書曰:“李昭亮親賢勳舊。

    ”命其子惟賢持以賜。

    徙定州,改天平、彰信、泰甯軍節度使。

    在定州數言老疾不任邊事,願還京師,乃以為景靈宮使,又改昭德軍節度使。

    卒,贈中書令,谥良僖。

     昭亮為人和易,練習近事,于吏治頗通敏,善委任僚佐,以故數更藩鎮無他過。

    昭亮妻早亡,内嬖三妾疊預家政,莫能制也。

     子惟賢,字寶臣,以父蔭為三班奉職,後為閣門祗候、通事舍人。

    累遷西上閣門使,尋領高州刺史、知莫州,州倉粟陳腐,戍兵大噪,弗肯受,州人皆恐,惟賢馳往谕曰:“邊兵衆則積粟多,廪數多且積久,能無陳腐乎?欲盡取新,則陳者何所歸?”遂斬首惡一人,流十人,軍中帖然。

    召還,提舉諸司庫務,領榮州團練使、知冀州。

    會遷補禁軍,自隸籍後犯贓污者皆绌為下軍,惟賢曰:“武士何可責以廉節?且抵罪在昔,今不可以新令繩之。

    ”帝為更其制,徙恩州,後遷四方館使,卒。

    惟賢善宣辭令,習朝儀,仁宗頗愛之。

     李用和,字審禮,章懿皇太後弟也。

    少窮困,居京師鑿紙錢為業,劉美求用和于民間,奏為三班奉職。

    累遷右侍禁、閣門祗候、權提點在京倉草場、考城縣兵馬都監。

     太後崩,诏赴喪。

    既葬,遷禮賓副使,領八作司。

    遷禮賓使,同領皇城司。

    遷崇儀使、賀州刺史。

    改葬太後于永安,領捧日、天武兵護梓宮。

     明年春,又诏乘傳行太後陵。

    還,授甯州刺史。

    曆遷澤州團練、慶州防禦、鄜州觀察使。

    既而擢殿前都虞候、鄜延路馬步軍副都總管。

    未行,拜永清軍節度觀察留後,改真定府、定州路。

    舊制,刺史以上所賜公使錢得私入,而用和悉用為軍費。

    曆侍衛親軍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拜建武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

    以老乞罷軍職,拜宣徽北院使。

    逾月,改彰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