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二外戚上

關燈
緣邊安撫使。

    在郡有治迹,诏書嘉獎,召歸,時靈昌決河初塞,擇守臣,以承宗為皇城使、知滑州。

    未幾,複代還。

     會西邊言吐蕃唃斯啰作文法,頗為邊患。

    命副龍圖閣直學士陳堯咨為鄜延、邠甯環慶、泾原儀渭、秦州路巡撫使,诏令堯咨等所至軍州犒官吏将校,谘訪民間利害、郡官使臣能否功過以聞。

    或有陳訴屈抑,經轉運、提點司區斷不當,即按鞫詣實,杖以下依法區理,徒以上驿聞,仍取系囚躬親錄問,催促論決。

    既行,就命堯咨知秦州,承宗為西上閣門使,充钤轄。

    乾興初,進東上閣門使,徒鄜延都钤轄而卒。

    中使護柩至京師,賜以葬地。

     承渥蔭補殿直,累任使,喜為條奏,至供奉官、閣門祗候。

    承宗子永钊,右侍禁、閣門祗候。

     劉文裕,字以甯,保州保塞人。

    祖正,晉幽州營田使兼平州刺史。

    父審奇,武牢關使。

    簡穆皇後即文裕祖姑也。

    審奇三子,長文遠,建隆中為供奉官,與并人戰萬善而沒。

    次即文裕,開寶四年,起家補殿直。

    八年,權管雲騎員僚直,預讨江南,中弩矢,神色自若。

    太宗在藩邸,多得親接。

    太平興國二年,擢為内弓箭庫副使,特封其母張氏清河縣太君,出為秦、隴巡檢。

      有李飛雄者,太保緻仕鏻之孫,秦州節度判官若愚之子。

    性兇險,不為其家所容,常往來京師、魏博間,與無賴惡少遊處,縱酒蒲博為務。

    以其父故,盡知秦州倉庫所積,及地形險易、兵籍多少。

    又有妻父張季英為鳳翔盩厔尉,飛雄自京師往省之,因乘季英馬詐為使者,夜抵廄置呼卒索馬。

    卒秉炬出迎,飛雄以私市馬纓示之,卒不能辨,即授以馬。

    一卒乘一馬前導,以巡邊為名,因矯诏率巡驿殿直姚承遂,至隴州率監軍供奉官王守定,至吳山縣率縣尉盧贊,皆從行。

    先是,秦州内屬,羌人為寇,朝廷遣周承瑨、田仁朗、王侁、梁崇贊、韋韬、馬知節及文裕領兵屯清水縣,飛雄至,稱制盡縛之。

    承瑨等見姚承遂數輩同至,不覺其詐。

    仁朗獨号泣求诏書,飛雄叱之曰:“我受密旨,以若輩逗撓不用命,令盡誅。

    汝豈不聞封州殺李鶴邪?诏書汝豈得見!”先是,上即位,分命親信于諸道廉官吏善惡密以聞。

    嶺南使者言封州李鶴不奉法,誣奏軍吏謀反,诏即誅之。

    故飛雄引以為言。

    将械承瑨等詣秦州戮之,因據城叛,遂驅承瑨等行。

     初,飛雄詐宣制時,自言我上南府時親吏,文裕因哀告飛雄曰:“我亦嘗依晉邸,使者豈不營救之乎?”飛雄低語謂文裕曰:“爾能與我同富貴否?”文裕覺其詐,僞許之。

    飛雄即命左右釋文裕縛。

    文裕策馬前附耳語仁朗,仁朗佯墜馬,若卒中風眩狀。

    飛雄共前視之,又釋其縛。

    仁朗奮起搏飛雄,與文裕共擒之。

    飛雄尚呼雲:“田仁郎等謀反殺使者。

    ”送秦州獄鞫得實,飛雄、承遂、守定、贊坐要斬,夷飛雄家。

    捕先與飛雄善者何大舉等數輩,悉棄市,廄置卒亦夷其族。

    因下诏:中外臣庶之家,子弟或有乖檢,甚為鄉黨所知,雖加戒勖曾不悛改者,并許本家尊長具名聞,州縣遣吏锢送阙下,當配隸諸處。

    敢有藏匿不以名聞者,異時醜狀彰露,期功以上悉以其罪罪之。

      文裕後遷軍器庫使。

    四年,車駕征太原,命文裕與通事舍人王侁分兵控石嶺關。

    六年,領儒州刺史。

    明年,為高陽關都監。

    會契丹萬餘騎入,文裕與大将崔彥進擊卻之。

    雍熙初,徙屯三交,加領順州團練使。

    會李繼遷率折遇乜寇邊,初诏田仁朗與王侁等讨之,仁朗坐逗遛,命文裕代仁朗。

    繼遷等遁去。

     從潘美北征,坐陷失骁将楊業,削籍,配隸登州,事具《業傳》。

    歲餘,上知業之陷由王侁,召文裕還。

    俄起為右領軍衛大将軍,領端州團練使,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賜翠冠霞帔,授其弟文質殿直。

    逾月,文裕遷容州觀察使,出為鎮州兵馬部署。

    端拱元年,卒于屯所,年四十五。

    上甚悼惜,贈甯遠軍節度,命中使護喪歸葬京師。

    弟文暠至供奉官、閣門祗候,文質至内園使、連州刺史。

      劉美字世濟,并州人。

    四世祖質,绛州刺史。

    曾祖維嶽,不仕。

    祖延慶,右骁衛将軍。

    父通,宋初掌禁旅,從潘美征廣南,又累戰北面,積勞至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刺史,太平興國中,扈跸太原,卒于師,贈颍州防禦使。

    長女為真宗德妃,加贈定國軍節度兼侍中。

    大中祥符五年,德妃正位中宮,又贈維嶽忠正軍節度、檢校太傅,延慶彰德軍節度、檢校太尉,通永興軍節度兼中書令,追封曾祖母宋氏吳國太夫人,祖母河南縣君元氏許國太夫人,母龐氏徐國太夫人。

    初,通之卒,窆京城西。

    天禧二年,诏贈太師、尚書令,谥武懿,七月,遣升王府谘議參軍張士遜具鹵簿鼓吹,改葬于祥符鄧公原。

    皇後親臨奠,真宗禦制祭文置靈坐右。

     美即後之兄也。

    初事真宗于藩邸,以謹力被親信,即位,補三班奉職,再遷右侍禁。

    鹹平中,傅潛失律流房州,擇美監軍,及徙潛颍州,又為自京至陳、颍巡檢。

    石保吉在陳州大治廨舍,修城壁,不以聞,僮奴輩假威擾民。

    會有言者,遣美廉其狀,美曰:“保吉世受國恩,擁高赀,列藩阃,營繕過度,拙于檢下,誠或有之,自餘保無他患。

    ”上意乃解。

    歸朝,充閣門祗候。

     大中祥符二年,護屯兵于漢州,曆遷供奉官,徒嘉州。

    士卒有病皆給醫藥,親察視撫循之。

    召還,改内殿崇班,提點在京倉場、東西八作司,以舉職聞,遷洛苑副使。

    八年,預修大内,以勞改南作坊使、同勾當皇城司。

    天禧初,遷洛苑使,領勤州刺史,與周懷政聯職。

    懷政奸恣,美未嘗阿附,懷政左右有過,必痛繩之。

    親從卒偵邏者多不時更易,美按籍分番次均使焉。

    上屢欲委之兵柄,以皇後懇讓故,中辍者數四。

    三年,授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領昭州防禦使,改侍衛馬軍都虞候。

    五年,加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後。

    卒,年六十。

    廢朝三日,贈太尉、昭德軍節度,錄其子從德供備庫使,從廣内殿崇班,旁親遷補者數人,追封美亡妻宋氏河内郡夫人。

      仁宗嗣位,尊皇後為皇太後,贈維嶽鎮甯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