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一方技下

關燈
醫術。

    顯仁太後苦目疾,國醫不能療,诏募他醫,臨安守臣張偁以坦聞。

    高宗召見,問何以治身,坦曰:“心無為則身安,人主無為則天下治。

    ”引至慈甯殿治太後目疾,立愈。

    帝喜,厚賜之,一無所受。

    令持香禱青城山,還,複召問以長生久視之術,坦曰:“先禁諸欲,勿令放逸。

    丹經萬卷,不如守一。

    ”帝歎服,書“清靜”二字以名其庵,且繪其像禁中。

     荊南帥李道雅敬坦,坦歲谒道。

    隆興初,道入朝,高宗、孝宗問之,皆稱皇甫先生而不名。

    坦又善相人,嘗相道中女必為天下母,後果為光宗後。

     王克明字彥昭,其始饒州樂平人,後徙湖州烏程縣。

    紹興、乾道間名醫也。

    初生時,母乏乳,餌以粥,遂得脾胃疾,長益甚,醫以為不可治。

    克明自讀《難經》、《素問》以求其法,刻意處藥,其病乃愈。

    始以術行江、淮,入蘇、湖,針灸尤精。

    診脈有難療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後予之藥。

    病雖數證,或用一藥以除其本,本除而餘病自去。

    亦有不予藥者,期以某日自安。

    有以為非藥之過,過在某事,當随其事治之。

    言無不驗。

    士大夫皆自屈與遊。

     魏安行妻風痿十年不起,克明施針,而步履如初。

    胡秉妻病氣秘腹脹,号呼逾旬,克明視之。

    時秉家方會食,克明謂秉曰:“吾愈恭人病,使預會可乎?”以半硫圓碾生姜調乳香下之,俄起對食如平常。

    廬州守王安道風禁不語旬日,他醫莫知所為。

    克明令熾炭燒地,灑藥,置安道于上,須臾而蘇。

    金使黑鹿谷過姑蘇,病傷寒垂死,克明治之,明日愈。

    及從徐度聘金,黑鹿谷适為先排使,待克明厚甚。

    克明訝之,谷乃道其故,由是名聞北方。

    後再從呂正己使金,金接伴使忽被危疾,克明立起之,卻其謝。

    張子蓋救海州,戰士大疫,克明時在軍中,全活者幾萬人。

    子蓋上其功,克明力辭之。

     克明頗知書,好俠尚義,常數千裡赴人之急。

    初試禮部中選,累任醫官。

    王炎宣撫四川,辟克明,不就。

    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貶秩。

    後遷至額内翰林醫痊局,賜金紫。

    紹興五年卒,年六十七。

     莎衣道人,姓何氏,淮陽軍朐山人。

    祖執禮,仕至朝議大夫。

    道人避亂渡江,嘗舉進士不中。

    紹興末,來平江。

    一日,自外歸,倏若狂者,身衣白礻間,晝丐食于市,夜止天慶觀。

    久之,衣益敝,以莎緝之。

    嘗遊妙嚴寺,臨池見影,豁然大悟。

    人無貴賤,問休咎,罔不奇中。

    會有瘵者乞醫,命持一草去,旬日而愈。

    衆翕然傳莎草可以愈疾,求而不得者,或遂不起,由是遠近異之。

     孝宗一夕夢莎衣人跣哭來吊者,訊之曰:“蘇人也。

    ”诘其故,不肯言。

    帝寤,以語内侍。

    會後及太子薨,帝哀泣,内侍進前勉釋,并道前夢。

    帝乃矍然,因遣使召之,不至。

    帝念恢複大計,累歲未有所屬,後位虛且久,乃焚香默言:“何誠能仙顧,必知朕意。

    ”遂遣中官緻贽,不言所以。

    道人見之掉首,吳音曰:“有中國即有外夷;有日即有月,不須問。

    ”趣之去。

    使者歸奏,帝甚異之,遂賜号通神先生,為築庵觀中,賜衣數襲,皆不受。

    好事者強邀入庵,大笑而出,複于故處。

    衆日以珍馔饷之,每食于通衢,逮飽即去。

     帝歲命内侍即其居設十道齋,合雲水之士,施予優普。

    一歲,偶逾期,衆鹹訝而請,道人亟起于卧,搖手瞬目而招之曰:“亟來,亟來!”是日内侍至平望,衆益服其神。

    光宗即位,召之,又不至。

    慶元六年卒。

     孫守榮,臨安富陽人。

    生七歲,病瞽。

    遇異人教以風角、鳥占之術,其法以音律推五數,播五行,測度萬物始終盛衰之理。

    凡問者,一語頃,辄知休咎。

    守榮既悟,異人授以鐵笛,遂去不複見。

    守榮因号富春子,吹笛市中,人初不異也。

    然其術率驗。

     寶慶間,遊吳興,聞谯樓鼓角聲,驚曰:“旦夕且有變,土人當有典郡者。

    ”見王元春,即賀之曰:“作鄉郡者,必君也。

    ”元春初不之信。

    越兩月,潘丙作亂,元春以告變功,果典郡。

    自是富春子之名大顯,貴人争延緻之。

      淮南帥李曾伯薦諸朝。

    既至,谒丞相史嵩之,阍者以晝寝辭。

    守榮曰:“丞相方釣魚園池,何得雲爾。

    ”阍者驚異,入白丞相,丞相一見,頗喜之。

    自是數出入相府。

    一日,庭鵲噪,令占之,曰:“來日晡時,當有寶物至。

    ”明日,李全果以玉柱斧為貢。

    嵩之又嘗得李全檄藏袖中,詢其事,守榮曰:“此李全詐假布囊二十萬爾。

    ”剝封,果如其說。

      士大夫鹹詢履曆,守榮不盡答。

    私謂所知曰:“吾以音推諸朝紳,互有赢縮,宋祿其殆終乎!”後為嵩之所忌,誣以他罪,貶死遠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