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二十一方技下
關燈
小
中
大
四年三月鼎成,賜号沖顯處士。
八月,《大晟樂》成。
徽宗禦大慶殿受群臣朝賀,加漢津虛和沖顯寶應先生,頒其樂書天下。
而京之客劉昺主樂事,論太少之說為非,将議改作。
既而以樂成久,易之恐動觀聽,遂止。
漢津密為京言:“《大晟》獨得古意什三四爾,他多非古說,異日當以訪任宗堯。
”宗堯學于漢津者也。
漢津曉陰陽數術,多奇中,嘗語所知曰:“不三十年,天下亂矣。
”未幾死。
京遂召宗堯為典樂,複欲有所建,而為田為所奪,語在《樂志》。
後即鑄鼎之所建寶成殿,祀黃帝、夏禹、成王、周、召而良、漢津俱配食。
谥漢津為嘉晟侯。
有馬贲者,出京之門,在大晟府十三年,方魏、劉、任、田異論時,依違其間,無所質正,擢至通議大夫、徽猷閣待制。
議者咎當時名器之濫如此。
王老志,濮州臨泉人。
事親以孝聞。
為轉運小吏,不受賂謝。
遇異人于丐中,自言:“吾所謂鐘離先生也。
”予之丹,服之而狂。
遂棄妻子,結草廬田間,時為人言休咎。
政和三年,太仆卿王亶以其名聞。
召至京師,館于蔡京第。
嘗緘書一封至帝所,徽宗啟讀,乃昔歲秋中與喬、劉二妃燕好之語也。
帝由是稍信之,封為洞微先生。
朝士多從求書,初若不可解,後卒應者十八九,故其門如市。
京慮太甚,頗以為戒;老志亦謹畏,乃奏禁絕之。
嘗獻乾坤鑒法,命鑄之。
既成,謂帝與皇後他日皆有難,請時坐鑒下,思所以儆懼消變者。
明年,見其師,責以擅處富貴,乃丐歸,未得請,病甚,始許其去。
步行出,就居,病已失矣。
歸濮而死。
诏賜金以葬,贈正議大夫。
初,王黼未達時,父為臨泉令,問黼名位所至,即書“太平宰相”四字。
旋以墨塗去之,曰:“恐洩機也。
”黼敗,人乃悟。
王仔昔,洪州人。
始學儒,自言遇許遜,得《大洞》、《隐書》豁落七元之法,出遊嵩山,能道人未來事。
政和中,徽宗召見,賜号沖隐處士。
帝以旱禱雨,每遣小黃門持紙求仔昔畫,日又至,忽篆符其上,仍細書“焚符湯沃而洗之”。
黃門懼不肯受,強之,乃持去。
蓋帝默祝為宮妃療赤目者,用其說一沃,立愈。
進封通妙先生,居上清寶箓宮。
獻議九鼎神器不可藏于外。
乃于禁中建圓象徽調閣以貯之。
仔昔資倨傲,又少戆,帝常待以客禮,故其遇巨閹殆若童奴,又欲群道士皆宗己。
及林靈素有寵,忌之,陷以事,囚之東太一宮。
旋坐言語不遜,下獄死。
仔昔之得罪,宦者馮浩力最多。
未死時,書示其徒曰:“上蔡遇冤人。
”其後浩南竄,至上蔡被誅。
林靈素,溫州人。
少從浮屠學,苦其師笞罵,去為道士。
善妖幻,往來淮、泗間,丐食僧寺,僧寺苦之。
政和末,王老志、王仔昔既衰,徽宗訪方士于左道錄徐知常,以靈素對。
既見,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為最高,其治曰府。
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長子,主南方,号長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既下降于世,其弟号青華帝君者,主東方,攝領之。
己乃府仙卿曰褚慧,亦下降佐帝君之治。
”又謂蔡京為左元仙伯,王黼為文華吏,盛章、王革為園苑寶華吏,鄭居中、童貫及諸巨閹皆為之名。
貴妃劉氏方有寵,曰九華玉真安妃。
帝心獨喜其事,賜号通真達靈先生,賞赉無算。
建上清寶箓宮,密連禁省。
天下皆建神霄萬壽宮。
浸浸造為青華正晝臨壇,及火龍神劍夜降内宮之事,假帝诰、天書、雲篆,務以欺世惑衆。
其說妄誕,不可究質,實無所能解。
惟稍識五雷法,召呼風霆,間禱雨有小驗而已。
令吏民詣宮受神霄秘錄,朝士之嗜進者,亦靡然趨之。
每設大齋,辄費缗錢數萬,謂之千道會。
帝設幄其側,而靈素升高正坐,問者皆再拜以請。
所言無殊異,時時雜捷給嘲诙以資媟笑。
其徒美衣玉食,幾二萬人。
遂立道學,置郎、大夫十等,有諸殿侍晨、校籍、授經,以拟待制、修撰、直閣。
始欲盡廢釋氏以逞前憾,既而改其名稱冠服。
靈素益尊重,升溫州為應道軍節度,加号元妙先生、金門羽客、沖和殿侍晨,出入呵引,至與諸王争道。
都人稱曰:“道家兩府。
”本與道士王允誠共為怪神,後忌其相軋,毒之死。
宣和初,都城暴水,遣靈素厭勝。
方率其徒步虛城上,役夫争舉梃将擊之,走而免。
帝知衆所怨,始不樂。
靈素在京師四年,恣橫愈不悛,道遇皇太子弗斂避。
太子入訴,帝怒,以為太虛大夫,斥還故裡,命江端本通判溫州,幾察之。
端本廉得其居處過制罪,诏徙置楚州而已死。
遺奏至,猶以侍從禮葬焉。
皇甫坦,蜀之夾江人。
善
八月,《大晟樂》成。
徽宗禦大慶殿受群臣朝賀,加漢津虛和沖顯寶應先生,頒其樂書天下。
而京之客劉昺主樂事,論太少之說為非,将議改作。
既而以樂成久,易之恐動觀聽,遂止。
漢津密為京言:“《大晟》獨得古意什三四爾,他多非古說,異日當以訪任宗堯。
”宗堯學于漢津者也。
漢津曉陰陽數術,多奇中,嘗語所知曰:“不三十年,天下亂矣。
”未幾死。
京遂召宗堯為典樂,複欲有所建,而為田為所奪,語在《樂志》。
後即鑄鼎之所建寶成殿,祀黃帝、夏禹、成王、周、召而良、漢津俱配食。
谥漢津為嘉晟侯。
有馬贲者,出京之門,在大晟府十三年,方魏、劉、任、田異論時,依違其間,無所質正,擢至通議大夫、徽猷閣待制。
議者咎當時名器之濫如此。
王老志,濮州臨泉人。
事親以孝聞。
為轉運小吏,不受賂謝。
遇異人于丐中,自言:“吾所謂鐘離先生也。
”予之丹,服之而狂。
遂棄妻子,結草廬田間,時為人言休咎。
政和三年,太仆卿王亶以其名聞。
召至京師,館于蔡京第。
嘗緘書一封至帝所,徽宗啟讀,乃昔歲秋中與喬、劉二妃燕好之語也。
帝由是稍信之,封為洞微先生。
朝士多從求書,初若不可解,後卒應者十八九,故其門如市。
京慮太甚,頗以為戒;老志亦謹畏,乃奏禁絕之。
嘗獻乾坤鑒法,命鑄之。
既成,謂帝與皇後他日皆有難,請時坐鑒下,思所以儆懼消變者。
明年,見其師,責以擅處富貴,乃丐歸,未得請,病甚,始許其去。
步行出,就居,病已失矣。
歸濮而死。
诏賜金以葬,贈正議大夫。
初,王黼未達時,父為臨泉令,問黼名位所至,即書“太平宰相”四字。
旋以墨塗去之,曰:“恐洩機也。
”黼敗,人乃悟。
王仔昔,洪州人。
始學儒,自言遇許遜,得《大洞》、《隐書》豁落七元之法,出遊嵩山,能道人未來事。
政和中,徽宗召見,賜号沖隐處士。
帝以旱禱雨,每遣小黃門持紙求仔昔畫,日又至,忽篆符其上,仍細書“焚符湯沃而洗之”。
黃門懼不肯受,強之,乃持去。
蓋帝默祝為宮妃療赤目者,用其說一沃,立愈。
進封通妙先生,居上清寶箓宮。
獻議九鼎神器不可藏于外。
乃于禁中建圓象徽調閣以貯之。
仔昔資倨傲,又少戆,帝常待以客禮,故其遇巨閹殆若童奴,又欲群道士皆宗己。
及林靈素有寵,忌之,陷以事,囚之東太一宮。
旋坐言語不遜,下獄死。
仔昔之得罪,宦者馮浩力最多。
未死時,書示其徒曰:“上蔡遇冤人。
”其後浩南竄,至上蔡被誅。
林靈素,溫州人。
少從浮屠學,苦其師笞罵,去為道士。
善妖幻,往來淮、泗間,丐食僧寺,僧寺苦之。
政和末,王老志、王仔昔既衰,徽宗訪方士于左道錄徐知常,以靈素對。
既見,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為最高,其治曰府。
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長子,主南方,号長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既下降于世,其弟号青華帝君者,主東方,攝領之。
己乃府仙卿曰褚慧,亦下降佐帝君之治。
”又謂蔡京為左元仙伯,王黼為文華吏,盛章、王革為園苑寶華吏,鄭居中、童貫及諸巨閹皆為之名。
貴妃劉氏方有寵,曰九華玉真安妃。
帝心獨喜其事,賜号通真達靈先生,賞赉無算。
建上清寶箓宮,密連禁省。
天下皆建神霄萬壽宮。
浸浸造為青華正晝臨壇,及火龍神劍夜降内宮之事,假帝诰、天書、雲篆,務以欺世惑衆。
其說妄誕,不可究質,實無所能解。
惟稍識五雷法,召呼風霆,間禱雨有小驗而已。
令吏民詣宮受神霄秘錄,朝士之嗜進者,亦靡然趨之。
每設大齋,辄費缗錢數萬,謂之千道會。
帝設幄其側,而靈素升高正坐,問者皆再拜以請。
所言無殊異,時時雜捷給嘲诙以資媟笑。
其徒美衣玉食,幾二萬人。
遂立道學,置郎、大夫十等,有諸殿侍晨、校籍、授經,以拟待制、修撰、直閣。
始欲盡廢釋氏以逞前憾,既而改其名稱冠服。
靈素益尊重,升溫州為應道軍節度,加号元妙先生、金門羽客、沖和殿侍晨,出入呵引,至與諸王争道。
都人稱曰:“道家兩府。
”本與道士王允誠共為怪神,後忌其相軋,毒之死。
宣和初,都城暴水,遣靈素厭勝。
方率其徒步虛城上,役夫争舉梃将擊之,走而免。
帝知衆所怨,始不樂。
靈素在京師四年,恣橫愈不悛,道遇皇太子弗斂避。
太子入訴,帝怒,以為太虛大夫,斥還故裡,命江端本通判溫州,幾察之。
端本廉得其居處過制罪,诏徙置楚州而已死。
遺奏至,猶以侍從禮葬焉。
皇甫坦,蜀之夾江人。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