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一十八隐逸下

關燈
,遂翕然悅服。

    郡人程元以笃行稱,龔何以廉節著,皆迎緻俾參學政,學者自是大化。

      因七年不徙官,以母年高不樂居官舍,求監南嶽廟以歸。

    久之,起為福建路安撫使司屬官。

    時帥張宗元榷鹽急,私販者铢兩亦重坐。

    憲告以為政大體,宗元不悅,憲複請祠而去。

      秦桧方用事,諸賢零落,憲家居不出。

    桧死,以大理司直召,未行,改秘書正字。

    既至,次當奏事,而病不能朝,乃草疏言:“金人大治汴京宮室,勢必敗盟。

    今元臣、宿将惟張浚、劉锜在,識者皆謂金果南牧,非此兩人莫能當。

    願亟起之,臣死不恨。

    ”時兩人皆為積毀所傷,未有敢顯言其當用者,憲獨首言之。

    疏入,即求去。

    上嘉其忠,诏改秩與祠歸。

      初,憲與劉勉之俱隐,後又與劉子翚、朱松交。

    松将沒,屬其子熹受學于憲與勉之、子翚。

    熹自謂從三君子遊,而事籍溪先生為久。

    方憲之以館職召也,适秦桧諱言之後,憲與王十朋、馮方、查籥、李浩相繼論事,太學士為《五賢詩》以歌之。

    人始信憲之不苟出,而惜其在位僅半年,不究其底蘊雲。

    紹興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七。

     郭雍,字子和,其先洛陽人。

    父忠孝,官至太中大夫,師事程頤,著《易說》,号兼山先生,自有傳。

    雍傳其父學,通世務,隐居峽州,放浪長楊山谷間,号白雲先生。

     乾道中,以峽守任清臣、湖北帥張孝祥薦于朝,旌召不起,賜号沖晦處士。

    孝宗稔知其賢,每對輔臣稱道之,命所在州郡歲時緻禮存問。

    後更封頤正先生,令部使者遣官就問雍所欲言,備錄繳進。

    于是,雍年八十有三矣。

     淳熙初,學者裒集程颢、程頤、張載、遊酢、楊時及忠孝、雍凡七家,為《大易粹言》行于世。

    其述雍之說曰:  《易》貫通三才,包括萬理。

    伏羲氏之畫,得于天而明天。

    文王之畫,得于人而明人。

    羲畫為天,天,君道也,故五之在人為君。

    文重為地,地,臣道也,故二之在人為臣。

    以上下二卦别而言之如此。

    合六爻而言之,則三四皆人道也,故謂之中爻。

     《乾》,元亨利貞,初曰四德。

    後又曰乾元,始而亨者也。

    利牝馬貞,利君子貞。

    是以四德為二義亦可矣。

    乾,陽物也。

    坤,陰物也。

    由《乾》一卦論之,則元與亨陽之類,利與貞陰之類也。

    是猶春夏秋冬雖為四時,由陰陽觀之,則春夏為陽,秋冬為陰也。

    天之所謂元亨利貞者,如立天之道,陰與陽之類也。

    地之所謂元亨利貞者,如立地之道,柔與剛之類也。

    人之所謂元亨利貞者,如立人之道,仁與義之類也。

     又《坤》之六五,坤雖臣道,五實君位,雖以柔德,不害其為君;猶《乾》之九二,雖有君德,不害其為臣。

    故乾有兩君,德無兩君;坤有兩臣,德無兩臣。

    六五以柔居尊,下下之君也。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下也。

    下下本坤德也。

    黃,中色也,色之至美也;裳,下服也,是以至美之德而下人也。

     其發明精到如此。

    淳熙十四年。

    卒。

     劉愚,字必明,衢州龍遊人。

    幼警敏力學。

    弱冠入太學,有聲,受業者甚衆。

    侍禦史柴瑾、祭酒顔師魯、博士林光朝深器重之。

    瑾每奏對稱上意,則曰:“臣客劉愚為臣言。

    ”師魯嘗奏愚行藝,上記曰:“此向者柴瑾所薦也。

    ”上舍釋褐,居第一。

    調江陵府教授,早晚為諸生講說,同僚相率以聽。

    愚益謙下,與葉适、項安世講論不倦,每以隐居學道為樂。

     歲滿,帥王蔺緻書剡辟,固辭,貧不能歸。

    外移安鄉縣令,邑逋賦萬計,愚核實數,寬限期,民不見吏而賦自足。

    會歲歉,出常平米赈貸,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

    ”出缗錢數千萬,召商籴他郡而收元直,米價頓平,猶積廪數千石以備饑旱。

    邑有範仲淹讀書地,為繪像立祠,興學,士競知勸。

     諸司交薦,改秩,愚雅不樂仕進,遂緻仕。

    丞相餘端禮,鄉人也,與愚有舊,且召堂審,愚竟舍去不顧。

    結廬城南,頹坦敗壁,蓬蒿蕭然。

    著書自适,《書》、《禮》、《語》、《孟》皆有解。

    年八十三而卒。

    故友與其門人私谥曰謙靖先生,後更谥曰靖君,鄉郡祠之。

     妻徐氏在家時,其母将以嫁姑子之富者,徐泣曰:“為富人妻,不願也。

    ”遂歸于愚,居破屋中,一事機杼。

    愚嘗懷白金歸,徐怒曰:“我以子為賢而若是,亟具歸。

    ”愚出書以示,束修得也,乃已。

    有梁鴻之風焉。

     子克、幾、凡。

    克蚤以詩名,葉适嘗稱其可繼陶、韋。

     魏掞之,字子實,建州建陽人,初字元履。

    自幼有大志。

    師胡憲,與朱熹遊。

    兩以鄉舉試禮部不第。

    嘗客衢守章傑所。

    趙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