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

關燈
,士大夫多傳誦。

    與畢士安尤相善,每乘牛往來郭店,自稱東裡遺民。

    嘗杖策入嵩山窮絕處,構思為歌詩,凡數年得百餘篇。

    璞既被召,還,作《歸耕賦》以見志。

    真宗朝諸陵,道出鄭州,遣使以茶帛賜之。

    卒,年七十八。

     李渎,河南洛陽人也。

    六世祖坦,馮翊令。

    坦生仲芳,大理司直。

    仲芳生玄初,福建觀察推官。

    玄初生鄑,即渎之曾祖也,字堯封,仕梁,曆滑、魏、宋三鎮留後,拜崇政使、禮部尚書。

    後唐天成中,以太子少傅緻仕,卒,贈太保。

    祖延昭,殿中丞。

    父瑩字正白,善詞賦,廣順進士,蒲帥張铎辟為記室,因家河中。

    乾德初,右補阙蘇德祥薦為殿中侍禦史、度支判官。

    使江南,坐受李從善賂遺,責授右贊善大夫,卒。

     初,瑩禱河祠而生渎,故名渎字河神,後改字長源。

    淳澹好古,博覽經史。

    十六丁外艱,服阙,杜門不複仕進。

    家世多聚書畫,頗有奇妙。

    王祐典河中,深加禮待,自是多聞于時。

    往來中條山中,不親産業,所居木石幽勝。

    談唐室已來衣冠人物,曆曆可聽。

    罕著文。

    前後州将皆厚遇之。

    王旦、李宗谔與之世舊,每勸其仕,渎皆不答。

    所乘馬,嘗為宗人借,憩于廛間。

    人有見者以語渎,渎即鬻之,其惡嚣如此。

    州闾化其儉德。

     真宗祀汾陰,直史館孫冕言其隐操,請加搜采,陳堯叟複薦之。

    命使召見,辭足疾不起。

    遣内侍勞問,令長吏歲時存撫。

    明年,又遣使存問,渎自陳世本儒墨習靜避世之意。

    素嗜酒,人或勉之,答曰:“扶羸養疾,舍此莫可。

    從吾所好,以盡餘年,不亦樂乎!”嘗語諸子曰:“山水足以娛情,苟遇醉而卒,吾之願也。

    吾将與爾永訣,爾輩當常在左右。

    ”即設外寝,與諸子同處。

    一日,忽曰:“适有人至床下,誦詩雲:‘行到水窮處,未知天盡時。

    ’言訖不見,吾當逝矣。

    ”亟取瑩集七十編洎書畫付諸子,促家人置酒。

    頃之,卒。

    時天禧三十年十二月三日也,年六十三。

     四年春,诏曰:“故河中府處士李渎,簪纓傳緒,儒雅踐方,曠逸自居,恬智交養。

    迨茲晚節,彌邵清猷,奄及淪亡,良深轸恻。

    特行贲典,式慰營魂。

    惟蓬閣之司文,乃儒林之美秩。

    仍示歸生之赙,兼推給複之恩。

    申饬守臣,優恤其後。

    豈獨旌于泉壤,亦足厚于民風。

    可特贈秘書省著作佐郎,賜其家帛二十匹,米三十斛,州縣常加存恤,二稅外蠲其差役。

    ” 魏野,字仲先,陝州陝人也。

    世為農。

    母嘗夢引袂于月中承兔得之,因有娠,遂生野。

    及長,嗜吟詠,不求聞達。

    居州之東郊,手植竹樹,清泉環繞,旁對雲山,景趣幽絕。

    鑿土袤丈,曰樂天洞,前為草堂,彈琴其中,好事者多載酒肴從之遊,嘯詠終日。

    前後郡守,雖武臣舊相,皆所禮遇,或親造谒。

    趙昌言性尤倨傲,特署賓次,戒阍吏野至即報。

    野不喜巾帻,無貴賤,皆紗帽白衣以見,出則跨白驢。

    過客居士往來留題命話,累宿而去。

    野為詩精苦,有唐人風格,多警策句。

    所有《草堂集》十卷,大中祥符初契丹使至,嘗言本國得其上帙,願求全部,诏與之。

     祀汾陰歲,與李渎并被薦,遣陝令王希招之,野上言曰:“陛下告成天地,延聘岩薮,臣實愚戆,資性慵拙,幸逢聖世,獲安故裡,早樂吟詠,實匪風騷,豈意天慈,曲垂搜引。

    但以嘗嬰心疾,尤疏禮節,麋鹿之性,頓纓則狂,豈可瞻對殿墀,仰奉清燕。

    望回過聽,許令愚守,則畎畝之間,永荷帝力。

    ”诏州縣長吏常加存撫,又遣使圖其所居觀之。

    五年四月,複遣内侍存問。

    天禧三年十二月,無疾而卒,年六十。

    州上其狀。

     四年正月,诏曰:“國家舉旌賞之命,以輝丘園,申恤贈之恩,用慰泉壤,所以褒逸民而厚風俗也。

    故陝州處士魏野,服膺儒素,刻意篇章,顧詞格之清新,為士流之推許,而能笃淳古之行,慕肥遁之風。

    頃屬時巡,嘗加聘召,懇陳誠志,願遂《考槃》。

    及此淪亡,載深嗟悼!蘭台清秩,追飾幽扃,厚其赙助之資,寬以複除之命。

    諒惟優禮,式顯令名。

    魂而有知,歆此殊渥。

    可特贈秘書省著作郎,赙其家帛二十匹,米三十斛,州縣常加存恤,二稅外免其差徭。

    ” 渎即野中表兄也。

    渎卒訃至,野哭之恸,謂其子曰:“吾不可去,去必不至。

    ”第遣其子赴之,裁六日而野亦卒,時甚異焉。

     邢敦,字君雅,不知何許人。

    家于雍丘,與宋準、趙昌言交遊甚厚。

    太平興國初,嘗舉進士不第,慨然有隐遁意。

    性介僻,不妄交友。

    耽玩經史,精于術數,工繪畫,頗嗜酒。

    或遊市廛,過客詢以休咎者,多不之語。

    裡中号邢夫子。

    大中祥符七年,真宗幸亳回,邑人列上其事,王曾為考制度使,以名聞。

    诏曰:“敦早預詞場,勤修天爵,超然處退,亦既累年。

    屬覽公車之言,俾參郡學之職,用精儒業,以寵耆年。

    可許州助教。

    ”敦讓而不受。

    乾興元年,無疾而卒,年七十四。

      林逋,字君複,杭州錢塘人。

    少孤,力學,不為章句。

    性恬淡好古,弗趨榮利,家貧衣食不足,晏如也。

    初放遊江、淮間,久之歸杭州,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真宗聞其名,賜粟帛,诏長吏歲時勞問。

    薛映、李及在杭州,每造其廬,清談終日而去。

    嘗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