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一十四忠義十
關燈
小
中
大
張行、蔣傅、周端朝五人願預其議。
遂上書曰: 自古國家禍亂之由,初非一道,惟小人中傷君子,其禍尤慘。
君子登庸,杜絕邪枉,要其處心實在于愛君憂國。
小人得志,仇視正人,必欲空其朋類,然後可以肆行而無忌。
于是人主孤立,而社稷危矣。
黨锢敞漢,朋黨亂唐,大率由此。
元祐以來,邪正交攻,卒成靖康之變,臣子所不忍言,而陛下所不忍聞也。
臣竊見近者谏臣李沐論前宰相趙汝愚數談夢兆,擅權植黨,将不利于陛下。
以此加誣,實不其然。
汝愚乞去,中外咨憤,而言者以為父老歡呼,蒙蔽天聽,一至于此。
章穎力辨其非,首遭斥逐,聞者已駭;既而祭酒李祥、博士楊簡相繼抗論,毅然求去,告假幾月,善類皇皇。
一旦有外補之命,言者惡其扶植正論,極力牴排,同日報罷,六館之士為之憤惋涕泣。
今李沐自知邪正之不兩立,而公議之不直己也,乃欲盡去正人以便其私,于是托朋黨以罔陛下之聽。
臣謂二人之去若未足惜,殆恐君子小人消長之機于此一判,則靖康已然之監,豈堪複見于今日邪?陛下厲精圖政,方将正三綱以維人心,采群議以定國是,遽聽奸回,概疑善類,此臣等之所未谕也。
臣願陛下鑒漢、唐之禍,懲靖康之變,精加宸慮,特奮睿斷。
念汝愚之忠勤,察祥簡之非黨,灼李沐之回邪,明示好惡,旌别淑慝,竄李沐以謝天下,還祥、簡以收士心,臣雖身膏鼎镬,實所不辭。
書奏不報,則繳副封于台谏、侍從。
侂胄大怒,坐以不合上書之罪,六人皆編置,以宏中為首,将竄之嶺南。
中書舍人鄧驲上書救之,不聽。
右丞相餘端禮拜于榻前至數十,丐免遠徙。
上恻然許之,乃送太平州編管。
天下号為“六君子”。
明年,移福州聽讀。
嘉泰三年,甯宗幸學,持旨放還。
開禧元年,宏中登進士第,教授南劍州。
太守餘嵘,故相端禮子,與之相得甚歡。
侂胄誅,先以言得罪者悉加褒錄。
嘉定元年,特遷宏中一秩,亦不拜。
六年,以嵘與汪逵、趙彥橚薦,授戶部架閣,俄遷太學正。
八年夏旱,上封事,指切無隐。
遷武學博士,改宣教郎。
時谏官應武論一學官,宏中季試策士及其故,武聞而銜之。
秋戊祀武成王,祭酒行事。
故事,博士攝亞獻,至是不命宏中,宏中白于祭酒。
于是武劾宏中與同列競,且謂其激矯不自愛,遂通判潭州。
以親老請祠,差知武岡軍,未受卒,年五十三。
端朝字子靜,嘉定三年試禮部第一,終刑部侍郎兼侍講。
行字用叟,以父任補官,有二子,與端朝同登進士第。
仲麟字景仲,傅字象夫,久居學校,忠鲠有聞,鹹以不偶死。
範自有傳。
華嶽,字子西,為武學生,輕财好俠。
韓侂胄當國,嶽上書曰: 旬月以來,都城士民彷徨四顧,若将喪其室家;諸軍妻子隐哭含悲,若将驅之水火。
阛阓籍籍,欲語複噤,駭于傳聞,莫曉所謂。
臣徐考之,則侍衛之兵日夜潛發,樞機之遞星火交馳,戎作之役倍于平時,郵傳之程兼于疇昔,乃知陛下将有事于北征也。
侂胄以後族之親,位居極品,專執權柄,公取賄賂;畜養無籍吏仆,委以腹心,賣名器,私爵賞,睥睨神器,窺觇宗社,日益炎炎,不敢向爾。
此外患之居吾腹心者也。
朝臣有以庸瑣之資,請姻師旦,驟入政府者;有以谀佞之資,附阿侂胄,緻身顯貴者。
陳自強老不知恥,貪不知止,私植黨與,陰結門第,凡見諸行事,惟知侂胄,不知君父。
此外患之居吾股肱者也。
爽、奕、汝翼諸李之貪懦無謀,倪、僎、倬、杲諸郭之膏粱無用,諸吳之恃寵專僭,諸彭之庸孱不肖;皇甫斌、魏友諒、毛緻通、秦世輔之雕瘵軍心、瘡痍士氣,以緻陳孝慶、夏興祖、商榮、田俊邁之徒,皆以一卒之材,各得把麾專制,平日剜膏刻血,包苴侂胄,以緻通顯,饑寒之士鹹願食其肉而不可得。
萬一陛下付以大事,彼之首領自不可保,奚暇為陛下計哉?此外患之居吾爪牙者也。
程松之納妾求知,或以售妹入府,或以獻妻入閣,魯之貢子為郎,富宮之庸驽充位。
此外患之居吾耳目者也。
蘇師旦以穢吏冒節钺,牙儈名爵;周筠以隸卒冒戎钤,市易将相。
此外患之扼吾咽喉者也。
彼之所謂外患者實未足憂,而此之外患蓋已周吾一身之間矣。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所貴乎中國者,皆聽命于陛下也。
今也與奪之命、黜陟之權,又不出于陛下,而出于侂胄。
是吾有二中國也。
命又不出于侂胄,而出于蘇師旦、周筠。
是吾有三中國也。
女真以區區之地,猶能逼我淮、漢,曾謂外患之居吾腹心、股肱、耳目、爪牙及吾咽喉,而不馮陵吾之宗廟社稷乎?曾謂一家之中自為秦、越,一舟之中自為敵國,而能制遠人乎?比年軍皆掊克,而士卒自仇其将佐;民皆侵漁,而百姓自畔其守令,家自為戰。
此又啟吾中國億萬之仇敵也。
今不務去吾腹心、股肱、爪牙、耳目、咽喉與夫億萬之仇敵,而欲空國之師,竭國之财,而與遠人相從于血刃相塗之地,顧不外用其心欤? 臣嘗推演兵書,自去歲上元甲子,五福太一初度吳分,四神直符對臨荊、楚,始擊蜚符旁臨瓯、粵,青門直使交次于幽、冀,黑殺黃道正按于燕、趙。
考之成法,主算最長,客算最短。
兵以先發為客,後發為主。
自太歲乙醜至庚午六年之間,皆不利于先舉。
傥其畔盟犯義,撓我疆場,至于事不獲已,然後應之,則反主為客,猶曰庶幾。
萬一國家首事倡謀,則将帥内睽,士卒外畔,肝腦萬民,血刃千裡。
此天數之不利于先舉也。
矧将帥庸愚,軍民怨怼,馬政不講,騎士不熟,豪傑不出,英雄不收,饋糧不豐,形便不固,山砦不修,堡壘不設,吾雖帶甲百萬,餫饷千裡,而師出無功,不戰自敗。
此人事之不利于先舉也。
臣願陛下除吾一身之外患。
吾國中之外患既已除,然後公道開明,正人登用,法令自行,紀綱自正,豪傑自歸,英雄自附,侵疆自還,中原自複;天下自底于和平,四海自跻于仁壽,何俟乎兵革哉?不然,則亂臣賊子毀冕裂冠,哦九錫隆恩之詩,恃貴不可侔之相,私妾内姬,陰臣将相,魚肉軍士,塗炭生靈,墜百世之遠圖,虧十廟之遺業。
陛下此時雖欲不與之偕亡,則禍迫于身,權出于人,俯首
遂上書曰: 自古國家禍亂之由,初非一道,惟小人中傷君子,其禍尤慘。
君子登庸,杜絕邪枉,要其處心實在于愛君憂國。
小人得志,仇視正人,必欲空其朋類,然後可以肆行而無忌。
于是人主孤立,而社稷危矣。
黨锢敞漢,朋黨亂唐,大率由此。
元祐以來,邪正交攻,卒成靖康之變,臣子所不忍言,而陛下所不忍聞也。
臣竊見近者谏臣李沐論前宰相趙汝愚數談夢兆,擅權植黨,将不利于陛下。
以此加誣,實不其然。
汝愚乞去,中外咨憤,而言者以為父老歡呼,蒙蔽天聽,一至于此。
章穎力辨其非,首遭斥逐,聞者已駭;既而祭酒李祥、博士楊簡相繼抗論,毅然求去,告假幾月,善類皇皇。
一旦有外補之命,言者惡其扶植正論,極力牴排,同日報罷,六館之士為之憤惋涕泣。
今李沐自知邪正之不兩立,而公議之不直己也,乃欲盡去正人以便其私,于是托朋黨以罔陛下之聽。
臣謂二人之去若未足惜,殆恐君子小人消長之機于此一判,則靖康已然之監,豈堪複見于今日邪?陛下厲精圖政,方将正三綱以維人心,采群議以定國是,遽聽奸回,概疑善類,此臣等之所未谕也。
臣願陛下鑒漢、唐之禍,懲靖康之變,精加宸慮,特奮睿斷。
念汝愚之忠勤,察祥簡之非黨,灼李沐之回邪,明示好惡,旌别淑慝,竄李沐以謝天下,還祥、簡以收士心,臣雖身膏鼎镬,實所不辭。
書奏不報,則繳副封于台谏、侍從。
侂胄大怒,坐以不合上書之罪,六人皆編置,以宏中為首,将竄之嶺南。
中書舍人鄧驲上書救之,不聽。
右丞相餘端禮拜于榻前至數十,丐免遠徙。
上恻然許之,乃送太平州編管。
天下号為“六君子”。
明年,移福州聽讀。
嘉泰三年,甯宗幸學,持旨放還。
開禧元年,宏中登進士第,教授南劍州。
太守餘嵘,故相端禮子,與之相得甚歡。
侂胄誅,先以言得罪者悉加褒錄。
嘉定元年,特遷宏中一秩,亦不拜。
六年,以嵘與汪逵、趙彥橚薦,授戶部架閣,俄遷太學正。
八年夏旱,上封事,指切無隐。
遷武學博士,改宣教郎。
時谏官應武論一學官,宏中季試策士及其故,武聞而銜之。
秋戊祀武成王,祭酒行事。
故事,博士攝亞獻,至是不命宏中,宏中白于祭酒。
于是武劾宏中與同列競,且謂其激矯不自愛,遂通判潭州。
以親老請祠,差知武岡軍,未受卒,年五十三。
端朝字子靜,嘉定三年試禮部第一,終刑部侍郎兼侍講。
行字用叟,以父任補官,有二子,與端朝同登進士第。
仲麟字景仲,傅字象夫,久居學校,忠鲠有聞,鹹以不偶死。
範自有傳。
華嶽,字子西,為武學生,輕财好俠。
韓侂胄當國,嶽上書曰: 旬月以來,都城士民彷徨四顧,若将喪其室家;諸軍妻子隐哭含悲,若将驅之水火。
阛阓籍籍,欲語複噤,駭于傳聞,莫曉所謂。
臣徐考之,則侍衛之兵日夜潛發,樞機之遞星火交馳,戎作之役倍于平時,郵傳之程兼于疇昔,乃知陛下将有事于北征也。
侂胄以後族之親,位居極品,專執權柄,公取賄賂;畜養無籍吏仆,委以腹心,賣名器,私爵賞,睥睨神器,窺觇宗社,日益炎炎,不敢向爾。
此外患之居吾腹心者也。
朝臣有以庸瑣之資,請姻師旦,驟入政府者;有以谀佞之資,附阿侂胄,緻身顯貴者。
陳自強老不知恥,貪不知止,私植黨與,陰結門第,凡見諸行事,惟知侂胄,不知君父。
此外患之居吾股肱者也。
爽、奕、汝翼諸李之貪懦無謀,倪、僎、倬、杲諸郭之膏粱無用,諸吳之恃寵專僭,諸彭之庸孱不肖;皇甫斌、魏友諒、毛緻通、秦世輔之雕瘵軍心、瘡痍士氣,以緻陳孝慶、夏興祖、商榮、田俊邁之徒,皆以一卒之材,各得把麾專制,平日剜膏刻血,包苴侂胄,以緻通顯,饑寒之士鹹願食其肉而不可得。
萬一陛下付以大事,彼之首領自不可保,奚暇為陛下計哉?此外患之居吾爪牙者也。
程松之納妾求知,或以售妹入府,或以獻妻入閣,魯之貢子為郎,富宮之庸驽充位。
此外患之居吾耳目者也。
蘇師旦以穢吏冒節钺,牙儈名爵;周筠以隸卒冒戎钤,市易将相。
此外患之扼吾咽喉者也。
彼之所謂外患者實未足憂,而此之外患蓋已周吾一身之間矣。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所貴乎中國者,皆聽命于陛下也。
今也與奪之命、黜陟之權,又不出于陛下,而出于侂胄。
是吾有二中國也。
命又不出于侂胄,而出于蘇師旦、周筠。
是吾有三中國也。
女真以區區之地,猶能逼我淮、漢,曾謂外患之居吾腹心、股肱、耳目、爪牙及吾咽喉,而不馮陵吾之宗廟社稷乎?曾謂一家之中自為秦、越,一舟之中自為敵國,而能制遠人乎?比年軍皆掊克,而士卒自仇其将佐;民皆侵漁,而百姓自畔其守令,家自為戰。
此又啟吾中國億萬之仇敵也。
今不務去吾腹心、股肱、爪牙、耳目、咽喉與夫億萬之仇敵,而欲空國之師,竭國之财,而與遠人相從于血刃相塗之地,顧不外用其心欤? 臣嘗推演兵書,自去歲上元甲子,五福太一初度吳分,四神直符對臨荊、楚,始擊蜚符旁臨瓯、粵,青門直使交次于幽、冀,黑殺黃道正按于燕、趙。
考之成法,主算最長,客算最短。
兵以先發為客,後發為主。
自太歲乙醜至庚午六年之間,皆不利于先舉。
傥其畔盟犯義,撓我疆場,至于事不獲已,然後應之,則反主為客,猶曰庶幾。
萬一國家首事倡謀,則将帥内睽,士卒外畔,肝腦萬民,血刃千裡。
此天數之不利于先舉也。
矧将帥庸愚,軍民怨怼,馬政不講,騎士不熟,豪傑不出,英雄不收,饋糧不豐,形便不固,山砦不修,堡壘不設,吾雖帶甲百萬,餫饷千裡,而師出無功,不戰自敗。
此人事之不利于先舉也。
臣願陛下除吾一身之外患。
吾國中之外患既已除,然後公道開明,正人登用,法令自行,紀綱自正,豪傑自歸,英雄自附,侵疆自還,中原自複;天下自底于和平,四海自跻于仁壽,何俟乎兵革哉?不然,則亂臣賊子毀冕裂冠,哦九錫隆恩之詩,恃貴不可侔之相,私妾内姬,陰臣将相,魚肉軍士,塗炭生靈,墜百世之遠圖,虧十廟之遺業。
陛下此時雖欲不與之偕亡,則禍迫于身,權出于人,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