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一十一忠義七
關燈
小
中
大
不意,夜搗其營,直犯中軍,粘罕跣足走,僅以身免。
遂急攻城,凡三十三日而陷,端率死士突出。
粘罕入其城,粹中登浮圖不下,粘罕嘉其忠義,許以不死,乃以粹中歸。
粹中竟不屈而死,守禦官杜績亦死之。
贈粹中徽猷閣待制。
強霓,自金歸宋,為武功大夫、閣門宣贊舍人、知環州、環慶路統制軍馬兼沿邊安撫使。
隆興間,金兵圍環州,與其弟武經大夫、環慶路統領沿邊忠義軍馬震堅守孤城,招誘使降,不屈,城陷死焉。
興州駐紮禦前諸軍統制吳挺言于朝,并贈觀察使,立廟西和州,賜額旌忠。
康傑者,權知扶風縣,與金将馮宣戰,宣愛而欲招之,傑奮曰:“吾今也當死于陣,不能降敵。
”宣殺之。
李伸者,知天興縣,堅守不下,城陷,曰:“吾豈使敵殺我。
”遂自殺。
郭僎,字同升,開封祥符縣人。
以父任調海州東海縣尉,權祥符縣尉。
時童貫子師闵死,敕葬邑境,僎任道途之役。
貫命徹民屋之當道者,僎先籍童氏屋數十間欲毀之,貫遽令勿毀,由是民屋得免。
再調濱州招安丞,又為亳州蒙城丞。
令以鹽科邑民,僎争之不可。
郡守以僎丞鹿邑,中貴人楊逢周率軍士二百人,以捕寇為名入邑境,所至騷動。
僎檄逢周取所受文書,逢周不與,僎令尉譏察之。
逢同歸,訴于徽宗,诏逮僎赴開封府獄,獄以狀聞,乃使還任。
辟權鹹平縣丞。
靖康初,勤王兵有剽掠邑界者,僎率民兵擊之,得犯者斬以徇。
會金人大至,力不敵,其僚欲降之,僎走南京從趙野乞師,不從,恸哭而歸。
尋知宣城縣。
苗傅、劉正彥之變,呂頤浩傳檄諸郡,僎說郡守劉珏,請募勇士倍道赴難,揭榜複用建炎年号,人皆韪之。
通判全州,權饒州浮梁宰,未行,時有賊張頂花者已逼縣境,衆止之,僎曰:“安逸則就,艱危則辭,非我所學。
”徑就道。
至縣,約束吏士,誓以死戰。
賊聞之,僞降,入邑為變,邑官竄伏,僎曰:“吾為宰,義不可去。
”端坐公署,賊徒責僎,僎大罵不絕口,遂遇害。
诏贈承議郎,錄其後二人。
郭贊者,汝陽縣丞也。
建炎二年,金人陷蔡州,守臣閻孝忠聞之,先遣其家,獨聚軍民守城。
金人陷城,孝忠為所執,見其貌陋且侏儒,乃令荷擔,因乘間而逃。
獨贊朝服诟叱不肯降,遂見殺。
王迸字純父,饒州樂平人。
鄉舉恩免,為固始簿,攝邑。
紹定中,金兵犯淮,守令望風遁,迸度力不能禦,懷印自投于井而死。
吳從龍字子雲,官至武功郎、建康府統制。
紹定兵難,為先鋒,援不至,被擒,使至泰州城下誘降,終不屈,死之。
廟祀揚、泰二州,賜額褒忠。
官其弟從虎,至武經大夫。
司馬夢求,叙州人,溫國公光之後也。
母程,歸及門,夫死,誓不它适,旌其門曰“節婦”。
夢求,其族子,取以為後。
景定三年,舉進士。
鹹淳末,調江陵沙市監鎮。
沙市距城才十五裡,南阻蜀江,北倚江陵,地勢險固,為舟車之會,恃水為防。
德祐元年,湖水忽涸,北兵橫遏中道,乘南風縱火,都統程文亮逆戰于馬頭岸,制置使高達束手不援,文亮降。
夢求朝服望阙再拜,自經死。
林空齋,永福人,失其名。
父同,官至監丞。
空齋舉進士,曆知縣,解官家居。
益王立,張世傑圍泉州,乃率鄉人黃必大、劉仝祖即其家開忠義局,起義兵,複永福縣。
時王積翁以福安送款世傑,然實密約北兵。
兵至,屠永福,必大、仝祖等走它邑。
空齋盛服坐堂上,齧指血書壁雲:“生為忠義臣,死為忠義鬼。
草間雖可活,吾不忍為爾。
諸君何為者,自古皆有死。
”俄見執,不屈而死。
黃介,字剛中,隆興分甯人。
意氣卓越,喜兵法。
制置使朱祀孫帥蜀,介上攻守策,祀孫愛之,以自随。
夏貴辟充廣濟簿尉,平反死囚,尹不能抗。
錢真孫複辟入幕,及與真孫别,誦“南八,男兒死爾”語以勉之。
後家居,帥鄉民登龍安山為保聚計。
德祐元年,北兵至砦,衆奔潰,介堅守不去,且射且诟,面中六矢不為動,顧謂家僮陳力曰:“爾盡力勿走。
”力曰:“主在,死生同之。
”介身被镞如猬,面頸複中十三矢,倚栅而死,力亦死。
妻劉被掠,子用中逃,得不死。
乃壯,求母四方,逾十年,得于京師以歸,州裡稱為黃孝子雲。
孫益,揚州泰興人。
少豪俠。
紹定中,李全犯楊州,遊騎薄泰興城下,縣令王?龠募人守禦,益起從之。
俄賊兵大至,益率衆拒之。
衆見賊勢盛,且前且卻,益厲聲呼曰:“王令君募我來,将以守護城邑也。
今賊至城下,我輩不為一死,複何面目見令君乎?”遂身先赴敵,死之。
同時顧緒、顧珣俱戰死。
事聞,贈益保義郎,緒、珣承節郎,各官其子一人。
王仙,蜀都統也。
守涪州,北兵攻圍無虛日,勢孤援絕。
宋亡之二年,城始破,仙自刎,斷其亢不殊,以兩手自摘其首墜死。
曹琦,蜀進士也。
知南平軍,亦被執,脫身南歸,制置辟主管機宜文字。
聞都統趙安以城降,就守禦地自經死。
吳楚材名炎,以字行,建昌南城人。
德祐元年,建昌降。
明年春,楚材還其鄉領村,糾集民兵。
時江西制置使黃萬石走邵武,遂繇邵武守黎靖德請于萬石,乞濟師,萬石不許,而授楚材迪功郎、權制置司計議官以安之,且戒勿興兵。
楚材不聽,二月己亥,自領村率衆,晨炊蓐食,将攻城。
钲鼓震動,甫至近郊之龜湖,北兵三道蹴之,奪其長梯鐵鈎,因進攻領村,拒以木栅,不得入。
事聞,益王元帥府承制遷楚材宣義郎、帶行太社令、知建昌軍,俾聚兵圖再舉。
萬石匿其命。
楚材既失利,且乏援,大元兵誘降,其衆多解去。
楚材走光澤,為人所執,及其子應登以獻。
郡遣錄事婁南良訊之曰:“汝何為錯舉?”楚材抗聲曰:“不錯,不錯。
如府錄所為,乃大錯爾。
府錄受宋官爵,今乃為敵用事,還思身上綠袍自何而得?吾一鄙儒,特為忠義所激,為國出力,事雖不成,正不錯也。
”南良愧而語塞。
及吳浚為江西制置、招讨使,斬楚材父子,傳首諸邑。
益王立于福州,聞而哀之,贈官朝奉郎,即邵武境上?
遂急攻城,凡三十三日而陷,端率死士突出。
粘罕入其城,粹中登浮圖不下,粘罕嘉其忠義,許以不死,乃以粹中歸。
粹中竟不屈而死,守禦官杜績亦死之。
贈粹中徽猷閣待制。
強霓,自金歸宋,為武功大夫、閣門宣贊舍人、知環州、環慶路統制軍馬兼沿邊安撫使。
隆興間,金兵圍環州,與其弟武經大夫、環慶路統領沿邊忠義軍馬震堅守孤城,招誘使降,不屈,城陷死焉。
興州駐紮禦前諸軍統制吳挺言于朝,并贈觀察使,立廟西和州,賜額旌忠。
康傑者,權知扶風縣,與金将馮宣戰,宣愛而欲招之,傑奮曰:“吾今也當死于陣,不能降敵。
”宣殺之。
李伸者,知天興縣,堅守不下,城陷,曰:“吾豈使敵殺我。
”遂自殺。
郭僎,字同升,開封祥符縣人。
以父任調海州東海縣尉,權祥符縣尉。
時童貫子師闵死,敕葬邑境,僎任道途之役。
貫命徹民屋之當道者,僎先籍童氏屋數十間欲毀之,貫遽令勿毀,由是民屋得免。
再調濱州招安丞,又為亳州蒙城丞。
令以鹽科邑民,僎争之不可。
郡守以僎丞鹿邑,中貴人楊逢周率軍士二百人,以捕寇為名入邑境,所至騷動。
僎檄逢周取所受文書,逢周不與,僎令尉譏察之。
逢同歸,訴于徽宗,诏逮僎赴開封府獄,獄以狀聞,乃使還任。
辟權鹹平縣丞。
靖康初,勤王兵有剽掠邑界者,僎率民兵擊之,得犯者斬以徇。
會金人大至,力不敵,其僚欲降之,僎走南京從趙野乞師,不從,恸哭而歸。
尋知宣城縣。
苗傅、劉正彥之變,呂頤浩傳檄諸郡,僎說郡守劉珏,請募勇士倍道赴難,揭榜複用建炎年号,人皆韪之。
通判全州,權饒州浮梁宰,未行,時有賊張頂花者已逼縣境,衆止之,僎曰:“安逸則就,艱危則辭,非我所學。
”徑就道。
至縣,約束吏士,誓以死戰。
賊聞之,僞降,入邑為變,邑官竄伏,僎曰:“吾為宰,義不可去。
”端坐公署,賊徒責僎,僎大罵不絕口,遂遇害。
诏贈承議郎,錄其後二人。
郭贊者,汝陽縣丞也。
建炎二年,金人陷蔡州,守臣閻孝忠聞之,先遣其家,獨聚軍民守城。
金人陷城,孝忠為所執,見其貌陋且侏儒,乃令荷擔,因乘間而逃。
獨贊朝服诟叱不肯降,遂見殺。
王迸字純父,饒州樂平人。
鄉舉恩免,為固始簿,攝邑。
紹定中,金兵犯淮,守令望風遁,迸度力不能禦,懷印自投于井而死。
吳從龍字子雲,官至武功郎、建康府統制。
紹定兵難,為先鋒,援不至,被擒,使至泰州城下誘降,終不屈,死之。
廟祀揚、泰二州,賜額褒忠。
官其弟從虎,至武經大夫。
司馬夢求,叙州人,溫國公光之後也。
母程,歸及門,夫死,誓不它适,旌其門曰“節婦”。
夢求,其族子,取以為後。
景定三年,舉進士。
鹹淳末,調江陵沙市監鎮。
沙市距城才十五裡,南阻蜀江,北倚江陵,地勢險固,為舟車之會,恃水為防。
德祐元年,湖水忽涸,北兵橫遏中道,乘南風縱火,都統程文亮逆戰于馬頭岸,制置使高達束手不援,文亮降。
夢求朝服望阙再拜,自經死。
林空齋,永福人,失其名。
父同,官至監丞。
空齋舉進士,曆知縣,解官家居。
益王立,張世傑圍泉州,乃率鄉人黃必大、劉仝祖即其家開忠義局,起義兵,複永福縣。
時王積翁以福安送款世傑,然實密約北兵。
兵至,屠永福,必大、仝祖等走它邑。
空齋盛服坐堂上,齧指血書壁雲:“生為忠義臣,死為忠義鬼。
草間雖可活,吾不忍為爾。
諸君何為者,自古皆有死。
”俄見執,不屈而死。
黃介,字剛中,隆興分甯人。
意氣卓越,喜兵法。
制置使朱祀孫帥蜀,介上攻守策,祀孫愛之,以自随。
夏貴辟充廣濟簿尉,平反死囚,尹不能抗。
錢真孫複辟入幕,及與真孫别,誦“南八,男兒死爾”語以勉之。
後家居,帥鄉民登龍安山為保聚計。
德祐元年,北兵至砦,衆奔潰,介堅守不去,且射且诟,面中六矢不為動,顧謂家僮陳力曰:“爾盡力勿走。
”力曰:“主在,死生同之。
”介身被镞如猬,面頸複中十三矢,倚栅而死,力亦死。
妻劉被掠,子用中逃,得不死。
乃壯,求母四方,逾十年,得于京師以歸,州裡稱為黃孝子雲。
孫益,揚州泰興人。
少豪俠。
紹定中,李全犯楊州,遊騎薄泰興城下,縣令王?龠募人守禦,益起從之。
俄賊兵大至,益率衆拒之。
衆見賊勢盛,且前且卻,益厲聲呼曰:“王令君募我來,将以守護城邑也。
今賊至城下,我輩不為一死,複何面目見令君乎?”遂身先赴敵,死之。
同時顧緒、顧珣俱戰死。
事聞,贈益保義郎,緒、珣承節郎,各官其子一人。
王仙,蜀都統也。
守涪州,北兵攻圍無虛日,勢孤援絕。
宋亡之二年,城始破,仙自刎,斷其亢不殊,以兩手自摘其首墜死。
曹琦,蜀進士也。
知南平軍,亦被執,脫身南歸,制置辟主管機宜文字。
聞都統趙安以城降,就守禦地自經死。
吳楚材名炎,以字行,建昌南城人。
德祐元年,建昌降。
明年春,楚材還其鄉領村,糾集民兵。
時江西制置使黃萬石走邵武,遂繇邵武守黎靖德請于萬石,乞濟師,萬石不許,而授楚材迪功郎、權制置司計議官以安之,且戒勿興兵。
楚材不聽,二月己亥,自領村率衆,晨炊蓐食,将攻城。
钲鼓震動,甫至近郊之龜湖,北兵三道蹴之,奪其長梯鐵鈎,因進攻領村,拒以木栅,不得入。
事聞,益王元帥府承制遷楚材宣義郎、帶行太社令、知建昌軍,俾聚兵圖再舉。
萬石匿其命。
楚材既失利,且乏援,大元兵誘降,其衆多解去。
楚材走光澤,為人所執,及其子應登以獻。
郡遣錄事婁南良訊之曰:“汝何為錯舉?”楚材抗聲曰:“不錯,不錯。
如府錄所為,乃大錯爾。
府錄受宋官爵,今乃為敵用事,還思身上綠袍自何而得?吾一鄙儒,特為忠義所激,為國出力,事雖不成,正不錯也。
”南良愧而語塞。
及吳浚為江西制置、招讨使,斬楚材父子,傳首諸邑。
益王立于福州,聞而哀之,贈官朝奉郎,即邵武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