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一十一忠義七
關燈
小
中
大
京西北路安撫制置使兼京西北路招讨使,兼知河南府。
楊進屯鳴臯山北,興與子琮帥鄉兵時出擾之,進懼,棄辎重南走,興邀擊于魯山縣,進中流矢死,餘衆潰去,西京平。
賊王俊據汝州,興引兵攻之,俊棄城去,退保繖蓋山。
興進攻,免胄大呼曰:“賊識我乎?我翟總管也。
”衆皆披靡,遂破之。
金人犯河陽、鞏縣、永安軍,興遣子琮與搏戰,屢捷,追至渑池。
诏授河南孟、汝、唐州鎮撫使兼知河南府,轉武略大夫兼閣門宣贊舍人,寓治伊陽。
時河東、北雖陷,土豪聚衆保險,興遣蠟書結約之,向密、王簡、王英輩皆願受節制。
奏上,高宗嘉之,授河東、北路軍馬使,遍檄山砦,由是汾、澤、潞、懷、衛間山砦首領皆應命。
金人入陝右,興遣将邀擊,俘五十餘人,又遣子琮生擒金河東都統保骨,遂複陽城縣,乘勝取绛之垣曲,進至米糧川。
紹興元年春,金重兵犯河南,時興軍乏糧,就食諸道,僅存親兵自衛,人情震恐。
興授将彭?方略,設伏于井首,俟敵至陽遁,金衆果追?,伏發,金帥就擒。
鄧州人楊某擁衆河北,僞稱“信王”,興遣将董先追獲于商州殺之。
進武功大夫、忠州團練使。
劉豫将遷汴,以興屯伊陽,憚之,遣蔣頤持書誘興以王爵。
興斬頤焚其書,豫計不行,乃陰遣人啖裨将楊偉以利,偉殺興,攜其首奔豫。
或雲:賂偉為内應,以兵徑犯中軍,興奮擊墜馬死。
事聞,贈保信軍節度使。
興威貌魁偉,每怒,須辄張。
軍食不繼,士以菽粟雜藜藿食之,激以忠義,無不奮厲。
在河南累年,金人不敢犯諸陵。
诏賜軍名“忠護”。
子琮,沈勇有父風,繼興為鎮撫使;琳,閣門祗候。
進字先之。
以捕盜勞補下班殿侍,累功充京西第一将。
坐熙河帥劉法泾原戰失利,降官停任,尋叙複。
女真歸故地,改河北第四将。
往至遂城,會契丹兵奄至,都統制劉延慶以進為先鋒,與契丹戰于幽州石料岡、盧溝河皆捷。
又與契丹大将遇于峰山,力戰彌日,契丹潰去。
金人犯京師,朝廷密诏西道總管王襄會兵三萬赴京城,至葉縣,襄欲引兵而南,進谏止之,因分軍遣進持書而西。
時經略使範緻虛已合五路軍馬次潼關,以進統河南民兵,收複西京。
進至福昌,遣兵襲金營。
時金遊騎往來外邑,進設伏擒之。
金人逼靈山砦,進父子兄弟與之戰,潰圍至高都,集鄉兵七百人,夜行晝伏,五日至洛城,夜半破關入,擒高世由。
再捷于伊陽白草塢。
都總管孫昭遠至洛陽,以進戍渑池界,授武義大夫、閣門宣贊舍人。
金人犯白浪隘,将渡河,進破之。
未幾,洛陽再陷,進在伊陽,裒散亡才千人。
金人犯薛封,進選精銳三百人,夜縱火斫其營,焚死者甚衆。
又戰于驢道堰,生擒金将翟海,追至梅花谷。
賊冀德、韓清嘯聚南陽,進間道擊之,德降,繼斬清于艾蒿平。
勒兵抵龍門,屢與金人夾河戰,乘勝入洛陽。
或曰:“彼砦尚固,城未可守。
”不聽。
金人聚懷、衛、蒲、孟數州之衆薄城下,斧諸門入,進率士卒巷戰,次子亮死之。
遷武功大夫、閣門宣贊舍人,充京西北路兵馬都钤轄,尋授馬步軍副總管,升本路制置使,兼知河南府。
會東京留守杜充所招巨寇楊進号“沒角牛”者,擁兵數萬,殘害汝、洛間。
進謂其兄興欲力除之。
會楊進遣數百騎絕水犯進營,進乘半渡擊之,追賊數十裡,破賊四砦,馬驚墜塹,為賊所害。
贈左武大夫、忠州刺史,官其後五人。
朱跸,湖州安吉人,知錢塘縣。
建炎三年,金人陷杭州,初犯餘杭,守臣康允之退保赭山。
跸白允之率弓手、士軍前路拒敵,使杭民為逃死計。
行二十裡,遇金兵,跸兩中流矢,左右掖至天竺山,猶能率鄉兵禦敵。
後數日遇害。
時兀術自安吉進兵,過獨松關,曰:“南朝若以羸兵數百守此,吾豈能遽度哉!” 朱良者,字良伯,吳郡人。
世儒科。
建炎中,為海鹽縣尉。
金兵入境,良謂僚友曰:“今日乃忠臣義士死國之時也。
”被甲執戈,集所部百餘人奮而前,擊金兵數人死,衆為披靡,然力不敵,竟死。
事聞,官其子思,後守漢陽。
方允武者,衢州人。
武學上舍,補官為常州宜興巡檢。
建炎三年,金人入縣之金泉鄉,允武率土軍、鄉民迎敵,殺獲數級,奪弓箭與旗。
後遇金兵梅嶺村,力戰而沒。
诏贈兩官,官其家二人。
龔楫字濟道,兵部侍郎原之孫,世以儒學顯。
楫懦如不勝衣。
建炎初,聞金人陷郡縣,辄忿恚不食,念有以自見而不可得。
兀術據和州,以偏師萬人築堡新塘,遏絕濡須之路。
楫率家僮百餘人襲之,鄉裡從者三千餘人,獲千戶二,系累者數百人,辎重稱是。
縱遣所掠州民父母妻子,将歸于滁、和鎮撫司。
遇金兵大至,乃取道圩上,金騎兵據其沖,不得前,衆多赴水死。
楫麾其衆曰:“今日鬥死亦足稱義士,自棄溝渎無益也。
”戰敗,為金人所獲,猶挺劍刺其一人,罵不絕口,金人脔割之。
年二十二。
金人初至新塘,有蔣子春者,教授裡中。
金人見其挾書,又人物秀整,喜之,欲命以官,子春怒罵,乃殺之。
李亘者,字可大,兖州乾封人。
少好學,有知慮。
大觀二年進士。
徐處仁當國,擢尚書郎官。
建炎末,金人犯淮南,亘不及避,劉豫使守大名。
與淩唐佐謀,密陳豫可取狀告于朝。
募卒劉全、宋萬、僧惠欽輩十餘,往返事洩,全、萬、惠欽為邏者所得,亘坐死。
後贈官,立祠曰愍忠。
又有武顯大夫孫安道,為應天府兵馬钤轄。
城陷不得歸,謀挺身還朝,為人所告而死。
後贈忠州刺史。
淩唐佐字公弼,徽州休甯人。
元符三年進士。
建炎初,提點京畿刑獄,加直秘閣,知南京。
南京陷,劉豫因使為守。
唐佐與宋汝為密疏其虛實,遣人持蠟書告于朝。
江、淮都督呂頤浩過常州,得唐佐從孫憲,授保義郎、閣門祗候,俾持帛書遺之。
憲至睢陽,事洩,豫捕唐佐并其家,憲脫歸。
唐佐見豫,責以大義,豫怒,斬唐佐境上。
李橫複颍昌,言于朝,诏贈徽猷閣待制。
楊粹中,真定府人。
建炎二年,金人大入,時粹中知濮州,固守不下。
粘罕以濮小郡,易之,将官姚端乘其
楊進屯鳴臯山北,興與子琮帥鄉兵時出擾之,進懼,棄辎重南走,興邀擊于魯山縣,進中流矢死,餘衆潰去,西京平。
賊王俊據汝州,興引兵攻之,俊棄城去,退保繖蓋山。
興進攻,免胄大呼曰:“賊識我乎?我翟總管也。
”衆皆披靡,遂破之。
金人犯河陽、鞏縣、永安軍,興遣子琮與搏戰,屢捷,追至渑池。
诏授河南孟、汝、唐州鎮撫使兼知河南府,轉武略大夫兼閣門宣贊舍人,寓治伊陽。
時河東、北雖陷,土豪聚衆保險,興遣蠟書結約之,向密、王簡、王英輩皆願受節制。
奏上,高宗嘉之,授河東、北路軍馬使,遍檄山砦,由是汾、澤、潞、懷、衛間山砦首領皆應命。
金人入陝右,興遣将邀擊,俘五十餘人,又遣子琮生擒金河東都統保骨,遂複陽城縣,乘勝取绛之垣曲,進至米糧川。
紹興元年春,金重兵犯河南,時興軍乏糧,就食諸道,僅存親兵自衛,人情震恐。
興授将彭?方略,設伏于井首,俟敵至陽遁,金衆果追?,伏發,金帥就擒。
鄧州人楊某擁衆河北,僞稱“信王”,興遣将董先追獲于商州殺之。
進武功大夫、忠州團練使。
劉豫将遷汴,以興屯伊陽,憚之,遣蔣頤持書誘興以王爵。
興斬頤焚其書,豫計不行,乃陰遣人啖裨将楊偉以利,偉殺興,攜其首奔豫。
或雲:賂偉為内應,以兵徑犯中軍,興奮擊墜馬死。
事聞,贈保信軍節度使。
興威貌魁偉,每怒,須辄張。
軍食不繼,士以菽粟雜藜藿食之,激以忠義,無不奮厲。
在河南累年,金人不敢犯諸陵。
诏賜軍名“忠護”。
子琮,沈勇有父風,繼興為鎮撫使;琳,閣門祗候。
進字先之。
以捕盜勞補下班殿侍,累功充京西第一将。
坐熙河帥劉法泾原戰失利,降官停任,尋叙複。
女真歸故地,改河北第四将。
往至遂城,會契丹兵奄至,都統制劉延慶以進為先鋒,與契丹戰于幽州石料岡、盧溝河皆捷。
又與契丹大将遇于峰山,力戰彌日,契丹潰去。
金人犯京師,朝廷密诏西道總管王襄會兵三萬赴京城,至葉縣,襄欲引兵而南,進谏止之,因分軍遣進持書而西。
時經略使範緻虛已合五路軍馬次潼關,以進統河南民兵,收複西京。
進至福昌,遣兵襲金營。
時金遊騎往來外邑,進設伏擒之。
金人逼靈山砦,進父子兄弟與之戰,潰圍至高都,集鄉兵七百人,夜行晝伏,五日至洛城,夜半破關入,擒高世由。
再捷于伊陽白草塢。
都總管孫昭遠至洛陽,以進戍渑池界,授武義大夫、閣門宣贊舍人。
金人犯白浪隘,将渡河,進破之。
未幾,洛陽再陷,進在伊陽,裒散亡才千人。
金人犯薛封,進選精銳三百人,夜縱火斫其營,焚死者甚衆。
又戰于驢道堰,生擒金将翟海,追至梅花谷。
賊冀德、韓清嘯聚南陽,進間道擊之,德降,繼斬清于艾蒿平。
勒兵抵龍門,屢與金人夾河戰,乘勝入洛陽。
或曰:“彼砦尚固,城未可守。
”不聽。
金人聚懷、衛、蒲、孟數州之衆薄城下,斧諸門入,進率士卒巷戰,次子亮死之。
遷武功大夫、閣門宣贊舍人,充京西北路兵馬都钤轄,尋授馬步軍副總管,升本路制置使,兼知河南府。
會東京留守杜充所招巨寇楊進号“沒角牛”者,擁兵數萬,殘害汝、洛間。
進謂其兄興欲力除之。
會楊進遣數百騎絕水犯進營,進乘半渡擊之,追賊數十裡,破賊四砦,馬驚墜塹,為賊所害。
贈左武大夫、忠州刺史,官其後五人。
朱跸,湖州安吉人,知錢塘縣。
建炎三年,金人陷杭州,初犯餘杭,守臣康允之退保赭山。
跸白允之率弓手、士軍前路拒敵,使杭民為逃死計。
行二十裡,遇金兵,跸兩中流矢,左右掖至天竺山,猶能率鄉兵禦敵。
後數日遇害。
時兀術自安吉進兵,過獨松關,曰:“南朝若以羸兵數百守此,吾豈能遽度哉!” 朱良者,字良伯,吳郡人。
世儒科。
建炎中,為海鹽縣尉。
金兵入境,良謂僚友曰:“今日乃忠臣義士死國之時也。
”被甲執戈,集所部百餘人奮而前,擊金兵數人死,衆為披靡,然力不敵,竟死。
事聞,官其子思,後守漢陽。
方允武者,衢州人。
武學上舍,補官為常州宜興巡檢。
建炎三年,金人入縣之金泉鄉,允武率土軍、鄉民迎敵,殺獲數級,奪弓箭與旗。
後遇金兵梅嶺村,力戰而沒。
诏贈兩官,官其家二人。
龔楫字濟道,兵部侍郎原之孫,世以儒學顯。
楫懦如不勝衣。
建炎初,聞金人陷郡縣,辄忿恚不食,念有以自見而不可得。
兀術據和州,以偏師萬人築堡新塘,遏絕濡須之路。
楫率家僮百餘人襲之,鄉裡從者三千餘人,獲千戶二,系累者數百人,辎重稱是。
縱遣所掠州民父母妻子,将歸于滁、和鎮撫司。
遇金兵大至,乃取道圩上,金騎兵據其沖,不得前,衆多赴水死。
楫麾其衆曰:“今日鬥死亦足稱義士,自棄溝渎無益也。
”戰敗,為金人所獲,猶挺劍刺其一人,罵不絕口,金人脔割之。
年二十二。
金人初至新塘,有蔣子春者,教授裡中。
金人見其挾書,又人物秀整,喜之,欲命以官,子春怒罵,乃殺之。
李亘者,字可大,兖州乾封人。
少好學,有知慮。
大觀二年進士。
徐處仁當國,擢尚書郎官。
建炎末,金人犯淮南,亘不及避,劉豫使守大名。
與淩唐佐謀,密陳豫可取狀告于朝。
募卒劉全、宋萬、僧惠欽輩十餘,往返事洩,全、萬、惠欽為邏者所得,亘坐死。
後贈官,立祠曰愍忠。
又有武顯大夫孫安道,為應天府兵馬钤轄。
城陷不得歸,謀挺身還朝,為人所告而死。
後贈忠州刺史。
淩唐佐字公弼,徽州休甯人。
元符三年進士。
建炎初,提點京畿刑獄,加直秘閣,知南京。
南京陷,劉豫因使為守。
唐佐與宋汝為密疏其虛實,遣人持蠟書告于朝。
江、淮都督呂頤浩過常州,得唐佐從孫憲,授保義郎、閣門祗候,俾持帛書遺之。
憲至睢陽,事洩,豫捕唐佐并其家,憲脫歸。
唐佐見豫,責以大義,豫怒,斬唐佐境上。
李橫複颍昌,言于朝,诏贈徽猷閣待制。
楊粹中,真定府人。
建炎二年,金人大入,時粹中知濮州,固守不下。
粘罕以濮小郡,易之,将官姚端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