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一十二忠義八

關燈
○高永年鞠嗣複宋旅丁仲修項德附孫昭遠曾孝序趙伯振王士言祝公明附薛慶孫晖李靓楊照丁元附宋昌祚李政姜绶劉宣屈堅王琦韋永壽附鄭覃姚興張?陳亨祖王拱劉泰孫逢李熙靖趙俊附姚邦基劉化源胡唐老王俦朱嗣孟附劉晏鄭振孟彥卿高談連萬夫謝臯附王大壽薛良顯唐敏求王師道 高永年,河東蕃官也。

    為麟州都巡檢。

    王贍取青唐,永年總蕃兵為先鋒。

    贍入邈川,而宗哥叛,永年以千騎直抵其城,開省章峽路,擊走叛羌,結陣還青唐。

    羌攻甚急,複擊之去。

    會苗履、姚雄以援師至,戰溪蘭宗堡,履少卻,永年領勁騎斷羌為二,乃退。

    複與李克保敦谷,又戰于乾溝,單馬援矛,刺羌酋彪雞厮萬衆之中,斬其首,餘衆宵遁。

    已而隴拶自乾溝逼鄯州,永年佐贍拒守,及雄棄湟、鄯,皆以永年殿歸師。

      崇甯初,知岷州。

    蔡京議複兩州,王厚使永年帥兵二萬出京玉關,克安川堡,遂至湟,即知州事。

    自皇城副使進四方館使、利州刺史,為熙、秦兩路兵都統制,将前軍駐宗哥北。

    溪賒羅撒萃精勇據高阜,欲沖官軍,永年揮選鋒突陣,師乘之,羌大敗,遂平鄯州。

    遷賀州團練使,知其州。

     溪賒羅撒合夏國四監軍之衆,逼宣威城,永年出禦之。

    行三十裡,逢羌帳下親兵,皆永年昔所推納熟戶也。

    永年不之備,羌遽執永年以叛,遂為多羅巴所殺,探其心肝食之,謂其下曰:“此人奪我國,使吾宗族漂落無處所,不可不殺也。

    ”是役也,王厚實主其事,而謀策皆出永年,乃劾永年信任降羌,坐受執縛,故贈恤不及雲。

     永年略知文義,範純仁嘗令贽所著書詣阙,作《元符隴右錄》,不以棄湟、鄯為是,故蔡京用之,雖成功,然竟以此死雲。

      鞠嗣複,不知何許人。

    宣和初,知歙州休甯縣。

    方臘黨破縣,欲逼使降,面斬二士以怖之,嗣複罵曰:“自古妖賊豈有長久者,爾當去逆從順,因我而歸朝,官爵尚可得,何為脅我使降?”嗣複知必死,不少懾,屢言何不速殺我,賊曰:“我,縣人也。

    明府宰邑有善政,我不忍殺。

    ”乃委之而去。

    初,嗣複聞難,率吏民修城立門,衆赴功,守備略就。

    朝廷知之,進其官二等,加直秘閣,擢知睦州。

    嘗為賊所傷,自力度江乞師于宣撫使,未及行而卒。

     宋旅字庭實,莆田人。

    第進士,累官奉議郎、知剡縣。

    方臘既陷歙、睦、杭、衢、婺五州,且犯越,越盜亦起應之。

    縣吏多遁,旅遣妻子浮海歸閩,獨與民據守,以忠義激勸,部勒隊伍,為豫備計。

    俄而盜衆大至,射率壯銳,冒矢石,雖頗殺獲,終以力不敵,遂死之。

    越帥劉韐上其事,诏贈朝散郎,錄其四子。

     丁仲修字敏之,溫州人。

    方臘黨俞道安陷樂清,将渡江。

    巡檢陳華往捕,死之。

    先鋒将張理同、李振出南門迎敵,渡八接橋,橋斷馬蹶,溺死。

    賊至帆遊,夏祥遣輔褒迎戰數十合,褒死之。

    仲修帥鄉兵禦諸樂灣,鄉兵失據而散,仲修以餘兵與賊戰,力屈乃死。

     項德,婺州武義人,郡之禁卒也。

    宣和間,盜發幫源,明年陷婺,而邑随沒。

    德率敗亡百人破賊,因據邑之城隍祠。

    自二月訖五月,東抗江蔡,西拒董奉,北捍王國,大小百餘戰,出則居選鋒之先,入則殿後,前後俘馘不可勝計。

    賊目為“項鹞子”,聞其钲則相率遁去。

    方謀複永康諸縣,而官兵至,德引其衆欲會合,賊盡銳邀之黃姑嶺下,德戰死。

    邑人哭聲震山谷,圖其像,歲時祭之。

      孫昭遠,字顯叔,其先眉州眉山人。

    元祐間進士,調長沙尉,辟河東經略司幹當公事。

    曆鳳翔府天興縣、河北山東撫谕盜賊幹當公事,尋擢河北、燕山府路轉運使。

      靖康元年,召為水部員外郎。

    金人圍太原,宋師多潰,欽宗遣折彥質乘傳同昭遠招集。

    會洛陽陷,西京留守、西道總管王襄徙治襄、漢,授昭遠西道總管。

    道收潰卒至京兆,遇永興路安撫範緻虛會諸軍入援,昭遠督其進,且檄諸道使出師。

    環慶帥王似、熙河帥王倚各以師會,泾原帥席貢、秦鳳帥趙點、鄜坊使張深皆後師期,昭遠二十有八疏劾之。

    合諸道兵得十萬,命馬祐昌統之。

    昭遠與緻虛同出關,祐昌與金人戰敗。

    京師陷,遣使至大元帥府。

     建炎元年,遷河南尹、西京留守、西道都總管。

    至洛收集散亡,得義兵萬餘人,栅伊陽,使民入保。

    其冬,金人來攻,昭遠遣将姚慶拒戰,軍敗,慶死。

    昭遠命将官王仔奉啟運諸殿神禦,間道走行在。

    金兵益熾,昭遠戰不利,其下欲擁昭遠南還,昭遠罵曰:“若等平日衣食縣官,不以此時報國,南去何為!”叛兵怒,反擊昭遠,遂遇害。

    官屬無免者。

    四年,追贈徽猷閣待制。

     曾孝序,字逢原,泉州晉江人。

    以蔭補将作監主簿,監泰州海安鹽倉,因家泰州。

    累官至環慶路經略、安撫使。

    過阙,與蔡京論講議司事,曰:“天下之财貴于流通,取民膏血以聚京師,恐非太平法。

    ”京銜之。

    時京方行結籴、俵籴之法,盡括民财充數,孝序上疏曰:“民力殚矣。

    民為邦本,一有逃移,誰與守邦?”京益怒,遣禦史宋聖寵劾其私事,追逮其家人,鍛煉無所得,但言約日出師,幾誤軍期,削籍竄嶺表。

    遇赦,量移永州。

    京罷相,授顯谟閣待制、知潭州。

    複以論徭事與吳居厚不合,落職知袁州,尋複職,再知潭州。

      道州徭人叛,乘高恃險,機毒矢下射,官軍不得前,于兩山間仆巨木,橫累以守。

    孝序夜遣骁銳攀援而上,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