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八忠義四

關燈
謂蜀之敗實由稼,遽罷之,又削二官。

    李心傳見上,訟稼無罪,不當罷。

     宣撫使黃伯固辟稼知阆州。

    未幾,伯固去官,制置使趙彥呐以參議官辟之。

    制置司近漢中,稼言漢中蕩無藩籬,宜經理仙人原以為緩急視師之地。

    彥呐以委稼,稼至原,繕營壘,峙刍糧,比器甲,開泉源,守禦之規,罔不備具。

    會召還,彥呐密奏留稼,以直秘閣知沔州、利州提點刑獄兼參議官。

    始至,告于神曰:“郡當兵難之後,生聚撫摩,所當盡力,去之日,誓垂橐以入劍門。

    ”乃葺理創殘,招集流散,民皆襁負來歸。

     北兵入西和,薄階州,稼贊彥呐登原督戰。

    知天水軍曹友聞等兵大戰。

    進稼三官,為朝請大夫兼關外四州安撫司公事,措置西路屯田。

    稼嘗代彥呐論蜀事利害,上嘉覽之。

     北兵自鳳州入,東軍不能禦,遂搗河池,至西池谷,距沔九十裡。

    吏民率逃,議欲退保大安。

    稼白彥呐曰:“今日之事,有進無退,能進據險地,以身捍蜀,敵有後顧,必不深入;若倉皇召兵,退守内地,敵長驅而前,蜀事去矣。

    ”彥呐曰:“吾志也。

    ”已而竟行,留稼守沔。

     北兵自白水關入六股株,距沔六十裡。

    沔無城,依山為阻,稼升高鼓噪,盛旗鼓為疑兵。

    彥呐至置口,辍帳前總管和彥威,以軍還沔,召小将楊俊、何璘悉以兵會,又調總管王宣精兵千人益之。

    璘軍無紀律,稼捕其縱火者三人,誅之。

    未幾,北兵大至,璘遁。

    其衆皆潰,遂下沔州。

     先是,友聞戍七方,知沔不可守,勸稼移保山砦,而自将所部助之。

    稼曰:“七方要地,不可棄,吾郡将也,城亦不可棄。

    即事不濟,有死而已。

    ”先二日,子斯得侍,以時危任重為憂,稼舉田承君“五日不汗”之言語之,且曰:“吾得死所,何憾!”又以書告李心傳曰:“稼必堅守沔,無沔則無蜀矣。

    自謂此舉可以無負知己。

    ”及事迫,參議楊約勸稼姑保大安,稼厲聲曰:“我以監司守城郭,爾以幕客往來應援,各行其志。

    ”常平司屬官馮元章率吏士力請稼少避,稼不為動。

    城既陷,衆擁稼出戶,稼叱之不能止,兵騎四集圍之,遂死焉。

    诏進稼七官,為正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谥曰忠。

    後以子斯得執政,累贈太師。

     稼為人慷慨有大志,聞人有善,稱之不容口;不善,面折無所避。

    推毂人士,常恐不及,視财如糞土。

    死之日,聞者莫不于邑流涕。

    所著有《縮齋類藁》三十卷。

    斯得自有傳。

     曹友聞,字允叔,同慶栗亭人。

    武惠王彬十二世孫也。

    少有大志,與仲弟友諒不遠千裡尋師取友。

    登寶慶二年進士。

    授綿竹尉,改辟天水軍教授。

      城已被圍,友聞單騎夜入,與守臣張維糾民厲戰。

    兵退,制置使制大旗,書“滿身膽”以旌之。

    已而兵複至,友聞罄家财招集忠義,得健士五千人。

    制置使李?檄管忠義,領所部守仙人關,且行且戰,至峽口據險。

    前軍統制屈信率所部突陣,還所掠四州人畜。

    至秦填,遣左軍統制杜午迎擊,力不能敵。

    友聞令諸軍乘高據險,身冒矢石,為士卒先。

    信與統制張安國領兵出戰。

    兵退,制置使檄捍七方關。

     北兵東破武休關,已而破七方,遂入沔州金牛,至大安,又分兵自嘉陵江木皮口突出何進軍後,進戰敗死之,遂長驅入劍門。

    友聞與弟萬各率所部,取間道過氈帽山,至青蒿埧,戰于白水江中流。

    兵退,制置司檄駐阆州。

    叛将魯珍為陳隆之所斬,珍部曲肆焚劫,友聞讨斬其将郭虎、蔺廣、楊仲等,餘黨散去。

    檄知天水軍。

     北兵入鳳州,略河池,抵同慶。

    友聞密遣統制王漢臣、統領張祥,授以方略出戰。

    兵至城下,友聞部分諸将各守一門,偃旗伏鼓,戒士卒,俟漸近,鳴鼓張旗,矢石并發。

    又命漢臣等取間道出戰,自提重兵尾敵後,大戰有功。

    端平初,友聞遣萬與忠義總管時當可分兵碎石頭、青蒿谷,前後大戰數合。

    制置使上其功,特授承務郎,權發遣天水軍。

      北兵又自西和至階州,友聞曰:“階雖非吾境,豈可坐視而不救。

    ”遂引兵與諸軍會。

    命前軍統制全貴領所部為先鋒,統制夏用出其左,張成出其右,總管陳庚及萬、友諒往來督戰。

    有功,制置使趙彥呐俾節制利帥司軍馬,任責措置邊面,換武翼大夫、閣門宣贊舍人,差權利州駐紮禦前諸軍都統制,駐紮石門,控扼七方關。

     明年,北兵破武休關,入沔陽,利路提刑高稼死之。

    制置使進屯青野原,被圍,友聞曰:“青野為蜀咽喉,不可緩。

    ”遣萬領兵自冷水口度嘉陵江至六股株,屢戰有功。

    夜銜枚由間道直趨青野原,制置使奇萬之勇,令督諸軍戰守。

    兵退,友聞引精兵亦趨至原下,夜半截戰,圍遂得解。

    特授武德大夫、左骁騎大将軍,依舊利州駐紮禦前諸軍統制。

     北兵破沔州,搗大安,友聞遣摧鋒軍統制王資、踏白軍統制白再興速趨雞冠隘,左軍統制王進據陽平關。

    友聞登溪嶺,手執五方旗,指麾甫畢,兵數萬突至陽平關,遂遣進及遊奕部将王剛出戰,又親帥帳兵及背嵬軍突出陣前,左右馳射。

    兵退,友聞謂忠義總管陳庚及當可曰:“敵必旋兵攻雞冠隘,宜急援之。

    ”既而果以步騎萬餘攻隘,庚以騎兵五百直前決戰,當可将步兵左右翼并進,王資、白再興又自隘出戰,蹀血十餘裡,兵乃解去。

    特授友聞眉州防禦使,依舊左骁衛大将軍、利州駐紮禦前諸軍統制,兼沔州駐紮,兼管關外四州安撫,權知沔州,節制本府屯戍軍馬。

    弟萬差知同慶府、四川制置司帳前總管,仍舊總管忠義軍馬,節制屯戍軍馬,董仙駐紮,專與沔、利兩司同共任責措置邊面。

     明年,友聞引兵扼仙人關。

    諜聞北兵合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軍五十餘萬大至,友聞語萬曰:“國家安危,在此一舉,衆寡不敵,豈容浪戰。

    惟當乘高據險,出奇匿伏以待之。

    ”北兵先攻武休關,敗都統李顯忠軍,遂入興元,欲沖大安。

    制置使趙彥呐檄友聞控制大安以保蜀口。

    友聞馳書彥呐曰:“沔陽,蜀之險要,吾重兵在此,敵有後顧之憂,必不能越沔陽而入蜀。

    又有曹萬、王宣首尾應援,可保必捷。

    大安地勢平圹,無險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