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七忠義三

關燈


      承州既陷,楚勢益孤,立遣人詣朝廷告急。

    簽書樞密院事趙鼎欲遣張俊救之,俊不肯行。

    鼎曰:“江東新造,全藉兩淮,失楚則大事去矣。

    若俊憚行,臣願與之偕往。

    ”俊複力辭,乃命劉光世督淮南諸鎮救楚。

    東海李彥先首以兵至淮河,扼不得進;高郵薛慶至揚州,轉戰被執死;光世将王德至承州,下不用命;揚州郭仲威按兵天長,陰懷顧望;獨海陵嶽飛僅能為援,而衆寡不敵。

    高宗覽立奏,歎曰:“立堅守孤城,雖古名将無以逾之。

    ”以書趣光世會兵者五,光世訖不行。

    金知外救絕,圍益急。

    九月,攻東城,立募壯士焚其梯,火辄反向,立歎曰:“豈天未助順乎。

    ”一旦風轉,焚一梯,立喜,登磴道以觀,飛炮中其首,左右馳救之,立曰:“我終不能為國殄賊矣。

    ”言訖而絕,年三十有七。

    衆巷哭。

    以參謀官程括攝鎮撫使以守。

    金人疑立詐死,不敢動。

    越旬餘,城始陷。

    初,朝廷聞楚乏食,與粟萬斛,命兩浙轉運李承造自海道先緻三千斛,未發而楚失守矣。

     立家先殘于徐,以單騎入楚。

    為人木強,不知書,忠義出天性。

    善騎射,不喜聲色财利,與士卒均廪給。

    每戰擐甲胄先登,有退卻者,大呼馳至,捽而斬之。

    初入城,合徐、楚兵不滿萬,二州衆不相能,立善撫馭,無敢私隙。

    仇視金人,言之必嚼齒而怒,所俘獲磔以示衆,未嘗獻馘行在也。

    劉豫遣立故人赍書約降,立不發書,束以油布焚市中,且曰:“吾了此賊,必滅豫乃止。

    ”由是忠義之聲遠近皆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圍既久,衆益困,立夜焚香望東南拜,且泣曰:“誓死守,不敢負國家。

    ”命其衆擊鼓,曰:“援兵至,聞吾鼓聲則應矣。

    ”如是累月,終無至者。

    立嘗戒士卒:不幸城破,必巷戰決死。

    及陷,衆如其言。

     自金人犯中國,所下城率以虛聲脅降,惟太原堅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殺傷大相當,皆為金人所憚。

    而立威名戰多,鹹出其上。

    訃聞,辍朝,贈奉國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官其子孫十人,谥忠烈。

    明年,金人退,得立屍谯樓下,頰骨箭穴存焉。

    命官給葬事,後為立祠,名曰顯忠。

     王複,以龍圖閣待制知徐州。

    建炎三年,金人自襲慶府引兵圍徐州,複與男倚同守城,率軍民力戰。

    外援不至,城陷,複堅坐聽事不去,謂粘罕曰:“死守者我也,監郡而次無預焉,願殺我而舍僚吏百姓。

    ”粘罕欲降之,複慢罵求死,阖門百口皆被殺。

    巡檢楊彭年亦死焉。

    事聞,贈複資政殿學士,谥壯節,立廟楚州,号忠烈,官其家五人。

     王忠植,太行義士也。

    紹興九年,取石州等十一郡,授武功大夫、華州觀察、統制河東忠義軍馬,遂知代州。

    尋落階官,為建甯軍承宣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河東經略安撫使。

     明年,金人圍慶陽急,帥臣宋萬年乘城拒守。

    會川、陝宣撫副使胡世将檄忠植以所部赴陝西會合,行次延安,叛将趙惟清執忠植使拜诏,忠植曰:“本朝诏則拜,金國诏則不拜。

    ”惟清械詣其右副元帥撒離曷,不能屈。

    使甲士引詣慶陽城下,谕使降,忠植大呼曰:“我河東步佛山忠義人也,為金人所執,使來招降,願将士勿負朝廷,堅守城壁。

    忠植即死城下。

    ”撒離曷怒诘之,忠植披襟大呼曰:“當速殺我。

    ”遂遇害。

    世将上其事,贈奉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官其家十人。

     唐琦,本衛士。

    建炎間,高宗航海,琦病留越州。

    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擊之,不中被執。

    琶八诘之,琦曰:“欲碎爾首,死為趙氏鬼耳。

    ”琶八曰:“使人人如此,趙氏豈至是哉。

    ”又問曰:“李邺為帥尚以城降,汝何人,敢爾?”琦曰:“邺為臣不忠,吾恨不得手刃之,尚何言斯人為!”乃顧邺曰:“我月給才石五鬥米,不肯背其主,爾享國厚恩乃若此,豈複齒人類哉?”诟罵不少屈,琶八趣殺之,至死不絕口。

    事聞,诏為立廟,賜名旌忠。

     李震,汴人也。

    靖康初,金人迫京師,震時為小校,率所部三百人出戰,殺人馬七百餘,已而被執。

    金人曰:“南朝皇帝安在?”震曰:“我官家非爾所當問。

    ”金人怒,絣諸庭柱,脔割之,膚肉垂盡,腹有餘氣,猶罵不絕口。

     陳求道,字得之,鹹甯人。

    登進士第。

    靖康間判都水監。

    及朝議二帝出郊請和,求道力争之,不聽。

    欽宗知康王兵衆,求道請以元帥加之,赍蠟書者八人皆遇害,惟求道所薦劉定緻書而還。

    金人立張邦昌,下令在京官不朝者死,求道稱疾不往,嘔血累日。

    開封尹親以邦昌命召之,竟不能屈。

    求道以二帝蒙塵,屢欲自殺,因救得免。

     先是,陳留河決,四十餘日漕輸不通,京城大恐,開封尹宗澤命求道治之,七日河盡複故道。

    建炎四年,命為襄、鄧、随、郢鎮撫,以奏兵食不給,待命未行。

    自鹹甯挈家就食嘉魚,值亂兵起,乃之蒲圻,寓龍堂僧寺。

    未久,招撫劉忠叛,一夕數千人麇至,驅求道家還嘉魚。

    至茗山逆旅,具酒食奉求道為主,将南走湖湘。

    求道正色厲辭,賊怒,殺求道妻蔡及二子符、佺,必欲從己。

    求道罵愈厲,賊斫其口拔出舌斷之。

    獨符子凱竄山谷得免。

    賊退,始得求道屍,瘗于興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