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七忠義三

關燈
東平、濟南人,大呼城下曰:“二郡已降。

    降者富貴,不降者無噍類。

    ”益謙輩相顧色動,永大言曰:“今日正吾侪報國之時。

    ”又行城撫将士曰:“王師至矣,吾城堅完可守,汝曹努力,敵不足畏也。

    ”衆感泣。

    質明,大霧四塞,豫以車發斷碑殘礎攻城,樓橹皆壞,左右蒙盾而立,多碎首者。

    良久城陷,永坐城樓上,或掖之以歸,諸子環泣請去,永曰:“吾世受國恩,當以死報,然巢傾卵覆,汝輩亦何之?茲命也,奚懼。

    ” 益謙、億率衆迎降,金人曰:“城破始降,何也?”衆以永不從為辭。

    金人遣騎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訖,易幅巾而入,黏罕曰:“沮降者誰?”永熟視曰:“不降者我。

    ”金人奇永狀貌,且素聞其賢,乃自相語,欲以富貴啖永,永瞋目唾曰:“無知犬豕,恨不醢爾以報國家,何說降乎?”怒罵不絕。

    金人諱其言,麾之使去,永複厲聲曰:“胡不速殺我死?當率義鬼滅爾曹。

    ”大名人在系者無不以手加額,為之出涕,金人怒斷所舉手。

    乃殺之,一家皆遇害。

    雖素不與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與負其屍瘗之。

     永博通古今,得錢即買書,家藏書萬卷,為文不求人知。

    見古人立名節者,未嘗不慨然掩卷終日,而尤慕顔真卿為人。

    充之守大名,名稱甚盛,永嘗畫數策見之,它日問其目。

    曰:“未暇讀也。

    ”永數之曰:“人有志而無才,好名而遺實,驕蹇自用而得名聲,以此當大任,鮮不颠沛者,公等足與為治乎?”充大慚。

    靖康元年冬,金人再犯京師,中外阻絕,或以兩宮北狩告永者,永号絕仆地,家人舁歸,不食者數日,聞大元帥府檄書至,始勉強一餐。

    其忠義蓋天性然。

     紹興初,贈中大夫、資政殿學士,谥勇節,官其族數人。

     韓浩,丞相琦孫。

    以奉直大夫守濰州。

    建炎二年,金人攻城,浩率衆死守,城陷力戰死。

    通判朱庭傑身被數箭,亦死。

    權北海縣丞王允功、司理參軍王薦皆全家陷沒。

    浩特贈三官,官其家三人。

    庭傑、允功、薦各官其家一人。

      朝議大夫周中世居濰州,率家人乘城拒守,中弟辛家最富,盡散其财以享戰士。

    城陷,中阖門百口皆死。

    紹興六年,以周聿請,贈官。

     歐陽珣字全美,吉州廬陵人。

    崇甯五年進士。

    調忠州學教授、南安軍司錄,知鹽官縣。

    以薦上京師,遇國難,及出使,加将作監丞。

    金人犯京師,朝議割河北绛、磁、深三鎮地講和。

    珣率其友九人上書,極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與人。

    及事急,會群臣議,珣複抗論當與力戰,戰敗而失其地,它日取之直;不戰而割其地,它日取之曲。

    時宰怒,欲殺珣,乃遣珣奉使割深州,珣至深州城下,恸哭謂城上人曰:“朝廷為奸臣所誤至此,吾已辦一死來矣,汝等宜勉為忠義報國。

    ”金人怒,執送燕,焚死之。

      張忠輔,宣和末為将,同崔中、折可與守崞縣。

    金人來攻,嬰城固守,率士卒以死拒敵。

    中度不可支,有二心。

    忠輔宣言于衆曰:“必欲降,請先殺我。

    ”中設伏绐約議事,斬忠輔首擲陴外以示金人。

    既開城門,可與不屈見殺。

    可與兄可求建炎中言于朝,官可與之子五人,而忠輔不與,士論惜之。

     李彥仙,字少嚴,初名孝忠,甯州彭原人,徙鞏州。

    有大志,所交皆豪俠士。

    閑騎射。

    家極邊,每出必陰察山川形勢,或瞷敵人縱牧,取其善馬以歸。

    嘗為種師中部曲,入雲中,獲首級,補校尉。

    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縣募兵勤王,遂率士應募,補承節郎。

    李綱宣撫兩河,上書言綱不知兵,恐誤國。

    書聞,下有司追捕,乃亡去,易名彥仙。

    以效用從河東軍,諜金人還,複補校尉。

     河東陷,彥仙拔歸,道出陝,以兵事見守臣李彌大,彌大與語,壯之,留為裨将,戍淆、渑間。

    金人再犯汴,永興帥範緻虛合西兵入援,彥仙遮說曰:“淆、渑道隘難以衆進,不若分兵而前,留其半于陝,可為後圖。

    ”緻虛怒其沮衆,罷遣之。

    師至千秋鎮,果敗,官吏皆遁。

     時彥仙為石壕尉,堅守三觜,民争依之。

    下令曰:“尉異縣人,非如汝室墓于是。

    今尉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屍汝于市。

    ”衆皆奮。

    金人攻三觜,彥仙戰佯北,金人追之,伏發,掩殺千計,分兵四出,下五十餘壁。

      初,金人得陝,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彥仙陰遣士廁其間,金人不覺。

    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潛師薄東北隅,所納士内應,噪而入,複陝州。

    乘勝渡河,列栅中條諸山,旁郡邑皆響附,分遣邵雲等下绛、解諸邑。

    吏行文書,請州印章,彥仙曰:“吾以尉守此,第用吾印。

    ”事聞,上謂輔臣曰:“近知彥仙與金人戰,再三獲捷,朕喜而不寐。

    ”即命知陝州兼安撫使,遷武節郎、閣門宣贊舍人。

    彥仙搜軍實,增陴浚湟,益為戰守備,盡取家屬以來,曰:“吾以家徇國,與城俱存亡。

    ”聞者感服。

    邵興在神稷山,以其衆來,願受節制。

    彥仙辟興統領河北忠義軍馬,屯三門,後賴其力複虢州。

      金将烏魯撒拔再攻陝,彥仙極力禦之,金人技窮而去。

    三年,婁宿悉兵自蒲、解大入,彥仙伏兵中條山擊之,金兵大潰,婁宿僅以身免。

    授右武大夫、甯州觀察使兼同、虢州制置。

    彥仙度金人必并力來攻,即遣人詣宣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