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五忠義一
關燈
小
中
大
可苟免乎!”城中乏食,傳序出囊橐服玩,盡市酒肉以犒士卒,慰勉之,衆皆感泣力戰。
傳序度力不能拒,乃為蠟書遣人間道上言:“臣盡死力,誓不降賊。
”城壞,傳序赴火死。
傳序家寄荊湖間,子奭溯峽求父屍,溺死。
人以為父死于忠,子死于孝。
奏至,太宗嗟恻久之,錄傳序次子煦為殿直,以錢十萬賜其家。
煦卒,複以煦弟昉為三班奉職。
詹良臣,字元公,睦州分水人。
舉進士不第,以恩得官,調缙雲縣尉。
方臘起,其黨洪再犯處州,守貳俱棄城遁。
又有他盜霍成富者,用臘年号,剽掠缙雲。
良臣曰:“捕盜,尉職也,縱不勝,敢愛死乎?”率弓兵數十人出禦之,為所執。
成富誘使降,良臣曰:“汝輩不知求生,顧欲降我邪!昔年李順反于蜀,王倫反于淮南,王則反于貝州,身首橫分,妻子與同惡,無少長皆誅死,旦暮官軍至,汝肉飼狗鼠矣。
”賊怒,脔其肉,使自啖之。
良臣吐且罵,至死不絕聲,見者掩面流涕,時年七十二。
徽宗聞而傷之,贈通直郎,官其子孫二人。
江仲明,台州人。
宣和寇亂,載老母逃山澗中,猝遇寇于東城之岡,逼使就降,仲明義不辱,奮起罵賊,卒死之,丞相呂赜浩诔以文。
有蔣煜者,州之仙居人,有文學。
寇欲妻以女,煜拒之,脅以拜,亦不從,寇曰:“吾戮汝矣!”煜伸頸就刃,詈聲不絕而死。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元名若冰。
上舍登第,調元城尉、平陽府司錄。
試學官第一,濟南教授,除太學博士。
蔡京晚複相,子縧用事,李邦彥不平,欲謝病去。
若水為言:“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胡不取決上前,使去就之義,暴于天下。
顧可默默托疾而退,使天下有伴食之譏邪?”又言:“積蠹已久,緻理惟難。
建裁損而邦用未豐,省科徭而民力猶困,權貴抑而益橫,仕流濫而莫澄。
正宜置驿求賢,解榻待士,采其寸長遠見,以興治功。
”凡十數端,皆深中時病,邦彥不悅。
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
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挂服舉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
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衆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缛禮,非所以靖公議也。
”章再上,乃止。
欽宗将遣使至金國,議以賦入贖三鎮,诏舉可使者,若水在選中。
召對,賜今名,遷著作佐郎。
為使,見粘罕于雲中。
才歸,兵已南下,複假徽猷閣學士,副馮澥以往。
甫次中牟,守河兵相驚以金兵至,左右謀取間道去,澥問“何如”?若水曰:“戍卒畏敵而潰,奈何效之,今正有死耳。
”令敢言退者斬,衆乃定。
既行,疊具奏,言和議必不可諧,宜申饬守備。
至懷州,遇館伴蕭慶,挾與俱還。
及都門,拘之于沖虛觀,獨令慶、澥入。
既所議多不從,粘罕急攻城,若水入見帝,道其語,帝命何?行。
桌還,言二人欲與上皇相見,帝曰:“朕當往。
”明日幸金營,過信而歸。
擢若水禮部尚書,固辭。
帝曰:“學士與尚書同班,何必辭。
”請不已,改吏部侍郎。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難色,若水以為無他慮,扈從以行。
金人計中變,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為狗輩。
金人曳出,擊之敗面,氣結仆地,衆皆散,留鐵騎數十守視。
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無恙。
”若水絕不食,或勉之曰:“事無可為者,公昨雖言,國相無怒心,今日順從,明日富貴矣。
”若水歎曰:“天無二日,若水甯有二主哉!”其仆亦來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歸觐。
”若水叱之曰:“吾不複顧家矣!忠臣事君,有死無二。
然吾親老,汝歸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 後旬日,粘罕召計事,且問不肯立異姓狀。
若水曰:“上皇為生靈計,罪己内禅,主上仁孝慈儉,未有過行,豈宜輕議廢立?”粘罕指宋朝失信,若水曰:“若以失信為過,公其尤也。
”曆數其五事曰:“汝為封豕長蛇,真一劇賊,滅亡無日矣。
”粘罕令擁之去,反顧罵益甚。
至郊壇下,謂其仆謝甯曰:“我為國死,職耳,奈并累若屬何!”又罵不絕口,監軍者撾破其唇,噀血罵愈切,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年三十五。
甯得歸,具言其狀。
高宗即位,下诏曰:“若水忠義之節,無與比倫,達于朕聞,為之涕泣。
”特贈觀文殿學士,谥曰忠愍。
死後有自北方逃歸者雲:“金人相與言,‘遼國之亡,死義者十數,南朝惟李侍郎一人’。
臨死無怖色,為歌詩卒,曰:‘矯首問天兮,天卒無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聞者悲之。
” 劉韐,字仲偃,建州崇安人。
第進士,調豐城尉、隴城令。
王厚鎮熙州,辟狄道令,提舉陝西平貨司。
河、湟兵屯多,食不繼,韐延緻酋長,出金帛從易粟,就以饷軍,公私便之。
遂為轉運使,擢中大夫、集英殿修撰。
劉法死,夏人攻震武。
韐攝帥鄜延,出奇兵搗之,解其圍。
夏人來言,願納款謝罪,皆以為詐。
韐曰:“兵興累年,中國尚不支,況小邦乎?彼雖新勝,其衆亦疲,懼吾再舉,故款附以圖自安,此情實也。
”密疏以聞,诏許之。
夏使愆期不至,諸将言夏果詐,請會兵乘之。
韐曰:“越境約會,容有他故。
”會再請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币,轶疆場,以取威怒。
”夏人聽命,西邊自是遂安。
韐求東歸,拜徽猷閣待制,提舉崇福宮。
起知越州,鑒湖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歲二萬斛。
政和間,涸以為田,衍至六倍,隸中宮應奉,租太重而督索嚴,多逃去。
前勒鄰伍取償,民告病,韐請而蠲之。
方臘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請行。
韐曰:“吾為郡守,當與城存亡。
”不為動,益厲戰守備。
寇至城下,擊敗之,拜述古殿直學士,召為河北、河東宣撫參謀官。
時邊臣言,燕民思内附,童貫、蔡攸方出師,而種師道之軍潰。
韐意警報不實,見師道計事。
師道曰:“契丹兵勢尚盛,而燕人未有應者,恐邊臣誕謾誤國事。
”韐即馳白貫、攸,請班師。
又論燕薊不可得,正使得之,屯兵遣饷,經費無藝,必重困中國。
還次莫州,會郭藥師以涿州降,戎車再駕,以韐議異,徙知真定府
傳序度力不能拒,乃為蠟書遣人間道上言:“臣盡死力,誓不降賊。
”城壞,傳序赴火死。
傳序家寄荊湖間,子奭溯峽求父屍,溺死。
人以為父死于忠,子死于孝。
奏至,太宗嗟恻久之,錄傳序次子煦為殿直,以錢十萬賜其家。
煦卒,複以煦弟昉為三班奉職。
詹良臣,字元公,睦州分水人。
舉進士不第,以恩得官,調缙雲縣尉。
方臘起,其黨洪再犯處州,守貳俱棄城遁。
又有他盜霍成富者,用臘年号,剽掠缙雲。
良臣曰:“捕盜,尉職也,縱不勝,敢愛死乎?”率弓兵數十人出禦之,為所執。
成富誘使降,良臣曰:“汝輩不知求生,顧欲降我邪!昔年李順反于蜀,王倫反于淮南,王則反于貝州,身首橫分,妻子與同惡,無少長皆誅死,旦暮官軍至,汝肉飼狗鼠矣。
”賊怒,脔其肉,使自啖之。
良臣吐且罵,至死不絕聲,見者掩面流涕,時年七十二。
徽宗聞而傷之,贈通直郎,官其子孫二人。
江仲明,台州人。
宣和寇亂,載老母逃山澗中,猝遇寇于東城之岡,逼使就降,仲明義不辱,奮起罵賊,卒死之,丞相呂赜浩诔以文。
有蔣煜者,州之仙居人,有文學。
寇欲妻以女,煜拒之,脅以拜,亦不從,寇曰:“吾戮汝矣!”煜伸頸就刃,詈聲不絕而死。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元名若冰。
上舍登第,調元城尉、平陽府司錄。
試學官第一,濟南教授,除太學博士。
蔡京晚複相,子縧用事,李邦彥不平,欲謝病去。
若水為言:“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胡不取決上前,使去就之義,暴于天下。
顧可默默托疾而退,使天下有伴食之譏邪?”又言:“積蠹已久,緻理惟難。
建裁損而邦用未豐,省科徭而民力猶困,權貴抑而益橫,仕流濫而莫澄。
正宜置驿求賢,解榻待士,采其寸長遠見,以興治功。
”凡十數端,皆深中時病,邦彥不悅。
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
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挂服舉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
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衆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缛禮,非所以靖公議也。
”章再上,乃止。
欽宗将遣使至金國,議以賦入贖三鎮,诏舉可使者,若水在選中。
召對,賜今名,遷著作佐郎。
為使,見粘罕于雲中。
才歸,兵已南下,複假徽猷閣學士,副馮澥以往。
甫次中牟,守河兵相驚以金兵至,左右謀取間道去,澥問“何如”?若水曰:“戍卒畏敵而潰,奈何效之,今正有死耳。
”令敢言退者斬,衆乃定。
既行,疊具奏,言和議必不可諧,宜申饬守備。
至懷州,遇館伴蕭慶,挾與俱還。
及都門,拘之于沖虛觀,獨令慶、澥入。
既所議多不從,粘罕急攻城,若水入見帝,道其語,帝命何?行。
桌還,言二人欲與上皇相見,帝曰:“朕當往。
”明日幸金營,過信而歸。
擢若水禮部尚書,固辭。
帝曰:“學士與尚書同班,何必辭。
”請不已,改吏部侍郎。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難色,若水以為無他慮,扈從以行。
金人計中變,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為狗輩。
金人曳出,擊之敗面,氣結仆地,衆皆散,留鐵騎數十守視。
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無恙。
”若水絕不食,或勉之曰:“事無可為者,公昨雖言,國相無怒心,今日順從,明日富貴矣。
”若水歎曰:“天無二日,若水甯有二主哉!”其仆亦來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歸觐。
”若水叱之曰:“吾不複顧家矣!忠臣事君,有死無二。
然吾親老,汝歸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 後旬日,粘罕召計事,且問不肯立異姓狀。
若水曰:“上皇為生靈計,罪己内禅,主上仁孝慈儉,未有過行,豈宜輕議廢立?”粘罕指宋朝失信,若水曰:“若以失信為過,公其尤也。
”曆數其五事曰:“汝為封豕長蛇,真一劇賊,滅亡無日矣。
”粘罕令擁之去,反顧罵益甚。
至郊壇下,謂其仆謝甯曰:“我為國死,職耳,奈并累若屬何!”又罵不絕口,監軍者撾破其唇,噀血罵愈切,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年三十五。
甯得歸,具言其狀。
高宗即位,下诏曰:“若水忠義之節,無與比倫,達于朕聞,為之涕泣。
”特贈觀文殿學士,谥曰忠愍。
死後有自北方逃歸者雲:“金人相與言,‘遼國之亡,死義者十數,南朝惟李侍郎一人’。
臨死無怖色,為歌詩卒,曰:‘矯首問天兮,天卒無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聞者悲之。
” 劉韐,字仲偃,建州崇安人。
第進士,調豐城尉、隴城令。
王厚鎮熙州,辟狄道令,提舉陝西平貨司。
河、湟兵屯多,食不繼,韐延緻酋長,出金帛從易粟,就以饷軍,公私便之。
遂為轉運使,擢中大夫、集英殿修撰。
劉法死,夏人攻震武。
韐攝帥鄜延,出奇兵搗之,解其圍。
夏人來言,願納款謝罪,皆以為詐。
韐曰:“兵興累年,中國尚不支,況小邦乎?彼雖新勝,其衆亦疲,懼吾再舉,故款附以圖自安,此情實也。
”密疏以聞,诏許之。
夏使愆期不至,諸将言夏果詐,請會兵乘之。
韐曰:“越境約會,容有他故。
”會再請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币,轶疆場,以取威怒。
”夏人聽命,西邊自是遂安。
韐求東歸,拜徽猷閣待制,提舉崇福宮。
起知越州,鑒湖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歲二萬斛。
政和間,涸以為田,衍至六倍,隸中宮應奉,租太重而督索嚴,多逃去。
前勒鄰伍取償,民告病,韐請而蠲之。
方臘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請行。
韐曰:“吾為郡守,當與城存亡。
”不為動,益厲戰守備。
寇至城下,擊敗之,拜述古殿直學士,召為河北、河東宣撫參謀官。
時邊臣言,燕民思内附,童貫、蔡攸方出師,而種師道之軍潰。
韐意警報不實,見師道計事。
師道曰:“契丹兵勢尚盛,而燕人未有應者,恐邊臣誕謾誤國事。
”韐即馳白貫、攸,請班師。
又論燕薊不可得,正使得之,屯兵遣饷,經費無藝,必重困中國。
還次莫州,會郭藥師以涿州降,戎車再駕,以韐議異,徙知真定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