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五忠義一
關燈
小
中
大
往望風竄匿,故賊所向辄下,獨觐與孔宗旦、趙師旦能以死守。
後田瑜安撫廣南,乃為觐立廟封州。
孔宗旦,魯人,為邕州司戶參軍。
侬智高未反時,州有白氣出庭中,江水溢,宗旦以為兵象,度智高必反,以書告知州陳珙,珙不聽。
後智高破橫州,即載其親往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無為俱死也。
”既而州破被執,賊欲任以事,宗旦叱賊,且大罵,遂被害。
始,宗旦官京東,與李師道、徐程、尚同等四人為監司耳目,号為“四瞠”,人多惡之,其後立節如此。
知袁州祖無擇以其事聞,贈太子中允。
趙師旦字潛叔,樞密副使稹之從子。
美容儀,身長六尺。
少年頗涉書史,尤刻意刑名之學。
用稹蔭,試将作監主簿,累遷甯海軍節度推官。
知江山縣,斷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錢,棄物道上,人無敢取。
以薦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縣,遷太子右贊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順流東下,師旦使人觇賊,還報曰:“諸州守皆棄城走矣!”師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
”乃大索,得諜者三人,斬以徇。
而賊已薄城下,師旦止有兵三百,開門迎戰,殺數十人。
會暮,賊稍卻,師旦語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負其子以匿,曰:“明日賊必大至,吾知不敵,然不可以去,爾留,死無益也。
”遂與監押馬貴部士卒固守州城。
召貴食,貴不能食,師旦獨飽如平時;至夜,貴卧不安席,師旦即卧内大鼾。
遲明,賊攻城愈急,左右請少避,師旦曰:“戰死與戮死何如?”衆皆曰:“願為國家死。
”至城破無一人逃者。
矢盡,與貴俱還,據堂而坐。
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脅師旦,師旦大罵曰:“餓獠,朝廷負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發一校兵,汝無遺類矣。
”智高怒,并貴害之。
賊既去,州人為立廟。
事平,贈光祿少卿,賜其母王長安縣太君冠帔,錄其子弟并從子三人。
師旦遇害時,年四十二。
柩過江山,江山之人迎師旦喪,哭祭于路,絡繹數百裡不絕。
同時有王從政者,以東頭供奉官、閣門祗候,與侬智高戰于太平場,被執,罵賊不已,至以沸湯沃之,終不屈而死。
贈信州刺史,錄其孫二人。
蘇緘,字宣甫,泉州晉江人。
舉進士,調廣州南海主簿。
州領蕃舶,每商至,則擇官閱實其赀,商皆豪家大姓,習以客禮見主者,緘以選往,商樊氏辄升階就席,緘诘而杖之。
樊訴于州,州召責緘,緘曰:“主簿雖卑,邑官也,商雖富,部民也,邑官杖部民,有何不可?”州不能诘。
再調陽武尉,劇盜李囊橐于民,賊曹莫能捕。
緘訪得其處,萃衆大索,火旁舍以迫之。
李從中逸出,緘馳馬逐,斬其首送府。
府尹賈昌朝驚曰:“儒者乃爾輕生邪!”累遷秘書丞,知英州。
侬智高圍廣,緘曰:“廣,吾都府也,且去州近,今城危在旦暮而不往救,非義也。
”即募士數千人,委印于提點刑獄鮑轲,夜行赴難,去廣二十裡止營。
廣人黃師宓陷賊中,為之謀主,緘擒斬其父。
群不逞并緣為盜,複捕殺六十餘人,招其诖誤者六千八百人,使複業。
賊勢沮,将解去,緘分兵先扼其歸路,布槎木亘四十裡。
賊至不得前,乃繞出數舍渡江,由連、賀而西。
緘與賊戰,摧傷甚衆,盡得其所掠物。
時諸将皆罷,獨緘有功,仁宗喜,換為供備庫副使、廣東都監,管押兩路兵甲,遣中使賜朝衣、金帶。
襲賊至邕,大将陳曙以失律誅,緘亦貶房州司馬。
複著作佐郎,監越州稅十餘年,始還副使。
知廉州,屋多茅竹,戍卒楊禧醉焚營,延燒民廬,因乘以為竊,緘戮之于市,又坐谪潭州都監。
未幾,知鼎州。
熙甯初,進如京使、廣東鈴轄。
四年,交阯謀入寇,以緘為皇城使知邕州。
緘伺得實,以書抵知桂州沈起,起不以為意。
及劉彜代起,緘緻書于彜,請罷所行事。
彜不聽,反移文責緘沮議,令勿得辄言。
八年,蠻遂入寇,衆号八萬,陷欽、廉,破邕四砦。
緘聞其至,閱州兵得二千八百,召僚吏與郡人之材者,授以方略,勒部隊,使分地自守。
民驚震四出,緘悉出官帑及私藏示之曰:“吾兵械既具,蓄聚不乏,今賊已薄城,宜固守以遲外援。
若一人舉足,則群心搖矣,幸聽吾言,敢越佚則孥戮汝。
”有大校翟績潛出,斬以徇,由是上下脅息。
緘子子元為桂州司戶,因公事攜妻子來省,欲還而寇至。
緘念人不可戶曉,必以郡守家出城,乃獨遣子元,留其妻子。
選勇士拿舟逆戰,斬蠻酋二。
邕既受圍,緘晝夜行勞士卒,發神臂弓射賊,所殪甚衆。
緘初求救于劉彜,彜遣将張守節救之,逗遛不進。
緘又以蠟書告急于提點刑獄宋球,球得書驚泣,督守節。
守節皇恐,遽移屯大夾嶺,回保昆侖關,猝遇賊,不及陣,舉軍皆覆。
蠻獲北軍,知其善攻城,啖以利,使為雲梯,又為攻濠洞子,蒙以華布,緘悉焚之。
蠻計已窮,将引去,而知外援不至,或教賊囊土傅城者,頃刻高數丈,蟻附而登,城遂陷。
緘猶領傷卒馳騎戰愈厲,而力不敵,乃曰:“吾義不死賊手。
”亟還州治,殺其家三十六人,藏于坎,縱火自焚。
蠻至,求屍皆不得,屠郡民五萬餘人,率百人為一積,凡五百八十餘積,隤三州城以填江。
邕被圍四十二日,糧盡泉涸,人吸漚麻水以濟渴,多病下痢,相枕藉以死,然訖無一叛者。
緘憤沈起、劉彜緻寇,又不救患,欲上疏論之。
屬道梗不通,乃榜其罪于市,冀朝廷得聞焉。
神宗聞緘死,嗟悼,贈奉國軍節度使,谥曰忠勇,賜都城甲第五、鄉裡上田十頃,聽其家自擇。
以子元為西頭供奉官、閣門祗候,召對,謂曰:“邕管賴卿父守禦,傥如欽、廉即破,則賊乘勝奔突,桂、象皆不得保矣。
昔張巡、許遠以睢陽蔽遮江、淮,較之卿父,不能過也。
”改授殿中丞,通判邕州。
次子子明、子正,孫廣淵、直溫,與緘同死,皆褒贈焉。
起與彜皆坐谪官。
緘沒後,交人謀寇桂州,行數舍,其衆見大兵從北來,呼曰:“蘇皇城領兵來報怨。
”懼而引歸。
邕人為緘立祠,元祐中賜額懷忠。
秦傳序,江甯人。
淳化五年,充夔峽巡檢使。
李順之亂,賊衆奄至,傅夔州城下,傳序督士卒晝夜拒戰,嬰城既久,危蹙日甚,長吏皆奔竄投賊。
傳序謂士卒曰:“吾為監軍,盡死節以守城,吾之職也,安
後田瑜安撫廣南,乃為觐立廟封州。
孔宗旦,魯人,為邕州司戶參軍。
侬智高未反時,州有白氣出庭中,江水溢,宗旦以為兵象,度智高必反,以書告知州陳珙,珙不聽。
後智高破橫州,即載其親往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無為俱死也。
”既而州破被執,賊欲任以事,宗旦叱賊,且大罵,遂被害。
始,宗旦官京東,與李師道、徐程、尚同等四人為監司耳目,号為“四瞠”,人多惡之,其後立節如此。
知袁州祖無擇以其事聞,贈太子中允。
趙師旦字潛叔,樞密副使稹之從子。
美容儀,身長六尺。
少年頗涉書史,尤刻意刑名之學。
用稹蔭,試将作監主簿,累遷甯海軍節度推官。
知江山縣,斷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錢,棄物道上,人無敢取。
以薦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縣,遷太子右贊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順流東下,師旦使人觇賊,還報曰:“諸州守皆棄城走矣!”師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
”乃大索,得諜者三人,斬以徇。
而賊已薄城下,師旦止有兵三百,開門迎戰,殺數十人。
會暮,賊稍卻,師旦語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負其子以匿,曰:“明日賊必大至,吾知不敵,然不可以去,爾留,死無益也。
”遂與監押馬貴部士卒固守州城。
召貴食,貴不能食,師旦獨飽如平時;至夜,貴卧不安席,師旦即卧内大鼾。
遲明,賊攻城愈急,左右請少避,師旦曰:“戰死與戮死何如?”衆皆曰:“願為國家死。
”至城破無一人逃者。
矢盡,與貴俱還,據堂而坐。
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脅師旦,師旦大罵曰:“餓獠,朝廷負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發一校兵,汝無遺類矣。
”智高怒,并貴害之。
賊既去,州人為立廟。
事平,贈光祿少卿,賜其母王長安縣太君冠帔,錄其子弟并從子三人。
師旦遇害時,年四十二。
柩過江山,江山之人迎師旦喪,哭祭于路,絡繹數百裡不絕。
同時有王從政者,以東頭供奉官、閣門祗候,與侬智高戰于太平場,被執,罵賊不已,至以沸湯沃之,終不屈而死。
贈信州刺史,錄其孫二人。
蘇緘,字宣甫,泉州晉江人。
舉進士,調廣州南海主簿。
州領蕃舶,每商至,則擇官閱實其赀,商皆豪家大姓,習以客禮見主者,緘以選往,商樊氏辄升階就席,緘诘而杖之。
樊訴于州,州召責緘,緘曰:“主簿雖卑,邑官也,商雖富,部民也,邑官杖部民,有何不可?”州不能诘。
再調陽武尉,劇盜李囊橐于民,賊曹莫能捕。
緘訪得其處,萃衆大索,火旁舍以迫之。
李從中逸出,緘馳馬逐,斬其首送府。
府尹賈昌朝驚曰:“儒者乃爾輕生邪!”累遷秘書丞,知英州。
侬智高圍廣,緘曰:“廣,吾都府也,且去州近,今城危在旦暮而不往救,非義也。
”即募士數千人,委印于提點刑獄鮑轲,夜行赴難,去廣二十裡止營。
廣人黃師宓陷賊中,為之謀主,緘擒斬其父。
群不逞并緣為盜,複捕殺六十餘人,招其诖誤者六千八百人,使複業。
賊勢沮,将解去,緘分兵先扼其歸路,布槎木亘四十裡。
賊至不得前,乃繞出數舍渡江,由連、賀而西。
緘與賊戰,摧傷甚衆,盡得其所掠物。
時諸将皆罷,獨緘有功,仁宗喜,換為供備庫副使、廣東都監,管押兩路兵甲,遣中使賜朝衣、金帶。
襲賊至邕,大将陳曙以失律誅,緘亦貶房州司馬。
複著作佐郎,監越州稅十餘年,始還副使。
知廉州,屋多茅竹,戍卒楊禧醉焚營,延燒民廬,因乘以為竊,緘戮之于市,又坐谪潭州都監。
未幾,知鼎州。
熙甯初,進如京使、廣東鈴轄。
四年,交阯謀入寇,以緘為皇城使知邕州。
緘伺得實,以書抵知桂州沈起,起不以為意。
及劉彜代起,緘緻書于彜,請罷所行事。
彜不聽,反移文責緘沮議,令勿得辄言。
八年,蠻遂入寇,衆号八萬,陷欽、廉,破邕四砦。
緘聞其至,閱州兵得二千八百,召僚吏與郡人之材者,授以方略,勒部隊,使分地自守。
民驚震四出,緘悉出官帑及私藏示之曰:“吾兵械既具,蓄聚不乏,今賊已薄城,宜固守以遲外援。
若一人舉足,則群心搖矣,幸聽吾言,敢越佚則孥戮汝。
”有大校翟績潛出,斬以徇,由是上下脅息。
緘子子元為桂州司戶,因公事攜妻子來省,欲還而寇至。
緘念人不可戶曉,必以郡守家出城,乃獨遣子元,留其妻子。
選勇士拿舟逆戰,斬蠻酋二。
邕既受圍,緘晝夜行勞士卒,發神臂弓射賊,所殪甚衆。
緘初求救于劉彜,彜遣将張守節救之,逗遛不進。
緘又以蠟書告急于提點刑獄宋球,球得書驚泣,督守節。
守節皇恐,遽移屯大夾嶺,回保昆侖關,猝遇賊,不及陣,舉軍皆覆。
蠻獲北軍,知其善攻城,啖以利,使為雲梯,又為攻濠洞子,蒙以華布,緘悉焚之。
蠻計已窮,将引去,而知外援不至,或教賊囊土傅城者,頃刻高數丈,蟻附而登,城遂陷。
緘猶領傷卒馳騎戰愈厲,而力不敵,乃曰:“吾義不死賊手。
”亟還州治,殺其家三十六人,藏于坎,縱火自焚。
蠻至,求屍皆不得,屠郡民五萬餘人,率百人為一積,凡五百八十餘積,隤三州城以填江。
邕被圍四十二日,糧盡泉涸,人吸漚麻水以濟渴,多病下痢,相枕藉以死,然訖無一叛者。
緘憤沈起、劉彜緻寇,又不救患,欲上疏論之。
屬道梗不通,乃榜其罪于市,冀朝廷得聞焉。
神宗聞緘死,嗟悼,贈奉國軍節度使,谥曰忠勇,賜都城甲第五、鄉裡上田十頃,聽其家自擇。
以子元為西頭供奉官、閣門祗候,召對,謂曰:“邕管賴卿父守禦,傥如欽、廉即破,則賊乘勝奔突,桂、象皆不得保矣。
昔張巡、許遠以睢陽蔽遮江、淮,較之卿父,不能過也。
”改授殿中丞,通判邕州。
次子子明、子正,孫廣淵、直溫,與緘同死,皆褒贈焉。
起與彜皆坐谪官。
緘沒後,交人謀寇桂州,行數舍,其衆見大兵從北來,呼曰:“蘇皇城領兵來報怨。
”懼而引歸。
邕人為緘立祠,元祐中賜額懷忠。
秦傳序,江甯人。
淳化五年,充夔峽巡檢使。
李順之亂,賊衆奄至,傅夔州城下,傳序督士卒晝夜拒戰,嬰城既久,危蹙日甚,長吏皆奔竄投賊。
傳序謂士卒曰:“吾為監軍,盡死節以守城,吾之職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