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四文苑七
關燈
小
中
大
其朋黨之浸成也。
” 九年,除司勳員外郎兼實錄院檢讨官。
金人叛盟,上命兩省、卿、監、郎、曹各草檄以進,獨取嵲所進者,播之四方。
十年,擢中書舍人,升實錄院同修撰。
論王德收複宿、亳兩郡,乃擅退軍,使嶽飛勢孤,金人猖獗,授承宣防禦使,何應罰而反賞?封還詞頭,乞罷已降轉官指揮。
未幾,右正言萬俟卨論嵲為侍從日,薦引非才,以酬私恩,邊報始至,托疾家居,由是罷去。
頃之,起知衢州,除敷文閣待制。
為政頗尚嚴酷,歲滿,得請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時方修好息兵,朝廷講稽古禮文之事,嵲作《中興複古詩》以進。
上将召用,會疽發背卒,年五十三。
子昌時。
韓駒,字子蒼,仙井監人。
少有文稱。
政和初,以獻頌補假将仕郎,召試舍人院,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
尋坐為蘇氏學,請監華州蒲城縣市易務。
知洪州分甯縣。
召為著作郎,校正禦前文籍。
駒言國家祠事,歲一百十有八,用樂者六十有二,舊撰樂章,辭多牴牾。
于是诏三館士分撰親祠明堂、圓壇、方澤等樂曲五十餘章,多駒所作。
宣和五年,除秘書少監。
六年,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入謝。
上曰:“近年為制诰者,所褒必溢美,所貶必溢惡,豈王言之體。
且《盤》、《诰》具在,甯若是乎?”駒對:“若止作制诰,則粗知文墨者皆可為,先帝置兩省,豈止使行文書而已。
”上曰:“給事實掌封駁。
”駒奏:“舍人亦許繳還詞頭。
”上曰:“自今朝廷事有可論者,一切繳來。
”尋兼權直學士院,制詞簡重,為時所推。
未幾,複坐鄉黨曲學,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
高宗即位,知江州。
紹興五年,卒于撫州。
進一官緻仕,贈中奉大夫,與遺澤三人。
駒嘗在許下從蘇轍學,評其詩似儲光羲。
其後由宦者以進用,頗為識者所薄雲。
子遜、遊。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
父勃,紹聖谏官。
敦儒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
靖康中,召至京師,将處以學官,敦儒辭曰:“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願也。
”固辭還山。
高宗即位,诏舉草澤才德之士,預選者命中書策試,授以官,于是淮西部使者言敦儒有文武才,召之。
敦儒又辭。
避亂客南雄州,張浚奏赴軍前計議,弗起。
紹興二年,宣谕使明Y言敦儒深達治體,有經世才,廷臣亦多稱其靖退。
诏以為右迪功郎,下肇慶府敦遣詣行在,敦儒不肯受诏。
其故人勸之曰:“今天子側席幽士,翼宣中興,谯定召于蜀,蘇庠召于浙,張自牧召于長蘆,莫不聲流天京,風動郡國,君何為栖茅茹藿,白首岩谷乎!”敦儒始幡然而起。
既至,命對便殿,論議明暢。
上悅,賜進士出身,為秘書省正字。
俄兼兵部郎官,遷兩浙東路提點刑獄。
會右谏議大夫汪勃劾敦儒專立異論,與李光交通。
高宗曰:“爵祿所以厲世,如其可與,則文臣便至侍從,武臣便至節钺。
如其不可,雖一命亦不容輕授。
”郭儒遂罷。
十九年,上疏請歸,許之。
郭儒素工詩及樂府,婉麗清暢。
時奏桧當國,喜獎用騷人墨客以文太平,桧子熺亦好詩,于是先用敦儒子為删定官,複除敦儒鴻胪少卿。
桧死,郭儒亦廢。
談者謂敦儒老懷舐犢之愛,而畏避竄逐,故其節不終雲。
葛勝仲,字魯卿,丹陽人。
登紹聖四年進士第,調杭州司理參軍。
林希薦試學官及詞科,俱第一,除兖州教授,入為太學正。
上幸學,多獻頌者,勝仲獨獻賦,上命中書第其優劣,勝仲為首,差提舉議曆所檢讨官兼宗正丞。
始,朝廷以從臣提舉議曆所,至是,代以郭天信,勝仲力請罷之。
稍遷禮部員外郎。
會禦史中丞石公弼言:“僖祖原廟增置殿室,違元豐之舊。
”诏禮官議。
勝仲建言:“予而複奪,在常人猶難之,況在天之靈乎!”議者非之,責知歙州休甯縣,複召為禮部員外郎,權國子司業。
時朝廷命諸生習雅樂,樂成,進一官,遷太常少卿。
宋自建隆至治平所行典禮,歐陽修嘗裒集為書,凡百篇,号《太常因革禮》,诏勝仲續之,增為三百卷,诏藏太常。
及建春宮,以勝仲兼谕德,勝仲為《仁》、《孝》、《學》三論獻之太子,複采春秋、戰國以來曆代太子善惡成敗之迹,日進數事。
诏嘉之,徙太府少卿,除國子祭酒,尋知汝州。
李彥括田,破産者衆,勝仲請蠲不當括者,彥怒,劾勝仲,上寝其奏,改湖州,尋徙鄧州。
朱勔先求白雀之屬,勝仲不與,至是媒蘖其短,罷歸。
建炎中,範宗尹為相,凡前日以朋附被罪遠貶者,鹹赦還,複知湖州,時群盜縱橫,聲搖諸郡,勝仲修城郭,作戰艦,閱士卒,賊知有備,引去。
歲大饑,發官廪振之,民賴以濟。
紹興元年,丐祠歸。
十四年,卒,年七十三
” 九年,除司勳員外郎兼實錄院檢讨官。
金人叛盟,上命兩省、卿、監、郎、曹各草檄以進,獨取嵲所進者,播之四方。
十年,擢中書舍人,升實錄院同修撰。
論王德收複宿、亳兩郡,乃擅退軍,使嶽飛勢孤,金人猖獗,授承宣防禦使,何應罰而反賞?封還詞頭,乞罷已降轉官指揮。
未幾,右正言萬俟卨論嵲為侍從日,薦引非才,以酬私恩,邊報始至,托疾家居,由是罷去。
頃之,起知衢州,除敷文閣待制。
為政頗尚嚴酷,歲滿,得請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時方修好息兵,朝廷講稽古禮文之事,嵲作《中興複古詩》以進。
上将召用,會疽發背卒,年五十三。
子昌時。
韓駒,字子蒼,仙井監人。
少有文稱。
政和初,以獻頌補假将仕郎,召試舍人院,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
尋坐為蘇氏學,請監華州蒲城縣市易務。
知洪州分甯縣。
召為著作郎,校正禦前文籍。
駒言國家祠事,歲一百十有八,用樂者六十有二,舊撰樂章,辭多牴牾。
于是诏三館士分撰親祠明堂、圓壇、方澤等樂曲五十餘章,多駒所作。
宣和五年,除秘書少監。
六年,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入謝。
上曰:“近年為制诰者,所褒必溢美,所貶必溢惡,豈王言之體。
且《盤》、《诰》具在,甯若是乎?”駒對:“若止作制诰,則粗知文墨者皆可為,先帝置兩省,豈止使行文書而已。
”上曰:“給事實掌封駁。
”駒奏:“舍人亦許繳還詞頭。
”上曰:“自今朝廷事有可論者,一切繳來。
”尋兼權直學士院,制詞簡重,為時所推。
未幾,複坐鄉黨曲學,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
高宗即位,知江州。
紹興五年,卒于撫州。
進一官緻仕,贈中奉大夫,與遺澤三人。
駒嘗在許下從蘇轍學,評其詩似儲光羲。
其後由宦者以進用,頗為識者所薄雲。
子遜、遊。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
父勃,紹聖谏官。
敦儒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
靖康中,召至京師,将處以學官,敦儒辭曰:“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願也。
”固辭還山。
高宗即位,诏舉草澤才德之士,預選者命中書策試,授以官,于是淮西部使者言敦儒有文武才,召之。
敦儒又辭。
避亂客南雄州,張浚奏赴軍前計議,弗起。
紹興二年,宣谕使明Y言敦儒深達治體,有經世才,廷臣亦多稱其靖退。
诏以為右迪功郎,下肇慶府敦遣詣行在,敦儒不肯受诏。
其故人勸之曰:“今天子側席幽士,翼宣中興,谯定召于蜀,蘇庠召于浙,張自牧召于長蘆,莫不聲流天京,風動郡國,君何為栖茅茹藿,白首岩谷乎!”敦儒始幡然而起。
既至,命對便殿,論議明暢。
上悅,賜進士出身,為秘書省正字。
俄兼兵部郎官,遷兩浙東路提點刑獄。
會右谏議大夫汪勃劾敦儒專立異論,與李光交通。
高宗曰:“爵祿所以厲世,如其可與,則文臣便至侍從,武臣便至節钺。
如其不可,雖一命亦不容輕授。
”郭儒遂罷。
十九年,上疏請歸,許之。
郭儒素工詩及樂府,婉麗清暢。
時奏桧當國,喜獎用騷人墨客以文太平,桧子熺亦好詩,于是先用敦儒子為删定官,複除敦儒鴻胪少卿。
桧死,郭儒亦廢。
談者謂敦儒老懷舐犢之愛,而畏避竄逐,故其節不終雲。
葛勝仲,字魯卿,丹陽人。
登紹聖四年進士第,調杭州司理參軍。
林希薦試學官及詞科,俱第一,除兖州教授,入為太學正。
上幸學,多獻頌者,勝仲獨獻賦,上命中書第其優劣,勝仲為首,差提舉議曆所檢讨官兼宗正丞。
始,朝廷以從臣提舉議曆所,至是,代以郭天信,勝仲力請罷之。
稍遷禮部員外郎。
會禦史中丞石公弼言:“僖祖原廟增置殿室,違元豐之舊。
”诏禮官議。
勝仲建言:“予而複奪,在常人猶難之,況在天之靈乎!”議者非之,責知歙州休甯縣,複召為禮部員外郎,權國子司業。
時朝廷命諸生習雅樂,樂成,進一官,遷太常少卿。
宋自建隆至治平所行典禮,歐陽修嘗裒集為書,凡百篇,号《太常因革禮》,诏勝仲續之,增為三百卷,诏藏太常。
及建春宮,以勝仲兼谕德,勝仲為《仁》、《孝》、《學》三論獻之太子,複采春秋、戰國以來曆代太子善惡成敗之迹,日進數事。
诏嘉之,徙太府少卿,除國子祭酒,尋知汝州。
李彥括田,破産者衆,勝仲請蠲不當括者,彥怒,劾勝仲,上寝其奏,改湖州,尋徙鄧州。
朱勔先求白雀之屬,勝仲不與,至是媒蘖其短,罷歸。
建炎中,範宗尹為相,凡前日以朋附被罪遠貶者,鹹赦還,複知湖州,時群盜縱橫,聲搖諸郡,勝仲修城郭,作戰艦,閱士卒,賊知有備,引去。
歲大饑,發官廪振之,民賴以濟。
紹興元年,丐祠歸。
十四年,卒,年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