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三文苑六
關燈
小
中
大
人同巾器。
所為谲異,時有可傳笑者。
無為州治有巨石,狀奇醜,芾見大喜曰:“此足以當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為兄。
又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
嘗奉诏仿《黃庭》小楷作周興嗣《千字韻語》。
又入宣和殿觀禁内所藏,人以為寵。
子友仁字元晖,力學嗜古,亦善書畫,世号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
劉诜,字應伯,福州福清人。
中進士第,曆莆田主簿、知廬江縣。
崇甯中,為講議司檢讨官,進軍器、大理丞,大晟府典樂。
诜通音律,嘗上曆代雅樂因革及宋制作之旨,故委以樂事。
又言:“《周官》大司樂禁淫聲、慢聲,蓋孔子所謂放鄭聲者。
今燕樂之音,失于高急,曲調之詞,至于鄙俚,恐不足以召和氣。
宋,火德也,音尚徵,徵調不可阙。
臣按古制,旋十二宮以七聲,得正徵一調,惟陛下才取。
”徽宗曰:“卿言是也,五聲阙一不可,《徵招》、《角招》為君臣相說之樂,此朕所欲聞而無言者,卿宜為朕典司之。
”他日,禁中出古鐘二,诏執政召诜按于都堂,诜曰:“此與今太簇、大呂聲協。
”命取大晟鐘扣之,果應。
又曰:“鐘擊之無餘韻,不如石聲,《詩》所雲‘依我磬聲’者,言其清而定也。
複取以合之,聲益諧。
曆宗正、鴻胪、衛尉、太常寺少卿,纂《續因革禮》,卒。
诜居母喪盡禮,有雙芝生墓側,人以為孝感。
倪濤,字巨濟,廣德軍人。
丱角能屬文,博學強記。
年十五,試太學第一,遂擢進士,調廬陵尉、信陽軍教授。
入為太學正,秘書省校書郎、著作佐郎,司勳、左司員外郎。
朝廷議有事燕雲,大臣争先決策,為固位計,皆心知不可,無敢一出口,濤獨言其非。
且曰:“景德以來,遼守約不犯邊,盟誓固在,不可渝也。
天下久平,士不習戰,軍儲又屈,毋輕議以诒後患。
”王黼怒曰:“君敢沮軍事邪!”于是言者論其鼓唱撰造,貶監朝城縣酒稅,再徙茶陵船場,卒,年三十九。
死之明年,金人犯阙,朝廷憶濤言,官其一子。
有《雲陽集》傳于世。
李公麟,字伯時,舒州人。
第進士,曆南康、長垣尉,泗州錄事參軍,用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冊定官、禦史檢法。
好古博學,長于詩,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彜,皆能考定世次,辨測款識,聞一妙品,雖捐千金不惜。
紹聖末,朝廷得玉玺,下禮官諸儒議,言人人殊。
公麟曰:“秦玺用藍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龍蚓鳥魚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質堅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琱法中絕,此真秦李斯所為不疑。
”議由是定。
元符三年,病痹,遂緻仕。
既歸老,肆意于龍眠山岩壑間。
雅善畫,自作《山莊圖》,為世寶。
傳寫人物尤精,識者以為顧恺之、張僧繇之亞。
襟度超轶,名士交譽之,黃庭堅謂其風流不減古人,然因畫為累,故世但以藝傳雲。
周邦彥,字美成,錢塘人。
疏隽少檢,不為州裡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
元豐初,遊京師,獻《汴都賦》餘萬言,神宗異之,命侍臣讀于迩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居五歲不遷,益盡力于辭章。
出教授廬州,知溧水縣,還為國子主簿。
哲宗召對,使誦前賦,除秘書省正字。
曆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讨,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
徽宗欲使畢禮書,複留之。
逾年,乃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書監,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
未幾,知順昌府,徙處州,卒,年六十六,贈宣奉大夫。
邦彥好音樂,能自度曲,制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傳于世。
朱長文,字伯原,蘇州吳人。
年未冠,舉進士乙科,以病足不肯試吏,築室樂圃坊,著書閱古,吳人化其賢。
長吏至,莫不先造請,謀政所急,士大夫過者以不到樂圃為恥,名動京師,公卿薦以自代者衆。
元祐中,起教授于鄉,召為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
元符初,卒。
哲宗知其清,赙絹百。
有文三百卷,《六經》皆為辨說。
又著《琴史》而序其略曰:“方朝廷成太平之功,制禮作樂,比隆商、周,則是書也,豈虛文哉!”蓋立志如此。
劉弇,字偉明,吉州安福人。
兒時警穎,日誦萬餘言。
登元豐二年進士第,繼中博學宏詞科。
曆官知嘉州峨眉縣,改太學博士。
元符中,有事于南郊,弇進《南郊大禮賦》,哲守覽之動容,以為相如、子雲複出,除秘書省正字。
徽宗即位,改著作佐郎、實錄院檢讨官,以疾卒于官。
弇少嗜酒,不事拘檢。
為文辭剷剔瑕颣,卓詭不凡。
有《龍雲集》三十卷,周必大序其文,謂“廬陵自歐陽文忠公以文章續韓文公正傳,遂為一代儒宗,繼之者弇也”。
其相推重如此雲。
所為谲異,時有可傳笑者。
無為州治有巨石,狀奇醜,芾見大喜曰:“此足以當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為兄。
又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
嘗奉诏仿《黃庭》小楷作周興嗣《千字韻語》。
又入宣和殿觀禁内所藏,人以為寵。
子友仁字元晖,力學嗜古,亦善書畫,世号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
劉诜,字應伯,福州福清人。
中進士第,曆莆田主簿、知廬江縣。
崇甯中,為講議司檢讨官,進軍器、大理丞,大晟府典樂。
诜通音律,嘗上曆代雅樂因革及宋制作之旨,故委以樂事。
又言:“《周官》大司樂禁淫聲、慢聲,蓋孔子所謂放鄭聲者。
今燕樂之音,失于高急,曲調之詞,至于鄙俚,恐不足以召和氣。
宋,火德也,音尚徵,徵調不可阙。
臣按古制,旋十二宮以七聲,得正徵一調,惟陛下才取。
”徽宗曰:“卿言是也,五聲阙一不可,《徵招》、《角招》為君臣相說之樂,此朕所欲聞而無言者,卿宜為朕典司之。
”他日,禁中出古鐘二,诏執政召诜按于都堂,诜曰:“此與今太簇、大呂聲協。
”命取大晟鐘扣之,果應。
又曰:“鐘擊之無餘韻,不如石聲,《詩》所雲‘依我磬聲’者,言其清而定也。
複取以合之,聲益諧。
曆宗正、鴻胪、衛尉、太常寺少卿,纂《續因革禮》,卒。
诜居母喪盡禮,有雙芝生墓側,人以為孝感。
倪濤,字巨濟,廣德軍人。
丱角能屬文,博學強記。
年十五,試太學第一,遂擢進士,調廬陵尉、信陽軍教授。
入為太學正,秘書省校書郎、著作佐郎,司勳、左司員外郎。
朝廷議有事燕雲,大臣争先決策,為固位計,皆心知不可,無敢一出口,濤獨言其非。
且曰:“景德以來,遼守約不犯邊,盟誓固在,不可渝也。
天下久平,士不習戰,軍儲又屈,毋輕議以诒後患。
”王黼怒曰:“君敢沮軍事邪!”于是言者論其鼓唱撰造,貶監朝城縣酒稅,再徙茶陵船場,卒,年三十九。
死之明年,金人犯阙,朝廷憶濤言,官其一子。
有《雲陽集》傳于世。
李公麟,字伯時,舒州人。
第進士,曆南康、長垣尉,泗州錄事參軍,用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冊定官、禦史檢法。
好古博學,長于詩,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彜,皆能考定世次,辨測款識,聞一妙品,雖捐千金不惜。
紹聖末,朝廷得玉玺,下禮官諸儒議,言人人殊。
公麟曰:“秦玺用藍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龍蚓鳥魚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質堅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琱法中絕,此真秦李斯所為不疑。
”議由是定。
元符三年,病痹,遂緻仕。
既歸老,肆意于龍眠山岩壑間。
雅善畫,自作《山莊圖》,為世寶。
傳寫人物尤精,識者以為顧恺之、張僧繇之亞。
襟度超轶,名士交譽之,黃庭堅謂其風流不減古人,然因畫為累,故世但以藝傳雲。
周邦彥,字美成,錢塘人。
疏隽少檢,不為州裡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
元豐初,遊京師,獻《汴都賦》餘萬言,神宗異之,命侍臣讀于迩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居五歲不遷,益盡力于辭章。
出教授廬州,知溧水縣,還為國子主簿。
哲宗召對,使誦前賦,除秘書省正字。
曆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讨,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
徽宗欲使畢禮書,複留之。
逾年,乃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書監,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
未幾,知順昌府,徙處州,卒,年六十六,贈宣奉大夫。
邦彥好音樂,能自度曲,制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傳于世。
朱長文,字伯原,蘇州吳人。
年未冠,舉進士乙科,以病足不肯試吏,築室樂圃坊,著書閱古,吳人化其賢。
長吏至,莫不先造請,謀政所急,士大夫過者以不到樂圃為恥,名動京師,公卿薦以自代者衆。
元祐中,起教授于鄉,召為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
元符初,卒。
哲宗知其清,赙絹百。
有文三百卷,《六經》皆為辨說。
又著《琴史》而序其略曰:“方朝廷成太平之功,制禮作樂,比隆商、周,則是書也,豈虛文哉!”蓋立志如此。
劉弇,字偉明,吉州安福人。
兒時警穎,日誦萬餘言。
登元豐二年進士第,繼中博學宏詞科。
曆官知嘉州峨眉縣,改太學博士。
元符中,有事于南郊,弇進《南郊大禮賦》,哲守覽之動容,以為相如、子雲複出,除秘書省正字。
徽宗即位,改著作佐郎、實錄院檢讨官,以疾卒于官。
弇少嗜酒,不事拘檢。
為文辭剷剔瑕颣,卓詭不凡。
有《龍雲集》三十卷,周必大序其文,謂“廬陵自歐陽文忠公以文章續韓文公正傳,遂為一代儒宗,繼之者弇也”。
其相推重如此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