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三文苑六

關燈
○黃庭堅晁補之弟詠之秦觀張耒陳師道李廌劉恕王無咎蔡肇李格非呂南公郭祥正米芾劉诜倪濤李公麟周邦彥朱長文劉弇 黃庭堅字魯直,洪州分甯人。

    幼警悟,讀書數過辄成誦。

    舅李常過其家,取架上書問之,無不通,常驚,以為一日千裡。

    舉進士,調葉縣尉。

    熙甯初,舉四京學官,第文為優,教授北京國子監,留守文彥博才之,留再任。

    蘇轼嘗見其詩文,以為超轶絕塵,獨立萬物之表,世久無此作,由是聲名始震。

    知太和縣,以平易治。

    時課頒鹽筴,諸縣争占多數,太和獨否,吏不悅,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讨官。

    逾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

    《實錄》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艱。

    庭堅性笃孝,母病彌年,晝夜視顔色,衣不解帶。

    及亡,廬墓下,哀毀得疾幾殆。

    服除,為秘書丞,提點明道宮兼國史編修官。

    紹聖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惇、蔡卞與其黨論《實錄》多誣,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問,摘千餘條示之,謂為無驗證。

    既而院吏考閱,悉有據依,所餘才三十二事。

    庭堅書“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至是首問焉。

    對曰:“庭堅時官北都,嘗親見之,真兒戲耳。

    ”凡有問,皆直辭以對,聞者壯之。

    貶涪州别駕、黔州安置,言者猶以處善地為法。

    以親嫌,遂移戎州。

    庭堅泊然,不以遷谪介意。

    蜀士慕從之遊,講學不倦,凡經指授,下筆皆可觀。

     徽宗即位,起監鄂州稅,簽書甯國軍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員外郎召,皆辭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罷主管玉隆觀。

    庭堅在河北與趙挺之有微隙,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承風旨,上其所作《荊南承天院記》,指為幸災,複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聞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學甫而不為者。

    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轼門,天下稱為四學士,而庭堅于文章尤長于詩,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轼,故稱“蘇、黃”。

    轼為侍從時,舉以自代,其詞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語,其重之也如此。

    初,遊灊皖山谷寺、石牛洞,樂其林泉之勝,因自号山谷道人雲。

     晁補之,字無咎,濟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孫,宗悫之曾孫也。

    父端友,工于詩。

    補之聰敏強記,才解事即善屬文,王安國一見奇之。

    十七歲從父官杭州,稡錢塘山川風物之麗,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蘇轼。

    轼先欲有所賦,讀之歎曰:“吾可以閣筆矣!”又稱其文博辯隽偉,絕人遠甚,必顯于世。

    由是知名。

     舉進士,試開封及禮部别院,皆第一。

    神宗閱其文曰:“是深于經術者,可革浮薄。

    ”調澶州司戶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

    元祐初,為太學正,李清臣薦堪館閣,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

    章惇當國,出知齊州,群盜晝掠途巷。

    補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審,一日宴客,召賊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來,一府為徹警。

    坐修《神宗實錄》失實,降通判應天府、亳州,又貶監處、信二州酒稅。

    徽宗立,複以著作召。

    既至,拜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讨官。

    黨論起,為谏官管師仁所論,出知河中府,修河橋以便民,民畫祠其像。

    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鴻慶宮。

    還家,葺歸來園,自号歸來子,忘情仕進,慕陶潛為人。

    大觀末,出黨籍,起知達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補之才氣飄逸,嗜學不知倦,文章溫潤典缛,其淩麗奇卓出于天成。

    尤精《楚詞》,論集屈、宋以來賦詠為《變離騷》等三書。

    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擇仁厚勇略吏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諸郡武備,議者以為通達世務。

    從弟詠之。

      詠之字之道,少有異材,以蔭入官。

    調揚州司法參軍,未上。

    時蘇轼守揚州,補之倅州事,以其詩文獻轼,轼曰:“有才如此,獨不令我一識面邪?”乃具參軍禮入谒,轼下堂挽而上,顧坐客曰:“奇才也!”複舉進士,又舉宏詞,一時傳誦其文。

    為河中教授,元符末,應诏上書論事,罷官。

    久之,為京兆府司錄事,秩滿,提點崇福宮,卒,年五十二,有文集五十卷。

     秦觀,字少遊,一字太虛,揚州高郵人。

    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詞,舉進士不中。

    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

    見蘇轼于徐,為賦黃樓,轼以為有屈、宋才。

    又介其詩于王安石,安石亦謂清新似鮑、謝。

    轼勉以應舉為親養,始登第,調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初,轼以賢良方正薦于朝,除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

    遷正字,而複為兼國史院編修官,